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第601节

“霍特比毕竟是英国人,他应当站在欧洲一边的。”海因茨尔不愤地说。

博瓦德说:“很遗憾,他站在了金钱一边。对于绝大多数的欧洲人来说,如果不得不在金钱和欧洲之间选边,他们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站在金钱一边的。”

海因茨尔灵机一动,说:“我想起来了,我们和霍特比是有协议在先的。如果中国人没有完成对普迈的收购,那么我们可以回购卖给霍特比的那部分技术资产。”

博瓦德用同情的目光看着他,说:“海因茨尔先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们在协议中只是承诺普迈有义务回购这些资产,前提是霍特比提出这个要求。但是现在,你觉得霍特比会提出这个要求吗?”

普迈集团董事会终于注意到了这桩并购案中的蹊跷。一个特派小组对整个交易过程进行调查之后,确认海因茨尔在谈判中犯下了严重的错误,拆分核心技术资产的举措,是一个重大的败笔,这个败笔导致普迈工程机械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被贱卖,其他原本可以依附于这些核心技术而卖出一个高价的资产因此而大幅贬值。

董事会召回了海因茨尔,把他贬到一个业务部门去当了一名下层员工。新的谈判代表被派到了斯图加特,由博瓦德牵线,普迈公司与辰宇国际投资公司开展了第三轮谈判。鉴于普迈工程机械公司的资产已经缺乏吸引力,普迈公司又拿出了另外两个技术部门作为添头,与原来的工程机械部门一道,以18亿欧元的价格卖给了辰宇国投。具体到工程机械部门,加上霍氏公司支付的2.4亿,总的出让价格甚至没有超过10亿欧元。

辰宇国投拿到这些资产后,开始拆分卖给中国国内的不同企业,包括辰宇工程机械公司在内,最终卖出相当于40亿欧元的总价格,让所有参加这桩并购案的股东们都大赚了一笔。

霍氏公司所掌握的普迈核心技术,并没有进行转卖,这是霍氏公司与普迈签订的协议上所规定的。冯啸辰对此并不在意,反正霍氏公司也是百分之百听命于他的,技术掌握在霍氏公司手里,与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并没有什么区别。

几年后,冯啸辰有一次应某高校MBA课程班的要求,去给学员讲国际并购案例,他便把这个案例讲了出来。在他的讲述中,海因茨尔其实是辰宇公司收买的内线,因为他的作用,辰宇公司用不到10亿欧元的资金,就买下来原本需要25亿欧元才能买到的一家企业。

这个风声很快就传到了普迈集团董事会的耳朵里,海因茨尔随后的命运,就无人知晓了。

第八百七十五章 辛克角核电站

“哥,这一次,你可得多指点我。”

英国伦敦的一家宾馆里,刚刚坐飞机从中国远道而来的冯林涛拽着冯啸辰的手,满脸恳切地说。

冯啸辰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欧洲各地周游,带着自己的团队寻找有价值的并购对象,然后再筹集资金进行收购。一年多时间里,经他的手完成的大型并购案就有七八起,至于几百万欧元之内的小型并购案,就数不胜数了。

这一次,冯林涛带着国家核电公司的一个团队前往英国洽谈一个名叫辛克角的核电站建设项目,事先便给冯啸辰打了电话,说希望得到冯啸辰的指导。冯啸辰便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到伦敦,专门等候冯林涛一行的到来。

“辛克角核电站项目是英国政府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推出的最大的一个能源项目,计划建设4座100万千瓦的反应堆,以取代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6座50万千瓦反应堆。辛克角电站原有的6座反应堆的堆型都已经落后,同时也已经接近了原设计的使用寿命,需要停止使用。计划建设的4座反应堆,英国政府希望采用具有更高安全性的第三代堆型。目前拥有这方面技术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和美国,但实际建设过第三代核电站的,仅有我们中国一家,所以,我们在竞标中是具有很大优势的。”

冯林涛滔滔不绝地向冯啸辰介绍着情况。

“目前参与投标的都有哪些国家的企业呢?”冯啸辰问。

冯林涛说:“美国虽然拥有第三代核电的技术,但他们已经没有制造力量和施工队伍,所以根本不可能前来投标。俄罗斯有这方面的能力,但因为近年来与西方的关系非常紧张,英国政府不敢让俄罗斯来承建这种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法国拥有的技术与英国政府的期望有所差距,所以在投标之前就已经出局。目前参加投标的,其实只有两家企业,是我们中国国家核电公司,另一家就是日本的三立制钢所。”

冯啸辰一愣:“三立制钢所?它们怎么也扎到核电这个圈子里来了?”

冯林涛略带鄙夷地说:“冯总,你现在也太官僚了,行业里的很多事情你已经不了解了。几年前,三立制钢所斥资7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威豪电气公司和日本池谷制作所。威豪电气公司是美国老牌的核电技术公司,手里拥有大批第三代核电的专利技术。池谷制作所具有制造高压容器的经验,而核电设备中就有大量的高压容器。三立此举的目的,对于行业内的人来说,是洞若观火的,那就是三立打算进军第三代核电市场,将核电作为自己新的增长极。用75亿美元收购两家企业,对三立来说,是一场豪赌。三立是抱着必胜的决心孤注一掷的。”

“嗯嗯,你这样说,我就有印象了。”冯啸辰点头不迭。三立收购池谷制作所的事情,他是第一时间就知道的,当时也有传闻,说三立可能想进军化工设备市场,不过,随后三立对美国威豪电气的收购,打消了这种传言,大家的确是判断三立打算在第三代核电上有所建树。

“三立在收购了这两家企业之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第三代核电技术的研发。我们追踪过他们的技术,可以这样说,他们的技术与我们的技术各有千秋,如果考虑到池谷制作所和威豪电气的生产经验,我们还略逊一筹。”冯林涛客观地评价说。

“你刚才不是说了,你们是世界上唯一有第三代核电站建设经验的,这应当算是你们的优势吧?三立的技术再好,没有经过实战也是枉然。”冯啸辰分析说。

冯林涛笑道:“的确是这样。要说起来,这也是天不助三立,如果没有311大地震,他们也能拿到几个三代核电订单的,不至于到现在还在纸上谈兵。”

“这是我们最大的短板!”

三立制钢所董事长办公室里,董事长小林道彦叹着气对公司销售总监内田悠说道。

内田悠原本是池谷制作所的销售总监,池谷制作所被三立制钢所收购后,内田悠被留用,仍然担任销售总监一职。进军第三代核电市场的建议,就是内田悠向小林道彦提出来的,小林道彦进行审慎分析之后,认为第三代核电的确有广阔的市场前途,而三立制钢所在这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完全能够在这个市场上占到一席之地。

随后的进展印证了小林道彦的分析,三立制钢所从威豪电气那里获得第三代核电专利之后,迅速进行消化吸收,并形成了建设能力。三代核电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新鲜玩艺,许多国家对此都采取了观望态度。

在当时,确定立项建设三代核电的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另一个是中国。中国在第三代核电技术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已经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建设能力,所以不可能把市场让给三立,三立能够拿到的,仅仅是日本国内计划新建的第三代核电项目而已。

内田悠率领一个团队,对日本政府进行了长时间的游说,终于说服政府同意把两个第三代核电项目交给三立制钢所。小林道彦闻之大喜,马上安排人手进行设计,准备待设计图纸完成,就可开始设备制造和土建工程的建设。

像核电这样的大型项目,业主方是非常在意承包商的建设经验的。如果你压根没有建设经验,人家凭什么相信你能够完成这样的项目?反之,如果你做过几个同类项目,而且效果良好,那么人家也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把项目交给你了。

小林道彦的想法,就是先把日本国内的这两个项目拿下,然后再以这两个项目为由头,大力宣传三立制钢所在第三代核电技术上的造诣,届时就可以到国际市场上去承担工程了。核电项目的投资大得惊人,一座百万千瓦规模的反应堆,投资就是上百亿美元,一年接两三个项目,公司全年的花销都有保障了。

就在小林道彦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311大地震发生了。海啸冲毁了福岛核电站的外部供电系统,导致反应堆冷却系统停止工作,随后便酿成了严重核辐射事故。福岛事故发生后,日本民众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几乎是谈核色变。在这种氛围下,预定要建设的两座第三代核电站也就被搁置起来了,同时被搁置的,还有小林道彦的三代核电梦想。

如果仅仅是梦想受挫,小林道彦倒也无所谓。三立制钢所倾注了所有力量发展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因此而无用武之地,这才是最最可怕的事情。小林道彦是把第三代核电当成挽救三立败局的关键,现在核电不让建了,前期投入的资金就算是打了水漂,而三立哪里还经得起这样的折腾,财务上迅速就亮起了红灯。

就在这个时候,内田悠给小林道彦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英国准备建设辛克角核电站,预计建设四座百万千瓦级第三代核反应堆。内田悠表示,如果三立能够拿下这个项目,就相当于是缓了一口气,下一步可以凭借在英国的成功经验,去忽悠更多的国家,届时三立的核电项目就真正被激活了,能够成为三立的支柱。

“我们的竞争对手是中国人。他们拥有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他们已经开工建设了两家第三代核电站,拥有4座反应堆的建设经验。尽管这4座反应堆尚未投产,但相对于我们而言,已经算是非常充足的经验积累了。”内田悠向小林道彦汇报道。

“该死的大地震!”小林道彦恨恨地说道,“如果不是因为大地震,我们的反应堆也已经开始建设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做得比中国人更好。”

“我也是这样想的。”内田悠心口不一地应道。他曾托人打听过中国建设的那两座第三代核电站的情况,得到的消息是,中国企业的制造水平非常高,核电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90%以上,这个水平远远高于三立制钢所的水平。中国企业制造的设备,看起来与国外进口的设备并无二致,再不是几十年前那种粗制滥造的样子了。

是我们手把手教会了中国人搞全面质量管理,也是我们向中国人传授了精湛的生产工艺,现在,他们用从我们这里学到的东西,变成了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内田悠在心里悲哀地想道。他回想起池谷制作所倒闭的过程,隐隐感到这一次三立制钢所或许也是在劫难逃了。

“内田君,你亲自带领谈判团队到英国去吧,和中国人争一争。我相信,日本的工业水平是更值得信赖的,英国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小林道彦不知道内田悠的内心想法,他依然是非常信任内田悠的,因此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几天后,内田悠带着一个由工程师、会计师组成的谈判团队,飞抵了伦敦,准备与中国同行一决雌雄。

第八百七十六章 请冯总帮忙

“到目前为止,只有两家企业前来参加招标,一家是日本的三立制钢所,另一家是中国的国家核电公司。项目委员会与这两家公司都进行了接触,认为这两家公司各有优点。就项目委员会多数成员的观点而言,是更倾向于选择中国公司的。”

在辛克角核电项目委员会的会议室里,委员会主席鲁伊斯向前来听取项目进展情况的内阁大臣拉尔曼汇报说。在前期,项目委员会已经和中国、日本两国的公司进行了好几轮磋商,有了一些初步的合作意向,拉尔曼就是代表内阁来听汇报的。

“我很想知道,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建造这座核电站呢?”拉尔曼问。

“因为……”鲁伊斯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了,迟疑了一会,才选择一个最简单的答案:“因为英国并不具有第三代核电技术。”

“连中国人都能拥有这样的技术,为什么我们反而没有?难道你是想说,我们的科技水平还不如中国吗?”拉尔曼半是狐疑半是谴责地问道。

鲁伊斯露出一个苦笑,他知道,这位拉尔曼大臣是牛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出身,因为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提出过几个非常漂亮的经济学模型而名噪一时,被选入了新内阁,担任分管能源的内阁大臣。这位据说是全球最杰出的能源经济学专家对于能源问题其实是一窍不通,曾闹出了很多笑话。至于说让英国人自己建造第三代核电站这样的提法,在他闹的笑话中还不算是最离谱的。

“拉尔曼先生,英国放弃核电技术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年了,这或许是源于一些非常高明的决策,我无权评价。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英国目前没有建造第三代核电站的能力,我想未来也不会有的。”鲁伊斯说。

“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当然,这是在我分管能源政策之前出现的错误,我也不宜进行评论。”拉尔曼神情严肃地说。从鲁伊斯的回答里,他也知道自己又摆了一个乌龙,说了一些外行话,不过,他觉得自己的专长是在能源经济学方面,是否了解核电技术,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如果是这样,那我觉得我们应当选择美国的技术或者欧洲的技术。亚洲企业,哪怕是日本的企业,技术水平与美国和欧洲相比,也是不能相信的,更别提中国了。”拉尔曼又提出了新的建议。

鲁伊斯解释说:“美国已经放弃了核电设备制造,他们把第三代核电的专利分别卖给了日本人和中国人。欧洲大陆上只有法国能够建造第三代核电站,不过他们的技术与我们的期望不一致,我们无法评估法国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是否具有安全性。目前能够提供符合我们要求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只有中国和日本。相比之下,我们更倾向于采用中国的技术,因为他们已经使用这项技术在中国国内开工建设了4座反应堆,我们认为中国人在这方面的经验积累是更充分的。”

首节上一节601/6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