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仙问道 第456节

  小皇帝刚亲政的时候,既忐忑,又下意识培植亲信,想要夺权。

  可最终他发现,徐太傅什么都没做。

  然后他也发现,自己也做不了什么。

  仙朝的发展,早已走上正轨。

  作为皇帝,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因为无须徐青说什么,那些大臣和势家豪族,都会自发地选择徐青设定的路线去走。

  小皇帝根本无法挑战和撼动徐青定下的路线。

  他甚至意识到,即使号称权谋排在历代帝王前列的爷爷万寿太上皇,也撼动不了这些事。

  而小皇帝大婚当日,太上皇送来一幅字作为礼物。

  “上善若水。”

  水是什么?

  是顺应。

  小皇帝一开始不明白,后面渐渐明白了。

  但他很忧郁。

  甚至一度不愿意和皇后同房。

  为什么呢?

  因为皇后是他生母安排的。

  他受够了这种安排。

  而且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来,也没法作为皇帝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他以为,自己不该让孩子来世间受这样的苦。

  他甚至有些埋怨自己的父亲,当初明明有机会的,却斗不倒太傅。

  可他内心里,更有一个难以启齿的念头,为什么太傅不能是他的父亲。

  如果太傅是他的父亲,那该有多好?

  徐青浑然没有在意过小皇帝的想法。

  事到如今,皇帝的想法已经不重要了。

  皇帝目前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给新法新政背书,当一个图腾。

  徐氏和普通世家大族不一样。

  徐青在,徐氏就在,不需要任何名分。

  徐青不在,任何名分也不顶用。

  他一个人,就可以万古长青。

  如同榕树,枝繁叶茂,独自成林。

  拉着冯芜在京师里逛了一圈之后,冯芜注意到一件事。

  在一家茶馆里,夫妇开了个包间喝茶,她说道:“现在京师富甲于天下,怎么还有那么多乞丐。”

  徐青:“在老家里,这些乞丐还需要种地干活才能吃饱,在京师卖惨就行。而且这些乞丐背后都是有组织的。”

  冯芜叹了口气:“都是有手有脚的……”

  徐青:“这种事不好管,也管不了。其实京师外,还有许多吃不饱饭的人。”

  “怎么会?”冯芜很惊讶,由于高产作物的推广,加上大虞仙朝如今的修行人越来越多,哪怕一些地方遇上大旱,官府也能请法师开坛求雨。

  更遑论在修仙者的帮助下,大虞朝有发达的江河水系。

  道术和机关的作用,确实能改天换地。

  现在大虞朝,着实有种地上天国的气象。

  徐青意味深长道:“因为吃不饱饭的人好使唤。”

  徐青和冯芜逛完之后,亲自给这一科会试出了考题。

  现在大虞朝科举的内容不再局限于经义,而是着重于实务。其实科举很长一段时间,也不是以八股文为主,而是着重于策论。

  八股文能登上历史舞台,主要是它有一个很直观的标准,还有许多其他客观因素。

  但徐青上台之后,科举的内容逐渐开始改变。

  这次会试的题目很大白话。

  “请论证‘朝廷是世家豪族压迫底层百姓的机关,是迫使一切底层屈从于权贵豪绅的武器。”

  此题一出,在会试考场石破天惊。

  但很快有考生联想到一句被许多大儒曲解的经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第343章 轮回

  会试很快结束,但是接下来,京师的人们,更多是议论这次的考题,而非往年那样谈论这次考生们的排名高低。

  考题很是大逆不道,却将血淋淋的事实直接揭开,且作为会试考题,实是无法回避。

  徐六首出的考题没说是不是,而是让人直接论证。

  任何人出这道考题都没有比徐青更有说服力。

  相比起京师众人的疑问,得益于天工院传音符的普及,消息很快扩散到整个大虞朝。如今全天下的权贵豪绅都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徐六首的用意是什么?

  在大虞朝做事,首先得懂人。

  而最应该懂的目标,正是徐六首,且没有之一。

  南直隶作为徐六首的老家,各大世家豪族纷纷聚集,尤其是魏国公府,一下子变得门庭若市。

  因为魏国公的世子,如今是徐六首用来监察天下的耳目。

  他们来到魏国公府,也是有意向徐六首传达一下他们自己的意见。

  不过,魏国公见到众人到来,竟是早有准备,“诸位的来意,我十分清楚。现在我问诸位几个问题。”

  “国公有话尽管问,我等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魏国公洒然一笑,说道:“大家认为这次考题是不是说的实话。”

  “额……”

  他此话一出。

  瞬间冷场。

  魏国公也不逼迫众人,而是让人奉茶。

  等大家喝完茶之后,魏国公继续道:“我还有一个问题,大家能长生不死吗?”

  “不能。”有人忍不住叹息。

  他们中不少人年纪很大了。

  因为年纪大,所以才能深刻体会到岁月的无情。

  死亡,终归是任何人都要面临的终极话题。

  哪怕长生逍遥的神仙,也会有天人五衰,何况他们?

  魏国公悠悠道:“死之后,尘归尘,土归土。那咱们现在做的一切,意义是什么?”

  众人不由凝噎。

  因为欺压剥削底层是他们的本能,但意义是什么呢?

  没人说的清楚,或许各有各的理由。

  魏国公:“若说享乐,大家都享受尽了。我猜想,大家做这些事,更多是一种心灵的满足感。”

  众人默然。

  魏国公:“可如果有来世,大家也成了普通百姓,甚至欺压你们的是这一世的后人,你们怎么办?”

  “额……”

  他们对魏国公抛出的话题,不由自主地感到忧心忡忡。

  “徐六首近来跟我说过这件事,因果报应,报应在别人身上,大家无动于衷,若是自己身上呢?”

  魏国公的话,有些意味深长。

  他话没有说透,可是众人已经冷汗淋漓。

  难道他徐公明,还能建立并掌控六道轮回不成?

  一时间,谣言四起。

  随后,很快有复社的老成员出来澄清,徐六首亲口承认,他根本没有这本事。

  但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发现,徐六首近来召集博学鸿儒,在古籍中搜寻关于生死簿的线索。

  徐六首要干什么?

  …

  …

  徐青最大的好处就是听劝。

  既然释迦牟尼说他必定会去找生死簿,他肯定要做一些准备。

  生死簿的传说,在大虞朝是流传已久的。

  以徐青现在掌握的资源,要找到一些线索不难。

  而且轮回确有其事。

  譬如少年天师,比如慕容太师,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在眼前。

  一个人,转世轮回之后,没有前世记忆,那可以看作新的人,若是有呢?

  一旦这种事出现,会撬动权贵豪绅的根基。

  今世你是主人,来世却可能是牛马,你若是不知道也就罢了,若是知道呢?

  徐青从生死簿中,得到了这样的灵感。

  头悬利刃,治标不治本。

  但这个想法,若是能借由生死簿实现,无疑是一种约束权贵豪绅的办法。

  当然,现在提出来,明显还很粗糙,不过思路是可以的。

  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这些都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想法。

首节上一节456/5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