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千禧:从钓鱼开始发家致富 第611节

  农村人有时候做事是真不讲究,养殖户哪家没被偷过鱼,三爷包塘的时候都被偷不止一次,秦大河还帮忙抓过人呢。

第621章 黑坑比赛

  高密度塘口的鱼最好搞定,直接找五爷他们这些养殖户买,拉网抓鱼快的很。

  要的还就是养殖货,吃惯了粉饵的鲢鳙、草鱼、鳊鱼用来实验散炮最好不过。

  每个鱼塘是三千斤货,三天喂食一次,不求长大,只要不死就行。

  一亩塘一千斤,勉强算是高密度塘。

  等把这些忙完,他自身还有其他地方要忙的。

  每天上午要去学小型船只驾驶证实操,下午去厂里转转,查查库存,监督一下生产工作。

  顺便研制一些特殊“药水”,就是牛shi和啤酒发酵出来的黄绿色汁水,他想着能不能单独弄出来。

  再去大湖实验一下。

  游艇也在让东江修理厂在帮忙留意了。

  第一要求是价格,落地不能高于150万,再一个就是手续要齐全。

  别特么买回来不能出海就操蛋了。

  随后才是根据这两个条件,挑选一个合他眼的二手游艇。

  新的是真买不起,稍微像样点的都要200万,动力还垃圾的要死。

  他要的游艇起码能支持四个人生活才够用,动力还不能弱。

  只能往旧的上面找找了。

  而渔船驾驶要学的东西是真多啊,不止是机械,还要懂点无线电方面的知识才行。

  茫茫大海没有信号,全靠高频无线电来交流沟通。

  长江机动船和海事频道分开,还有呼救频道、报警频道等等,都得牢记于心。

  秦大河还顺带学了船只养护,家里的书是越买越多,根本看不完。

  考完实操之后,草草拿证,回家还有一堆知识等着他。

  艳艳都怀疑他要专升本了。

  因为连专用英语书都拿回来了,每天对着光盘学习。

  白天还得去厂里忙着碳纤维生产线的事儿。

  四月份的时候,碳纤维设备进场,他要跟着一起学习怎么制作鱼竿。

  做机加工的时候秦大河心里就清楚,老板不一定要懂手艺,但懂手艺的老板不容易被糊弄。

  厂里新来一个鱼竿设计师,两个大专生助手,负责鱼竿设计和机械运转,还有三名熟练工人。

  这三名熟练工人是光威借调来的,他得重新在本地招收学徒。

  这一次照样没有找村里人,从华龙那边招了三个,许诺出师之后月薪3000块起步。

  整个鱼竿生产流程他都跟进。

  有了光威提供的T300原材料,最重要的便是设计了。

  钓竿设计师依据钓竿的钓法、调性、硬度、长度等要素,决定了缠绕层数和尺码。

  随后就是制作渐缩模具,按照磨具进行生产。

  原材料纤维浸入树脂,压缩多余胶水,裁布、烫接、卷管,再进行横丝黏着,送入烤箱固化。

  最后一步就是脱模了,这样一整套流程下来,从大把节到竿稍都生产出来,再进行组装就是完整的鱼竿。

  秦大河对鱼竿制作要求相当高,七米二到九米,保持调性的同时,还得有一定的钓重。

  对于T300来说有点强人所难,这才耽搁了时间。

  不过最终成品嘛,只能说差强人意。

  除非岛国愿意进口更高等级的碳纤维,否则目前已经是极限了。

  第一批各个米数都生产出来十根,七米二成本280,八米一的410,九米的成本接近六百了。

  要是大批量生产,成本还能降低一成,售价最终不会低多少。

  原材料主要就是碳纤维,不过考虑到韧性问题,又添加了一些玻璃纤维。

  做鱼竿的师傅也是待遇最高的,长期接触这些纤维原材料,对皮肤、肺的伤害是永久的,常年累月下去必定患病。

  哪怕秦大河购买了全套防护装备,也只能说尽尽心意。

  鱼竿生产过后第一时间,高密度塘正好派上用场,实验一场。

  这次是黑坑玩法,直接从县里招募了十二个鲢鳙佬,来秦家进行一次黑坑抽鲢鳙比赛。

  第一名奖金五千块,算是一个普通的娱乐赛。

  大河钓具越来越出名,县里的鲢鳙佬也多了起来,他们能买到最便宜的鲢鳙饵料,而且也有支持的心思。

  这次比赛通过谷强他们传播出去,报名的人还不少。

  不过最终也只是选了十二个。

  车接车送,早上一群人就到了,谷强赫赫在列。

  秦大河约这叼毛去长江钓泥鳅窝的时候,还被放了一次鸽子,后来把自己看管的水库贡献给雷叔,这才又熟络起来。

  镇上的王总也来了,天天干工地,肚子是越来越大,每天喝酒应酬多得要死。

  今天特意给自己放了一天假,来参加比赛。

  三千斤的鲢鳙塘,人均250斤,肯定能爽的。

  “大家先抽奖啊,七米二、八米一、九米三种鱼竿,用不惯没事,我帮你们加高钓台。”他笑呵呵的说道。

  这会儿才八点出头,太阳晒着也不热,正是钓鱼的好天气。

  钓台已经加高一米五了,只要是老手,抛投九米很轻松的,因为鱼线都短了一截。

  所有人兴致勃勃的过来拿可乐。

  每个可乐罐子下面有钓位和鱼竿长度,抽完了可乐直接拿去喝。

  村里还有人过来看热闹。

  大家都知道秦大河靠钓鱼发家,比赛有五千块奖金也是好奇的很。

  “策,九米竿哦,五号在哪?”王总拿到罐子一阵惊喜。

  大家都是钓鲢鳙的,他自然知道一寸长一寸强的道理。

  “五号正对塘中心,不算好位置。”秦大河笑着摇摇头,把各自的钓位指了出来。

  这是特地设计的,鱼竿长的在中间,不然短竿被夹在中间,很容易打闭口。

  王总也没在意,位置差没事,鱼塘就这么大。

  十二个人分两边坐,互相之间空间也很大,方便大家控鱼。

  随着一声口哨响起,所有人开始手抛窝。

  这次比赛不限制刨窝方式,但每个人只可以用两包饵料,用完就结束。

  所有人必须精打细算着来。

  四斤饵料,省着点能用一天,但前期抢鱼大战,肯定要下重窝的。

  没人考虑抽窝,七米二都半斤多重了,谁抽的动,一天下来胳膊都废了。

  秦大河也在摸索着比赛的机制问题,先用自家高密度塘搞几场黑坑比赛玩玩。

第622章 爆竿

  所有人都炯炯有神的盯着眼前的浮漂。

  随着一个个窝子抛下去,水和烧开了似的,下去就有小动作。

  这里大部分都钓过传统的“黑坑”,也就是斤塘。

  十块或者十五块一斤,包括五爷在内,很多本地养殖货都有这种兼职。

  现在才四月中旬,鱼口不是很明显,有些人钩距调整错误的情况下,鱼口非常阴。

  那种小半目小半目的顿口。

  不一会儿,王总这边中大鱼了,九米的鱼竿形成一个漂亮的弯弓。

  他直接退下钓台往后控鱼,不过鱼儿拉力不俗,没敢硬顶。

  好一会儿,过了七八分钟鱼儿才被溜翻。

  六叔上前帮忙抄鱼。

  帮忙抄鱼是允许的,不然九米的竿子自己想抄上来很难。

  秦大河这边也帮刚子抄上来一条十五六斤的白鲢。

  鱼儿体重在十斤到二十斤中间,是取鱼头最佳的体重,也是最适合黑坑模式的。

  这次比赛主要是为了看看鱼竿的实战表现,查缺补漏。

  往后会经常举办。

  要么研究饵料,要么研究渔具,不过奖金会下降到1500。

  每次五千块,加上其他花销,一次费用大几千块,哪怕鱼不带回去都亏的厉害。

  竿子比较长护线的情况下,溜鱼很费功夫,大家却是越钓越爽,大呼小叫不断。

  正在看着比赛呢,谷强的鱼竿忽然出现一个危险的弧度。

  秦大河的心顿时提了起来,同时心里暗暗纳闷,塘里没有超过二十斤的鱼啊?

  挑选的时候可是特意看过的。

  策,首战爆竿的话,鱼竿可要回炉的。

  “双飞,大河过来帮忙。”谷强喊了一声。

  “踏马的,我说怎么这个角度。”他拎着抄网就冲过去了。

  鲢鳙双飞很难的,哪怕黑坑都是如此,因为人家很少放满鱼。

  只有双钩挂的小鱼,或者现在这种情况。

  密度大的情况下,鱼又被饿过一顿,白鲢抢食会选择攻击饵料。

  没想到谷强居然遇到了这种难得的场景,也算稀奇。

  其他人都羡慕起来,一次上个三十来斤,这傻叼重量又增加了。

  目前第一名还不清楚,但应该是谷强、亚细亚的成爷、县城北门的黄三,以及王总。

首节上一节611/6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