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这回起飞的竟然是两架f-35a闪电的时候。
当地人才稍稍有了一些反应。
平时出动的不是f-15鹰,就是倭国版的F-2A/B。
今天居然出动了两架f-35a闪电,难道大海对岸的那个国家,打过来了?
远处。
两架f-35a闪电已经爬升到了一千多米空域了。
代号‘郊狼’的f-35a闪电飞行员向上推了推头盔上的遮阳板,然后用英语呼叫塔台道,“鹰巢,提供具体坐标和敌机型号?”
就在几分钟前。
琉球群岛上的地面雷达站突然侦测到群岛西北海域出现了一架伊尔-76运输机和一架歼-11b战斗机的信号。
根据研判。
这是一架空中加油机。
又因为该架空中加油机的位置已经到了东大东海防空识别区最东端了。
而且竟然除了一架护航战斗机,就再没有别的陌生信号了。
难道东大出动一架空中加油机,就是去大海上溜一圈?
空中加油机最大的作用。
不就是给战斗机进行燃油补充吗?
现在只看到一架护航战斗机。
并没有发现需要补充燃油的战斗机。
要么就是东大空军的经费多的用不完,要么就是地面雷达暂时监测不了需要补充燃油的敌机信号。
那么什么样的敌机才能躲避地基雷达的搜索呢?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除了第五代隐身型战斗机,还能有谁?
所以美空军指挥中心一边命令两架执行战备任务的f-35a闪电立即起飞升空。
然后再紧急起飞一架电子侦察部队。
自东南向西北方向飞行。
看看有没有机会收集到有关敌隐身型战斗机的数据。
其实美军对东大的隐身型战斗机,尤其是歼-20威龙是很关注,也很警惕的。
因为几年前的战略误判。
导致错过了打压该国隐身型战斗机的研发。
现在该国已经开始小规模服役歼-20威龙了。
美国就算想打压,也打压不了了。
但因为歼-20威龙是美军唯一值得重视的对手,所以美军想尽各种办法,都想要获取到该机型的关键数据。
只可惜。
这几年虽然用尽心思。
甚至还报废掉了好几个隐藏的间谍网。
依然一无所获。
所以今天歼-20威龙突然出现在东海海域。
对美军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很快。
‘鹰巢’就将数据链发了过来。
这倒不是隐藏起来的歼-20威龙的坐标,而是那架空中加油机的坐标。
东大有句古话,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只要锁定了这架空中加油机。
难道还怕跑了赶过来加油的歼-20威龙?
几百公里外。
江辰和肖云已经和空中加油机汇合了。
其实对于老鸟飞行员来说。
驾驶战斗机完成空中加油并不难。
基操罢了。
就算肖云今天是第一次驾驶歼-20威龙进行空中加油。
但是整个过程也是十分顺利。
短短十多分钟。
两架歼-20威龙就先后完成了空中加油。
补充完油料的两架飞机立即爬升高度,准备继续完成今天的战备巡航任务。
但是就在这时。
通讯频道里。
东指管制员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黔之驴,07号空域突然出现一个陌生信号,经研判,是一架EC-130H电子战飞机。你们的行踪大概率已经被美军获取了,立即返航,立即返航。”
江辰的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
美军是属狗鼻子的?
这么快居然就发现了两架隐身型战斗机了?
不对。
就算是美军在琉球群岛布置了米波雷达,也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这么长的距离发现隐身战斗机的踪迹。
他扭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伊尔-76空中加油机,和护航的歼-11b。
马上反应过来。
不是美军发现了自己。
而是给自己加油的空中加油机暴露了。
所以江辰立即道,“不对,美军应该不会这么快发现我机踪迹,是空中加油机暴露了。”
“而且敌机不可能只派一架电子侦察机监视,一定还有其他敌机在赶来路上。”
“东指,有没有办法把隐匿行踪的敌机找出来?”
东指没有回复。
不过没一会儿。
建在一座岛上的地基米波雷达突然有了发现。
两个微弱信号出现在了东海空域。
而且该信号时而消失,时而出现。
根据东部战区这两年与敌机打交道的经验。
很快就得出了结论。
这是两架f-35a闪电战斗机。
两架美军五代机朝着己方五代机气势汹汹‘杀’了过来。
一时间。
整个东指指挥大厅内的气氛,就变得紧张了起来。
ps:月底了,能求一波月票不?这个月月票好少,到现在也只有四百多张,要是大大们月票还没有给出去,给我好不?没有月票推荐票也可以。
第711章 桀桀桀,终于可以和丑到爆的歼20交手了
第五代隐身型战斗机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其拥有隐身型。
这里的‘隐身’并不是物理意义上隐身。
毕竟现实不是仙侠世界。
施个隐身法术就能隐身了,眼睛就看不到了。
这里的‘隐身’,其实是指科学家在研发飞行器(舰艇等)时,通过外形设计、机身材料、特殊部位的隐身处理等等技术,避免飞行器(舰艇等)被敌方雷达侦测和发现。
早在1842年,就有科学家提出了可以通过模仿蝙蝠发射超声波获取到猎物的具体位置进行捕猎的原理,发射无线电对某种物质进行探测。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为了应付来自德国的空中打击,所以迫切需要一种能探测到空中金属物体的技术,使其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
不过这一技术一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才趋于成熟。
这就是雷达(技术)。
二战以后。
通过使用雷达探测和发现空中(海面)目标已经成了主流。
而雷达与飞机(舰艇)的关系,就类似于矛与盾的关系。
到了21世纪。
各种型号的飞行器(飞机,导弹等)航程越来越远,飞的也越来越快。
雷达的探测距离也越来越广,越来越长。
而随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款隐身型飞机F-117A攻击机横空出世。
矛与盾的较量。
似乎以‘矛’的胜利宣告结束。
接下来。
人类也并没有停止对隐身型飞机的研发。
B-2隐身战略轰炸机,F-22猛禽战斗机,F-35闪电战斗机,歼-20威龙战斗机横空出世,以及各种隐身型无人机,半成品的T-50(t-50于2017年正式更名为苏-57)、F-31鹘鹰等等接连被研发出来。
彷佛这场矛与盾的较量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但实际上。
矛在进步,但盾也从未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