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门的刘航挥退了下人,低声对秦子宁道:“太孙殿下和钦差大人明天就要走,看起来只能弄多少算多少了。”
秦子宁嗯了一声道:“也只能这样儿了。但是弄的少了是不是有点儿难看?要不然咱们再重新弄一份,然后送往京城?”
刘航捋着胡须道:“不成,这种事儿向来就没有这么办的,今天晚上咱们辛苦一些,明天能有多少就算多少吧。”
伸手指了指身后的院子,刘航又低声道:“看在咱们一起拼过命的价上,老夫就多嘴说一句,抱紧喽,别放松,有时候机会只有一次,错过可就没了!”
秦子宁嘿嘿笑了两声,同样低声道:“放心,咱老秦虽然笨了点儿,可是不傻,心里边儿有数。”
嗯了一声之后,刘航才向着秦子宁拱了拱手,笑道:“那就此别过,日后京城再会。”
……
吱呀一声打开门,杨少峰和朱瞻基忍不住长叹一声,然后带着一众马仔们往着辽州城外而去。
朱瞻基想着好歹在辽州忙活了这么久,眼看着说走就走,心里倒还有点儿舍不得。
杨少峰同样有些不舍,然而朱老四的旨意已经下来了,再怎么不舍也该滚蛋了。
最重要的是,临清那边还有接近十万户的受灾百姓在等着救济呢。
恨恨的呸了一声后,杨少峰突然开口道:“等你啥时候回京了,替我去办点事儿呗?”
朱瞻基有气无力的嗯了一声道:“说吧,你是想让我替你送啥东西给你未婚妻?还是又看好京城哪块地皮?打算再弄个杨家庄子?”
杨少峰道:“都不是,是有正事儿要你帮忙。”
刚刚还没精神的朱瞻基顿时来了精神:“你说。”
杨少峰道:“很简单。你回去之后让人去查资料,看看从故宋开始到现在,这中原都有什么灾祸,按照地区分类,平均每个地区是多少年一次,间隔是越来越久还是越来越短。”
朱瞻基迟疑道:“不是吧?你觉得天灾是有规律的?”
杨少峰嗯了一声道:“你想想前几年的天气,再想想近几年的天气,冬天是越来越冷还是越来越暖?如果一直这样儿下去,再过上几十年上百年,又该会是个什么情况?”
见朱瞻基望着自己却不说话,杨少峰便耐心的解释道:“我总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可能天气是处于一个循环状态的,比如冬天会越来越冷,然后到了一个极限之后会慢慢回升,然后再慢慢的再转冷,再回升。”
想了想,杨少峰又接着道:“等啥时候郑和回来了,就再让他出海一次,去抓几个会弄玻璃的蛮子回来。”
朱瞻基忍不住疑神疑鬼的道:“你要会弄玻璃的蛮子干什么?你想要玻璃,宫里面有的是。你莫不是想要抓蛮子回来,替你烧玻璃来卖?”
杨少峰一脸懵逼的道:“有的是?有人会烧玻璃?”
朱瞻基点了点头道:“有甚么稀奇么?郑和早就带了会烧玻璃的蛮子回来,宫里面便有,这玻璃还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
杨少峰忍不住又暗骂一声,网络果然都是瞎鸡儿写!
回过神来之后,杨少峰才开口道:“那你给我弄两个过来,我要折腾点儿东西。若是成了,以后就可以记录下温度的变化。”
朱瞻基却是像看傻子一般:“你莫不是没听过冰瓶?”
两人正说话间,刘航和秦子宁却是迎了上来,向着朱瞻基和杨少峰拜道:“见过殿下,见过钦差大人。”
s:《盛唐太师》不怕死的找上门来求献祭。那就拿他祭天吧,顺便求票。
第五十七章 清官留靴
辽州城说大不算大,比起南京和顺天府这两个超级大城市来说,辽州简直可以说是小的可怜。
但是要说辽州小,却也算不上小,毕竟是个州的编制,人口和城市的规模还是有的,最起码辽州城中的主路还算得上宽敞,用后市的标准来看,怎么着也是个双向六车道。
然而在这一刻,杨少峰觉得辽州城还是得扩建,双向六车道明显不够用,按照眼前人挤人的情况来看,起码得双向八车道,甚至是双向十车道才能够用。
这是整个辽州的百姓全挤在这一条主路上面了?
杨少峰的出现,让原本就安静的气氛更加的安静起来,所有的辽州百姓,无论是居住在辽州城里面的百姓,或者是城外的,亦或是那些当日就在河堤不远处,原本已经绝望到等死的百姓,所有的百姓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只有十七岁的钦差大臣。
许多人亲眼目睹,许多人是从别处听来,就是这个十七岁的钦差大臣,在调来了辽州卫的士卒之后,就一直站在河堤上没有动过地方,包括第二次洪水达到的时候,甚至于水面已经没过堤面,淹没了这位钦差大人的脚面时,他依然死死的握着王命大旗,宛如一尊上古天神一般,牢牢的踏住了河堤。
等洪水过去之后,又是这位钦差大臣带着辽州卫的将士们清理了被淹没的田地,遍撒石灰防疫,也是这位钦差大人折腾出了水泥,带着将士们加固河堤,重修道路。
人心始终都是肉长的。
杨少峰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有什么功劳,但是辽州城的百姓知道,也永远会记得这位钦差大人干了些什么。
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这位钦差大人的靴子磨坏了两双!
自从昨夜里知道杨钦差今天就要离开之后,辽州的百姓们就自发的向着城中主路上聚集了过来。
个几乎已经老得走不动的老人,在两个青壮的掺扶下拄着拐杖慢慢向前,直到杨少峰的前马前,才缓缓拜了下去:“见过钦差大人!”
这一下,唬得杨少峰和朱瞻基等人赶紧翻身下马,然后上前扶住了两位老人。
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像这种七老八十的老人,谁来了都得敬着三分!
老人倒也不作假,缓缓的直起身子后,又开口道:“请钦差大人上马!”
杨少峰有些懵逼,迟疑着道:“老丈,这是?”
老人从身后一个青壮手中接过一双靴子,哽咽着道:“老朽知道,钦差大人在辽州磨坏了两双靴子啦。
咱辽州这个地方没福气,留不下钦差大人,也不敢留,大人前程远大,本就不该窝在辽州这个小地方。
请大人上马,老朽替大人换上一双新的,祝大人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公侯万代!”
杨少峰顿时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所谓清官留靴,赃官留帽的典故是知道的,但是那都是当一个官员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或留靴,或留帽,然后将之挂在城门上——留旧靴,换新靴,意为步步高升,挂官帽,意为官做到头了,趁早完蛋才好!
但是杨少峰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从古至今的哪个钦差大臣谁跟自己一样,被老百姓要求留下旧靴子的。
见杨少峰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刘航向前几步,凑到杨少峰身边道:“请钦差大人上马,莫要拂了辽州百姓的一片心呐!”
同样在辽州忙活了快一个月,却没捞到这般待遇的朱瞻基忍不住有些吃味:“哟,这还拿捏起来了?等着人来扶你上马?”
杨少峰这才哼了一声,转身就要持蹬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