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第399节

  这种忙,伍行长不需要国债券都愿意帮。

  找房子那是便利夏晓兰,帮夏晓兰招人,那是伍行长可以拿去做人情的。

  工作那么难找,就是伍行长的亲戚朋友家,也不是都能给家里小辈安排工作,单位不招人,招人也要学历或者考试。招不上工的只有闲赋在家呗,要说去摆摊当个体户,京城本地人不是个个都拉的下脸。

  摆摊丢人,到夏晓兰的服装店上班就不丢人?因为蓝凤凰还能说是个体经营,luna却成立了公司,当服装店的销售员,也是在私营单位上班呢!

  再说了,上班的环境好啊,店面是伍行长找的,他上下班路过还去看过装修情况,一般人开个店,刷刷墙换个灯就行,夏晓兰的三个店,真金白银的往里砸几万,自然显档次。

  不用太麻烦,伍行长就给夏晓兰凑齐了7个身材苗条的,长得不寒碜的小姑娘。遍地都是清秀的小姑娘自然不可能,长得不清秀的,伍行长直接就给刷下去了……就为着七个工作岗位,亲朋好友还要往伍行长家拎东西呢!

  本来说年前就要搞啥“培训”,还说要去商都,这几个年轻姑娘都同意。

  可一直等到过年都没动静,她们自己就着急,生怕工作机会黄了。幸好大年初六,伍行长就说让她们准备准备,初七就去培训。

  “南锣鼓巷,按照这地址去,我就不带你们去了啊,去了别丢人,都给我好好学。要是被刷下来,可别到我面前来哭。”

第741章 你孙子发的零花钱(2更)

  那肯定不能被刷啊。

  现在工作不好找,她们也不是个个都是伍行长家的亲戚,乱七八糟托关系来的,年龄只要18-25岁的,还不能太胖,不能长得寒碜。听说有二十多个年轻女同志,最终就留下七个,伍行长也和这些人说的很清楚,“培训”要合格,还有三个月试用期。

  试用合格了才转正,试用期只有基本工资,转正后就有奖金拿。奖金又和销售额挂钩的,谁衣服卖的越多,谁就拿越多的钱。

  从理论上来说,她们的工资是不封顶的。

  伍行长搞得像选妃一样,还没有天怒人怨也有原因,是据说底薪不会低于60元,转正后加上奖金和提成,这一份工作,月收入至少在百元以上。

  对一群学历,家里关系不够硬塞不进正式单位的年轻姑娘们来说,这真是必须要抓住的工作机会了。

  让去南锣鼓巷培训,她们还有啥意见?

  本来都打算去商都的,能在京城本地不挺好的么,没出过远门的人陡然去外地,心里还挺怕。

  从羊城过来的三个姑娘,心里就是这感受。

  幸好三个人结伴而行,火车就坐了两天,她们都是相互照顾的。

  陈锡良在火车站接到人,嘱咐这三个姑娘好好听“夏总”的话,就把人塞到了南锣鼓巷的四合院。这院子空着,算是暂时被夏晓兰征用,免得额外租地方浪费时间。简单的家具刘勇都买好了,羊城来的三个晚上就在四合院住,京城本地的就回家去睡。

  然而羊城的三个同志,到了南锣鼓巷,也没瞧见陈锡良嘴里的“夏总”。

  等待她们的,是从京城招聘的七个同事,和一个看起来就很严肃的老太太。

  于奶奶瞧见人来齐了,就能开课了。

  她被夏晓兰请来教这些店员“礼仪”,服务行业,怎么样对顾客微笑,说话时怎么站,走路怎么走,夏晓兰觉得自己还不如于奶奶呢。

  “培训呢可能比较辛苦,但干哪一行都辛苦,回家厚着脸皮混吃等死最轻松,就是不能混一辈子对不?”

  于奶奶瞧着凶凶的,女同志们还没见到“夏总”,只能于奶奶说什么就是什么。

  于奶奶问她们都吃过早饭没,瞧见她们点头,于奶奶指着墙根:“都贴着墙根站着去,后脑勺、肩膀、屁股,还有脚跟都要挨着墙面。”

  一个个长得也不丑,那站姿于奶奶是瞧不上。

  别管男女同志,把背给站直了,才有“气质”这种东西存在。

  含胸驼背的,啥衣服穿在身上都是白瞎,这又不是在国营商店上班,磕着瓜子,打着毛衣唠嗑都行,要想把顾客说服,自己就得有点说服力啊!

  于奶奶能理解夏晓兰招了人搞这个“培训”,就算去纺织厂上班,刚下车间还要师傅带呢。

  于奶奶现在就是这些女同志的师傅。

  哦,用夏晓兰的话说,她叫礼仪老师……于奶奶觉得,有点事做是真不错,还能帮上夏晓兰,她在京城住着就很自在。

  别管年轻还是年老,也不分男女,正常人都需要别人的认可,觉得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对他人有意义,要不活着就太空虚了。

  于奶奶就是“被需求”了,她现在对训练这些年轻姑娘那是干劲十足。

  ……

  夏总不在南锣鼓巷,夏总在哪里?

  处理好崔主编的事,夏晓兰取了一些现金出来,买了点东西到周家。

  正月初七,周国斌已经上班了,关慧蛾还没有,夏晓兰先到周诚家,把东西放下,又和关慧蛾一起去看了周家二老。

  周奶奶见到她很高兴,拉着她问东问西,给夏晓兰抓了好多糖出来。

  周奶奶年纪大了,以前就是这样哄小孩儿的,现在又拿糖哄夏晓兰。夏晓兰当着周奶奶的面剥了一颗放到嘴里:

  “果然很甜。”

  周奶奶就高兴的不得了,“我就说甜,这是外国的糖,周诚他小姑送来的,我谁都不给吃,就给你留着,一会儿你走的时候,全给带上。”

  周奶奶偏心的如此明晃晃,幸好今天没有周怡等人在,要不周怡又要喝醋。

  夏晓兰耐心陪着二老一天,到下午时才走,周奶奶还要留她吃晚饭,夏晓兰很为难:

  “奶奶,我还想去看一下康伟。”

  周奶奶马上就不拦着:“是该去看看,那孩子三灾五难的,以后可千万别出事了。”

  周奶奶仔细拉着夏晓兰的手臂看,留疤是肯定的。脸上的肿胀早退了,擦伤也痊愈,年轻人就是恢复快。夏晓兰说自己已经好了,周奶奶还是不太开心,等关慧蛾和夏晓兰一走,周奶奶就抱怨:“什么香港人,开车也太不小心,一个大姑娘给搞得留了疤,康伟还脑袋开瓢,但凡康伟有个意外,康家好几个人都活不了。”

  “那你说为这点事,就不要香港人来?现在可是改革开放,看待问题要用辩证的眼光。外资涌入肯定有影响的,就是撞了晓兰和康伟的香港人,还给京城大学捐了几百万助学金,能一股脑全赶走?”

  周老爷子思想觉悟高,讲大道理周奶奶是争辩不过的。

  但周奶奶会另辟蹊径抓重点:“你咋知道香港人捐了几百万?你要不关心,你去查他做啥?”

  周老爷子顿时不自然,哼了一声背着手走了。

  周奶奶骂了一句老东西,把夏晓兰带来的东西拆开看。

  夏晓兰特别喜欢给她和老头子买衣服,各种保健品,以老爷子的级别其实并不缺。吃的不缺,那就穿的呗,周奶奶和老伴儿是过惯了苦日子的,能吃饱就行,能穿暖就行,并不会经常置办新衣服,这些夏晓兰都想到了,周奶奶心想,这能怪她偏心吗?

  她偏心夏晓兰,不仅是周诚的缘故,夏晓兰对她和老头子贴心,周奶奶想不偏心都难。

  除了衣服鞋袜,周奶奶还翻出两个大红包来。

  厚厚的两叠,一个红包里面是1200元,两个就是2400元。

  夏晓兰在红包里夹了张纸条,说衣服是她自己孝敬的,红包是代周诚给的,用的是周诚的钱。

  周奶奶哎呀叫起来:“老头子快过来,你孙子给你发零花钱了!”

第742章 周奶奶要掏老底了(3更)

  周老爷子又慢慢走回来。

  他是不缺钱,周奶奶也不缺钱。

  但小辈给的孝敬,周老爷子难道还嫌不要?

  “这也太多了,周诚一个月工资才多少!”

  再说周诚在出任务,夏晓兰就算去鹏城见了他一面,周诚还能带着这么多现金给她?周老爷子马上反应过来,周诚这是还没结婚,就把个人存款交给夏晓兰打理。

  周奶奶瞪了老伴儿一眼,“我拿着这钱高兴,就算不花,那也是我孙子孝敬的。”

  钱是不舍得花掉的,到周诚成家的时候,周奶奶恨不得多塞点给大孙子。

  就是意义不一样,这要是周诚想到要孝敬爷爷奶奶,证明她大孙子孝顺。要是夏晓兰想到的,证明她大孙子眼光好,选的对象孝顺。

  不管是哪种,周奶奶都高兴。

  前一种是理所应当的,后一种才特别不容易,别人家的闺女,凭啥要孝敬她和老头子?证明姑娘人好,证明姑娘喜欢她大孙子,才爱屋及乌!

  这红包,可比周奶奶给夏晓兰的要多,周奶奶是知道夏晓兰在做生意,但之前买房花了不少钱吧,也不晓得晓兰手里的钱够不够周转的。

  周奶奶偷偷看了下自己的存折,她可是每个月有退休工资的,加上这两年几个儿女家日子都好过了,不需要周奶奶补贴,反而逢年过节会给周奶奶塞钱,周奶奶自己就存了一笔私房钱。

  她现在想把这钱偷偷塞给夏晓兰,还不能叫其他几个知道。

  周老爷子见她鬼鬼祟祟的在看存折,就知道她在想啥。

  不偏心?

  不偏心是不可能的。

  十个手指都有长短,再理智的人也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周老爷子睁只眼闭只眼,怕周奶奶做的太过分,提醒了一句:

  “你还有其他的孙女和外孙、外孙女,不要把家底全掏空了,你看周怡都多大的人了,随时都会嫁人,你这个当奶奶的,能不给她置办点东西?”

  周奶奶拿着存折的手一顿,想了想又放回去两张。

  包括老爷子在内,嫌周怡不争气是真,但哪能真的一点不管周怡?

  周诚是亲孙子,周怡也是亲孙女,周怡性格能力就那样,事业上拿不出手,却经常来陪周家二老,说没有感情才是假的。

  ……

  夏晓兰不知道,周奶奶差点想把家底都掏给她了。

  当然给她,她也是不会要的。

  不是嫌多嫌少,老人家手里要没点私房钱,安全感会大大降低。于奶奶现在就特别有安全感,因为季家“还”了于奶奶8万块,她再求夏晓兰帮忙找儿子,8万块能兑换不少美元。

  康伟家房子装修好后,夏晓兰还是第一次上门做客。

  房子保持的特别好,收拾的干净整洁,康伟大年初三就从医院回家静养,夏晓兰去看他,他说自己快关疯了:“我就是翻个身,我妈都要大惊小怪,吃饭还喂我,你说我又不是摔了手,至于吗?”

  至于不至于的,能不能不要嘴里抱怨,笑起来嘴巴快裂到耳朵后面?

  夏晓兰不忍直视,康伟同志大概是感受到了迟来的母爱,现在整个人都是飘飘然的。

  “恢复的挺好?那就行,你可要快点好起来,鹏城的生意可离不开你。”

  康伟剃了大光头,头上的纱布还缠着,人的精神不错。

  伤筋动骨都要一百天,他这是脑袋开了瓢,咋说都要修养两三个月。夏晓兰和他聊了一会儿天,没觉得他的思维受到什么影响,这才放心。

  脑子是人体最精密的器官,一点点损伤,可能都有后遗症。

  康伟恢复的越好,夏晓兰越高兴。

  康伟自己也挺高兴,出院那天,他和二叔康廉明谈了:

  “我二叔的意思,咱们把分店开到京城,他能让我们不愁客户和资金……我给拒绝了。”

  康伟说起来还挺不好意思,万一夏晓兰想他答应呢?谁还嫌赚钱多,赚钱轻松,有他二叔的帮忙,能少流很多汗水!

  康伟给拒绝了,不是和康廉明闹别扭,他和康廉明的误会解除,也不是说马上就能亲密相处了,生疏需要时间去缓解,康伟也想证明下他二叔的想法是错的,他除了混吃等死,也能靠自己干点事。

  “嫂子,你不会怪我吧?”

  “我怪你干啥,你选的没错,你要是想接受康二叔的帮忙,我才为难呢!”

  那夏晓兰就要头疼,如何不让生意和高官牵扯太深了。

  康伟在鹏城经营挺好的,夏晓兰并不是说要把京城的市场彻底放弃,建材店扩张得有计划,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而不是人为的拔苗助长。

首节上一节399/14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