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 第291节

中午以后,上街的学生愈来愈多。

当天下午2点钟,在街上演讲者,包括一些听众,已有100多人先后被关押到老闸捕房。

公共租界当局的这一做法激起民众的愤恨,学生、工人、店员和一些市民,从南京路拥向老闸捕房。

整条南京路,从跑马厅开始到浙江路,拥满了抗议的人流,堵塞道路,导致电车停止。

在老闸捕房门前,几十名英籍和印度籍巡捕荷枪实弹,守在那里,抗议的人群仍旧朝前涌去,要求租界当局释放关押的学生。

局面失去了控制。

林子轩被人群裹挟,根本不知道身在何处,好在旁边有跟着他的保镖,把他拉出了人群。

正当他想要辨别方向的时候,突然间,远处传来不间断的响声。

枪响了!

前方的人群发生骚乱,朝着后方跑,后方的人还在向前挤,场面十分混乱。

林子轩望着乱糟糟的人群,一种无力感涌上心头,一切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们只有一个立场

林子轩回到家中,心情沉重。

此时公共租界已经进入戒严状态,抗议的人群被驱散,巡捕们荷枪实弹的在各处巡查。

这是他回来时见到的景象,他坐在书房里,想写一些什么。

比如像“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或者“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他拿起笔,又放下。

他不是鲁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也不愿意这样写。

人死不能复生,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林子轩拿起电话,打给平禁亚,让万象书局旗下的记者打听一下今天被枪杀的人员名单,刊登在明日的报纸上,举行吊唁。

最好能打听到他们的详细信息,包括籍贯和亲属。

把这些信息留存下来,放入15年的年鉴中,就算是到了后世,也能够供人查阅到。

他让旗下的报纸和广播电台把消息播报出去,抗议公共租界当局对平民的屠杀。

做完这一切,他稍稍松了口气,这件事才刚刚开始,明天还会有更大的风暴。

相比于报纸需要排版和印刷,广播传播消息就快捷很多。

万象广播电台是最早把发生在南京路上的惨案传播出去的媒体,广播覆盖整个上海,甚至辐射到上海周边的多个地区。

5月30日下午6时,惨案发生两个小时后,数千名听众从收音机中得到了惨案的消息。

很多人不敢置信,纷纷打电话到万象书局询问情况。

这一夜,无数人不能入眠。

林子轩接到不少文化界和报界朋友的电话,相互商量应该用什么基调来报道这件事。

上海的报馆大多集中在公共租界,在报道上虽说言论自由,但那是相对的自由,一旦牵扯到公共租界当局的利益,就要慎重对待。否则将面临被查封的危险。

万象书局设在法租界,或许能避免被查封,可谁知道呢,西方人一向共同进退。

对于采用什么基调。林子轩的态度很明确。

那就是强烈抗议和谴责公共租界当局的罪行,一定要把华人媒体的强硬态度展现出来。

在这一刻,没有党派之分,不讲利益关系,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只能有一个立场,绝不能被分化瓦解。

他不知道自己能影响多少人,只是尽力而为。

在上海,不少报馆都有外资背景。

比如新闻报的大股东就是美国人,在报道的时候难免具有倾向性。

林子轩来自后世,清楚舆论和宣传的重要性,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么就只能团结起来,继续抗争下去。

5月31日,上海各家中文报纸大多都报道了惨案。有些周报甚至出了号外和特刊。

外文报纸则称这是一次中国人敌对外国侨民的事件,请求派兵进入租界保护侨民安全。

北华捷报在报道中说:“应该命令”那些卷入这一事件的学生“返回自己的教室,从事那些他们这些羽毛未丰的年轻人应该干的正经事”。

这家报纸是上海最早的英文报纸。

报纸在政治上站在英国在华商人的立场上,其新闻、言论反映英国在华商人的利益。

31日下午3时,几千名学生、工人和小商人汇集在上海总商会,举行各界联席大会,一致敦促总商会发布罢市令。

经过紧急磋商,晚上7点,总商会副会长方椒博签署了总罢市命令。

北华捷报在报道这次会谈时用了这样的大标题:“中国商会要求清单;极端分子全面掌权;无法接受的建议;在这种基础上不可能进行任何讨论。”

表明了公共租界当局强硬的立场,完全不愿意进行道歉和谈判。

公共租界当局于6月1日宣布在租界内戒严。禁止学生集会和演说。

他们还请求外国领事馆建立一支两千人的登陆部队,保护各种公共设施,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员和召集上海“万国商团”。

这支部队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组建。

到15年。“万国商团”拥有国籍各异的约两千名平民,其中英国侨民占绝大多数,他们都由英国提供武器,并由英国现役军官指挥。

6月1日,工人、学生及市民聚集在南京路散发传单,进行演讲时。遭到巡捕的枪击。

6月2日,工部局万国商团在新世界游艺场用机枪向行人和游客扫射,制造了第三次流血事件,短短几日,已有几十名中国人被枪杀。

首节上一节291/4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