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486节

长达近三百年的恶毒统治,终于将蒙古族的人口减到了一百多万,这是多么的罪恶滔天。

“同胞们,满清**政权已经被推翻,中华民国已经建立,对于蒙古族的前途,今日袁大总统也亲自赶来,就是要给大家一个说法。蒙古民族乃为我中华民族密不可分一员,自然同为自由与平等之国民,享受一切公民待遇。从此,蒙古人再也不用减丁,再也不用当喇嘛。将来每个蒙古汉子,都能娶上漂亮的姑娘,无论是蒙古族,还是汉族,甚至是北面的老毛子女人,都随你们的意思。从康熙时代开始,满清在蒙古地区大力提倡喇嘛教,以宗教鸦片来麻醉广大蒙古人民。在清朝三百年中,一户蒙古人如有三到五个男子,就必须有二到三个出家当喇嘛。而喇嘛是不能娶妻的,长此以往,人口必然下降。你们看看,这种制度是在残害蒙古民族,千万不能再继续下去。”

“当然,宗教信仰自由,尊重民族传统,尊重民族文化,中央政府说到做到。今天我们的大总统亲自坐在这里,请大家放心。一些宗教陋习要改变,宗教是信仰,而不是特权。当初蒙古全省时多少人口,再看看今天。”

哲布尊丹巴坐在李安生的身边,面有愧色,他是蒙古人,却要李安生来点醒他。

他本来还有些犹豫,怕取消宗教人员以及王公贵族特权,会使得蒙古出现再次的变乱。

蒙古王公贵族不但享有清朝给予的种种待遇和特权,而且其权益也得到清朝统治者的法律保护。

蒙古封建上层喇嘛享有与札萨克王公同等特权和待遇。赐予他们活佛、呼图克图、诺们汗、大国师、禅师、达喇嘛等封号,并授以政教职务,给予印信和敕印,确认他们的地位和特权。

他们都是哲布尊丹巴的支持者,要是拿他们开刀,那么他这个位子都坐不稳。

但是李安生的一份调查报告,让他瞬间脸色煞白。

满清利用喇嘛教以统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

当喇嘛者有红黄缎子穿,又可坐享优厚的俸禄。女子没有充当喇嘛的福气,但又难找得相当的配偶,于是都做了内地人泄欲的对象。

因为由本部内地来的文武官吏及军队、商人,都以道远不能携带家眷,他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临时太太。

一方面是七八个蒙古男子仅有一个妻子,一方面是一个蒙古女子,有若干的内地人为她的临时丈夫,事实上形成一个乱交的社会。同时男女卫生都不讲究,染上淋病、梅毒以后,惟有听其自然。

李安生之前利用东北军做了一次全面的疫病检查与防治,统计出了数据,蒙古青年十七岁至二十五岁者百分之八十五都患有花柳病;二十五岁以上者,所占百分比更加骇人听闻。

这种现象简直就是灾难,如果再不紧急纠正,说不定蒙古族都有亡族灭种的可能。

底层蒙古人为何愿意跟着哲布尊丹巴他们这些特权阶层一起闹独立,就是为了这一点,他们的日子过的太苦了,没有前途,没有希望,连活下去的憧憬都没有。

与整个蒙古民族的存亡相比,他们这个特权阶层的利益已经不算什么。

袁世凯也深有感触,怪来怪去,还是得怪当初的明朝不争气,让满人入关,结果让满人将中华折腾到了如此地步,将蒙古族也折腾到了如此凄惨,这个民族实在是对中华民族犯下了难以磨灭的罪恶。

若是汉人政权,在防范蒙古的同时,也并不会如此灭绝人性的对蒙古进行如此残酷的统治,否则的话,蒙古族将是一大北部疆域的维护者。

哲布尊丹巴等人带头表示尊奉中央,愿意取消特权,支持锡良这个内外蒙总督对于蒙古的种种政策条令,让整个四面八方围过来的蒙古人热泪盈眶,激动万分。

欢声雷动,使得牛羊马鹿都齐齐的嘶鸣了起来。

锡良让人端上了烤好的牛羊,各种美食,羊背子、手抓羊肉、驼峰驼掌、荞面炒米等等。

马奶酒干了一碗又一碗,连李安生都用蒙古刀切着羊肉,大块的吃肉,大口得喝酒,当然,他的酒量是不行的。

锡良这两年心情好身体也好,倒是能喝点酒,许多蒙古人敬酒倒是都避开了锡良,怕他喝醉,于是袁世凯跟李安生等人成了替死鬼,这么一碗碗的酒端过来,喝上一半都不行,才不过几个回合,就纷纷给人斩落马下。

段祺瑞与吴禄贞等人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个时候,许多蒙古族官兵也都来敬酒,吃肉,跳舞,早就忘了上下尊卑,只有一团欢乐。

对了,许多小说中描写的草原上酒后的艳遇,那是没有的,也不看看这是什么现实情况,自然是没有加戏的必要。

第二天便是给唐努乌梁海骑兵师在内的蒙古官兵授勋,他们在此之前英勇作战,应该得到奖赏。

此前相关的奖赏与抚恤都发了下去,让他们感激不尽,认识到了民国政府的信誉,只有信任,才有将来的友好共处,美好前途。

  ☆、第三百七十六章 库张铁路处理办法

制霸天下,不仅仅是战场决胜,更为重要的是通盘战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这李安生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使得内外蒙古归心,让吴禄贞等人佩服不已。

更加通过与老袁协商一致的分税制,从而奠定了中国真正实现大一统的基础。

分税制一实施,中央相对地方的弱势将会立即得到改观,而李安生,必定是最后的受益者。

在中央军与东北军的泰山压顶之下,有哪个敢跳出来反抗?

哪怕是武汉的黄兴也不可以,更别说是心存不轨的谭延闿、陆荣廷等军阀,中央一统地方之势已经形成。

陕西的一干以革命党人与帮派会党为主的地方独裁实力便是个例子,给阎锡山秋风扫落叶一般的彻底荡平。

想必,等到中央大一统之后,便是李安生正式入主中枢的时候吧?

到时候,就要看袁世凯与李安生之间如何博弈了,反正老袁注定是捡不到现成便宜的。

吴禄贞有些恍惚起来,军人不干政,但是,他又偏偏无法忽视中国政局走向。

如今中国虽然在飞速发展,但是谁都不敢确保说,中国就此走向了真正的民主。

一切都是表面的,是寄托在几大政治集团的互相牵制之下,一旦之间的均势消除,那么,内战很有可能会爆发。

如果说过去程李系根基不稳,那么现在,中俄战争即将走向胜利,程李系三人政治集团无比稳固。

武汉的革命党人在这次落了下风,由于革命党人内部纷杂不堪,互相制约,使得没有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只派了程潜与朱庆澜统兵出来,而且还是给排挤的结果。

幸亏蔡锷亲自统云贵军一个师的兵力北上,在攻克伯力等战役中,云贵军还是表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使得革命党人的威望没有受到多少损害。

其余革命党人的鼠目寸光,孙中山与黄兴之间的意见不一致,武汉方面与广东福建方面,出现了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孙中山已经有了前往广州经营的意思。

北方革命党人选择了追随李安生,这是当时时势所迫,但也是吴禄贞的艰难抉择,如今,他的抉择终于体现了正确的一面。

他赢了,吴禄贞赢了,中国能有目前之形势,他已经心满意足。

要是让李安生入主中枢也没什么不好,相反,吴禄贞认为李安生才是最好的治政人选。

换做谁,都不敢对俄国强硬,引发这次对俄战争,可以说是李安生一手推动,其他人能有如此魄力?有如此的决断力与执行力?

东北打赢这场战争,与李安生的居中调度是分不开的,换做任何人,都无法筹集如此庞大的军费,做好如此充足的准备,如此的先知先觉。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步的,放眼当世中国,没有人能够做得到。

故而,吴禄贞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即便内战,也要站到李安生这一边,军人不干政,只是相对,不是绝对,不拘泥,不陈腐的军队,才是真正适应时代的军队。

蓝天白云,万里晴空,云层是那么的低矮,远远望去,草原的尽头,天仿佛是伞盖一样,笼罩下来,而不远处的蜿蜒河流,以及起伏河谷,又是那么的幽深宁静。

连空气都是那么的好闻,青草的清香中带着幽幽的花香,心胸之间尽是清澈。

首节上一节486/5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