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一边写一边说,写满了一个黑板之后,又拿着黑板擦擦净了接着写。马尔多是那种一进入工作状态就物我两忘的人,哪里还能记得自己是应邀来当考官的,只把与杜晓迪的交谈当成了一次同行的切磋。杜晓迪没有办法,只能跟着马尔多的节奏,也顾不上再去看余丰、蔡兴泉等人的态度了。
全场的人都看傻了眼,像蔡兴泉、杨卓然这些懂行的,自然知道讲台上这一老一少在说什么,而包括余丰在内的其他人,因为并不是焊接专业的,听了几句就晕菜了,只看着一屏一屏的公式在眼前晃动,显得很高深的样子。
高磊坐在下面,嘴角微微翘着,把讲台上的一切当成了一出戏。他坚信,马尔多就是蔡兴泉请来的演员,马尔多和杜晓迪在黑板上写的东西,看起来玄虚,但其实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只是为了堵他高磊的嘴。
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又哪里有这么为老不尊的专家。你随便提个问题,居然能跟个学生争论这么长时间,这是学生水平太高,还是你的水平太低呢?
“Good,Very good!”
在把黑板写满了十几次之后,马尔多的脸上绽出了笑容,他拍着巴掌,用极其夸张的语气表示着自己对杜晓迪的欣赏。
“杜,你非常优秀,你对电焊理论的理解与你的年龄是极不相称的,我认为,起码应当是35岁以上的学者才能有这样的造诣。还有,我认为你是一个数学天才,你的思路非常棒!”
马尔多由衷地对杜晓迪说道。蔡兴泉在事先曾拜托他给杜晓迪一个好评,他也答应了,准备如果杜晓迪的表现不是太差,他就顺着说几句好话,也算是给蔡兴泉一个面子。可现在,他说的这些表扬话都是发自于内心的,因为他觉得一个20几岁的小姑娘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实在是非常了不起了。
听到马尔多的赞扬,杨卓然和李兆辉也轻轻地拍起了巴掌,表示赞同。他们是懂行的,能够看出刚才这一会杜晓迪表现出了什么样的功底。可以这样说,马尔多提出的问题,比他们俩事先准备的最难的问题还要难出好几分,而杜晓迪却圆满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有些地方是杜晓迪自己的见解,让他们这些在焊接领域里浸淫多年的老人都觉得耳目一新。
“杨教授,李总工,你们俩也提点问题吧。”
看到马尔多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余丰对杨卓然和李兆辉说道。
杨卓然看了看李兆辉,后者向他笑着摇了摇头,杨卓然也笑了,对余丰说道:“余校长,后面的考核已经没必要了。刚才小杜同学的表现,已经足以证明她是一名优秀的焊接专业学生,我可以说,能够达到她这样水平的硕士生,在国内是很少见的。”
“我认为,她的水平完全可以去攻读博士学位了。”马尔多听完李兆辉给他翻译的话之后,大声地附和道。
“是吗,对于焊接,我是外行。既然三位专家都这样说了……高教授,你看你有什么意见吗?”余丰把头转向了高磊,问道。
高磊微微一笑,说道:“这个程序是不是有点不太对啊?马尔多先生是蔡教授请过来的,自始至终,只有他一个人向杜晓迪同学提出了问题,而且似乎也只有一个问题,虽然他们在黑板上写了很多的公式。仅凭他一个人的话,就认为小杜同学的水平达到了标准,这样是不是有些轻率呢?”
杨卓然道:“高教授,马尔多教授刚才与小杜同学讨论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问题。小杜同学在这个过程中给出了满意的回答,我想这已经足以证明她的功底了。老实说,我和李总工准备的问题,还不如马尔多教授刚才这个问题的难度大呢,问那些基础的问题,实在有些浪费时间了。”
高磊道:“你们二位都是机械部聘来的电焊专家,你们的水平,我是相信的。但马尔多教授,恕我直言,谁能证明他懂焊接呢?”
“你说什么?你说马尔多教授不懂焊接?”杨卓然看着高磊,脸上一片愕然。
高磊笑笑,说道:“我只是提出一个疑问罢了。刚才蔡教授也没有说他是焊接专家对不对?也许他只是一名搞其他领域的专家,由他来鉴定一名焊接专业的研究生是否合格,恐怕不太合适吧?”
马尔多从众人的眼神中感觉到高磊是在说他,他向从讲台上走下来,正站在他们一行面前的杜晓迪问道:“杜小姐,你能不能告诉我,那位先生刚才在说什么?”
杜晓迪想了想,用英语说道:“马尔多教授,这位先生想知道,你是不是懂焊接?”
“是吗?”马尔多点点头,然后对着高磊说道:“这位先生,我可以告诉你,在焊接方面,我的确只是一个新入门者,有很多问题我都不了解。”
高磊也是懂英语的,他听到马尔多的话,脸上的表情更得意了,他说道:“杨教授,你看看,他自己也承认了,说他只是一个入门者。”
杨卓然露出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说道:“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也觉得我只是一个入门者而已。其实科研人员都有这样的感觉,接触得越多,就觉得自己知道的越少,马尔多教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你确信吗?你怎么知道他懂焊接呢?”高磊问道。
李兆辉忍不住了,转头向高磊说道:“高教授,术业有专攻,您是搞经济学的,对我们焊接领域并不了解。马尔多教授在我们这个领域里是鼎鼎大名的,其实刚才蔡教授已经介绍过了,说马尔多教授是IIW的执委,你不会觉得国际焊接学会的执委不懂焊接吧?”
“国际焊接学会……”高磊的脸一下子就变成了酱紫色,尼玛的蔡兴泉,你说什么IIW,我还以为是一个什么国际象棋协会呢,你早说这是国际焊接学会的缩写,我至于摆这么大的乌龙吗?在学会里能够混到执委位置的,哪个不是业内大牛,他亲自出面给杜晓迪的水平背书,就算他是随便说说的,也没人有资格去置疑。自己在这个时候说得越多,打脸就越惨。
“原来是这样,呃,那看来我有些误会了。”高磊悻悻然地说道。
余丰却不想放过高磊,他追问道:“高教授,你对今天的考核结果是不是满意呢?”
“很好,我觉得这个形式还是很好的。”高磊硬着头皮说道。
“那么,杜晓迪同学的水平,应当是可以得到认可了吧?”
“我想,既然专家都这样说了,那么应当是不错的。”
“你看我们还需要组织进一步的考核吗?”
“呃,也许用不着了吧……”
“那好,那就太感谢高教授了。要不,咱们今天的考核活动就到此结束吧。蔡教授,校办安排了一个小宴会,你陪马尔多教授一块去吧。对了,把小杜同学也叫上,我看她刚才和马尔多教授交流得非常融洽嘛。”余丰开始旁若无人地安排开了,把高磊晾到了一边。
岑建威走到高磊身边,恭敬地问道:“高教授,您看,对于我们的调查工作,您还有什么要求吗?比如说,是不是还要从其他方面再做一些工作。”
“我觉得就到此为止吧。”高磊黑着脸回答道。他当然还能想出其他的一些办法,但照眼下这个情况,估计再用别的方法结果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只是在他脸上再补上几个耳光而已。
岑建威笑着点点头,说道:“那好,我们会尽快地完成调查报告,关于高教授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所提供的指导,我们会用专门的一节来予以鸣谢的。”
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个层次
岑建威有没有把高磊的“指导”专门写进报告里,外人不得而知。不过,在两天后的工人日报上,刊登出了一篇非常煽情的文章,标题叫作《小焊工闯进学术殿堂》,副标题是“记青年电焊工杜晓迪自学成才征服国际电焊专家的事迹”。
在文章中,记者先回顾了杜晓迪初中毕业进厂当工人,通过努力学习技术迅速成为优秀技工的历程,记载了有关跃马河特大桥抢修、大营钳夹车抢修、电焊工大比武、赴日本培训等事情,接着便是她如何通过自学掌握了大学课程知识,考取了研究生,并且在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了文章。这其中,有关冯啸辰帮她联络机时之类的事情,自然是很春秋笔法地被略过了。
马尔多前来考核杜晓迪的事情,是文章中最大的亮点。在这件事情上,记者倒没有撒谎,因为杜晓迪的确凭着自己掌握的知识让马尔多叹服了。
在文章中,还有一个小段落,说杜晓迪的成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人的眼红,以至于有人造谣说她是凭借关系才考上研究生的。而这样谎言,在马尔多造访工业大学之后,自然就是不攻自破了。
记者没有明说造这个谣言的人是谁,但结合此前在京城的机关和学校里传得沸沸扬扬的高磊举报事件,这篇文章的指向就非常明白了。
在文章中,还配上了杜晓迪俏丽、阳光,同时略带腼腆的照片,这无疑加强了这篇文章的传播效果。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时间,工业大学的传达室不堪重负,收到的信件数量增加了5倍,每次材料系的生活委员却取信的时候都得拉着一个行李车才行。
杜晓迪倒也不小气,她把收到的那些信都捐给了课题组。上面的邮票会被喜欢集邮的老师和同学瓜分,信纸的背面则可以作为整个课题组的草稿纸,更有正在谈恋爱的男同学从这些信上摘抄优美的词句与女友分享,这就是后话了。
半个月后,全国总工会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年工人学习杜晓迪同志的先进事迹,努力提高自己文化水平,争做有知识、有文化的新时代工人。
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高磊都没有再在公开场合露过面,许多原本他很喜欢参加的会议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掉了。他选择蛰伏的原因,当然并不全来于杜晓迪这件事,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提出的国际大协作理论,经历了最初的风光之后,已经开始逐渐走向衰落了。
“荣儒同志,关于国际大协作的观点,你最近发表了不少意见,已经得到XX局同志们的广泛关注。今天请你过来,就是想听听你对这个问题的系统的见解。这是关系到国家战略的大问题,还请荣儒同志不要有所保留。”
在一间面积不大,但修饰得很雍荣的小会议室里,一位老者面带温和的笑容,向沈荣儒说道。
“好的。就这个问题,我也正在撰写一份报告,准备向中央进行系统的汇报。今天我正好把报告的主要内容陈述一下,请您批评指正。”
“在经济问题上,荣儒同志是专家,我和其他同志都是你的学生。”
“领导谦虚了。其实,有关这个问题,我原来的研究并不深,有许多理论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有关世界各国在这方面的实践,我掌握的资料也不充分。我所以能够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想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社科院的研究生中间新成立的一个称为‘蓝调咖啡学术沙龙’的组织,这个组织里的同学从正反两个方面给了我许多启示,甚至可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专家。”
“蓝调咖啡?这个名字很新潮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