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仙问道 第187节

  高公远正是此道的大行家。

  他对此侃侃而谈,说道关节处,眉飞色舞,泛起强烈的自信。

  徐青不得不承认,在每个人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都是自己这篇故事的主角。

  徐青听得很用心,直接开启了绝对专注的状态,并不时提问,再和自己记忆里一些航海知识结合。

  其实许多知识,他从前都略过,但是不懂。

  现在有高公远用自身丰富的经验解释,徐青在绝对专注的状态下,立时有许多收获,并且举一反三。

  这让林天王他们惊讶。

  至于高公远,则是惊骇。

  因为有些细节,不是专业的老水手,根本问不出来。

  他不得不承认,徐青能在小小年纪,于南直隶纵横捭阖,其天生的宿慧,确然不是虚言。

  若是一般人询问,高公远多少会藏私。

  但徐青不一样,可以说徐青是他全家的救命恩人,而且他的家眷如今流放到岭南,那里也是徐青妻舅的地盘。

  其意义不言而喻。

  何况徐青何等身份,即使学会这些,也不会对高公远的价值产生影响。

  至于徐青本身,一来是多少有点好学癖,二来提前了解,即使用不上,也是有备无患。

  他做人一向如此,要将命运,尽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

  …

  京城,偃月堂。

  “首辅,这是江宁方面传来的急报。”

  江宁府如今传递回来的情报,甚至优先级还在应天府之上。

  而且和一般的八百里加急不同,江宁府的密信,有特殊的秘密渠道,能做到一日内往返。

  因为皇帝是真的全力在支持首辅变法,如今偃月堂的奇人异士,非常之多。

  这也是皇帝不得已为之。大虞朝已经立国两百多年,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走向末路。

  如果不变法,那就是等死。

  变法,还有一线希望。

  何况皇帝本身为了追求长生,已经将自身和大虞朝的龙脉绑定,如果大虞朝分崩离析,皇帝会万劫不复,甚至连来世都不会再有。

  这也使老皇帝为了求生,不得不奋力一搏。

  其实这也是老皇帝自己做出的选择。

  在他抽取龙脉,融入自身之前,朝天观主早已将种种利害说得十分明白。

  皇帝依旧选择了这条路。

  因为纵然有来世,他也没有今世的记忆,也不可能再是皇帝,与其如此,不如轰轰烈烈,与天争命一回。

  甚至于,变法都不是他第一次尝试。

  早年间已经做过一次。

  结果只成功了一小部分,依旧避免不了天下局势越发恶劣。

  他摆烂过,最终在晚年,准备再次奋力一击。

  天子有天子的尊严,不能那么轻易地向命运低头。

  而首辅的意志比天子更坚定,更无畏。

  甚至有人传闻,首辅是前朝的宰相王荆公、脱脱这类人物再世……

  然而,首辅在个人享受方面,更像李林甫。

  有人评价徐青虽然年少,却日暮穷途,倒行逆施。

  首辅行事,其实也不计较将来以及身后事。

  而且两人都是年少得志的标志性人物。

  目前偃月堂内,不少人发现首辅对徐青特别关注。

  故而隐约有传闻,徐青是首辅的私生子。

  首辅根本不在意这些风言风语,拿起江宁府的情报,先看了江宁府最近清丈田亩、天机学宫以及金光寺的变故……

  他一桩桩事看下去,最后目光落在徐青出海的事情上。

  他抚须道:“派人将金阳府的吴知府唤来见我。”

  …

  …

  天寒地冻。

  吴知府听到是首辅召见,只能从温香软玉的被窝里爬出来。

  他这些日子,为了结交京中的达官贵人,下狠心买了好几匹瘦马,而且为了验货,不惜亲身上阵。

  如此一来,不免有些体虚。

  到了外面,寒风一吹,脚都打哆嗦。

  但首辅召见,岂能不去。

  吴知府只好上了快马,拿着令牌,跟着使者迅速往京城去。

  一路疾驰,来到偃月堂。

  吴知府见到首辅时。

  早有婢女呈上热汤,还有一股灵参的味道。

  喝完之后,不免心里暖烘烘的。

  相爷待人,真是周到啊!

  “吴知府,我听说你在南直隶做巡按御史时,剿灭了不少水匪,着实是个能臣干吏。”

  “元辅,下臣愧不敢当。”

  首辅笑道:“朝廷去年开始,就恢复了靖海卫,如今东海海寇,愈发猖獗。我准备升你为右佥都御史,率三千靖海卫,巡察东南沿海州府。”

  吴知府现在是从四品,右佥都御史是正四品。

  而且在地方上,巡按御史主要权力是弹劾,而右佥都御史巡察地方时,可以直接纠察当地官员的不法行为。

  有一定的执法权。

  而且到了这一步之后,吴知府今后的升迁任免,便会进入内阁大佬和六部尚书级别的视线里。

  属于准朝廷的准高官序列了。

  吴知府没想到,他在金阳府才干这么点时间,便有如此奇遇。

  祖坟冒青烟,升官都不至于这么快吧。

  他本能觉得里面有坑,却又不敢拒绝。

  首辅十分善解人意,说道:“你到了东南之后,一定要详细了解当地实情。三千靖海卫的力量,不足以称霸东海、南洋,但对付小股海寇,还是足够的。而且有善于打海战的卫所指挥使帮你指挥,你不用担心能力的问题。另外,到了地方上,多和冯西风、徐青这些地方人物联系,了解地方实情。”

  吴知府立时明白,这是首辅要用他和徐青他们打配合,清扫东海沿海的海寇。

  这担子确实重。

  巨鲸帮、海沙帮、东溟帮这些,哪一个是好惹的。

  不过有徐青帮忙,倒不是不能成事。

  “下官一定竭尽死力,分陛下之忧。”吴知府忙下拜。

  首辅道:“这次靖海卫出师,只是朝廷清剿海寇的开始。你不用有太重的心理负担,只要用心为朝廷效力,有什么不得已的差错,本官会为你担着。”

  吴知府连忙感恩相爷。

  随后,首辅让吴知府去会馆等消息。

  这种事,他虽然决定了,该走的流程一定要走。

  另外,靖海卫实际上早就准备好了。

  冯巡按现在多了个监军道的职务,还加了操江都御史的官职,负责江防。

  东南海防现在是交给了吴大人。

  吴大人心里明白,这是首辅看重了他和徐青的关系,要利用他,来和徐青打配合,清扫东南海寇。

  眼下是开胃菜。

  一旦摸清东南海寇的底细,才是靖海卫大军真正出动的时候。

  而冯巡按整顿江防,亦是对海寇依赖的陆上物资做出精准打击。

  相比之下,应天府清丈田亩的事,实际上都是个幌子,无足轻重。

  吴大人人在家中坐,官从天上来。

  人家拼关系背景,他拼弟子!

  不过,人一旦往上爬,多远的关系都会自己上来动。

  吴大人刚回到会馆,便有他的老乡吏部的小天官张侍郎派人请他过去。

  他到了之后,从老乡这里知晓,首辅早在吏部这里打了招呼,一切流程都是从速从简。

  而且这次,张侍郎对吴大人的态度愈发亲热,比当初大家都是举人时,要亲热许多呢。

  吴大人不得不感谢好弟子,让他寻回了消失多年的友情。

  虽然现在吴大人和张侍郎的品级依旧有不小的差距,权力也差了许多,但这些不足以成为两者友谊的障碍了。

  两位老乡,大醉一场,又是追忆青春年少。

  最后依依惜别。

  吴大人离开侍郎府,神清气爽。

  这半年来,其实有一些没见识的小官僚,暗地里说什么酸话,他走了狗屎运之类,注定是首辅的走狗。

  现在他要这些看不起他的人瞧瞧,老爷这一路飞升,岂是尔等犬辈所能及?

  让你们这些犬辈,羡慕嫉妒去吧!

  正如公明所言: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首节上一节187/5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