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宁背的时候,王芳一直盯着曹宁。她那是在观察,看曹宁是否在说真话。
在房中呆了半个小时,王芳让曹宁离开了。
曹宁离开后,王芳也离开了这间房,她从客栈的后门出去,去了一间平房。
在那个平房中,有一个地下室,王芳进入地下室,发了一封电报。
发完电报后,她没有离开,点上一支烟,坐在电台边上,她在等回电。
等了两个小时,王芳收到了电报。
原来,田中十二收到了王芳的电报后,马上转发给中国情报组。日方中国情报组收到了电报后,马上联系了几个点,让他们查询情况。
一个小时后,中国情报组收到了回号,曹宁汇报的三个文件的查实回来了。证实,这三个文件是真实的。
田中感到满意,这说明,曹宁是可靠的。
王芳也感到满意,没有人愿意身边藏有炸弹。
王芳知道,情报这个东西,不可能满大街。谭伟虽说是秘书,但是,有些绝密的文件,不可能让谭伟经手。
所以,对于曹宁的情报,也是一种试探,试探曹宁。
现在,试探结束了,今后,这个情报组可以开始运作了。
田中给王芳发了一封电话,除了证实曹宁的真实性外,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田中十二准备用一大笔钱,通过有关方面,活动一下南京的高层,争取将谭伟运作成秘书处副处长。只有谭伟成了副处长,他才有能力接触更高级的文件。
同时,田中给了王芳一个名字,让她去接触这个人,争取色诱成功,随后,通过这个人,将谭伟提拔上去。
对于这些事,曹宁不知道。
回到了家中后,曹宁便感到脑子中有什么事。
突然,他想到了。
那就是中统的那份材料,在那个材料上,说了一个人名,这个人,曹宁记起来。
那是在前世,曹宁在台湾的特务局档案室中,看到的一份案情经过汇报。
那时,闲着没事的曹宁,基本上看完了档案室件,所以,他知道许多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曹宁看了中统的材料后,马上确认,这就是前世震惊大江南北的南京中共特工案。
前世的案情结案是这样描述的──
1936年冬天到1937年的春天,在南京的中统局本部和以及南京中统人员宿舍附近有一个打扮入时的年轻姑娘。
这个姑娘认识南京中统的张蔚男,他们常常一起看电影逛街,关系看起来非常亲密。
1937年的一天,国民党中统头子徐恩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到消息,他亲自派往中共核心的特务潜伏小组刚进去就被中共给抓获了。
这对他来说,是一件不能容忍的奇耻大辱!
他不明白:“人员是自己亲自委派,没有通过情报处;电台也是自己亲自布置,没有通过电讯处。共产党怎么可能会知道呢?难道我身边也有”
他不敢往下想。一股凉气从脚底冒上来。
这么绝密的行动,到底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呢?又是谁泄露出去的呢?
结案的案情分析指出,这是有一封当时徐恩发给胡南的绝密电报,翻译出来电文是这样的:“吾亲自派遣一个潜伏小组,一行三人携带小型电台,要通过贵防区混入中共控制区,请设法掩护,并协助进行。”
徐恩万万没有想到问题就出在他发出的这封电报上。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截获了这封绝密电报,才使得徐恩的如意算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么,这样一封关系到中共安全的重要情报是怎样被共产党截获的呢?又是什么人、通过什么方式截获的呢?
结案的案卷说了一个人。
张蔚男,1916年10月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士绅家庭。
1933年秋,张蔚男考入上海三极无线电学校,后被转往中统杭州无线电训练班第三期受训。半年后毕业,分配到中统南京无线电总台担任通讯工作。
在这里,他看到了国民党大后方和军统特务机关内部的种种黑幕,大失所望。此时,张蔚男的思想已逐步地倾向于中共,他还秘密订了一份共产党的新华日报,暗地里和同事冯庆、赵力等人传阅。
冯庆,出身于北平一个电讯世家。由于他听力强,技术好,从庐山无线电训练班毕业后,被留在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无线电台。后来又被国民党中统局看中,调到南京任中统电讯总台的报务主任。
张蔚男和冯庆二人因工作而相识,因信仰而相交,他们无话不谈,并且决心一起去投奔中共。
第20章 中共案
可是,怎么去找中共呢?他们是国民党中统的人,即便找到了中共又该怎么办?
就在他们感到无路可走时,张蔚男新认识的女朋友,给了他的一条路。
这个女孩叫黄桂花。她是中共的人,组织安排她接触张蔚男。
张蔚男与黄桂花在一起时间长了,黄桂花发现了张蔚男有亲共的倾向,可以争取。于是,她汇报给了组织。
最终,组织上命令她,向张蔚男摊牌。
这一天,黄桂花作好了准备,来到了张蔚男的宿舍。
她知道,如果张蔚男有变,那么她就有来无回。
这一天,黄桂花告诉了张蔚男她是共产党。
结果没有出现意外,张蔚男表示,他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想去中共根据地。
第二天,黄桂花带着张蔚男去见了中共南京的负责人。
前一天的晚上,中共南京负责人已经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中共社会部。
第二天见面后,中共南京负责人又将见面的情况向上汇报了,并说明了张蔚男的要求。
中共社会部当即没有答应。
之后不久,张蔚男、冯庆带着中统电台的一些机密资料第二次来见中共南京负责人,以此证明自己的决心。
这时候,中共社会部已经调查了二人,确认他们是真心的,准备答应他们的要求。
社会部的一位同志接见了他们,并向他们宣布了上级的决定:决定让他们继续留在中统内工作,以获取更多情报,支持中共的工作。
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1936年10月,张蔚男、冯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中统电讯总台,设在南京的一处不显眼的地方,这是一所庞大的现代化通讯中心,大部分机件来自美国,是在美国谍报机关援助下建立起来的。
从这里发出的电讯,指挥着其在海内外的数百个秘密情报组织、大量秘密特工。
特务头子徐恩,就是通过这个电讯中心,为蒋介石提供国内外的情报,发布各种各样的秘密指令。
在国民党这样一个核心要害部门中发展共产党员,其作用和意义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冯庆在电讯总台的职位仅次于台长,可以掌握中统的核心秘密,管辖中统在海内外的数十部电台和上百名报务人员。
张蔚男任职的南京卫戍区监察科,则负责监听南京地区无线电讯号,控制无线电器材,正好可以保护南京地区的共产党秘密电台。
所以他俩的工作非常重要,更为了保证安全,他俩不能再亲自频繁地送情报了。
为了防止意外,中共方面调走了黄桂花。
因为黄桂花的使命已经完成,她再留下来,会给张蔚男他们带来危险。所以,她不适合做联络员。
中共方面准备另外物色一个女孩作为他们的联系人。
这个姑娘是谁呢?
这个姑娘叫黎英,1918年农历6月18日出生在四川省崇庆县,母亲是北大学生,父亲是国军的一位团长。
中共方面根据她的个人情况和背景,对她的工作做了调整,派黎英担任国民党中统电讯中心中共地下党特支书记,由中共社会部直接领导,单线联系。
也就是说她与其他南京地下党组织不能有任何联系,负责和她联系的是中共社会部的同志。
当时,中共社会部给黎英规定了三项重要任务:一、领导已经打入中统机关内部的张蔚男、冯庆;二、直接与社会部联系、传递情报;三、相机在中统内部继续发展党员。
为了便于工作,不致引起敌人注意,组织上决定让她以张蔚男“妹妹”的身份作掩护,将原名黎英改为张萍。并让张蔚男从中统的宿舍搬出来,以“兄妹”的名义和她一起住在一起。
为了避免特务盯梢,张萍和社会部的联系并不直接用电台,而是通过南京的一个古老小巷里的中共社会部的联络站进行。情报转手后,由张萍的上线向上级汇报。
张萍的公开身份是一个无所事事,喜欢吃喝玩乐的富家女子。中共社会部的人亲自对其发式、服饰等予以精心设计,使她尽量适合当地环境,看上去就像一个时尚摩登的年轻女性。
张萍知道这是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也是对自己的一次严峻考验,她决心要机智、勇敢地完成组织交给的光荣任务。同时,她内心也产生了一些顾虑。为了地下工作的需要改名换姓,公开地和中统特务住在一起,还要以中统特务家属身份出现,这要让同志们知道了,岂不怀疑自己背叛组织、投敌变节吗?
由于张萍工作的特殊性,除了南京的中共社会部上线,她不能跟任何人有联系。年仅18岁的张萍凭着对党的一片赤诚,潜身虎穴,机智勇敢地同敌人进行着艰巨而秘密的情报大战。
通过张萍和战友们在南京的工作,获得了中统南京电讯总台的密码、呼号、波长、图表、电台分布情况等绝密情报。
这些情报被张萍一一送到了中共社会部。更为大胆的是,张萍直接领导的秘密党员冯庆,根据她的安排利用电台值班空隙,巧妙地向新华广播电台直接发出密电。
正是由张萍领导的地下党小组发回的重要情报,对于打退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高潮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党中央就是根据他们所提供的准确情报,及时捕获了由徐恩亲自派遣的潜入中共核心的特务小组。
那是一天的午夜时分,一个黑影急匆匆地用电码“滴答、答滴滴、答滴答滴”,敲开了张萍的房门,来的人是冯庆。他气喘吁吁地闪进屋,从身上掏出一份电报,异常兴奋地说:“这是徐恩发给胡南的一封绝密电报,我猜这里面肯定有名堂。”
冯庆是一位破译疑难电报的行家里手,一般电报根本不在话下。但这次,尽管冯庆、张蔚男、张萍三人翻看了一本又一本的密电译本,还是一筹莫展。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忽然,冯庆拍着脑袋恍然大悟:“这一定是徐恩和胡南之间另有约定的密电码。”
第21章 中共案2
终于,一遍遍地加减试验后,三人最终译出了电文。而此时,天已破晓。
张萍他们连夜翻译出来的那份重要电报的内容就是:派遣一个潜伏小组,携带小型电台,通过胡南的防区,混入中共根据地。署名是徐恩。
这封情报是徐恩亲自发出的,任何人都不知道,可是没想到还是被中共的人截获了。中共东南局也是根据他们的情报,抓住了特务。而另一封电报,则让中共方面安全地转移了已经暴露的地下党。
那是另一封电报,国民党想趁中共地下联络站开会的时候将他们一。
由于时间紧迫,张萍根本无法让别人去通知,她当机立断,启用紧急联络方法,当天晚上直接找到东南局军事组。
按规定这是不允许的。
正是由于张萍及时传递的情报,才使国民党把中共地下党一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1937年春天,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高潮发展到了顶峰。
尽管如此,张萍领导的特别支部,除原有的张蔚男、冯庆之外,又发展了赵力、杨光、陈国柱、王珍等4人为地下党员。这样一来,机房、报务、译码室等都有了地下党,国民党的秘密消息根本上不存在秘密了。
面对一连串的“泄密”,徐恩开始怀疑:“难道中统内部,真的有人资敌通敌?”
想到此处,他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徐恩立即和督察室主任刘培初密商,对全局人员进行一次普审,尤其是电讯、机要处室,不论是头头还是一般人员,发现反常或可疑,一律先拘后审。
发报机上真空管的作用是将收到的电波微细信号扩大,便于情报人员研究翻译。谁能够想到,就是因为一只小小的真空管,直接导致了张萍及其所领导的“中统电台地下党小组”的全军覆没。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937年3月,张萍经组织批准回家探亲。当时,张蔚男在机房值班,碰巧收发报机上一支真空管被烧坏,正在进行全面审查的监察科长肖茂如遂把张蔚男送到稽查处关了禁闭。
随后张蔚男擅自逃离禁闭室,直奔南京市负责人的联络点汇报情况。中共南京市方面分析认为,烧坏真空管只是工作上的过失,最多受点处分,张蔚男应该立即回去找中统的头头检讨此事。
然而,与此同时,徐恩听说张蔚男逃跑后,已经产生了警觉,立刻派人搜查他的宿舍,结果搜出:一个记有中统局在各地电台配置及密码的记录本、一本张萍的笔记和一张七人地下党小组的名单。
等到张蔚男跑回来时,中统方面立即逮捕了他。
在报房值班的冯庆得知身份泄露后,迅速地翻墙逃出了电台大院,跑到南京市联络点报信。南京市负责人见情况紧急,当即决定让冯庆化装成商人,连夜过江离开南京,去根据地。
与此同时,中共南京市向社会部作了汇报。社会部向杭州发电报,通知张萍就地隐蔽,不要回南京。
然而,冯庆刚刚渡江,还是不幸被埋伏的特务所抓获。
就在社会部发电报通知张萍就地隐蔽的前一刻,张萍先接到了徐恩以张蔚男名义给她发的“兄病重,速返金陵”的电报。
张萍不知是计,接到电报后,一面用暗语写信向社会部报告,一面启程返回。
社会部收到张萍由杭州发回的电报后,知道张萍中了中统局设的圈套,赶快派人到车站守候,希望能够营救张萍。但是,当张萍在两路口车站一下车,立刻就被守候的特务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