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第89节

汪世荣听后大惊,眼神不由得便是落在了侍立在一旁的李起身上。

汪世荣鹰一般的眼睛看着李起,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人,他很警惕,

一来是因为李起短短时日就得到了吴三桂的如此信任,汪世荣感到了危机,生怕李起以后会取代自己。

二来是因为李起以前无缘无故的不知所踪,现在又莫名其妙的突然出现,作为以谋略立身的汪世荣,任何稍不寻常的事情都会引起他的关注,更不要谈像李起这样的经历了。

看着李起,只听汪世荣语气不善的说道:“夏起,云蒙山那边不过千余乱军而已,即便将之剿灭,军功又能有多大?你怂恿将军亲身前往,似乎于理不合啊?”

李起见汪世荣心下怀疑,也没有慌,大大方方的看着他,那镇定模样,真真是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真是问心无愧啊。

开玩笑,李起敢来当卧底,面对着夏国相,吴三桂,多尔衮他们这些军中强人,那都是不怕,还能怕了一个谋士,谋士杀人,那不都是靠嘴巴吗?

别的李起不敢说,但说这嘴上功夫,能让李起认输的人,估计还没生出来。

“呵呵呵,,,”

面对汪世荣那咄咄逼人的目光,李起轻蔑的呵呵笑了笑,将汪世荣那刀子一般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给驱散了。

“先生乃是饱学之士,难道不知聚沙成塔,聚水成涓的道理吗?

再大的功劳也需要将军一点点施为,方可聚为滔天之功,当年古之名将吴起侍魏,贵为大将军,亦是有亲身为小兵吸脓之举。唐之战神李靖,为大唐征战四方,亦是有亲身犯险为大军探路之为。这些在先生看来,只怕都是笑话吧!”

“你!”

李起就这一句话,就把汪世荣责问李起怂恿吴三桂亲自前往云蒙山视为小题大做之问,给轻松的化解了。

不待汪世荣说话,李起又道:“先生看不起云蒙山的乱军,却是殊不知那千余乱军先胜巴颜三千人马,再斩朝廷运粮车队,乱军战力如今已经是上达天听,为摄政王大人所重视非常,

此次将军主动请命,亦是被摄政王大人倍加赞赏,如此这般,若是克尽全功,将军之军功又怎会小了?”

“这,,,这,,,”

汪世荣被李起说的一时无言以对,坐在上面的吴三桂见此,便是呵笑着站起身来打圆场。

“先生无须担心,此次本将亲率一千关宁铁骑,三千精锐战兵出战,绝对出不了事,先生尽管放宽心就是了。”

说着,吴三桂又是对李起说道:“夏起,明天就要出发了,你也去准备一下,此次出战,不但是本将在摄政王面前表现的机会,也是你要立下战功的机会!”

吴三桂这话等于就是说这次他会命李起独自领一路人马,趁机捞取战功,这是摆明了要送李起一场军功富贵。

李起听了哪里还能不明白,脸上很是激动,激动的手都颤抖了。

“属下多谢将军提拔和信任,属下也请将军放心,属下一定不会辜负将军的盈盈期望!”

“好好好,你的心意我明白了,你去休息准备吧。”

对于李起的这般感恩表现,吴三桂也是极其的满意,他由此认为李起一定是个懂得感恩的人,此生他都会对自己尽忠效死。

等到李起走后,吴三桂看了汪世荣一眼,神情没有从前那般热情了,

“先生似乎对那夏起有些误会啊,先生放心,你在本将心中永远是第一谋士,这个地位无人可以取代,之所以此次没有和先生商量,那也是因为先生不在本将身边而已,先生不必忧心就是。”

吴三桂这时候看汪世荣,那完全就是认为汪世荣无容人之量,太过小肚鸡肠。

汪世荣听了,很惊讶,也很意外,他没有想到自己效忠这么多年的吴三桂,此时竟然会因为一个刚刚效命不久的李起,而对他产生隔阂和不满,这让他很是意外。

“将军,学生并不是容不下夏起,只是学生认为他前番走的莫名其妙,此次来的又是唐突意外,学生对他有点怀疑罢了,绝不是将军想的那样!”

“呵呵呵,,,”

吴三桂摆摆手,打断了汪世荣的话,“先生体弱,这些时日跟随本将追杀李闯,也是累了,不如这次先生就在京城好好休养,明天先生就不用跟随本将了。”

“将军,将军,你这样,越发使得学生对那夏起的身份和目的产生了怀疑,还请将军一定要对他严加防范,否则,必遭惨败啊!”

“大胆!”

吴三桂一声厉喝,便是喝止住了汪世荣,眼睛也是不善的看着他,只把他看的是不敢说话。

第一百一十章 匆匆过客

“难道本将在你眼里就那么识人不明吗?夏起前有舍身护险之功,后有寻我爱妾之恩,此等人物若是本将还信不过,那我吴三桂又有几人可信?”

吴三桂本来就是军伍中人,这脾气自然是大,在鞑子面前那是没办法,谁叫他自己要做狗呢。

但是在汪世荣这样的下属面前,他哪里还会隐藏自己的情绪,要不是看在汪世荣跟随多年,为他出谋划策的份上,吴三桂早就发怒了,哪里还能等到现在。

但是谁想汪世荣却是越加不知收敛,还一而再,再而三的口出狂言,这叫他如何能忍。

顺带着,吴三桂直接也把自己从巴颜那里受的窝囊气,一股脑的也对这汪世荣给发出来,这一发怒,怒目圆睁,气势滔天,真真是吓人!

世荣被吴三桂这一番喝骂,到底是个读书人,在吴三桂这样的人物面前,真是不经吓,脸都白了,话就更加是说不出来了。

吴三桂见汪世荣吓得不轻,也是没有再继续喝骂,把手一甩,便是走了,只留下汪世荣一人傻愣愣的站在那里。

第二天,烈日炎炎,强烈的太阳光芒照射在大地上,蒸发大地,使得大地都是有些龟裂。

明末时期天灾不断,许多的地方一连几年不下雨,这种情况尤其以陕西一带最为严重,这也是陕西那么乱的根本原因。

此时尽管崇祯帝殉难,鞑子入关,三百年大明王朝迎来了最剧烈的变化,朝代更迭,似乎已经是不可挽回的事情了。

人间的这般巨变,但是这并没对气候有一丝一毫的影响,老天爷该不下雨,还不下雨,该炎热无比,还是这样炎热无比,在老天爷的眼里,人间的沧桑巨变,不过也就是一个瞬间而已,他还来不及干预,已经过去。

在烈日照射下,吴三桂大军集结完毕,正在等待清廷摄政王多尔衮的检阅和送行。

一千关宁铁骑,三千战兵,他们俱是身披盔甲,手持长矛,雁翎刀,三眼火铳等各式兵器,

尽管他们此时已经是汗流浃背,但是无人敢擦拭一下,任由汗水“滴答,滴答”的顺着脸庞落下。

这时候的李起同样也是一身盔甲,作为吴三桂的亲信,护卫在吴三桂的身后。

看着近在咫尺的吴三桂,李起不止一次的想:老子现在有刀在手,这吴三桂狗贼就在我面前,还背对着我,只要趁他不注意,直接拔刀,我就能一刀将他格杀!

一刀下去,历史改写,蝴蝶效应下,在没有他的历史里,鞑子还能不能占据天下?大明还能不能卷土重来?三藩举义没有发生,到时候天下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李起想了很多,他很想一刀下去,直接将吴三桂斩杀,但是最后,李起还是没有这样做。

首节上一节89/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