怀中的两只猫早就停止挣扎,一动不动地蜷缩了起来,尤其是平时耀武扬威的提子,显得比小灰灰还要恐惧,瞳孔收缩成一根细针,爪子深深抠进陈舟的衣服中。
搂紧两只猫,陈舟缓缓站起。
望远处,岩壁只掉了一层砂石,看不出有太大变化。
因地势落差,看不到窑洞和下面的农田,光靠观察山峰,大致能判断窑洞不会受到外部力量的伤害。
至于窑洞内部的承重结构能不能顶住地震,就不好说了。
最理想的情况下,承重柱和承重梁都没有受到损害,从棚顶掉下的砂土也会弄脏整个窑洞,需要花不少时间清理。
第一轮地震已经过去,陈舟没急着回屋,在外等待第二三轮地震。
约莫过了三分多钟,第二次震颤开始了。
刚刚经历过一次地震,有了经验,他索性直接坐在空地上,等待地震过去。
山上又滑落一层砂土,森林内部却没有太大变化,那些蛇虫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只少了平日里不曾断绝的虫鸣鸟叫,世界充斥着死一般的寂静。
第二次地震过去后,过了六分多钟,最后一次震颤袭来。
都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此次地震也是如此,第一次给人内心的震慑最大,第二次心中稍有波澜,到第三次时,就有点见怪不怪了。
前后用了大约八分钟的时间,地震过去了,陈舟的心也平静了下来。
在地震开始之前,他内心里始终有种悬而未落的不安感。
直到此刻,尘埃落定。
挑战28年间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就这样,以不算恐怖也不算平常的模样度过。
从今以后的日子基本已成一条康庄大道,再也没有紧迫的压力,也没有死亡的威胁。
理论上讲,只要他不去主动招惹食人土著或是图谋西班牙劫掠船上的财宝,保持心态的平稳,精神的健康,维持生活的现状,且不患病的话,这个挑战已算完成。
只等28年结束,就能拿着财物离开此处了。
呼~
心中积压的巨石又落下一块,整个人轻松许多。
长出一口气,陈舟回到木屋,将小灰灰和提子关进木箱,先看了看小龙猫的状态。
在地震未至之际,这家伙的表现分外焦躁不安。
待到地震结束,它的情绪却变得稳定了起来,或者说,它可能还沉浸在对天灾的恐惧中,无法自拔。
小龙猫缩在木箱角落的干草垫上,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呼吸带动身体微微起伏证明它还活着。
陈舟用手指碰了碰它,小龙猫没有反应,这使他有点担忧小家伙的状态。
“是不是应激反应?”他想。
再次用手指肚触碰小龙猫的脊背,并轻轻抚摸着它柔软绒密的毛发,小龙猫依旧蜷缩着,未像往常一样站起来抱住手指,像个不会动的玩偶。
拿来一片草叶递到嘴边,它也不搭理,始终保持着那个姿势。
“这……”
没有应对龙猫应激的经验,陈舟想不到解决办法,只能扣上箱盖,把小龙猫留在箱内,等待它自行恢复。
“野外的龙猫可能会好一点吧,听说这种动物群居情况下不容易得抑郁症,寿命会长一些。
要不有时间再去捉一只龙猫,陪它作伴?
不过我也不知道这玩意怎么分辨公母,去抓新龙猫之前还是要研究一下,搞两兄弟可能不太好。”
旱季已至,从四月中旬到八月中旬,足足有四个月的晴朗日子。
在这四个月中,除了每15天一次的收取奖励并垒砌木石墙外,陈舟必须完成的事项只有挖盐池晾盐、挖粪坑堆肥、收拾庄稼及前往河谷平原和果树山谷拓展更多作物。
继续修建完善窑洞、搬运物资、搭建厕所、打井乃至羊群的捕捉,畜牧业的完善,都是长期工程。
虽然越早办完越有好处,但晚几个月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按之前推演出来的规律,1660年12月土著大概率不会登岛,危险性也大大降低,在地震过后的旱季,这将是轻松惬意的一年。
目前负债八千字,看看今天下午能不能一口气码完吧~
第80章 回洞
照顾完家里一众宠物的情绪,陈舟仔细检查了木屋内部结构,尤其是搭在木梁上的架子有没有松动。
结果令人舒心。
可能因为地震太小,也有可能因为木屋抗震性能较强,且刚建好没几天,材料还比较结实,检查过后,除了顶棚有些塞进缝隙中的苔藓掉了渣以外,基本没有发现其它问题。
屋内检查完毕,陈舟又到室外,检查了一遍地板下的支撑柱。
受地震影响,其中几根支撑柱稍有些虚浮,若不是被穿过地板的钉子固定住,可能已经松动。
陈舟在这些柱子下的土壤间塞了一些小石块用以加固,又盖上了一层土压实,才稳定了局势。
其实地板下的支撑柱很多,单有几根松动并不会对木屋产生多大危害。
可木屋毕竟是新建的,就像新买的衣服鞋子,掉了一个泥点都让人心疼不已,要赶紧掏出酒精湿巾擦拭,要是十年八年的老房子,陈舟也就不在乎了。
维护木屋后,穿上皮蓑衣,预防地震后的暴雨,带着不安分的来福,他前往窑洞,顺便看看田地中的庄稼有没有被地震破坏。
……
震后的森林落叶密度翻了数倍,许多鸟兽还未脱离恐惧的情绪,陈舟甚至看见几只野兔呆愣愣地在洞口蹲着,耳朵倒在背上,像是被吓傻了。
但当他拿起斧子上前,准备乘兔不备将其拿下时,那兔子却突然回过魂似的,拔腿就跑。
多亏有来福相随,借着地震制造的先机,它紧盯着一只肥硕的兔子死死追赶,最终成功咬住了兔子脖颈,将其擒获。
接过来福叼回来的猎物,陈舟狠狠地夸奖了它一番,拎着约有六斤的兔子,满心欢喜。
虽说前些日子总说兔子肉吃腻了,可话又说回来,新鲜的肉就算柴一点也比肉干炖汤好吃不是嘛!
唯一可惜的是现在调味料少了一点,食盐数量告急,也不能大肆使用。
不然把兔子剁成碎肉,和上葱姜蒜末,打两个蛋,加点淀粉,搓揉成球下锅油炸,吃起来绝对美极了。
怀念着兔肉丸子,陈舟又想起书中鲁滨逊生活中食用的另一种动物鸽子。
据书中所述,岛上的一个天然山洞中栖息着数不清的野鸽子,鲁滨逊常去掏鸽子蛋吃。
此次旱季外出探索,他想找一找那个鸽子洞,最好带几只小鸽子回来,在窑洞旁单给它们开辟几处巢穴,让它们在家旁边繁衍。
鸽子产卵远不如鸡勤快,但他只有一个人,多培养一些鸽子,每隔三五天还是能吃几颗鸽子蛋的,无论是炒是煮,鸽子蛋的味道都不错。
当然,若是能抓住并驯化几只与野雁相似的大鸟就更好了。
陈舟听老家的蒙古族老人讲过,野生大雁抓回家,好好养着,年头越久下蛋会越来越多。
第一年下十几个蛋的话,第二年就能下二十多个,到第四五年的时候,一年能下六七十个蛋。
而且大雁的寿命很长,一只大雁能养三十年,在年轻力壮的时期,它起码能下八九年蛋,有四五只雌雁,就能供应一整年的蛋类。
与鸽子蛋相比,大雁的蛋大多了,吃不了还能用盐腌起来留着下饭,性价比超高。
大雁驯化以后和养鹅差不多,平时放在河道里,它们会自己吃草捉鱼,有粮食的话喂点粮食,没粮食也饿不死。
需要注意的只有为它们搭建固定居所,给它们一个下蛋的地点,省得它们把蛋下在野草中,找也找不到。
再有就是要勤剪羽,不然它们有可能会被野雁拐跑,跟着雁群飞走一去不复返。
不过饲养的家禽家畜越多,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也会越多,陈舟很怀疑自己以后能不能负担这么多工作。
果园、羊群、鸽子、野雁、鱼塘、庄稼,还有家里饲养的动物,乃至花花草草,鹦鹉和观赏鱼一类宠物,这些确实能把他的生活变得无比充实,却也能让他忙得焦头烂额。
……
此次旱季前往河谷平原的计划已经确定,除采集必要的作物带回来种之外,他还想找一找有没有野生的调料。
比如北方常见的山韭菜、山花椒,山葱,这些天然作物的味道虽然比较辛辣,但也比没有强,嘴里淡出鸟的饮食,他实在受够了。
只是这里与亚欧大陆相距甚远,动植物体系和南美洲相近,同坝上草原天差地别,能找到他认识的天然调料,希望恐怕相当渺茫。
……
拎着死兔子,未几时,陈舟便来到了田地前。
田中的沟垄受地震影响,全都变了模样,高处不高低处不低,一片混乱,回到了接近平地的状态。
扎根在土地里的庄稼未随着沟垄东倒西歪,依旧挺直茎叶,看起来还很健康。
鲁滨逊那几株随便丢在角落的稻谷和麦子都没因地震受伤,陈舟这些精心照料的“宝贝蛋”位于开阔土地,尽数度过地震也在他意料之内。
不过田地无事并不代表窑洞附近一切如常。
地震前他围绕平台匆匆打下的木桩质量不合格,被平台上的大堆土壤冲击,大部分都东倒西歪,还有一小部分直接倒塌,被埋进了土里。
也就是平台没紧挨着田地,否则非得殃及几株田尾的庄稼。
凑近些看了看平台坍塌的边缘,陈舟感觉想要彻底将其稳固,还是要用老方案,砌墙。
但他短时间内腾不出工夫完成这项工作。
平台的重要性在所有待办事项中无疑排在最后,啥事都得有个轻重缓急,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这里。
见沙土中被掩埋的木桩露了个头出来,陈舟试着拔了拔,想把它拽出来回收利用,结果没能撼动,便拎着兔子往上走,任由木桩在土中腐烂了。
来到窑洞洞口,眼前的景象让他彻底放下了心。
洞外的地上散落着大片砂土和小块石头,卧室墙外被染成一片土黄,墙体本身却没有脱落、开裂或塌陷,各色岩石垒砌成的墙面与他离开时一般无二。
且填充在岩石缝隙内的白泥线条都保持着连贯,并未中断。
使用岩石和白泥砌成的墙强度必然不如水泥承重柱,既然外墙毫发无伤,窑洞内的承重柱想必也没事。
绕过如同“马奇诺防线”的卧室外墙,担心洞顶有落石砸了脑袋,陈舟从储藏室的缺口往里探头,小心翼翼地观察窑洞内。
25说加更,到今天27一章没多更,现在欠了6000字的债,大家记得催债哦,我慢慢还。
第81章 出发
使用炸药开辟窑洞时产生的冲击波对洞内结构造成了一定影响。
平常未经震动,砂石层始终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只有在风灌进洞内时才会飘落浅浅一层。
地震过后,内部本就留有余伤的砂石大片剥离,从洞顶脱落。
储藏室内,目光所至,堆放的物资全都蒙上了一层土。
卧室和厨房的景象也好不到哪去,高低不一的小土堆到处都是。
不过总体来说,承重梁和水泥承重柱还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洞内并未出现大面积坍塌。
粮食架、置物架、卧室的床头柜,木箱和晾皮架都没有受到伤害,只需清理掉上面的尘土就能使用。
正如陈舟所预料的那样鲁滨逊几乎没有做承重的豆腐渣工程都没被地震摧毁,他这使用了水泥承重柱和木梁的窑洞面对地震的考验,更是毫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