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因为剃发令和易服令的颁布,在中国大江南北又是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清运动,并且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但是这时候洪承畴又站出来主持鞑子大局,特别是对清廷再度掌控江南这一块钱粮赋税重地,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如果没有洪承畴,鞑子要想入主中原并且坐天下,这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他在这个过程中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大明这个朝廷,这个江山,这是他曾经无比向往和拥护,甚至愿意用生命去守护的江山,洪承畴为什么最后要亲手摧毁他呢?
实际上归根究底还是两个字,自私!
因为他在紧要时刻没有守住自己的风骨,没有守住自己的气节,他投降了鞑子,所以只要大明王朝不灭亡,那么他洪承畴永远都要背负一个叛徒汉奸的罪名。
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个罪名洗清呢?
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大明打垮,让鞑子坐江山,只有这样,他才能为自己洗白,所以为了自己的名声,他积极的在为多尔衮谋划。
虽然最后这个目的他达到了,鞑子确实也坐了江山,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卑鄙无耻的人,他毕竟是卑鄙无耻的,即便他再怎样洗,他依然改变不了这样的本质,
特别是在天下人把他看清楚之后,他永远都洗刷不了,不说别人,便是他的鞑子主人,到最后也是把他列入了“二臣传”,可见他主子也瞧不上他。
不但如此,就连他的母亲也没有原谅他,他的母亲在得知自己的儿子竟然帮着鞑子推翻了大明江山,一气之下,便是坐了一条船,从此不再上岸居住。
当时洪承畴知道了这件事情,便亲自去接他的母亲,他母亲站在船上对他说:“你洪承畴不是我的儿子,你也不是我大明的人,从今以后,我头不顶鞑子的天,脚不踩鞑子的地,我永远是大明的人。”
这个忠义的妇人,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自己说出去的话,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踏上陆地半步,最后在那条船上去世。
她死后,遵照她的遗嘱,她的后人将她和那条船一同烧毁,最后沉入了海底。
不得不说,洪承畴还是有一个好母亲,但是可惜这样的好母亲,洪承畴却是成了她一辈子的悔恨,哎,洪承畴,不配为人子,不配为人臣啊!
最后用一句话来概括洪承畴,那就是他的前半生是在全心全意的保大明江山,他的后半生却是在全心全意的毁大明江山,无耻之极啊!
言归正传,当多尔衮得意的看着朝中一众文武奴才的时候,陡然见洪承畴脸上丝毫没有兴奋激动之情,不由得是对洪承畴问道:
“洪大人,我大清除去了一个大敌,为何你还这般板着一个脸,难道我大清稳固京畿之地,你不高兴吗?”
洪承畴赶紧站出来,对多尔衮拱手,道:“不敢不敢,臣不敢。”
“那你为何不高兴?”
洪承畴听了,便是直言相告,说道:“启禀摄政王大人,如今我大清虽然在京畿之地无患,但是弘光朝廷,还有那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他们现在具是各据一方,我大清要想实现一统天下,就必须要尽快将他们除去。
否则,一旦时间拖的久了,让他们扎下根来,形成势力上的反扑,到时候我大清将会多面受敌,成为他们共同的打击目标!”
多尔衮听到洪承畴这话,作为在鞑子之中少有的具有战略眼光的人,多尔衮自然也是明白洪承畴话里的意思。
现在,大明那边的弘光朝廷刚刚建立不久,弘光帝朱由崧此时皇位还不稳固,对手下大臣还不能掌控,特别是他手下的那些武将,更是嚣张跋扈,这是大清的一个机会。
大清必须要趁着弘光朝廷政权不稳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将他击垮,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否则,一旦时间拖得久了,弘光正统地位将会慢慢深入人心,那时候,明廷朝廷稳固下来,人心渐渐安定下来,
那时候如果大清再想要歼灭他们,那便是难上加难。
第一百七十六章 好奴才
而李自成那边,这时候的李自成已经败退回了陕西西安,把他防守的重心放在了关中之地,希望可以固守在关中,站稳脚跟,静待时机发展。
关中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关中八百里秦川沃野”之说,当年秦国横扫八方,刘邦打败近乎于不可战神的项羽,他们无一例外,皆是以关中之地为发家之本,进而图天下。
可见关中之地对于一个势力的发展,他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关中之地被李自成掌握,大清要想坐天下,那也必须要趁着李自成在关中立足未稳,并且新败,一举将他铲除。
否则,时间一旦拖的久了,也必将导致李自成在关中之地的地位越发稳固,这对大清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
再反观张献忠,这人如今在四川已经慢慢站稳脚跟,并且现在已经是开府设衙,而且还重开科举。
这样的做派,那已经有了开基创业的意思,不用想,张献忠登基称帝也是迟早的事。
大清要想统一天下,张献忠也是必须要收拾的一方势力,如今他正在开府设衙,重开科举,这就是为了招贤纳士。
四川之地本就极其险峻,自古便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要想攻打四川,本就不易,若是再让张献忠在四川站稳脚跟,那大清要想统一天下,那就更加是难上加难了。
综合上述,大清要想占领整个汉家天下,就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将大明朝廷,还有李自成张献忠他们逐个击垮。
时间越快,对大清越有利,反之,如果时间拖得越久,那么对大清就越不利。
清楚了个中厉害,多尔衮也是不禁面露难色,眉头紧锁,刚才抓获李起的喜悦之情也是消散了不少。
“那以洪大人之见,我大清该当如何?”多尔衮对洪承畴问道。
洪承畴赶紧是半躬着身子,答道:“既然不可久拖,那自是应当速速发兵,将弘光朝廷,还有那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尽早剿灭方是上策。
故,臣建议命英亲王阿济格领军征剿李自成,李自成一破,便可乘胜追击攻打张献忠。再另豫亲王多铎领军征剿弘光朝廷,如此双管齐下,天下大定,我大清必将一统江山,享国万年!”
阿济格和多铎都是鞑子将领中扛旗的人物,能力都是可以独当一面,作战非常勇猛,战场经验丰富,由他们领兵,这自然是可以收到奇效。
多尔衮听了洪承畴的建议,很满意,不自觉的笑了笑,说道:“洪大人,你这个建议非常的好,本王很赞同,你不愧是我大清的好奴才,本王对你很满意。”
这句话是多尔衮发自内心的,他确实对洪承畴非常的满意,洪承畴不论是能力还是才华,多尔衮都像以前的皇太极那般,对洪承畴极其的信任和欣赏,
所以他不由得便是夸赞的一句,称赞洪承畴是一个好奴才。
但是这样的话落在洪承畴的耳朵里,却是分外的刺耳,
因为在汉人的传统观念里面,“奴才”这个词一直就是贬义词,一直就是对奴隶的称呼而已,只有最卑贱的人才会得到这样的称呼,亦或是以此自称。
但是洪承畴也知道这个“奴才”的称谓在鞑子贵族眼里,却是对一个手下最好的夸赞,
因为在鞑子贵族眼里,所有的人都是狗,评论一条狗的价值,看这条狗是不是一条好狗那也很简单,听话,有用,那就是好狗,好奴才,不听话,没有用,那就是恶狗,恶奴才。
尽管心里十分的窝火,但是这时候洪承畴也是不得不强制挤出一丝笑容,拱手谢道:“臣谢摄政王大人夸赞。”
说完,洪承畴便是退回了本班,不再言语,也许他还是不大习惯鞑子的这些所谓的“赞美之词”吧。
多尔衮得了洪承畴的建议,说干就干,立即是大声对户部尚书命令道:“本王命你即刻准备大军征战所需的粮草辎重,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