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第595节

冯啸辰倒是认真了,他说:“老阮,你还别说,过一段时间,我还真有需要花钱的事情。不过,我要花的可不是个把亿,而是几百亿,到时候还得向你伸手呢。”

“几百亿!”阮福根吓得差点没把手机摔了,“冯总,你要做什么,怎么要花这么多钱?我手头也没这么宽裕,最多最多,也就是能够拿出一两亿来,再多就只能卖厂子了。”

冯啸辰笑道:“老阮,这件事现在还不能说。不过,说不定等你知道我要做的事情之后,就会心甘情愿地卖两家厂子跟着我一块干了。你放心,我干的还是国家的事情,这是中央领导交代的,利国利民,也有利于你这样的企业家呢。”

“原来如此。”阮福根一颗心放下去了,同时一股热血涌了上来。从冯啸辰跟他说话的语气,以及冯啸辰最后漏出来的那几句话,他似乎是猜出了一些什么。很明显,冯啸辰并没有在领导那里失势,他与其说是辞职,不如说是准备换一个更重要的位置。如果他要做的事情涉及到几百亿的资金,那必然是一个大手笔,利润也可想而知。自己搭上这班车,没准就能够赚一笔意外之财了。

与阮福根这种乡镇企业家,冯啸辰没法说得太深。但与王伟龙,他能说的就多得多了。王伟龙对于体制内的事情是更熟悉的,冯啸辰只是给了他一些暗示,王伟龙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接着便开始对冯啸辰说恭喜之类的话了。孟凡泽、罗翔飞这些老领导,退休前的职务并不算特别高,退休后地位反而高了许多。建国已经60多年,开国时期的干部已经所剩无几了,现在的领导对于这些老干部非常重视,有他们给冯啸辰撑腰,冯啸辰的前途是不必担心的。至于现在的辞职嘛,不过就是一种策略而已,体制外的人哪看得懂这般绚丽的操作。

“你呀,总是这样别出心裁。你可不知道,有多少老同志给我打电话,说我是老糊涂了,居然没有出来保你。我跟他们说,是你自己坚决要求辞职的,他们还不信呢。”

在孟凡泽家的客厅里,近百岁高龄的老部长用手指着冯啸辰,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

“这件事,小冯也是考虑了好几年时间了。现在装备公司的工作也比较稳定了,小冯想换一个战场去施展手脚,也是可以理解的。出去磨砺几年,再回来也好,领导已经交代过有关部门了,位置会给你留着的。”罗翔飞在一旁说道。

“现在是这样说,可是过几年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呢?”孟凡泽叹着气说。

冯啸辰辞职这件事,事先当然是和两位老领导讨论过的。老领导又向中央领导做了汇报,中央领导做了指示,让有关部门给冯啸辰留了一个实职的部级岗位,只等着冯啸辰锻炼几年回来就可以履任。冯啸辰的能力和品质,都是经过检验的,领导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

“时下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期,美国向其他西方国家转嫁危机,欧洲多个国家已经陷入了债务危机,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出售国有资产来弥补赤字,许多私有企业也因为资不抵债,面临破产,这是我们装备制造业去欧洲抄底的大好时机。这样的事情,换成其他人去做,我还真不放心,而让我以装备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去做,又有诸多不便。我选择在这个时候辞职,就是这个目的。”冯啸辰目光炯炯地对两位老领导说道。

第八百六十六章 哪管洪水滔天

德国,斯图加特,普迈公司的斯图加特工厂。

占地千余亩的厂区一片沉寂,全然没有了往昔机声隆隆的喧嚣。厂区干道上,已不见工人和车辆往来穿梭的场景,偶尔有一两个员工走过,那身影看起来也是显得落寞无助,不复有从前那种朝气蓬勃异或说是趾高气扬的声势。

斯图加特工厂是普迈公司的工程机械总装工厂,仅仅在10年前,这家工厂生产的水泥混凝土泵车还占着全球四成的市场份额,为普迈赢得“大象”的美誉。

而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大象”遭遇了来自于中国的“蚂蚁”的蚕食。以中国辰宇工程机械公司为首的一干企业,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混凝土泵车,以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许多第三世界建筑企业的目光,瓜分了普迈在这些国家建筑市场上的份额。

一开始,普迈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担忧,它的管理层坚信凭着自己的技术实力,无论如何也是能够在市场上碾压中国企业的。中国企业的倚仗,不过是成本低廉,充其量能够在东南亚、非洲之类的穷地方谋到一席之地,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是不会落到中国人手上去的,而众所周知,欧美市场才是工程机械最主要的市场。

后来的事情发展,逐渐有些脱离普迈的把控了。中国企业在获得了第三世界市场之后,不断地把从市场上获得的利润投入研发,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与普迈产品的技术差距日益缩小。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基建规模迅速扩大,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机械市场,而辰宇等中国企业得天时、地利、人和,在中国市场上做得风生水起,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得令人目眩。

相比之下,普迈的泵车技术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公司管理层错判了形势,不愿意花费巨资去更新技术。到两三年前,普迈终于发现自己的欧美客户也倒向了中国,开始抛弃普迈,转而从中国采购泵车。到了这个时候,普迈再想做点什么,已经是回天无力了,其泵车的全球市场份额迅速下降到了不足10%。

换成一家中国企业,拥有全球10%的市场份额,也足以骄傲了。但普迈的情况却是不同,因为其管理成本的摊销极大,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来作为支撑,那么整个企业就将陷入严重亏损的状态。而事实上,从三年前开始,普迈的工程机械业务就已经出现大额亏损了,在勉力支撑了三年之后,普迈集团总部不得不选择壮士断腕,宣布工程机械部门全部停产,并在市场上公开挂牌转让。

普迈集团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普迈是一个大型工业装备集团,旗下业务众多,工程机械只是其中之一。然而,除了工程机械之外,普迈在海洋钻井平台、盾构机、风电机组等方面的业务也同样遭遇了困难,而所有这些困难,无不与来自于中国的竞争相关。

相比自己的中国同行,普迈依然是一个庞然大物,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品牌影响力更是令人无法企及。但中国企业有着群狼噬虎的劲头,一旦某家企业在一项技术上获得了突破,它就会把这项技术分享给其他同行,从而联合起十几家、几十家企业的力量,来与普迈争夺市场。

以盾构机为例,几年前,辰宇工程机械公司在中国霍源地铁工程项目招标中击败了普迈,随后,辰宇公司便把这项技术分享给了国内其他几家盾构机企业。这些企业获得技术之后,在各地的地铁工程设备招标中与包括普迈在内的一干外国厂商展开殊死拼杀,迅速把盾构机市场的设备国产化率从不足10%提高到了80%以上,外国厂商只在一些技术难度较高的工程项目中还能保有市场,常规盾构市场已经悉数被中国企业占据了。

风电设备市场是另一种情况,中国企业利用规模生产降低了成本,不仅把欧洲风机企业排斥在中国市场之外,还赢得了大量来自于欧洲的代工订单。工业生产是满足马太效应的,生产规模越大,生产成本就越低,而低廉的生产成本,又能够诱使其他企业放弃生产,把手里的订单交给生产成本低廉的企业代工。

中欧之间的情况就是如此,大批的欧洲风电企业发现中国的风机制造成本远远低于欧洲之后,纷纷采取委托代工或者与中国企业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把生产转移到了中国。普迈出于对中国的仇视,一时难以接受与中方合作的方式,结果因为生产成本过高,把欧洲市场上原有的份额也丢掉了。

等管理层意识到了不妙,打算与同行一样到中国去寻求代工合作的时候,几家有实力的中国企业都声称自己的生产订单已满,难以接受普迈的委托。倒是有一些地方上的小型风机企业声称可以接普迈的订单,但普迈派出工程师去考察了一下,发现这些企业的生产资质十分可疑,普迈如果请他们代工,十有八九最终是要砸掉自己牌子的。

几个主要的业务方向都出了问题,普迈集团的财报便一年比一年更难看了。股东们开始向管理层发难,要求管理层采取有效措施,扭转局面。管理层心知肚明,知道自己的问题其实是整个欧洲的企业都存在的问题,这是一种过惯了奢侈日子带来的富贵病,是无药可救的。但是,这样的话无法向股东们明说,管理层能做的,就是编制出一个雄心勃勃的振兴计划,声称要投入几十亿欧元用于进军新兴领域,而为了筹措这些资金,就需要剥离掉一些不良资产,把这些资产卖掉换钱,工程机械部门,就是集团管理层选定卖掉的第一个部门。

管理层的高管们都明白,所谓投入几十亿欧元去进军新领域,只是一个对资本市场的交代而已,实际上,欧洲已经很难再找到什么好的新兴领域可供投资了。

技术水平要求高而且利润丰厚的领域,美国人是不会放过的,欧洲企业无法与美国企业竞争。技术水平要求低的领域,不管利润丰厚与否,都是中国人篮子里的菜,轮不到欧洲企业伸嘴。剩下来的,就是技术要求高,同时利润菲薄的领域,这样的领域,美国人不屑于做,中国人一时难以企及,似乎就是专门留给欧洲人的。

但问题在于,欧洲人也不喜欢这样的领域啊!要论娇生惯养的程度,欧洲人可比美国人还要厉害,别看美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强国,在欧洲人看来,美国人就是一帮没教养、没品位的野蛮人,凭什么和俺们欧洲老贵族相比?连美国人都懒得去赚的钱,欧洲人就更没兴趣赚了。

卖掉工程机械部门的唯一作用,就是能够让普迈集团获得一笔收入,用以平衡财务报表,维持一段时间的股价。等这笔钱花完,大不了再卖一个部门,又可以续上一口气。至于说把所有的部门都卖完了怎么办,这就不是现任高管需要思考的问题了,届时他们已经退休了,哪管洪水滔天呢?

策略定下来了,寻找收购方又成了一件麻烦事。普迈的工程机械部门是因为市场份额萎缩、严重亏损,这才被出售的,收购方除非有能力扭转这个局面,否则收购过去的结果仍然是亏损,那就是纯粹跟自己的钱过不去了。纵览整个西方世界,无论是欧洲列国,还是美国、日本,都没有哪家企业能够让普迈的工程机械重振雄风。倒是有几家企业看中了普迈的品牌和一些技术,想买下来和自己的原有产品进行融合,但愿意支付的收购价格低得简直就像是一种羞辱,普迈的管理层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就在山穷水尽之际,从遥远的东方传来一个消息,中国一个名叫辰宇国际投资公司的企业,有意收购普迈工程机械公司,口头承诺的收购价格在25亿欧元左右,虽然仍低于普迈集团的预期,但也是普迈能够得到的最好结果了。

今天,辰宇国投的代表就要到斯图加特工厂来与普迈方面洽谈,普迈集团派出的全权代表海因茨尔与欧盟派出的贸易官员博瓦德、埃米琳一早就来到了工厂门前,等待着中方人员的到来。

“他们来了!”

埃米琳用手指着前方,对众人说道。

一辆商务车开到了众人面前,车门打开,从车上鱼贯走下来一干人员,其中大多数是黄皮肤的中国人,也有几名白皮肤的欧洲人,但这些欧洲人看起来地位在中国人之下。当先一人,40来岁,身材矫健,气质不凡,他的目光里透着一份从容淡定,脸上似乎带着一缕淡淡的微笑。

“冯先生,我们又见面了,欢迎来到欧洲,希望我们能够达成愉快的合作。”

博瓦德迎上前去,与那人握手致意,他认得,此人正是此次谈判的主角,中国辰宇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新成立的辰宇国际投资公司总经理冯啸辰。

第八百六十七章 转变身份

冯啸辰选择在这个时候辞去装备公司总经理的职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盯上了欧洲陷入债务危机的机会,准备趁火打劫,最大程度地获得欧洲在过去几百年时间里沉淀下来的工业底蕴。

早在十几年前,冯啸辰就已经在着手准备这件事。他用辰宇公司的资金,在一些离岸注册中心注册了一批投资公司,又以这些公司的身份,在欧洲控制了一些小型企业。这些小型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模糊了原有的身份,让人看起来就像是欧洲本地土生土长的企业。有了这些企业,冯啸辰如果想在欧洲收购一些敏感业务,就有了代理人,可以进行各种神秘莫测的操作。

在那之后,冯啸辰就一直在等着欧债危机的来临。他知道,当欧债危机席卷整个欧洲的时候,欧洲各国为了稳定财政,将会大量甩卖各类资产,包括许多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工业企业。届时,作为全球资金最充裕且市场最广阔的国家,中国将毫无疑问会成为欧洲企业最主要的收购者。

技术是非常讲究积累和传承的。中国从西方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大量自主创新的技术。但是,中国毕竟比西方少近200年的工业历史,在技术传承方面有着诸多短板。收购欧洲企业,无疑是补上这些短板的最好手段。一旦这些有百年传统的欧洲企业落入中国人之手,中国人就可以派出工人和技术人员到这些企业去与欧洲同行共同工作,接受他们的言传身教。中国企业也可以因此而获得这些欧洲企业具有的生产专利以及内部生产管理经验,后者甚至比前者更有价值。

此外,欧洲企业还拥有市场、品牌、商誉等软资产,这对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知名度的中国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至于这些企业在被收购之前都已经陷入了经营困境,存在着严重亏损,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无所谓的。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而欧洲企业的技术水平足够先进,依靠中国市场供血,这些企业能够迅速起死回生,为收购者赚回所有的投资。这一点,是其他国家的企业所无法匹敌的。同样一家欧洲企业,如果被美、日或者欧洲同行收购,情况并不会得到改善,但如果被中国企业收购,那么马上就会面目一新。

装备工业公司当然也能够到欧洲去执行收购企业的任务,国有大型装备企业收购欧洲企业的案例也已经有很多。但冯啸辰知道,随着中国对欧洲的并购投资不断增加,西方一些势力将会开始鼓噪,最终导致欧盟出台各种限制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以自由市场经济原则为借口,对中国政府以及中国国有企业的并购行为设置障碍,如果是一家中国的民营企业进行同类收购,障碍就会少得多了。当然,西方国家进一步的限制手段,就是打着军事安全的旗号,禁止中国获得所谓“敏感技术”,这种限制是不分国有和民营的,只要是中国企业,就在西方限制的范围之内。

明白了这一点,冯啸辰便决定要暂时离开装备公司,以纯民间的身份去操作此事。这倒不是说整个中国只有冯啸辰一个人懂得企业并购,而是他自忖拥有两世记忆,对一些事情能够比其他人看得更远,手段也更丰富。这样的事情,他如果不亲自操刀,未来是要后悔的。

装备公司总经理这个职务,现在对于冯啸辰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国家的装备研发工作已经非常规范,各家装备制造企业都形成了强大的研发能力,而且由于在研发中尝到了甜头,也都具有了自主研发的积极性,不再需要冯啸辰如救火队员一样东奔西走去推进研发工作了。装备公司的年轻一代已经成长起来,有几位年轻中层干部也到了晋升的时候,冯啸辰辞去职务,其实也是给年轻人让出了道路,能够帮助他们迅速成才。

冯啸辰把自己的想法分别向孟凡泽、罗翔飞以及发改委的领导做了汇报,老领导和新领导对于他的想法一开始都觉得是匪夷所思,斥责他瞎胡闹。待到冯啸辰把各种利害关系分析完毕,大家都默然了,最终同意了他的想法。不过,领导们也发了话,说等到此事结束,他还得再回到体制内来,届时会给他“压更重的担子”,他可别想躲什么清静。

冯啸辰执意要辞职来做投资事宜,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就是规避瓜田李下的嫌疑。他在欧洲布下的那些棋子,背后的金主正是辰宇公司,而辰宇公司又是冯啸辰家族的企业。企业并购动辄就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资金流动,如果有心人要从中找出一些什么破绽来向他泼脏水,他是会比较被动的。如果为了避嫌,他就把一切事情都做得中规中矩,那么又难免会错失一些良机。

而辞去公职,所有的这些麻烦就不复存在了。冯啸辰从父亲冯立那里接过了辰宇集团公司董事长的头衔,又火速成立了一家辰宇国际投资公司并自任总经理,他的身份便完全变成了一家私营企业的业主。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他不管通过资本运作赚到多少钱,别人都无话可说,也用不着孟老爷子等一干老领导替他扛雷。

这种话,冯啸辰不需要向领导们说起,但领导们也是能够想得到的。冯啸辰的家族企业,一直都是冯啸辰仕途上的硬伤。他选择放弃公职,转变身份,是一种明智之举。

虽然辞去了公职,冯啸辰在装备圈子里的影响力却丝毫没受影响。无论是王伟龙这样的国企高管,还是阮福根这种民营企业家,都清楚冯啸辰在各个层面上的人脉,甚至有些人还知道上级领导与冯啸辰的约定,知道过几年冯啸辰还会东山再起,而且位置还会提高,谁还敢因此而把他真的当成一个被体制淘汰的失败者呢?

首节上一节595/6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