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第2节

趁着众人在争论技术问题的时候,郝亚威转过头,低声地向罗翔飞说道:“裁掉一条厚板线,这套设备就算是被阉割了,达不到我们最初提出引进时候的预期。薄板、中板、厚板,咱们样样都不能少。浦江几家船厂早就停工待料了,天天在咱们局里化缘。如果南江这边不能生产厚板,咱们的造船业就要受到影响了。”

“可是不裁掉这条厚板线怎么办?只有裁掉部分功能,才能最有效地降低投资。你想想看,一条厚板线就是1200万,如果不裁掉它,从其他地方挤出1200万,实在是太难了。”罗翔飞说道。

郝亚威看了看摆放在会议室一角的那一大堆图纸,说道:“依我说,我们不该在大框架上做文章,还是应当组织人对着图纸一张一张地审。咱们过去搞基建,这样审一遍,起码能挤出5%的水份。”

“谁来审?”罗翔飞道,“图纸上全是外文,而且是我们从来没有搞过的先进设备。不瞒你说,前几次来,我也抽时间看过几份图纸,感觉就是天书。咱们过去搞过的设备,是按苏联的体系搞的,日方学的是美国人的体系,设计思路和咱们完全不同,咱们不下几年工夫,根本不可能弄清楚这些部件都是干什么的,更不用提从图纸上压费用了……”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不经意地在自己面前的一叠便笺纸上扫过,不由皱了皱眉头。

“小郝,这是你写的?”罗翔飞指着便笺纸上一串字母和数字,对郝亚威问道。这便笺纸是他用来随时记录一些想法的,上面划得乱七八糟。这一串字母和数字写在便笺纸最下面的空白处,还用一个方框圈了起来,显然是为了提醒他注意。他当然能够认出,这完全不是自己的笔迹,而上午离开会场的时候,这里是没有任何字迹的,现在突然出现一些字,只能是坐在他身边的郝亚威写的了。

郝亚威探头看了看,摇头道:“不是,这不是我写的,我都不知道这写的是什么。”

“不是你写的?”罗翔飞有些诧异了,他想了想,站起身来,走向堆放图纸的那个屋角。

他的不平凡举动,自然引起了乔子远、刘惠民等人的注意,刘惠民站起身,走上前去,低声问道:“老罗,怎么,你要看图纸?”

“KBS-3720,我想看一看。”罗翔飞报出了在便笺纸上看到的那串符号,作为一名搞技术出身的冶金局官员,他当然能够猜出,这串符号对应的应当是某张图纸的图号。他虽然不清楚是谁在他的便笺纸上写了这么一个图号,但多年的职业敏感让他觉得,应当找到这张图纸看一看,或许有什么玄机。

“KBS-3720?”刘惠民愣了一下,他不知道罗翔飞为什么会突然想看图纸,而且还有如此明确的指向。这批从日本空运过来的图纸,数量多到令人发指,即便是陆剑勇等人,也只是翻看了其中一部分而已,这个什么KBS-3720没准就从来没人看过,罗翔飞抽什么疯,非要找这张图纸来看呢?

“小冯。”刘惠民转头向站在旁边的一个小年轻喊道,“罗局长要找一份图纸,图号是KBS-3720,你帮他找出来。”

“是!”被称为“小冯”的那位小年轻答应一声。他先从架子上找到了图纸目录,检索了一番,然后才走到那堆图纸旁边,吃力地搬动着厚厚的图册,最终找到了一本,翻开其中一页,递到了罗翔飞的面前,恭敬地说道:“罗局长,您请看,这就是KBS-3720。”

“谢谢。”罗翔飞接过图册,随口道了声谢。正待细看那图纸的时候,他忽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忍不住抬头看了看面前的年轻人。

这是一张年轻得让人羡慕的脸,唇红齿白,脸蛋上甚至还带着一个浅浅的酒窝,让人觉得有几分想去呵护的感觉。他身材高挑,穿着一件当时还算是奢侈品的“的确凉”白衬衣,显得干净利索。

最让罗翔飞觉得惊异的,是年轻人那双明亮的眼睛,里面透着几分坦诚,几分灵气,还有几分会意。

这是个什么人,为什么我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一个念头涌上了罗翔飞的心头。

第三章 这根本不是轧机部件

会议室服务员冯啸辰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冲动,趁着中午休息没人的时候,在罗翔飞的便笺纸上写下了这个图号。看到罗翔飞注视自己的眼神如锥子般锐利,他忽然有些忐忑了:

用这么粗暴的方式把自己暴露出来,真的合适吗?

自己真的准备好了现在就冲上这汹涌的时代潮头吗?

冯啸辰是冶金厅后勤处聘用的一名临时工,是按“落实政策”的规定被招收进来的。此前,他初中毕业就当了知青,在南江省下面的一个贫困县里里插队,足足扛了三年多的锄头,这才随着返城的知青潮回到了省城,进了冶金厅。由于学历低,也没啥技术,加之机关里对于这类非“老三届”的知青颇有一些歧视,冯啸辰被分配在后勤处当了一名勤杂工,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扫扫楼道,打打开水,或者当当搬运工之类。

这次罗翔飞带着六七名京城的官员到冶金厅来谈压缩经费的事情,冯啸辰被安排在会议室担任服务工作,这堆图纸就是他和另外几名勤杂工从库房里搬过来的。类似于这样的工作,在过去一年中,他已经干了十几回。

每次日本人过来谈判,冯啸辰他们就要把几吨重的图纸从库房搬到会议室,再分门别类地码好。谈判期间,冯啸辰他们要轮流在会议室里值班守夜,防火防盗防间谍……如果有间谍的话。等谈判结束,冯啸辰又要负责把图纸运回库房保存,同样要按门类摆好,以便技术人员随时调阅。可以这样说,陆剑勇他们这些工程师,对这堆图纸的了解,都不如冯啸辰深入。

当然,前面所说的,还是十几天前的那个冯啸辰。而现在站在罗翔飞面前的,早已不是过去那个只有初中文凭,连ABC都写不出来的返城知青,在他的身体里,藏着一个来自于40年后的灵魂。

国家重大装备办公室战略处处长,被誉为最年轻、最得力、最有前途储备干部的冯啸辰也不知道自己误触了哪个机关,居然身不由己地穿越了茫茫时空,来到了1980年的南江省,附身在这么一个冶金厅临时工的身上。乍到这个时空的时候,他甚至不习惯于钞票上的“大团结”图案,无法忍受没有卫生间的蜗居。十几天过去,他总算是把原来身体里那个灵魂消化得差不多了,能够坦然地称呼自己的父母,也学会了叼着一支劣质香烟与后勤的其他小年轻们勾肩搭背、称兄道弟。

这一次的协调会,是冯啸辰穿越之后第一次参与这么高级别的会议,当然,说“参与”实在是高抬他了,他的身份只是一个端茶倒水的服务员而已,在刚才那一刻之前,罗翔飞甚至没有正眼看过他一次,也许连他在会议室里的存在都没有察觉到。

旁人把站在屋角的冯啸辰当成小透明,冯啸辰自己却觉得是深陷在会场之中。听着众人口若悬河,却没有一句话落在最关键的点子上,他好几次都忍不住想冲到会议桌前,猛拍一下桌子,大喝一声:你们都给我闭嘴,事情根本不是这样的!

在前一世,冯啸辰作为重大装备办的处长,参加过无数比这个级别更高的协调会,也参与过无数与外商的谈判。钢铁设备的那些事情,他可以了如指掌,没什么能够瞒过他的眼睛。更重要的是,对于南江钢铁厂这座1780毫米热轧机,冯啸辰曾经有过专门的研究,他不但和会议室的众人一样,知道这座轧机的过去,他还非常清楚这座轧机的未来。

在冯啸辰进入重大装备办的时候,南江钢铁厂1780毫米热轧机还在运行,只是已经濒临被淘汰拆除的命运了。这条热轧机的引进,在80年代初是一件非常轰动的事情,同时也是装备行业里很敏感的一个话题。有关这条轧机引进中出现的一些事情,在公开场合里,大家都是要慎重地予以回避的。

冯啸辰曾经有一个偶然的机会,到一位退休多年的老领导家里去送一些年节礼物。在老领导家的墙上,他看到一张已经发黄的图纸,上面用粗粗的红笔批着“耻辱”二字。那时候的冯啸辰人微言轻,自然不敢向老领导询问事情的原委。事后,他旁敲侧击地从其他同事那里了解到,这张图纸来自于南江1780热轧机,而老领导当年恰恰就是参与热轧机引进谈判的官员。

据当年在老领导身边工作的人员透露:在热轧机投产的庆功宴上,老领导喝得酩酊大醉,回到招待所之后放声痛哭,说1780热轧机的引进,是他终生的耻辱,他革命大半辈子,临退休前却对国家、人民犯了这么大的罪,已经无脸去见先烈了。

冯啸辰清楚地记得,这位老领导的名字,正是罗翔飞,而挂在他家墙上的那张图纸,图号正是KBS-3720。

当年的罗翔飞,是直到项目投产之后,才看到了这张图纸。或者说,是专门去找到了这张图纸。而这一次,借着冯啸辰的提醒,这张图纸提前出现在了罗翔飞的面前。

“小侯,陆工,你们先暂停一下,麻烦过来帮我看看这张图纸。”

罗翔飞对着图纸看了足足五分钟之后,突然发话了。众人都停了下来,诧异地看着脸色有些铁青的罗翔飞。刘惠民帮着在会议桌上腾出了一个地方,让罗翔飞把图纸放下。国家冶金设计院工程师侯守鹏和陆剑勇等人一齐走过来,伏在桌上开始研读这张图纸。

“这是个连轴滑块吗?”

“我觉得是个锥套吧?”

“可能是牌坊的一个部件,三角支座?”

“唉,单看孤立的一张图,哪猜得出来……”

众人开动脑筋,纷纷往自己熟悉的部件上去联想。一套热轧机的部件成千上万,光重量就有几万吨之多,单凭着一张图纸,要想分析出这个部件是哪个地方的,还真不容易。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过去所使用过和所建造过的轧机,都是以50年代苏联援建的鞍钢1700毫米轧机作为蓝本的,70年代的日本轧机与50年代的苏联轧机有着天壤之别,大家连看总体结构都有些困难,何况是其中分拆出来的一个部件。

罗翔飞最初看到这张图纸的时候,也带着这样的思维,所以百思不得其解。但随后,他就猛然想到这个图号是有人特地写在自己的便笺纸上的,显然是有什么蹊跷之处,不可以常理度之。这样一想,他的思维就放开了,放开之后的结果,就是他一下子就认出了这个玩艺,心里一股莫名的邪火一下子升腾了起来。

“大家别拘泥于轧机,往别的地方多联想一下,想想自己在日常见过这样的东西没有。”罗翔飞黑着脸,向众人提醒道。

“日常?”

众人都有些懵了,谁日常和钢铁厂设备呆在一起?钢铁厂的设备,又怎么会联系到日常里去了。

陆剑勇好歹是在这套图纸里下过一些工夫的,他粗粗地把整套图纸的情况回想了一下,然后再仔细端详着这张KBS-3720,沉默了几分钟,他突然爆出了一句粗口:

“特喵的,天杀的小鬼子!”

“我日你小鬼子的先人,太特喵操蛋了!”侯守鹏也反应过来了,直接就把日本人的先祖问候了一遍。

“日你!”又有人也附和起来。

“什么意思?”有看不明白的人开始向同事询问了。

“你在家里没见过,在冶金厅招待所里,你也没见过?”同事提醒道。

“我日!这算个什么卵事啊!”

越来越多的人明白过来了,即便当年大多数人都有那么一点或多或少的崇洋情结,这一刻也都怒不可遏地骂起娘来。这些小鬼子,来谈判的时候一个个人模狗样,笑容可掬,看着就那么对得起“国际友人”这四个字,可是他们提供的设备可真是一个坑啊。

首节上一节2/6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