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怎么知道张总工他们的P15就不能逐渐完善,最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呢?”薛暮苍抬杠道。冯啸辰说的这些道理,薛暮苍既支持又反对,他也说不出到底什么地方不对,但就是有些难以接受。
其实,又何止是薛暮苍一个人,那个年代里的许多干部都有类似的困惑。多少年来,大家就习惯于自力更生,总觉得什么东西只有自己能够造出来,才是最踏实的。可打开国门之后,却发现自己这么多年引以为豪的东西与国外的先进产品相比,简直是不堪入目。照着这样的道路走下去,自己只会被别人越甩越远,根本谈不上有追上别人的希望。
在这段时间里,对中国的未来抱着失望情绪的人可不是少数,当然,更多的人心里是憋着一股气,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再加上十倍、百倍的汗水,最终实现飞跃。
冯啸辰理解他们这些人的心态,他比其他人更乐观的一点,在于他是一名穿越者,他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中国工业全面振兴的时代。也正因为此,他比孟凡泽、薛暮苍等人有更多的耐心。30年时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也许是过于漫长,但相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而言,不过是白驹过隙而已。
“我相信中国总有一天会有自己的大飞机,而且能与波音、空客一决高低。不过,这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能够做到的事情。道理很简单,咱们国家没钱,咱们也没有足够的工业基础。”冯啸辰看着张鲁彬,认真地说道。
冯啸辰这话,并不是凭空说的。在真实的历史中,欧盟几乎是倾整个欧洲之力,才发展起了空中客车。空中客车公司在最初的十年中,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全靠欧盟的补贴生存,差一点就把整个欧盟都拖垮了。财大气粗的欧盟尚且如此,以当年中国的实力,能有多少钱砸到大飞机这样一个无底洞里去?
张鲁彬坐在那里没动,但冯啸辰分明能够感觉得到,支撑他意志的那股力量突然间就消失了。他的身体瘫软下来,如果没有椅背靠着,他甚至可能会滑到地上去。他的眼睛里也失去了神采,像是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一般。
“冯处长说得对,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应当接受这个结果的。”张鲁彬喃喃地说道。
“接受什么结果?”薛暮苍问道。
张鲁彬抬起头,勉强地笑了笑,说道:“冯处长刚才说的那些,我在10年前就已经想到了。大飞机是工业科技的顶峰,它需要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大量的资金来作为支撑。美国有波音、麦道,欧洲有空中客车,都是因为它们的工业水平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同时它们的经济水平很高,民航业发达,能够提供足够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型客机的研发才是有保障的。咱们国家从一穷二白起步,从开始搞大工业到今天,也不过才30年的时间。这么短时间的积累,要和别人拼大型客机,完全是不自量力的行为。你们是不知道,制造前两架P15的过程中,我们连一个合格的螺栓都要到各地去找,说是举全国之力,其实仍然是捉襟见肘。这样搞出来的大飞机,正如冯处长所说,根本就没有国际竞争力。民航局拒绝接受我们的飞机,反而是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我们实在是没有资格去抱怨。”
“小张,你不能这样说。”孟凡泽有些听不下去了,他说道:“P15大飞机的试飞成功,对于咱们国家的航空工业还是有很大意义的。我看过有关的工作简报,P15研制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技术,对于整个航空工业,尤其是军用飞机的发展,都有很有价值的。”
张鲁彬自嘲地笑笑,说道:“我们前前后后花了国家六七个亿,如果一点东西都没有拿出来,岂不成了废物了。但扪心自问,得不偿失啊。这些钱如果直接花在更有前途的项目上,能够取得的成果,远比现在要大得多。”
工业圈子里的这些事情,外人看不透,内部的人其实是非常清楚的。张鲁彬作为一名航空专家,哪能不知道P15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又哪里不明白要搞出真正有竞争力的大飞机需要什么样的投资,以及什么样的配套体系。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P15的很多部件都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请其他系统的企业协助生产的。这些企业并不具备航空工业所需要的质量控制体系,只是照着图纸要求拼凑一个配件出来交差了事。在P15的02号机试飞过程中,不知道出了多少质量上的问题,张鲁彬自己就几乎成了一名救火队长,不断地去处理这些毛病。
如果P15继续造下去,这种格局并不会发生改变。一架样机可以这样制造,试飞过程也允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真到要向民航提交成品的时候,还能这样凑和吗?民航飞机是要载着上百名旅客飞上天的,质量问题不能保障,他张鲁彬敢让这样的飞机出厂吗?
“罢了,罢了,亏我张鲁彬也干了快30年航空,见识居然还不如……冯处长这样一个年轻人。冯处长,谢谢你的逆耳忠言,我想明白了,P15应该下马,我们应该放手了。”张鲁彬用悲壮的语气说道。
“那……未免太可惜了吧?”薛暮苍说道。这毕竟也是一个大项目,前后花了十几年时间,投入好几个亿,最终这样放弃,也的确是挺可惜的事情。
张鲁彬凛然道:“壮士断腕,该放手就得放手,我们不能为了个人的荣辱去浪费国家的资金。”
“这两年,国家搞经济调整,放弃的项目可不止是你们这一项。”孟凡泽沉声说道,“从理性上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到少数项目上,避免四面出击,这个策略是正确的。但从感情上说,像P15这样的项目,咱们倾注了这么多的心血,一下子就扔掉了,也真是有些接受不了啊。”
第二百二十六章 国家工业实验室
张鲁彬的眼圈有些泛红,低着头不说话。过去十年时间,他的心血全投入到P15上面了,要论感情之深,没人能和他相比。在今天之前,虽然他也已经强烈地预感到P15项目很难再维持下去,但多少还存着一线希望,能够欺骗一下自己。今天被冯啸辰一下子挑破了窗户纸,他知道这个项目一定是要下马的,一种感伤的情绪蓦然溢满了他的全身。
“张总工,如果……我是说如果,这个项目真的要停止了,你们浦海飞机制造厂怎么办?”薛暮苍低声地问道。
张鲁彬道:“还能怎么办,原来从哪来的,还回哪去呗。我原来是在大学里教书的,现在接着回去。好在这些年做的也都是航空研究,回去教书也不至于误人子弟了。”
“那P15呢?”薛暮苍又问道。
“P15?”张鲁彬诧异道,“国家不继续拨款,P15也就不会再生产了。至于已经完成的两架样机,有一架在做地面静力实验的时候解体了,另一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飞,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无法正常使用,估计就是送到博物馆去当个文物了吧。这方面的事情,厂里和航空部肯定会有安排,这就不是我这个教书匠需要操心的事了。”
说到最后这句的时候,他笑了笑,想到自己要回到教学岗位上去,他也不知道是轻松还是失落。
薛暮苍摇摇头,道:“张总工,我问的不是飞机本身,我是说,咱们这10多年时间积累下来的技术,难道都不要了吗?小冯刚才也说了,我们迟早是要搞大飞机的,这些知识,到时候用得上啊。”
薛暮苍是搞工业的,对于技术的重要性,比谁都更有体会。一个大飞机项目搞了十几年,投入好几亿,形成的技术不可胜数,如果都扔掉,实在是太可惜了。
张鲁彬苦涩地说道:“这也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啊。这10多年时间,我们突破了无数的技术障碍,培养起了一支大飞机设计和制造的队伍。P15一下马,这支队伍就散了。图纸和工艺文件之类的东西,倒是能够保存下来,可还有更多的知识是在我们这些人的头脑里的,一旦大家各奔东西,以后再想把这些知识汇集起来,就不可能了。”
“这些知识,都是国家的财富,绝对不能丢掉!”孟凡泽用领导的口吻说道。
“项目停了,厂子也得解散了,这些知识怎么可能再保留下来?”张鲁彬黯然道。
孟凡泽转过头,对着坐在一旁不吭声的冯啸辰,说道:“小冯,你有什么看法?”
“我?”冯啸辰指指自己的鼻子,苦笑道,“孟部长,这个问题您不该问我啊,这是国家考虑的事情吧。”
“你不是国家的一份子吗?”孟凡泽没好气地斥道,“你平时不是总吹牛说自己有本事吗,对这件事,你就不能想个什么办法?”
“我啥时候吹牛了?”冯啸辰叫起冤来。
“这么说,你不是吹牛?那就是真的有本事了。好吧,你给张总工出个主意,看看怎么能够把P15的技术保留下来。”孟凡泽说道。
孟凡泽这就是典型的耍赖了,在场的众人听着都有些齿冷。老爷子这是典型的倚老卖老,他也是没办法,冯啸辰的道理是对的,他也赞同,但薛暮苍说的也是对的,他同样赞同。既不能让P15再搞下去,又要保留住P15的技术,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如果孟凡泽再年轻20岁,他会自己去想一个万全之策,但现在,他已经没有这样的精力了,于是便把主意打到了冯啸辰的身上。
其实,在刚才说服张鲁彬放弃P15项目的时候,冯啸辰就在思考如何保留住P15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和知识的问题。国家迟早是要重启大飞机项目的,P15尽量有种种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价值连城。
在后世,人们评说起中国最早的大飞机项目时,认为最遗憾的就是没有保留下这个团队,以至于当年花费十几年时间积累的经验全都付之东流。等到国家有了实力,准备重启大飞机的时候,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可是,项目没有了,工厂也要关闭了,如何才能留下这个团队呢?
“张总工,你刚才说如果P15项目下马,你就要回学校去教书。我想问问,在教书和继续研制大飞机之间,你更倾向于选择哪个?”冯啸辰对张鲁彬问道。
“继续研制,什么意思?”张鲁彬奇怪地问道。
冯啸辰微微一笑,道:“你先别问是什么意思,你只说你是想去教书,还是愿意继续搞大飞机。P15下马了,你还有搞大飞机的激情吗?”
张鲁彬想了想,说道:“如果能够选择,我当然还是更愿意做大飞机的研究。教书育人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不过,在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个造大飞机的梦想。”
“我明白了。”冯啸辰点点头,又转向孟凡泽,说道:“孟部长,这件事,不是我这个级别的小干部能够左右的,不过,我可以提一个建议,至于能不能办到,就得您去思考了。”
“什么建议?”孟凡泽问道。
冯啸辰道:“建立一个国家工业实验室,选拔一批人才做面向未来的技术储备,我们可以把这些人叫作……面壁者。”
“面壁者?什么意思?”孟凡泽诧异道。这个梗实在是太超前了,他根本就无法理解。
冯啸辰说道:“有很多事情,比如大飞机,或者高速铁路、磁悬浮,再远一点的,登月、火星探险、量子通讯、核聚变,我们目前都没有能力去做,但未来是肯定要做的。我们不能等到万事俱备的时候才开始进行探索,而是需要组织一些人,从现在就开始进行这些项目的预研。由于条件不具备,这些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不会有看得见的突破,从事这些项目研究的人员,可能要忍受寂寞,要坐冷板凳,没有任何能够向他人炫耀的成就。他们就像那些为了寻求真理而长年面壁的圣贤一样,连名字都可能被人忘记。”
“但他们终有一天是会大放异彩的。”孟凡泽接过冯啸辰的话头,说道。
他听懂了冯啸辰的意思,也深深地被冯啸辰描述的场景所感动。一群最优秀的人才,放弃唾手可得的名利,专注于20年后、40年后,甚至100年后才可能出现的新技术,默默无闻地进行着知识的积累,这是一种何其伟大的精神,这又是何其壮丽的一局大棋。
“面壁十年图破壁。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我愿意成为一名面壁者。”张鲁彬毅然地说道。
“可是,怎么做呢?”孟凡泽皱起了眉头,“小冯,你刚才说的是什么,国家工业实验室,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一个着眼于高端重大装备研究的机构。”冯啸辰道,“这个机构由国家直接管理,不以短期的经济效益或者成果为导向,所有的项目至少是十年之后才能发挥作用的,有些甚至可能是20年、30年都见不到结果。比如说张总工的P15团队,就可以作为工业实验室的一个部门,专门从事大型客机的理论研究、工艺设计,积累相关经验,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短时间内不会有任何应用的机会。只要到时机成熟,国家有实力来实施这些计划的时候,他们才能够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