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仙问道 第300节

  说实话,手下的人,还是苏怜卿用起来最得心应手。

  严山的才能不俗,但做事情不如苏怜卿阴狠细致。

  “唯。”

  徐青随即又道:“黔南省的地形复杂,即使打下土司,也不好管理。土司的存在,自有其意义。想要改土归流,实是任重道远。这次咱们威服土司之后,着重点还是建立起长久的商业关系,使其不得不依靠咱们。”

  苏怜卿明白,这是釜底抽薪之计。

  当土司们习惯商业上的利益之后,反抗之心和力度都会减弱。

  禾山道为何要煽动杨氏造反?

  盖因东溟帮被朝廷拉拢之后,岭南和闽南开海,重新建立市舶司,大大削弱了禾山道和地方豪族的走私利益。

  这才是根本原因。

  至于对朝廷报复,那是表面的因。

  而杨氏造反也是从经济考虑。

  因为杨氏综合实力固然最强,但是商路都被朝廷和安氏等大土司堵死,不闹出动静,拿到好处,时间一久,地位自然会被安氏等大土司取代。

  说到底,土司之间,此起彼落,乃是朝廷有意为之的结果。

  但杨氏目前的家主不甘心接受这种结局,所以才会奋起发难。

  反正成祖皇帝开了好头,地方藩王又不是造反注定不成功?

  做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而土司论独立性,甚至还好过于成祖造反的时候。

  …

  …

  过了两日,关于徐青是长生药的谣言越演越烈,连周大人都惊动了,找徐青来询问。

  徐青自是一无所惧,让舅父大人好好搞内勤,外事暂时有外甥女婿操心,不必担忧。

  顺便徐六首还表演了倒拔杨柳的武艺,勇冠三军,直接震慑了矩州兵,大家见了这一幕之后,可以说个个都服服帖帖。

  甚至忍不住怀疑,徐六首到底是文曲星吗?

  这难道不是武曲星?

  也有读书人解释,说儒家的夫子便是徐六首这样,武力值很高的。徐六首这是古儒公羊派传统,和现在的犬儒不一样。

  这读书人是个秀才,姓杨,倒不是复社的人,纯粹是因为考了几次乡试没考上,对于当代八股考试颇有愤懑之心。

  要不是徐六首慧眼识英雄,请他到军队里做了幕僚,人家最近都在研究唐末私盐贩子起义的历史了。

  别想歪,纯粹是学习如何走私盐,脱贫致富,绝无他念。

  至于走私盐会不会拉帮结派啊,搞什么武力斗争,那都是顺其自然的事嘛。

  反正杨秀才对如今的科考制度是非常不满的。

  虽说,黔南省的乡试难度已经非常低了,但是耐不住老是有其他科考厉害的省份的秀才搞户籍移民,来抢黔南省的举人名额。

  科举的户籍移民,操作难度其实不小,但不是没法操作。

  而且黔南省真正的老爷是土司,士绅都得往后靠。

  人家土司根本不用考科举,朝廷经常在这方面给土司开后门,土司都不带理的。

  说白了,在他们眼里看来,给朝廷当官那是从人变成奴才。

  于是自然给其他省份的士绅家族,找到钻漏洞的机会。

  不得不说,本朝文官钻制度漏洞的本事,那是个顶个的厉害。

  杨秀才对当今犬儒文官看不上眼,对徐青倒是服服帖帖,那是身心全都被徐六首整服了。

  他现在是一点其他想法都没有,就想跟着徐六首干。

  因此杨秀才当了幕僚还不消停。

  外面消息传说徐六首是长生药,杨秀才醉后直接说徐六首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区区长生药,那也太小瞧徐六首了。

  要不是杨秀才还没完全喝醉,估计都直接说徐六首的命得是紫微命,文曲星算个屁!

  不过西南之地,本来不服王化,日常对朝廷的怪话多了去。

  而且本朝好几位大才子、大儒都有发配到西南数省的经历,平日里讲学,自然少不了怪话。

  所以见怪不怪。

  尤其是隔壁巴蜀,道家文化盛行,无法无天的事更是不少。

  一切准备就绪,徐青带着苏怜卿和数名茶商派出的掌柜以及一众随从出发前往龙场驿。

  凤倾天作为徐青的护卫,如今奉命保护周大人。

  西南之地,不服王化,连带王朝气运也大为削减。何况现在是土司叛乱时期,官员的人身安全,很不受保障的。

  另一方面,水西大马在西南一带很有名。

  这些岭南过来的茶商,还是红花会的赞助者,如今跟着过来也是要借机扩大茶马贸易。

  马匹在商业军事上,一向有重要用途。

  即使茶商不自己用,也可以拿来转卖给官府。

  某种意义上,马的数量,可以直观反映出朝廷的实力。

  安氏能养马,所以军事力量上,还隐隐胜过杨氏一头。

  徐青骑乘的火云马,长时间以来,受到徐青的雷音滋养,好似一个练武的武者,已经远比当初到徐青手里时高大健壮许多。

  如今的火云马,论力量甚至比一般的练脏武者还恐怖。

  不过,养一匹火云马消耗的资源,能顶得上一百匹战马。这家伙现在的嘴是越来越叼,而且还学会了喝酒的陋习。

  火云马现在毛色越发纯净,宛如白云,而马蹄犹如火烧,加上身材高大,妥妥是天马下凡。

  出现在矩州马场时,一下子有种王者气概,万马臣服,许多母马都忍不住要发情。

  此外,火云马现在还能听懂人言,除了不能开口说话之外,智力已经和正常熊孩子没啥区别。

  苏怜卿都忍不住暗中怀疑,这火云马过些年,会不会直接变化成精,修出厉害的神通来。

  一行人,往龙场驿去。

  一路上,山高路远,道路险峻。

  但徐六首在,再难的路,也好走。

  中间有不少土匪和邪魔外道出现。

  许多时候,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徐六首便提前解决了。

  这些茶商派出的掌柜,都隐隐猜到徐六首才是红花会幕后的总舵主,如今见到徐六首那种谈笑杀人的武力,更是心里畏惧到极点,回去之后,肯定要向背后的茶商禀报,徐六首是万万不能得罪的。

  尤其是一些潜藏的邪魔外道,他们一点察觉都没有,也被徐六首轻松找出来。

  得罪这样的人,太过可怕了。人家肯定会望气,到时候躲都没法躲。

  邪魔外道的尸体徐青也没浪费,送到当地官府,令其找仵作进行解剖,然后上交出解剖的经验心得。

  事实上,徐青现在是身体力行地支持官府的仵作进行对人体的解剖。

  加上他本身也有丹溪翁传授的医术,在这方面自有见解,还写了相关的书籍送到新民报、顺天时报、大明报发表。

  以他现在的声望,主动做这些事,肯定有效仿者。

  徐青不是要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主要是起一个标杆的作用。

  比如柳树枝熬出的水,有一点治病的效果,徐青便高价悬赏,请人研究柳树枝治病的缘由在何处?

  这些影响,在他成为文曲化身之后,越来越大。

  变法自上而下很难,但各行各业,生活方面的影响,作为上位者,很容易产生影响力。

  比如老皇帝对道门的发展和炼丹术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推导作用。

  在徐青看来,如果他的时间还很长,肯定是要结合天下人的智力编撰出一部武经和道经来阐释武功道法的神秘。

  因为修行越往后越需要依靠智慧,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不如,任天下之智力,助自身之修行。

  至于修炼者太多,会不会导致大虞朝的资源不够,那是必然的,所以还可以继续外扩。

  矛盾向外,内耗自然就小了。

  这些是大方略,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或许徐青等不到那一天,但可以起个头。

  而且徐青越是谋划长远,手底下人凝聚力越强。

  但实际上,徐青自己才知道,他能不能活到明年七月之后,只有到了时候才清楚。

  即使如此,徐青一点临近死亡,想要疯狂放纵的心思都没有。

  因为他珍惜自己现在的一切以及成就。

  事业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当他意识到这些之后,对于生死的感官已经变得很淡。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他有些理解“志”的意义了。

  “阿芜快要生了吧,一定要是一个儿子。”徐青念及娇妻,心中生出一片柔情。

  不是他对男孩女孩有偏见,而是作为正妻,生出一个儿子来,对各方面都是好事。

  更重要的是,他不短命是最好的。

  不然的话,他的家人亲朋只有出海或者远走异域去了。

  苏怜卿似乎能感受到徐青的情绪,说道:“公子,我已经按你吩咐,请了老天师过去看护夫人,一旦那边有结果,立刻有道术传来消息。”

  小主人的诞生,自然是如今徐青阵营的头等大事。

  说实话,现在天下的局势她越来越看不清。

  似乎在变好,但天下的事也越来越多,边境的乱象,以及内陆省份各种潜流涌动,都十分惊人。

  但朝廷的银子也在变多。

  可是要说百姓的日子在变好?

  说实话,除了东南之地,许多省份的百姓日子都是越过越差的。

  一是天灾,二是人祸。

  因为变法在有些地方是善政,更多地方是给了官府盘剥小民的借口,还有许多小地主也深受变法之害。

  但朝廷有钱,军队的实力也增强了,镇压地方的力量比以往只强不弱。

  其实如今南直隶的大明报甚至有士人得出结论,本朝人口乃是历朝历代之最,但土地粮食比前朝没有相应级别的增加,而且山林日渐稀少,禽兽也变少,百姓平均所得的肉食,实际上是较中古时代更少的。

首节上一节300/5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