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豪绅勋贵开始私下串联。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
还真让他们想出对策来。
…
…
徐青整个正月里,都在忙活废奴的事。
至于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反倒是很简单,一纸政令下来,直接从法理上,废除了官绅的特权。
问题是,执行这条政令的,还是官绅的人!
就算派复社的人去执行也不会有区别,因为复社许多成员也是既得利益者,又或者是候补利益群体。
所以无解。
反正这事先让他们认了再说。
比起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废奴才是重点。
不过令徐青感到意外的事,废奴的事,竟然进展得十分顺利。
按理说阻力会很大。
徐青心中其中必有蹊跷。
他先是派人明察暗访,很快得到结果,随即找来谢泉商议。
谢泉看了结果之后,不得不承认,这些豪绅在坏事的能力上,个顶个都是一把好手。
奴籍确实是废了。
关键是人家又换了个花样。
这个新花样叫做“包身工”。
豪绅们,找了原本家奴里的头目,在头目牵头下,在原本的家奴,挑选一批年轻力壮的人,签订一定时限的包身契约。
签了之后,这些头目可以得到一笔包身费。
至于这些包身工签订契约之后,便只能在契约时间内的主家效力。
做工期间,更是不能回家。
但也可以不签,不签反正没有奴籍的情况下,跟主家是没关系了,所以饿死也活该。
而且这些家奴头目还能借此发财,更有动力促成此事。
他们不但和原本的主家合作,还跟江宁府、应天府的大工坊合作。
工坊最怕的就是熟练工人流失,有了这种包身契的约束,自然便利多多。
因为包身契约定了时限,所以在用工的时限里,肯定是拼命压榨的。
这和租用牛马一个道理,自己养的牛马,用起来会爱惜,若是租的,在没有强力约束下,可不是使命用。
如徐青前世时,俗语说得好,不是自己的车,肯定站起来死命蹬。
谢泉都看笑了,这些人真的狠。
其实原本的家奴,干活反而容易偷奸耍滑,虽然没工钱,却也没有现在如此劳累。
关键是,这些豪绅勋贵还趁机会将一大批老弱病残的家奴甩出去,等于减轻包袱。
这些老弱病残,绝大部分有年轻力壮的家人。
因此哪怕为了家人有口饭吃,也不得不去签包身契。
如果不签,那可真是要让一家人都饿死了。
因为作为家奴,肯定是没有土地的。
失地的百姓,哪怕有自由身,也不得不当牛做马的工作,人身依附一样非常严重。
关键是,此事不止是保守派的豪绅勋贵在干,徐青麾下这些转变为工坊主的豪绅勋贵,一样非常支持。
这叫利益捆绑。
徐青是此道高手,显然如今的豪绅勋贵算是学会了。
回旋镖啊!
谢泉深知此举的危害,甚至会让徐青和朝廷失去民心。
他断言道:“徐学士,当务之急,应该趁着事态还不太严重,明文禁止废除包身契,并重新调整废奴政策。”
他心里清楚,此举也不是好事。
朝令夕改啊。
徐青笑了笑:“先生勿忧,多大点事儿。”
谢泉神情一松:“原来公明你是早有对策了?”
到底是徐公明,智计百出。
徐青:“也不是早有对策。毕竟废奴这么大的事,如果没有相应的钱粮准备,那就等于生而不养。废奴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将人口从豪绅勋贵那里抢出来,现在大家走投无路,才不得不选择当包身工,可是如果有其他出路呢?”
徐青并未提前预料到豪绅们的应对之策,不过他确实早有准备。
那就是修路!
无论何时何地,以工代赈,搞大基建,都是吸收劳动人口的好主意。
而且有水泥工坊,不止可以修路,还可以修房屋,修水库、河堤……
总归是用途繁多。
不过徐青最后才是图穷匕见。
有了路,往后平叛岂不是容易许多。
西南三省为何难以平定,为何中原之地,很容易就能平乱,关键就在于“路”。
昔年秦国大修直道,机动力冠盖六国,也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原因之一。
因为南直隶先前清田成功,所以官府有各地的田土黄册,有了黄册,那么修路的事自然容易很多。
徐青直接拿出细节和谢泉商讨起来。
修路对豪绅勋贵也是好事。
关键是如何统一标准,并且……
谢泉不得不佩服徐青的天才想法,居然想出招标这个主意。
豪绅勋贵可以通过投标来获得修路的资格,然后在一定时限内,路权归豪绅勋贵所有。
如果本地没有豪绅勋贵愿意参与,那就官府自己出钱修路。
当然,现在是商议阶段,具体如何实施,需要由内阁和司礼监决定。
…
…
应天府,临时内阁。
徐青还特意请来了下野的梁阁老。
梁阁老致仕回来,听说徐青复活,一下子垂死病中惊坐起,近来更是红光满面。
霍景看到老梁,自然哪里看都不顺眼。
另外,司礼监的陈忠也在其中。
他主要是代表司礼监的意见。
徐青说了大概的事。
霍景本来听到包身工的事,还暗自窃喜,总算让徐青吃瘪了。
没想到徐青还有对策。
不过他听到后面,还颇有惊喜。
因为徐青打算拿出九成的投标权,给大家一起瓜分。
这玩意转手卖出去,直接造就出一个穷地方的州府首富都有可能。
霍景没想到还有这等好事。
他在督察院干了那么多年,收到的炭敬、冰敬不少,可是顶多祭牙缝,咋可能发财。
他现在完全看不起那些狗屁保守派豪绅勋贵了。
每次请他们督察院的清流冲锋陷阵时,出手才那么点东西。
瞧瞧人家徐六首,不愧是当世圣贤,出手便是一只下金蛋的母鸡。
“徐公明赛过我亲爷爷!”饶是以霍景刚正不阿的节操,此时此刻,内心里也不禁为徐青唱赞歌。
当然,这也是作为内阁首辅的福利。
霍景唯一不爽的是,为什么老梁这个刚下野的首辅也有?
但霍景转念一想,谁都有下台的时候。
这么看,徐公明真是敞亮人。
霍景又想到,他要是不支持此事,估计徐青当场就要让他滚出内阁!
如此仁善之政,傻子才不支持。
霍景做首辅,那是为了天下苍生谋福祉。
可以说,只要是仁善之政,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现在颇有殉道者的觉悟。
陈忠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看看人家徐六首,才是真正的高人。
陈忠来这江南繁华之地,正愁入了金山,找不到捞钱的机会。
毕竟皇爷在旁边看着呢。
他吃相不能太难看。
可是太监捞钱的手段,本来就粗糙,不搞得天怒人怨不可能。
到底是徐六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帮大家捞了钱,还不会惹出民怨来。
大事开小会,如今南直隶的巨头们达成一致意见,剩下的自然是拿去给皇帝瞧,只要皇帝一点头,大家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捞钱了。
当然,卖招标权的事,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此等小事,没必要拿来搅扰皇帝的清修。
天大地大,还有比陛下修仙的事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