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仙问道 第282节

  …

  …

  严山鼓动社员,宣传徐青的贤明。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简单,而且似乎京中有一股暗中的力量,在帮他推动此事。

  严山起初还以为是坐馆另有安排,可是发现,这股暗中的力量竟然来自户部。真是令人纳闷。

  “严编修,如今坐馆的名声越来越大了,我今天出城,发现有一些百姓拖家带口要瞻仰坐馆的圣德。”

  严山闻言,先是一笑。

  这算什么。

  要知道在江宁府,多少平民百姓,排着队为公明兄抛头颅洒热血呢。

  他一笑之后,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抓住来人衣襟,问道:“这些百姓在哪里,带我去看看。”

  “就在城外,现在天是真的冷。按照惯例,户部会开一些粥棚做做样子,今年国库充盈,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那人嘀咕一声。

  有人在旁边冷笑:“因为陛下开了海晏河清会,说一条鞭法是古往今来最大的善政。而这些百姓,不少是被一条鞭法逼得破产,只能来京城附近求活。户部要是开设粥棚,岂不是折朝廷的面子。”

  “那就不管了?”问话的人是进京赶考的南直隶年轻举人,受到不少复社理念的影响,还有些热血。

  “不然呢。”

  严山越听越觉得不对劲,说道:“我们出城去看看。”

  他路上,还买了顺天时报和最近冯老爷和一些清流合伙建的报房,叫做新民报。

  这是符合首辅变法“新民”的意思。

  一听这名字,加上后台背景,就没人敢来查,所以报纸很容易发行出去。

  两份报纸,都有赞颂坐馆的文章。

  如果严山先前看到,肯定觉得自己功劳不小。现在他已经隐隐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出城之后,果然见到许多灾民,而且越来越多,还有人在人群里讲述坐馆的故事和理念。

  他身边的社员,个个都与有荣焉。

  严山却听得冷汗直冒。

  他颇有官场斗争的天赋,此时此刻,已经明白了,有一场针对坐馆的大祸事要来了。

  严山几乎不假思索,直接快马加鞭赶往冯府。

  “快,我要见你家姑爷。”严山不是第一次来冯府,抓着门子急声道。

  “姑爷这几日白天都去西山煤矿那里了,严编修不知道吗?”

  “西山煤矿?”严山自然知道这个地方,自契丹人占据燕云以来,就在京城附近的西山开采煤矿,作为燃料。

  不过煤炭用来取暖做饭,效果比起木炭柴火这些,还是差不少,烟多灰重。但京城附近的山林多年采伐下,柴火的价钱越来越贵,冬日生火取暖自然不及用煤炭便宜。

  严山不知道坐馆这节骨眼去西山煤矿干什么,但事态紧急,显然容不得耽搁。

  严山一路疾驰,往西山去。

  他到了之后,见徐青和顾道人正在讨论什么,身边摆了一堆蜂窝状的煤炭。

  “惟中,何事如此惊慌?”严山出现之后,自然引起徐青的注意,他对着严山淡然一笑。

  严山长话短说,将自己的发现告知徐青。

  徐青笑了笑:“些许小事,你急什么。”

  “原来坐馆早有定计,是我多虑了。”严山的心立刻放下来。

  徐青又指着那些蜂窝状的煤炭,说道:“这几日请顾道长鼓弄它们,正是为了解决那些灾民的事。”

  顾道人:“这点微末机关,也要老道出马,简直大材小用。”

  徐青哈哈大笑:“不是顾道长出手,让别人来,我可不放心。”

  顾道人抚须,“这大虞朝的工部,确实没什么人才了,都比不得我。”

  他原本对大虞朝的工部底蕴还有滤镜,觉得十分不凡。接触之后,不免大失所望。

  好在有徐青出面,他能接触到许多工部的绝密。

  在他看来,许多东西,比起方仙道都落后了许多,但也有一些出彩之处。而且大虞朝的资源确实雄厚,他在这里修行外道,确实很有好处。

  徐青向顾道人拱手致谢,又对严山道:“灾民在冬日有三患,患食,患居,患取暖之物。我意用这些灾民来开采煤矿,并在旁边搭建棚户,所产之煤,用来发卖和取暖。”

  徐青已经打听清楚,西山煤矿为皇室以及一些勋贵和工部共同所有。

  他打算借着此事,将西山煤矿承包下来。

  蜂窝煤的好处比现在这些粗制的煤炭要多不少,工艺也可以继续改进。有了煤炭作为能源基础,便可以着手研究更多厉害的机关。

  魂石矿脉自有它的好处,但煤矿利用起来,妙用亦是无穷。

  此外,将道术和机关结合,能从根本上,解决很多问题。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在徐青眼里,道术也好,武功也罢,都没什么神秘可言,完全能结合各自的优点以及他前世的见识,为其所用。

  朝廷或许觉得灾民是包袱,可对徐青来说,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严山听了徐青的手段,不禁万分佩服。

  坐馆到底是坐馆。

  在他眼里天塌了的难事,竟对坐馆而言,乃是天大的好事。

  “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我必不弃其而去。”徐青恬然自得道。

  煤矿的事,也是徐青和首辅交易的一部分。

  只是当时,他没说灾民的事。

  而且徐青也想不到,皇帝会来这一出。

  既然来了,那就顺水推舟呗。

  阴谋诡计,都是小道。

  徐青来京城,就是要告诉这些虫豸,堂堂正正,一样能把大事办了,而且还能办好。

  而且有皇帝的助攻,徐青的收益看来会比他原本预计的要大。

  …

  …

  偃月堂。

  “元辅,徐公明祸事来了。”有人向首辅通报。

  首辅看了这些情报,将其搁在一边。

  “知道了,这事不用管。”他语气淡淡,然后用力在桌案的白纸上写了一行字,

  “受国之垢!”

  他忽然明白了陛下对徐青的“爱护”之意。

  陛下到底是陛下。

  首辅写完字之后,幽幽地叹息一声。

第209章 徐解元给京师送温暖来了

  西山煤矿。

  “惟中,我说的这些事,你都听明白了吗?”徐青本来就打算让严山来具体执行关于安置灾民的事,如今严山到来,顺势将具体事项交代下去。

  徐青说到底只是一个人,时间精力有限,大方向定下之后,考验的是手下人的执行力,然后他在旁边可以做一些监督和查漏补缺的事,以及负责兜底背锅。

  创业阶段,当老大都不背锅,人心肯定散。

  徐青深知此理,从来没逃避过自己的责任。

  这也是严山等人在徐青手底下做事很舒服的原因,因为干实事就是对老大徐公明最大的讨好。

  更不用整天猜谜语,想尽办法地谄媚。

  付出努力,便有回报。

  何况皇帝才赏严山一个翰林编修,徐爷入京,直接给严山安排上六科给事中的位置,这可是天下七品官的天花板,论含权量,在六部侍郎之下的官员里,属于乱杀。

  可以说,徐爷从不亏待自己人,要是哪一天你觉得徐爷亏待了你,那就得好好反思,自己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赶紧请罪去!

  所以,在这种人手底下干事,谁不爽?

  严山知晓事情比较急,立刻召集人手,开始行动。

  西山煤矿的开发已经比较成熟,蜂窝煤的制作也比较容易,何况还有顾道人亲自出手,优化了制作流程。

  只要有人,就可以开工。

  而京师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力。

  …

  …

  很快在京师外围,出现了第一批粥棚。

  许多复社成员带着自己的家仆赶来助阵。

  如今京城分社的社员,个个都是高学历,最差都是家族背景很厉害,来京师游学的秀才。

  实际上,举人进士更是不少。

  他们这些人自然不是来干粗活,而是负责帮忙维持秩序。

  读书人嘛,在大虞朝的贫民百姓面前一站,天然就是“老爷”,只是简单的发号施令,维护秩序,刚赶来灾民们自然就不敢闹腾,很容易像牛羊一样驱使。

  这多少让复社的读书人感受到一些牧民的乐趣。

  当然,看着灾民们受苦的样子,他们心下也有恻隐之心。

  两种情绪一起出现,根本不冲突。

  对于他们而言,更无贪污救灾粮食的必要。

  当然这些粮食,都是走金阳府港口海运过来的陈粮,还掺了许多泥沙,看起来非常不干净。

  许多复社成员家里佃户吃得都比这好许多。

  不得不说,粥棚一开设,越来越多的灾民出现,都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

  严山专门吩咐过,只要是老实排队,不乱起哄的,等他们领完粥,便单独安排到一边。

  这些人都是上好的劳力。

  别看瘦骨嶙峋的,但老实本分才是最大的加分项。反正上工之后,有饭吃,慢慢也能养出力气来。

  随着粥棚的灾民越来越多。

首节上一节282/5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