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仙问道 第397节

  延年宫的重檐斗拱在烟霞中若隐若现,青玉地砖上浮动的七色丹气如同活物般游走。

  老皇帝枯瘦的手指划过眼前经文的鎏金封皮时,指节间竟有星辰虚影明灭,那是他自身的帝王气运与修行正法产生的玄妙共鸣。

  “这筑基九转的法门,倒是暗合《周易》的乾卦。”老皇帝突然开口,声音如青铜编钟震荡,“只是朕不明白,为何要将'观想北斗'与'吞吐朝露'并列为筑基要诀?”

  徐青的蟒纹官靴轻轻碾过地砖缝隙钻出的魔藤,青烟升腾间显化出农耕景象:“陛下请看,北地农户寅时初刻便要汲水浇田,此时天地阳气初升,恰似北斗摇光。”

  他指尖轻点,虚空中浮现出万千农人劳作的光影,“若将修行比作稼穑,这朝露便是天地赠予众生的第一缕灵气。”

  老皇帝微微颔首:“有趣,此是以众生为田么?”

  徐青:“圣明无过陛下,所以臣才要设仙门九试,这第一试'观星辨气',便是要筛去那些只会闭门造车的迂腐之辈。”

  他说着在虚空勾画,顿时显现出天工院某位成员仰望星空的场景。有个麻衣少年突然周身绽放青光,竟是误将《道经》中的“紫薇引气诀”化作了改良水车的灵感。

  接下来,徐青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实际上,徐青心中的构想,是将仙朝和仙宗的概念巧妙融合。在他看来,仙朝是承载着无数人美好憧憬的宏大愿景,象征着一个超凡脱俗、充满神秘力量的梦幻世界;而仙宗则是更为现实的存在,是修行者们汇聚、修炼和传承修行之法的重要组织。

  在当下这个阶段,这种融合是打造仙朝必不可少的过程。

  对于老皇帝而言,仙朝的出现,为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统治模式。他可以通过掌控仙朝,间接地掌控凡间的一切。并且,他能够退居幕后,成为那个高高在上、操控全局的关键人物。

  当然,老皇帝心里也明白,要一个人完全掌控仙朝的所有权力是不切实际的,分权给各方势力是必然的选择。但只要巧妙地将各方利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利益共同体,那么寻常凡人王朝的兴衰交替,就难以撼动仙朝的根基。

  甚至,还可以巧妙地利用王朝的兴衰来调节凡间的局势,使其始终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此外,仙朝的建立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那就是即便日后大虞朝走向衰落乃至灭亡,对老皇帝自身的影响也会大大减小,他依然可以凭借仙朝的力量,维持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而对于徐青来说,仙朝内那些修炼金丹正法的真传弟子,无疑是他天魔修行的绝佳“养分”。他们的智慧、修行感悟,以及对徐青的态度,无论是认可、崇敬,还是怀疑、仇视,都能成为徐青修行道路上的助力。

  如今,徐青在修行之路上不断精进,普通的修炼资源和修行感悟对他的提升作用越来越有限。打造仙朝,就是在打造一个更高层次的修行环境,让自己能够接触到更多顶尖的智慧和修行成果,从而实现自身的突破与飞跃。

  同时,这也有利于将天下间那些顶尖智慧者纳入仙朝的体系之中,就如同科举制度稳固王朝统治一样,仙门考验和金丹正法的推行,能够稳固仙朝的根基,让仙朝在修行界和凡间都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徐青深入研究历朝历代的兴衰得失,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深入考证了仙门考试的重要意义,以及金丹正法推行的必要性。他深知,金丹正法在初始阶段必然需要大量的实践和反复试错。理论上的完美并不等同于实际的可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老皇帝静静地聆听着徐青的阐述,他的眼神中时而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时而流露出一丝认同的神色。最终,他轻轻点了点头,认可了徐青的方案。

  随着修仙时代的逐步到来,以大禅寺为代表的各大修炼圣地,都迫切需要在新的格局中站稳脚跟,获取更大的话语权。

  仙朝的出现,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平台,它就像是一个更为紧密的修行联盟,将各方修行势力汇聚在一起。若不将这些强大的势力纳入仙朝的体系,他们很可能会另立中枢,形成新的、难以掌控的势力。

  而且,仙朝的建立,还有利于瓦解旧有的大贵族、豪绅势家对大虞朝地方的控制和影响,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实现新旧时代的交替。

  在这场新旧交替的变革中,老皇帝、徐青、雄禅等各方势力的核心人物,都在暗自较量。他们心里都清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能活得更久,谁就能在最终的角逐中笑到最后。这与凡人时代的政治斗争本质上并无不同,生存,就是最大的胜利。

  老皇帝显然自认为他有资格活到最后。

  徐青则是觉得他肯定不会死。

  雄禅认为他一旦能进入大雷音寺,获取释迦牟尼的秘藏,肯定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尽管大家各怀心思,但在当前的局势下,他们也有着共同的目标对抗黑山老妖。如今的仙朝尚未诞生真正的造物主,面对强大的黑山老妖,各方势力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应对这一巨大的威胁。也正是因为这个共同的敌人,使得他们在表面上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合作关系。

  在徐青的积极推动下,捉妖司继续认真履行着维护世间秩序、对抗妖魔的重要职责;道院和讲武堂不断用心培养着新一代的修行者和武者;道经、武经的推广工作稳步推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学习修行之法;仙门考验的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这一项项举措,如同汹涌澎湃的浪潮,深刻地改变着大虞朝的根基。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或许并不完全理解这些变革背后的深层含义,但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尤其是在吃饭这一方面,大虞朝推广的高产作物,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百姓们再也不用为温饱问题而发愁。

  同时,大虞朝的万寿银币在海外市场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源源不断地从海外获取粮食。海外的许多土著豪族,为了购买茶叶、丝绸、瓷器等高档奢侈品,对银币有着强烈的需求。而获取银币最便捷的途径,便是出卖粮食。尽管他们治下的平民、奴隶可能吃不饱肚子,但这些土著豪族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依旧热衷于贩卖粮食。在他们眼中,平民和奴隶不过是可以随意驱使和买卖的“猪仔”,实在不行,还可以购买西洋人贩卖的黑奴来补充劳动力。

  曾经,在大虞朝水师力量薄弱的时候,许多沿海豪族为了谋取暴利,竟然做出贩卖大虞朝人口给南洋的恶行。但如今,这种情况几乎已经绝迹。徐青深知贩卖人口罪行的严重性,他将其视为等同于造反的大罪,一旦发现,绝不姑息,直接诛九族,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同时,徐青还明文规定,大虞朝境内永远禁止福寿膏之类的致幻事物。一旦发现有人涉及此类事物,格杀勿论。这些生意虽然利润巨大,即便不卖给本国,也可以销往外国,但徐青坚决禁止。许多朝堂官员认为徐青的做法过于苛刻,难以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然而,徐青深知人心的贪婪是无穷无尽的,一旦让这些致幻事物在大虞朝有了生存的土壤,人们尝到了其中的暴利甜头,必然会有人铤而走险。天下万国之中,大虞朝最为富裕,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大虞朝必将成为这类事物最大的倾销市场。

  徐青在颁布严令的同时,也苦口婆心地向官员们解释其中的利害关系。并且,他还将此事与仙门考试紧密挂钩。一旦有家族出现涉及贩卖人口或福寿膏的事情,三代之内,其家族子弟不得参加仙门考试。这一规定,对于那些渴望通过修行改变家族命运的人来说,无疑是断了他们的仙途,具有极强的威慑力。

  …

  …

  应天府的道院和讲武堂,作为大虞朝培养修行者和武者的重要摇篮,此刻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在道院和讲武堂的大门外,皆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青铜巨鼎,鼎身散发着古朴而厚重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武经》与《道经》的经文,被精心刻在鼎身之上,每一个字符都像是一个神秘的符号,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鼎腹之上,浮现出一幅璀璨的北斗星图,每一颗星位都对应着一条独特的修炼要诀。“筑基者观北斗以定周天,炼者采紫薇以养真元。”

  这句修炼要诀,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筑基和炼阶段的修行奥秘。

  道院和讲武堂的学员们惊喜地发现,往日那些晦涩难懂的吐纳口诀,如今竟被拆解成了农谚般通俗易懂的歌谣:“立春吞朝露,惊蛰震雷音,霜降藏精血,冬至抱阳生。”

  这些歌谣,将修行的方法与自然节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学员们在日常的修炼中,只需按照歌谣的指引,便能更好地把握修行的节奏和方法。

  这些变化,让学员们对道经和武经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他们深知,来年的仙门考试,将是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通过仙门考试,他们将有机会接触到更高深的修行法门,成为仙朝的核心力量,实现自己的修行梦想。

  许多大家族也敏锐地意识到了此事的重要性,他们明白,仙门考试的意义,完全可以与科举的诞生相媲美,甚至更为重要。

第298章 解析乾坤囊,袖里乾坤之术

  天工院已经独立于天京城外,搬到了钟山上。

  天宫便在天工院之上。

  如今两者有莫名的联系,弥漫着神秘的气息,仿佛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修行秘境。

  院中的楼阁错落有致,在阳光的轻抚下,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宛如一幅古朴而神秘的画卷。

  楼阁之内,各类奇异的法器与珍贵的古籍随意摆放,却又似遵循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秩序,隐隐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每一道光芒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尘封已久的修行故事。

  天灵上人于此处得知金丹正法之事后,内心泛起了层层波澜,心动不已。他长久以来在鬼仙之途上徘徊,如今听闻这金丹正法,仿佛在黑暗中瞥见了一丝曙光,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不想再当鬼仙了,一心想要转世重修,去探寻那更为高深的修行之路。

  身为渡过雷劫的鬼仙,天灵上人深知自身的独特之处。哪怕仅仅渡过一次雷劫,在第一次转世投胎之时,便能十成十地带着宿慧,不像一般鬼仙转世,极有可能被胎中之迷所困,陷入混沌迷茫的境地。

  当然,若鬼仙拥有传承秘法,且准备周全,凭借深厚的底蕴与坚定的意志,大概率还是能够突破胎中之迷的束缚,顺利开启新的修行旅程。

  然而,当下的天灵上人却深陷困境,受制于老皇帝,一举一动皆受掣肘,绝非能随心所欲地转世。即便老皇帝,同意他转世,也必然要先征求徐青的意见。

  毕竟,如今的大虞朝,乃是二圣临朝的特殊局面,徐青权倾朝野,其态度和决策对诸多要事皆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至于北边那位正全力投身改革浪潮的玉亲王,在天灵上人眼中,不过是徒有其表,恰似冢中枯骨,毫无威胁可言。

  他虽不擅长权谋之道,但凭借雷劫鬼仙的敏锐直觉,也能隐隐察觉,玉亲王不过是徐青和老皇帝故意留在棋盘上的一枚棋子,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成为这场权力博弈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脚。

  天灵上人满心都被转世重修的念头占据,日夜思索,难以释怀。最终,他决定让自己的师侄顾道人出面,带他去找徐青商议此事。

  顾道人得知此事后,一脸无奈。平日里他与天灵上人嬉笑调侃惯了,可这次,天灵上人那急切的模样,差点当面给他跪下,把他吓得不轻。

  无奈之下,顾道人只好硬着头皮,带着天灵上人来找徐青。

  “上人打算转世?”徐青听闻,微微惊讶。他随即运转天魔功,借助与护法魔王之间神秘的联系,洞悉了天灵上人的想法。与此同时,天灵上人自己也详细解释了一遍。

  徐青两相印证,确认天灵上人没有隐瞒。

  他略作沉吟,缓缓说道:“这样吧,上人再帮我三年,三年之后,我亲自去向陛下为上人陈情。在此之前,我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请上人帮忙。”

  若换作他人说出此话,天灵上人定会以为对方在敷衍。但这话从徐青口中说出,却极具信服力。毕竟徐青在大虞朝地位尊崇,其能力和信誉众人皆有目共睹。

  天灵上人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徐青竟真的应下。

  其实,徐青对于天灵上人转世重修一事,内心颇为赞成。他心中暗自思量,一旦天灵上人转世重修,凭借自己天魔功中的他化自在神通,便能从天灵上人身上洞悉对方修行金丹正法的完整经验,这对他自身的天魔修行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徐青心中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三年之后,第二次与黑山老妖的大战大概率已经结束。届时,即便因天灵上人转世而损失对应的魔王护法,也无关紧要。

  何况,待天灵上人转世后,他还能凭借自身修行之法,重新演化出魔王护法。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再来一次自然轻车熟路。

  天灵上人大喜,躬身一礼道:“徐道友,多谢了。”随后,他好奇地问道:“不知徐道友所说的重要之事,究竟是什么?”

  徐青神色庄重,从袖中拿出一份资料以及一个乾坤囊。他因为有内天地的优势,再以补天劫手和天魔功对乾坤囊的解析,上面的法阵,以及乾坤囊原材料人仙皮的特殊性质,徐青已摸索清楚。

  他拿出来,自然是希望天灵上人能就此深入研究,摸索出取代人仙皮的材料,制造出更廉价的乾坤囊。在他看来,既然要进入修仙时代,储物袋的普及必不可少。

  天灵上人接过资料,大致浏览一番,心中无比震惊。在他看来,若没有造物主的境界,想要将乾坤囊解析到如此精细的程度,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实,他的猜想没错,只是徐青凭借内天地的独特优势,又有补天劫手和天魔功相助,才达成了这一近乎奇迹的成果。

  天灵上人沉吟片刻,缓缓开口:“此事我一定尽全力办,不过即使找到取代的材料,大概也是十分珍稀的妖兽之类。”

  徐青点头道:“往后我会送不同种类的妖兽皮来,上人可以一一尝试。”

  天灵上人接着说道:“妖兽的话,不用局限于陆地,其实海中的妖兽种类更多,也更加强大,找出替代品的概率更高。”

  他所言非虚,即便方仙道全盛时期,也只是占据了南洋群岛的主要海港及近海岛屿的海域,难以深入探索海洋。远海、深海之中,隐藏着诸多恐怖的妖兽,实力强大者,甚至不下于鬼仙,有的甚至堪比地仙、人仙。

  即便西洋海盗,也只是沿着海岸线进入南洋,如今更是以天竺为主要补给点,作为跳板进攻南洋。远海区域,对于天下万国而言,皆是未知且恐怖的领域。

  对于天灵上人的这一建议,徐青自是应下。

  …

  …

  数月时光转瞬即逝,在天工院那静谧而神秘的青玉密室内,一场关乎储物囊材料探索的试验正悄然上演。

  三十六盏鲛珠灯错落悬挂,散发出柔和而明亮的光芒。

  这些光芒在玉壁上不断反射、交织,仿佛无数灵动的精灵在舞蹈,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让人仿若置身于仙境之中。

  天灵上人披散着长发,发丝凌乱地肆意散落在肩头,像是被狂风吹乱的枯草。

  他的双目布满血丝,犹如干涸的河床中裂开的缝隙,尽显疲惫之色。道袍下摆沾染着斑驳的妖血与朱砂,那斑斑痕迹,宛如一幅抽象的画卷,无声地诉说着这些日子里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执着。

  每一滴妖血、每一抹朱砂,都承载着他在探索之路上的心血。

  此刻,他正站在一张三丈见方的寒玉砧板前,那砧板宛如一块巨大的寒冰,散发着丝丝凉意。

  砧板上整齐排列着形如弯月的深海电鳐皮,这些取自万丈海沟的妖兽遗蜕,在鲛珠灯的照耀下泛着幽蓝磷光,仿佛是来自深海的神秘使者,蕴藏着无尽的奥秘。

  那幽蓝的磷光,如同深海中的神秘星辰,闪烁着诱人的光芒,吸引着天灵上人不断深入解析。

  “第一百零八试。”天灵上人沙哑着嗓子,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决然。

  他缓缓掐诀,手中的玄铁刻刀宛如一条灵动的游龙,在鳐皮表面游走。每一次刻刀的落下,都仿佛是在与天地对话,试图探寻出那隐藏在深处的奥秘。

  刀锋过处,龙血朱砂顺着乾坤囊特有的“周天芥子阵”缓缓渗入鳐皮之中。

  那龙血朱砂,犹如生命的源泉,带着神秘的力量,缓缓融入鳐皮,为这场试验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忽然,只闻“嗤啦”一声脆响,鳐皮边缘竟自行卷曲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案头镇纸的青铜玄武吞入其中。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天灵上人心中猛地一紧,仿佛心脏都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抓住。

  “成了?”天灵上人不禁喃喃自语,指尖微微颤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与期待。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那卷曲的鳐皮。

  忽然间,天灵上人瞳孔一缩,随即急忙祭出法宝“万象晷”,那法宝在他手中闪耀着奇异的光芒。

  晷针指向子时三刻的瞬间,整张电鳐皮突然浮空而起,在半空中轻轻摇曳,仿佛一片被风吹起的树叶,又像是在跳着一支神秘的舞蹈。

  鲛珠灯的光芒穿透半透明的皮质,映出其上密密麻麻的天然纹路。

  这些纹路暗合周天星斗的运行轨迹,玄妙莫测,仿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蕴含着宇宙星辰的奥秘。

  每一条纹路,都像是一条神秘的通道,通向未知的世界。

  “造化之奇,竟至于斯!”天灵上人惊叹不已,忍不住挥袖泼出珍藏许久的灵泉。那灵泉在空中化为一片水雾,宛如一片梦幻的云海。

  其中顿时显化出深海的奇幻幻象:成群的电鳐在漆黑的渊底悠然游弋,它们背部的纹路随着洋流的涌动明灭闪烁,恰似一套活着的乾坤阵法,充满了生机与神秘。

  那深海的幻象,仿佛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在向天灵上人展示着它的魅力。

  这是电鳐皮深藏的道韵显化。

首节上一节397/5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