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第432节

冯啸辰对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一向极其关注,再加上还有一个在美国当银行家的叔叔,自然也知道欧洲目前的状况。他并没有打算复制过去的模式,而是提出了一个组团出海去海外淘金的战略。

赚海外的钱,同样也不算是什么新鲜思路了。重装办至少在10年前就已经力促各家装备制造企业前往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进行设备销售,目前非洲、东南亚、南美等地还有一些中国承建的工厂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不过,冯啸辰这一次提出的做法,比以往要更为大胆,他要求各家装备企业要积极参与各种国际装备展会,到一流的舞台上去与国际巨头当场角逐。

“啸辰,这个想法有点太超前了吧?咱们的技术水平,和欧美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啊!”吴仕灿这样对冯啸辰劝诫道。

“可是,咱们的东西便宜啊。”冯啸辰笑嘻嘻地回答道。

“人家的品牌知名度比咱们高多了。”钟启帆也提醒道。

“可是,咱们的东西便宜啊。”冯啸辰道。

“那些国外大企业,都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咱们只怕是拼不过他们吧?”市场部的张瀚匀道。

“可是,咱们的东西便宜啊。”冯啸辰还是这句话。

“啸辰,咱们能不提便宜的事情吗?”王根基忍无可忍了。

“那么……”冯啸辰想了一小会,最后蹦出了一句:“咱们物美价廉啊。”

众人全都崩溃了,这不还是一回事吗?合着这位新上任的总经理,手上就攥着这一张牌呢,自己还以为他有硬的底牌。

冯啸辰也是存心跟大家逗乐,见大家都被自己给逼疯了,便笑呵呵地说道:

“各位,不是我成心,而是你们说的都很对,咱们技术不行、品牌不行、渠道不行,的确是没有太多优势。但在今天的世界上,价格便宜就是一个极大的竞争力。其实大家都清楚的,咱们的产品虽然说技术水平不如西方国家,但主要的性能指标都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了。西方国家产品比我们强的地方,不过是更方便、更环保、更耐用、更美观。这些东西重要不重要呢?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对于大多数的用户,甚至包括发达国家的用户来说,花几倍的价钱只为了方便、环保、耐用、美观,是很不值得的。当今科技发展速度极快,十年前的产品,放到今天就已经过时了。花几倍的钱买一套能够耐用50年的设备,既无必要,也不经济。一台设备用上几年就扔掉,换更高科技的设备,这才是一种理性的做法。在这方面,物美价廉这个特点就很重要了。就说你们各位,10年前买的老冰箱是不是还在用呢,有没有抱怨过冰箱质量太好,弄得你们没有了换冰箱的由头?”

一句话让大家又笑起来了。可不是吗,在座各位都算是成功人士,是中国第一拨有钱买冰箱的人。10多年前一台冰箱2000多块钱,买回家去可谓是风光无限。可这几年市场上的冰箱越来越便宜,功能越来越多,外观越来越漂亮,他们这些人中间十个中有八个都不止一次地生出过怨言,盼着家里的冰箱赶紧出点故障,最好是那种根本修不好的故障,这样就可以去换一台更新更炫的冰箱了。

推广到装备工业方面,似乎也有这样的情况。六七十年代建成的那批炼钢电炉、燃气轮机,如今运转还非常良好,但技术却已严重落后了。炼钢电炉已经发展到超高功率,火电设备讲究的是超超临界,新技术更节能高效,谁不喜欢?可如果为了采用新技术而把还能使用的旧装备淘汰掉,又让人有些心疼。早知道技术发展得这么快,当然还不如挑个便宜货先用着,过几年再换新的,至少损失也会小一点吧?

中国的装备工业曾经严重落后于西方国家,经过十几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如今在不少领域已经达到了西方国家八十年中期甚至后期的水平,与西方的差距也就一代左右。可以这样说,不提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就算是西方发达国家,许多企业里正在使用的设备,也并不比中国目前能够制造的设备更先进。如果中国能够提供廉价而又不算特别落后的设备,这些企业有什么理由不予以更新呢?

西方装备巨头们生产的装备倒是更先进,但价格是中国产品的好几倍,换一套就能够让企业伤筋动骨,而且过几年又会过时,谁乐意把辛辛苦苦赚下来的钱都扔到这个坑里去?

就这样,冯啸辰成功地说服了自己的下属们,又由这些下属去说服了他们各自负责联系的那些国内装备企业,让他们意识到目前已经到了出海去淘金的时候了。这一次,由装备工业公司牵头,组织全国十余家整机厂和二十余家配件厂前往慕尼黑参加国际工程装备博览会,就是冯啸辰组团出海战略的一部分。

第六百一十九章 找人买单

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的事情,冯啸辰最早还是听王伟龙说的。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际工业展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旨在展示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的新成就,同时也是一次全球性的工程机械产品订货会。

全球的工程机械市场目前主要为美、欧、日三方瓜分,大型企业有数十家,中小企业数以百计。用户如果要分别上门去与这些企业洽谈,交通费和时间成本都是非常可观的。再说,这类装备的订货也往往不是谈一次就可以的,而是需要货比三家,这样一来,举办集中的产品订货会就非常必要了。在这种订货会上,用户可以在这里对比不同厂商的产品,最终买到自己心仪的设备。

在80年代之前,中国从未派团出席过慕尼黑工程机械博览会,甚至于这个名字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工程机械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改革开放后,中国打开了国门,陆续开始接触到这些大型的国际展会,其中也包括了慕尼黑博览会。最初,前去参加慕尼黑的是国家机械进出口总公司的官员,他们去参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作为买家,采购西方企业生产的设备。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这种采购的规模也是非常小的,以至于在博览会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存在感。

再往后,代表团中就出现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技术人员的身影,他们到博览会上主要是为了现场观摩国外同行的产品,了解最新的技术进展,以便改进自己的产品。1992年,罗冶提出了要到博览会上展出自家产品的申请,几经周折之后获得了国家的批准,但参会所需要的经费全部是由罗冶自己负担的。

因为经费紧张,罗冶只安排了三名技术人员去参展,租借的展台不到30平米,只展出了一些产品图片,而没有实物的展示。罗冶最值得自豪的产品就是引进美国海菲公司技术生产的150吨电动轮自卸车,但这种车的体积堪比一间房子,重达几十吨,在国内运输的成本都非常可观,更别说要漂洋过海去德国。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罗冶能够派几个人过去展示一下图片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这毕竟是慕尼黑博览会上第一次飘扬起了五星红旗。

“你们居然自费去参展了!”

冯啸辰第一次听到王伟龙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颇有一些惊讶。中国企业敢于走出去,到国际展会上去抛头露脸,绝对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冯啸辰深为罗冶领导的魄力感到震惊。

“我们也是想去试试吧。”王伟龙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其实这个主意正是他给厂长出的,因为他在几年前曾经以技术人员的身份去观摩过慕尼黑博览会,从而萌生了让自己的企业去参展的想法。这一次参展,罗冶花掉了五万多美元的外汇,却颗粒无收,这让罗冶的厂长在上级领导那里丢了面子,据说还有领导在背地里说罗冶的厂长好大喜功云云。不过,厂长对出这个主意的王伟龙并没有任何一点抱怨的意思,这反而让王伟龙很是觉得内疚。

冯啸辰的看法却是不同,对于王伟龙所说的连累厂长受批评的事情,他评价道:“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是开创了时代的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第一次参加慕尼黑博览会,这是会被记入历史史册的事情。”

“但愿历史能够记住我们吧。”王伟龙讷讷地说道。

“慕尼黑博览会是三年一届,那么下一届不是很快就要举办了吗?这一届,你们打算如何参与呢?”冯啸辰又向王伟龙问道。

王伟龙摇头道:“我们估计是不会参与了。”

“为什么?”

“没有外汇啊。”王伟龙解释道,“上一次,我们花了5万多美元的外汇,结果一个合同也没签下来,人家都说我们是借机去游山玩水的。这一次,我们就算想去,也过不了外汇这一关。”

王伟龙的话很快就得到了验证,当装备工业公司向几家生产工程机械的企业发出参加慕尼黑博览会邀请的时候,这些企业不约而同地表示了为难,主要的理由就是所需的外汇难以解决。参加一次博览会,需要租场地,派工作人员,这都是需要花钱的事情。如果再想把产品运过去参展,花费就更大了。这些企业的领导可不像冯啸辰那么乐观,他们都是走一步看两步的人,对于能够在博览会上签下订单,他们实在是缺乏信心。如果去参展,却签不回单子,又花了这么多钱,对上对下可就都不好交代了。

“啸辰,你确信这一次大家能够签下订单吗?”

王根基也曾在私底下这样问冯啸辰。

冯啸辰道:“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毕竟我们的产品和别人相比,还有一些差距,用户会不会买账,谁也说不准。不过,我觉得就算是签不下订单,能够去露个面也是好的。”

“一家花十万八万美元,就为了去露个面?”王根基撇着嘴说,“现在国家对外汇卡得非常严,咱们装备工业公司为参加这次展会申请外汇额度,也是打了十几个报告才批下来的。那些企业没有咱们的面子大,申请外汇就更困难了。”

90年代中期的中国,还处于严重的外贸逆差之中,外汇是受到严格管控的。当然,相比80年代,情况又好得多了,那时候国家几乎没有机动外汇,像装备工业公司这种情况,就算打十几个报告,也不见得能够得到外汇额度。罗冶、林重这些企业,每年都有一些引进技术、设备的资金,也可以派一些人到国外去学习,但涉及到的外汇都是专款专用的。去参加博览会这种事情,实在是太稀罕了,也太超前了,各级领导还有些不适应呢。

“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冯啸辰仰天长啸。想到新世纪以后中国的外汇多得没地方去,别说这种国有大型企业,就算是普通百姓,出国都是随随便便的事情,现在这种拘束,真是太让人憋屈了。

“要不,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国内吧,你想拿出口订单,呆在国内也同样可以拿到的,咱们过去不也把设备卖到非洲去了吗。”王根基好意地劝道。

冯啸辰道:“不行,我们必须要出去。这一次或许我们拿不到订单,但至少我们宣示了存在感,让人家知道中国有一群企业在做工程机械,而且还做出了不错的成果。如果我们连展会都不参加,谁会知道我们呢?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咱们出现的次数多了,在客户的心目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到时候我们如果上门去推销,也会获得更好的结果了。”

“就为了一个存在感,就要花出去上百万美元,这也太贵了吧?”王根基嘟囔道,但他已经有几分被冯啸辰说服了。存在感这种事情,的确是需要经常刷一刷的,就算机关里的干部,也要经常到领导面前去走走,给领导留下一些印象,否则职务晋升的时候,谁能记得你呢?

“要不,我去找找关系,看看能不能让哪个部门出面,帮咱们解决一下外汇额度的问题吧。”

王根基在发完不着调的牢骚之后,还是打起精神开始想办法了。他是公司协作部的部长,原本就是干协调关系这桩活的,加上他还有一个不俗的家庭背景,在各部委都颇有一些人脉,可以办成一些常人办不成的难事。可惜,这一回他可没那么顺心,转了一大圈,他也没找到愿意出钱资助的单位。外汇这种事情实在是太敏感了,不少部委的朋友都跟他说,如果不涉及到外汇,仅仅是动用一些资金,大家想想办法都是能够解决的,但要用外汇,牵扯面就大了,没有中央领导的批示,谁也不敢擅自做主。

冯啸辰当然也可以通过孟凡泽、董云峰等人的关系去向中央领导请求批准外汇额度,这件事本质上是没问题的,领导完全有可能支持。但是,他刚刚接手装备工业公司,就为这样的小事去麻烦老领导出面,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实在不行,就从自己身上出吧。

这是冯啸辰最后想出来的办法。

他当然不可能是直接掏私人的腰包去帮各家企业支付出国费用,这件事,他交给了辰宇信息公司的包成明,让包成明以信息公司的身份来操办。包成明靠做商业情报起家,可谓是朋友遍天下,操持这样的事情正好合适。

经过一番运作,中国工程机械代表团终于成立了,主要成员是十几家整机厂,另外则还有一些做配件的企业。各家企业的出国费用完全辰宇信息公司负担,但同时他们也都与辰宇信息公司签订了一个协议,那就是如果哪家企业在博览会上签下了订单,则需要将订单金额的百分之一支付给辰宇信息公司作为平台使用费。包成明自己做了一个估算,发现如果中国展团能够在慕尼黑签下1亿美元的订单,那么这一趟他就有赚头了。

至于说如果没有企业签下订单,辰宇公司将会有多大损失,包成明并不介意。富贵险中求,他如今也是能够赌得起的人了。

第六百二十章 先担心产能

包成明原先是海东省金南地区行署的一名干部,生在金南这样一个经商氛围浓厚的地方,他想不去做点生意都难。当年,他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一无时间、二无本钱去经商,但却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利用金南地区作为小五金商品集散地的特点,搞了一份油印的产品目录向前来采购商品的业务人员兜售,居然也赚了一些小钱。

冯啸辰到金南去帮助轴承大王姚伟强成立“轴承产业诚信联盟”的时候,结识了包成明。冯啸辰看中包成明的商业头脑,鼓励他把卖信息的业务做大,并与他合作成立了辰宇商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商业情报的搜集与销售。

首节上一节432/6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