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湖北佬的态度亮出来,大家心里都十分高兴。
“有挖机最好,但要考虑套种水稻的事,人工的事儿也不少哦。”
“水稻你们应该都会种吧?”
“哈哈,我们鱼米之乡,老早交公粮,东乡哪次不是全县最高。”
“就是,后来不赚钱了,我们才改种棉花的。”
现在棉花也不赚钱了,又得想办法。
农民都是精明的,什么挣钱种什么,特别是他们无为。
挂着贫困县的名头,不用强制种植指导农作物,这些年农人靠着这种“精明”,日子过的是越来越好。
“那就好,不过养小龙虾的水稻和普通水稻不一样,种子要选抗虫害厉害一点的,不能经常打农药。”
酒喝够了,接下来就是吹牛逼时间,两个大师傅的主场。
他们把学到的内容都说了一遍,甚至把包里良种场给的指南都拿了出来。
秦大河去后面屋子把照相机拿了出来,每一张都拍清楚了,大家看到心里一定。
“还有田埂也要加高,前年我们就跑了不少虾子,边上的养殖户赚钱了,起网的时候虾子都黑(吓)人。”
“现在惊蛰过了,半个月后把虾苗拉过来,你们四五月份就能出第一批虾。”
大家听到顿时高兴起来,这可真比棉花好了,五十天就能出货。
种个几把棉花,一年忙到头就那一哆嗦,搞点钱根本经不住一年花的。
第617章 饵料的实战
饭局上热火朝天的,外面的雨已经停了。
一直吃到八点半,秦大河亲自送着两个师傅去大爷家住着。
就这住宿,都是大爷划拳赢来的。
秦大河补贴饭钱,吃住在一起,能学到的东西也多一些。
秦家一行人还引起不少人的注意,正好雨停了,还有人凑上来打听。
有人酒喝多了管不住嘴,就把小龙虾养殖的事儿说了出去。
大家闻言则是羡慕,羡慕有个能兜底的富亲戚。
效仿可不敢效仿,头一年谁敢跟啊,出个差错一家人都得喝西北风。
等这边摸熟了,赚个两年钱,再舔着脸上门学就是了。
舍点面皮的事儿。
不过也有人动了心思,秦大河回去的路上,被二虎和铁蛋两人的阿爹给拦下了,拉到屋里喝茶。
“大河,学养龙虾的事儿算我们两家一份,该多少学费我来交。”
“是啊,你也不用为难,我们多出一点都没事。”
兄弟四个都算发财了,种地亏个一年没事儿。
“你们都这么大岁数还种地啊,二虎人呢?过完年也没看到他。”秦大河没有急着答应。
两个老头儿都是六十多岁,正是能干的时候。
但小龙虾套养他也见过,田里全是水,一不小心就滑倒,万一出个事儿就扯淡了。
“他去县里挖地基去了,估摸着要后天回来。”
“这样,我打个电话给他俩,同意就行。”秦大河无奈的说道,“咱也别说钱了,接下来一个月,两个师傅六条红塔山你们包了就行。”
那两个叼毛肯定扛不住事儿,被一顿骂就会丢盔弃甲。
“行,这事儿好说。”铁蛋的爷爷满意的点了点头。
大河还是靠谱的,一说就答应了。
电话打过去,两人果然没抗住,被老头儿咋呼一下就表示要养小龙虾。
这俩叼毛还住一块了,二虎去县里没地方住,到铁蛋买的屋子里借住。
“什么时候回来,大湖马上能钓鱼了。”
“后天,明天最后一趟我就结工资。”二虎闻言精神一震。
秦大河今年的计划他也晓得,要上水下摄像头的,正好能玩个新鲜。
“行,我等你啊。”
挂断电话,他笑着说道,“你们地里没油菜籽吧?”
“没有,今年棉花都不准备种了,正好要种水稻自己吃呢,粮油店买的大米味道不好吃。”二虎的爷爷忿忿不平的说道。
俩老头现在种地一是想为家里减轻点负担,再一个都有孙子了,家里吃喝上搞点好的。
自家种的大米、自家养的鸡鸭,比外面买的肯定要好。
别看二虎这不着调的样子,去年一年没少挣,今年挖机工价又涨了。
大基建一旦开始,随便搞个能动的机器都能赚钱,再说两人手上存款也多。
“我等下去和我二舅说一声,明天早上在他家田头集合。”
“那就谢(xi)谢你了,我俩也不是小气的人,等辽东那边开化,托人搞一根新鲜的正宗野山参过来。”
秦大河闻言大喜,自己正是要补的时候。
家里婆娘压榨他越来越厉害,正是要养身子。
“时间不早,我先回去了,大湖开钓给你们送鱼。”他摆摆手就走了。
去二舅家打了声招呼,把二虎和铁蛋家的事儿说了一遍。
这两个都是秦大河把兄弟,加入进来很正常。
教学的钱也是他出的,肯定没意见的。
养殖小龙虾从一开始就受到不少人的关注,两个大师傅带着大家一起勘察水沟,还得改底。
改底不是挖一层就行,这种土没有肥力,根本没法种水稻。
虽然说养龙虾赚钱,但现在哪个农民也不敢说糟蹋水稻的话,说出来就得挨揍。
二十年后就不一样了,要不是有卫星拍照,大家恨不得把地挖了全心全意养小龙虾,加上种地补贴,行情好的时候一年几十万都能挣到。
二虎挖机回来之后也没闲着,正好太阳出来了,方便挖土覆土,不然下雨还真没法弄。
总共九家的地,加上秦大河家的,83亩土地,全部都要重新弄。
不过有挖机在还是很快的。
太阳连续晒了三天,气温也正是回升,秦大河开始集合人马钓鱼了。
这次就是在大湖钓鱼,两款玉米,还有自己研制的新式窝料也要拿出来测算。
新式窝料是各种陈粮以及饵料生产过程中的残次品,加上猪饲料精和一部分蚯蚓粉压制的颗粒以及方块。
主要作用的就是猪饲料精和蚯蚓粉。
本来他想着加泥巴的,不然摄食难度太低,很容易把饵料打闭口,也就是死窝,那才叫憋屈呢。
不过考虑到最后,也没敢加。
他怕这个头一开,以后其他东西也会加泥巴,这玩意是真省钱啊。
饵料头部企业加泥巴,其他渔具公司会不会效仿?
搞到最后,很有可能全体钓鱼佬用着泥巴和成的饵料窝料。
新式窝料对比的对象就是酒米、发酵玉米、商品饵掺泥巴。
钓位够用,但能精准抛竿的钓鱼佬有点不够。
这天上午,秦家的院子里再次热闹起来。
二虎这叼毛是指望不上了,那边挖地挖的如火如荼。
六叔来了,镇上也来了五个,加上他自己也就七个人。
能理解,现在三月份还有很多人处于封竿状态呢。
“我先说好,每人两个窝子,你们前一个小时盯着窝子画面,什么时候进鱼、哪一种鱼,帮忙记一下。”
院子里,秦大河正在发东西。
钓位都收拾好了,木桩打的固定钓位,比钓台都舒服。
沿着大堤一侧安置的。
不过所有钓位后方都有灌木和铁丝网拦着,只能从大湖这边坐船过来。
他又现场开始教学,让大家看看怎么使用水下摄像头。
“摄像头安装好之后,这个按钮可以调节白平衡,能看到是什么鱼就行。”
“每人窝料都是半斤,感谢大家帮忙。”
“要是最后钓不够五斤,我来补上。”
此话一出,大家炸窝了。
“策那,老子钓养殖塘还能不够五斤啊,还有摄像头呢。”
第618章 牛shi玉米
“嘿嘿,六叔应该知道,我这鱼塘可是没喂过一次饵料,看你们自己的本事喽。”
长期吃饲料的鱼就是好钓,它们已经习惯了粉饵的美味。
但这种天然养殖塘可不惯着钓鱼佬,鱼儿遵循着自己的天性,爱吃啥就吃啥。
蛋白比例不到位、味型不够,真就空军给你看。
过年的时候收了五千斤的野生草鱼,但密度估摸着还是不够,很考验技术的。
买草鱼的原因是怕爆草,去年就爆了。
水草过多,冬天死了之后,会腐烂在塘底,影响下一年的水质。
过年放一次草鱼,他已经联系运漕那边的张老大了,五月份给他留一批野生鲢鳙,大概五千斤样子,到时候放进来正好净化水质。
现在不放是怕死,春秋两季鲢鳙最爱死给你看,大小都一个叼样。
虽然说这些收鱼的钱都是公司出,但他也不会瞎几把浪费。
很快大家把自己的东西准备好,秦大河开着船两个两个的送,把人送到大堤这一排钓位。
他自己就在中间大平台钓。
这里水深六米,加上有结构,比其他地方鱼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