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这家伙打出四川,那自己的计划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而且若是坐视不理,新朝在天下人的眼中,也将名望大损,届时,对自己推行征收商税的政策,必将遇到重大抵触,便是爆发大乱,也是不无可能。
经过许久的思量,李起最后下定决心,还是决定自己亲自去走一趟,会会张献忠,也会会李定国。
决心一下,李起立即是命人传旨,将那堵胤锡召回京城,主持京城事宜。
对于堵胤锡的能力,还有堵胤锡的忠诚,李起是绝对放心的,这可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人,
而且自己和他,那也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将大事托付给他,李起绝对放心。
这边传旨堵胤锡进京,那边李起也不耽误,立即是命人准备粮草辎重,以备大军出发。
当然,还有一件事情,那便是要做好这一次死难者家属的安抚事宜。
这不是一件小事,做的不好,影响将是深远而重大的。
当然,做的好了,自然影响同样深远而重大。
李起必须要保证当他们家属得知消息的时候,那阵亡抚恤金要到位,否则,岂不是要让他们心寒。
不但抚恤金要及时发放,分文不少,还要对阵亡家属在情感上给以关怀,
否则,也是要叫人心寒。
出于本能,也出于对大局的考量,当场,在李起将召堵胤锡进京的旨意写完后,便是立即着人找来了工部尚书范长珍。
这范长珍乃是崇祯帝时期工部尚书范景文之子,深受乃父之风影响,为人铁骨铮铮。
李起之所以启用范长珍为工部尚书,除了欣赏范长珍的为人品性,还有能力外,更多的,便是对他父亲范景文的嘉奖。
这范景文和许多明末大名鼎鼎的人物一样,皆是万历年间的进士。
说来也奇怪,这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但是在他的治下,朝政稳定,国事有序,别管出了多少事,总是伤不到大明根本。
不但如此,在万历年间,那还是一个文臣武将辈出的年代,你所熟知的那些明末时期厉害的官员里面,二十个,最少十九个是万历年间的进士。
不得不说,从国事上,还有这名臣武将辈出的现象,也可以反应出万历皇帝虽然不上朝,但是他对整个大明的把握,那已经是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
这样的人,竟然还有许多人认为明亡,始亡于万历,理由竟然就是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
无语啊,人家几十年不上朝,大明在他手里亡了吗,人家不是好好的当了四十八年皇上吗。
而且即便是大明亡了,那也是人家死后几十年的事,关人家万历皇帝屁事。
言归正传,却说这范景文在万历年间高中进士后,便是踏入仕途,能力也是非凡,官运也不错,最后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阁老重臣。
不过最让李起钦佩的是他范景文,乃是在李自成兵破京城后,为数不多的为大明殉节的官员,这在一片投降的大明官员里面,真真是显得光辉夺目。
在李自成兵破京城之时,范景文急忙来到皇宫,打听崇祯帝去向,有人告诉他崇祯帝安然逃出皇宫了。
范景文这才是放心,而后他的仆人劝他换衣裳,也跑吧。
范景文却是拒绝了,范景文道:“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
说完,范景文便是去了皇宫不远处的一座古寺,投井自尽。
宁愿死,范景文也不投降,宁愿死,范景文也不逃跑,他的精神让李起很是感动。
当李起登基后,李起便是直接将范景文的儿子范长珍任命为工部尚书,算是对范景文的一种追思和勉励。
范长珍对李起的任命,自然是大为感动,心里也知道李起对他之所以这样,那也是冲着他父亲的面子。
正是因为这样,一来范长珍更加不敢辜负李起的信任,以免让他父亲的英名受损。
二来他也更加希望可以证明自己,让自己可以更加堂堂正正的坐在工部尚书的位置上。
得到李起的传召,范长珍不敢怠慢,立即是身着朝服,前来面见李起。
第六百零六章 人心
“臣范长珍,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范长珍对李起极其的恭敬,丝毫不敢在李起面前失礼半分,更不敢乱了身份体统。
李起对他的态度自然也是极其的满意。
开玩笑,这高高在上的感觉,试问又有几人不喜欢。
不过李起自然也是不敢在这感觉之中迷失自己,该有的冷静,他还是要保持的,该有的判断,他也还是要有的。
这一点,李起无时无刻不再提醒自己。
“爱卿平身吧。”
李起挥手示意范长珍坐下,“爱卿不必拘谨,坐吧。”
“是,皇上,多谢皇上赐坐。”
范长珍虽然答应,但是哪里敢整个坐在椅子上,那样的坐法,不论是在君王面前,还是在长辈面前,都是一种极其失礼的举动。
所以范长珍也只是坐了椅子的一个边角而已,态度之恭敬,真真是没的说。
不得不说,古人处处讲“礼法”,这一点不是后世之人可以想象的。
时间不多,李起也是不敢耽误,“爱卿,朕传你来乃是想要你全权负责一个工程,为朕建造一个建筑,
朕将这个建筑命名为“大明烈士陵。”,用以安葬为我大明死难的文臣武将,还有那普通士兵。”
“大明烈士陵。”
范长珍一听,不由得是一阵惊愕,虽然这个年代还没有“烈士”这个词,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准确的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好似这个词本该就有一般,只是以前不知道如何准确的表达出来而已。
范长珍对这词汇有了理解,更加对李起的意思感到惊骇,只感到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