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仙问道 第216节

  当然,现在世家大族,不可能有这么厉害了。

  时代不同。

  即使如此,也决定了王巩作为户部尚书的话语权,比过往的户部尚书更重。但他和玉亲王眉来眼去,也算是给了陈复机会。

  陈复不敢跳船,因为跳船必被首辅收拾。所以他办事更卖力,自然更得首辅看重。

  程光有古士大夫那种气节,属于首辅的门脸,是拿来看的,做事还是得靠陈复他们。

  他事办得好,权力自然也越大,如今进出偃月堂,自然更加随意。

  首辅将关于徐青的情报,丢给陈复看。

  陈复看了之后,同样很吃惊。

  首辅道:“你觉得徐公明是什么情况?”

  陈复沉吟道:“这倒是好事,要做事,就要有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徐公明如果继续高调,到处惹事,反而容易耽误首辅现在的大事。他现在闭门读书,修身齐家,镇之以静,对于大局平稳有力。”

  首辅:“他的时间点选得很好,越是如此,越是让老夫觉得自己是不是老了。年轻人,可以这样厉害吗?”

  他目光幽幽地看着陈复。

  陈复感觉自己心肝脾肺都被看穿,忙道:“徐公明肯定是觉醒了宿慧,不能以寻常年纪来看。元辅也正当盛年,而且如今宰执天下,徐公明萤火之光,如何能与皓月同天。”

  首辅笑道:“你也不用紧张,我只是随口说说。这次剿匪,实际上是试探一下方仙道。陈大人,可还记得,本朝早年,三宝太监下西洋的事?”

  “略知一二,据说三宝太监下西洋,常年带有数万兵马,兵锋所到之处,无不臣服。那也是本朝海贸最鼎盛的时候。”

  陈复是个干才,他的话和普通清流对三宝太监下西洋的认知完全不一样。

  普通清流的宣传里,三宝太监下西洋是带着天朝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对着海外诸国进行赏赐,宣传天朝的威严,彰显大国风采。

  这听起来似乎很不错,实际上也暗指下西洋劳民伤财。

  反正老百姓肯定会这么理解。

  那清流们,也可以以此为借口,阻止朝廷再组织类似的行动。

  实际上是,三宝太监带着数万兵马,扫荡海外诸国,船开到哪里,生意做到哪里,带回了的海贸收益。

  而且还消灭了盘踞南洋群岛的巨盗陈祖义,在南洋的一个重要港口,设置了宣慰司,统辖南洋诸国的事务。

  可以说,在那一段时间里,虞朝是南洋诸国实质上的太上皇。

  不过,随着虞朝中枢威权下降,加上文官们代表身后的豪族缙绅利益,以及水师战力的迅速下滑,还有方仙道在海外崛起等种种因素,大虞朝再难吃到海贸的利益,连南洋的宣慰司都丢了。

  反而让豪族缙绅,通过走私,得到了巨大的海贸利益。

  而这些势力推出来的文官,也成了开海政策坚定的反对者,一定要朝廷选择继续禁海。

  首辅道:“陈大人果然是国之干臣。这次清剿海匪,看似是为了给清丈田亩,以及一条鞭法的施行保驾护航,实际上是为后续海贸的事,进行铺垫。一条鞭法不过是权宜之计。”

  他说到此,叹了口气:“即使实行一条鞭法,也不过是国库收入一时增加。归根到底,盘剥的是百姓农户的利益。如此一来,百姓日子也会更加艰难,容易出现民乱。”

  “首辅的意思,下官明白,开海之后,便可以减轻赋税,有利于天下的长治久安。”

  “此事比清丈田亩还难,不过无论是哪一件事,最终都绕不开吏治。不清吏治,变法的人事便难以运行。前朝王荆川的事,便败在人事上,此不可不为之诫。”首辅的思路很清晰,他一桩桩事做下来,多以试探为主,而在复杂的斗争中,找到了哪些人是可以用的,哪些人是坚决反对自己的,哪些人是自己可以拉拢的。

  唯有清楚这些事之后,才能找到可用之人,澄清吏治。

  如果他一开始就澄清吏治,那他怎么知道,自己用的人,顺不顺手,会不会拖他后腿,或者包藏祸心?

  唯有一次次斗争,才能分清敌我。

  当然,也不排除有隐藏更深的,但这些斗争是必要的。不然,根本没法纯洁队伍,自然没法用人。

  王荆川就败在太急,没有太多可用的人。

  而商君是有新的军功集团支持,才能顺利变法。

  首辅以史为鉴,自然更得慎重。

  他行事看似操切弄险,实际上,每一步都有其用意,步步为营。

  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能不能成,得看天意如何。

第165章 凤凰鸣矣,梧桐生矣

  转眼到了三月,徐青闭门读书,气质愈发内敛,眼中有一层莹润的光芒,似乎有智慧闪烁。

  他的皮肤亦愈发柔软,但弹性和韧性十足,并非普通的白皙,而是玉质的光泽。

  君子温润如玉。

  读书明理,养人如养玉。

  他的锋芒收敛,内藏坚韧,不可撼动。

  “这些书经,按理说你都读过,没想到再次闭门苦读,你依旧有这么大的收获。”冯芜感到赞叹。

  徐青微笑:“圣贤著作文章,微言大义,常读常新。而且咱们这次出海,不止物质上的收获,还有精神的淬炼。你看,你也一样收获不小哩。”

  冯芜嘻嘻道:“我又不笨,而且不努力,怎么跟上你的步伐。”

  徐青洒然道:“好了,咱们还是认真研究玄天妙音洗髓大法吧。”

  洗髓妙法,并非一定要练脏高手才能修炼。但是非练脏的大高手,如果没有厉害的人物护法,盲目洗髓,即使有无上妙法,也可能失误,伤到脊椎,严重可能导致瘫痪。

  冯芜神魂是显形的层次,所以一开始的基础,还是能参悟的。但高深处,必须要徐青来指引。

  玄天妙音洗髓大法的基础,无论是地籁,还是天籁都一样。乃是通过对应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特殊呼吸法,完成基础修炼。

  徐青前世看小说里,天龙八部中,逍遥派的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天山六阳掌这些,便经常出现十二正经的名字。

  这十二正经的呼吸法,手三阳和手三阴经,都特别容易入门。

  冯芜卡壳在足三阳和足三阴的位置。

  他替小妻子脱去鞋袜,露出光洁的足腕。

  虽然冯芜的这个部位已经被玩过多次,青天白日下,被丈夫把玩,依旧忍不住脸红扑扑的。

  “我们在练功呢,你能不能严肃点。”徐青一本正经道。

  “痒。”冯芜弯腰,凑到徐青耳边,吹了口气。

  徐青心神一荡,好啊,不讲武德是吧。

  她看到徐青反应,咯咯笑起来。

  徐青没好气道:“你这样,怎么练功。”

  冯芜嘻嘻一笑:“不急一时。咱们读会书,一会儿就心静了。”

  徐青:“你想怎么读?”

  冯芜:“四书集和五经注解,我肯定不如你熟悉。咱们府里,有许多杂书,史料,随便抽一段出题,然后答题的人补上前一段。咱们轮着出题答题,直到谁先答不上来,谁就输了。”

  府里的书,很多都是冯芜的陪嫁。

  诗书传家,最重要的便是书。

  有了书经,便有文华,迟早能再培养出读书人。

  她自小天赋异禀,博闻强记。

  这种抽查是冯西风教出来的童女功。

  所以虽然丈夫厉害,冯芜也有自信斗一斗。

  徐青没惯着她,几个回合,冯芜就败北。

  她不服气,“你怎么能出金瓶梅里面的段落,我都没看过。这局不算。”

  她一边说,一边脸红。

  这书最近在闺中很流行的。

  “输了就输了,别输不起,像个娘们一样。”

  “噗,奴家本来就是娘们!”

  在夫妻日常中,花了数日时光,徐青和冯芜完成了玄天妙音洗髓大法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呼吸法修行。

  一些窒碍之处,都是徐青一点点耐心教,让冯芜控制呼吸,贯通过去。

  教人的过程,亦是总结的过程。

  此外,冯芜领悟地籁,反而很快。

  大约是她本来乐道天赋很高的缘故。

  丹溪翁此前就被她的琴声和箫声震撼过。

  徐青这方面,虽然还行,却达不到天才的标准。

  他先前用箫声给冯芜治疗神魂,实际上也是靠着玄天观想法,而不是箫声本质上多优美动人。

  当然,其实也算好听。

  但距离领悟“天籁”,还是差了核心的意境。

  冯芜因此抓住机会嘲笑他。

  徐青很无奈,但音律天赋,靠绝对专注的状态,也很难作弊。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便是说,歌者自身的歌喉,展现出来的美妙,不是器物能比拟的。天籁之声,又比这层次更高。

  乃是天地自然之声。

  玄天妙音洗髓大法,开篇明义便是:以乾坤为肺腑,化虹霓为……

  冯芜嘲讽归嘲讽,但还是积极地想办法,“夫君,你的音准是没有毛病的,发音也没问题,呼吸法更不用说,找不到缺点,所以领悟不到天籁,我觉得是欠缺了那种自然的松弛感。”

  她进入地籁,便是自然而然的,根本不用存心去想。

  徐青沉吟:“自然么?”

  道家讲道法自然。

  的确,他什么都做对了,唯独不是自然而然的。

  可是如何做,才是自然而然呢?

  冯芜拿起自己的玉箫吹奏起来。

  箫音徐徐而起,平实如话家常,没有奇妙的顿挫,仿佛溪水潺潺。如果仔细感受,又会体会到水流的无常变化,精彩绝伦。

  这似乎是一首来自冯芜的即兴之作。

  如大自然的风饶、水荡之声。

  徐青不由心神受到冯芜的箫音感染,拔出无极刀。

  箫音好似无形的剑,与徐青的无极刀碰撞

  有形之刀,无形之剑

首节上一节216/5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