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林徽茵选择建筑专业就较为稀少了,新闻专业更是没有女生问津。
林子轩很快就锁定了林晓玲所在的教室,他在教学楼下面静静的等着。
一年不见,他不知道这位妹妹有了什么变化,原本倔强的性子有没有收敛一些,是不是真的用功读书,还是只顾着好玩了。
这是一个纽约的秋季,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校园的草坪上。
林子轩倚靠在一棵树上,望着教室的方向。
过了没多久,下课铃响起,学生们从教室里涌出,他看到一个东方面孔的女孩抱着一摞书,一边走,一边和身边的同学交流。
她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知性而自信,神采飞扬。
林晓玲不经意的抬头,看到树下那个熟悉的身影,不由得愣住了。
她虽然每次写信都说自己过的很好,可这里毕竟是异国他乡,孤身在外,难免有想家的时候,多少次做梦都梦到了类似的场景。
直到看到哥哥向她招手,才发觉这不是一场梦。
兄妹见面,自然要好好的倾诉一番。
等安抚好林晓玲,林子轩第二天才去见了彼得逊律师。
他在美国的事务都通过彼得逊律师完成,在美国律师可是极为重要的存在。
如今的彼得逊律师开办了一间律师事务所,手底下有五名律师,早已不是当初单干的模样了,这其中有林子轩资助的结果。
为了让明星电影公司更好的打入美国市场,彼得逊律师是明星电影公司的一位小股东。
林子轩正是通过这种合法的方式资助彼得逊律师,为他在美国拉拢到一位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他知道合作不能只是依靠交情,更要依靠利益。
经过几年的合作,彼得逊律师从林子轩这里至少获取了10万美元以上的收益。
只有双方有了共同的利益,这样的合作才会牢固。
他需要从彼得逊律师这里了解他在美国的各项收入,包括书籍的版税和电影产业。
他还通过彼得逊律师在美国做了一点小投资,就算他对美国这段时间的历史不怎么了解,但也听说过后世美国的一些大财团和大企业。
能够坚持上百年不倒闭的企业绝对值得投资。
不过由于美国对华人投资的限制,他只能以彼得逊律师的名义进行。
在随后的闲聊中,彼得逊律师提到了张康任,那位为了华人在美国的权益而奔走的前律师,据说张康任的健康状况出了问题。
☆、第二百七十三章 我的中国心
张康任目前生活在加州的伯克利市,他曾在那里出任中国海军学生的总监。
林子轩想起当初意气风发的来到美国打官司,如果没有张康任的帮助,他或许要走不少的弯路,给美国律师交纳大笔的学费。
这几年他们联系的并不紧密,毕竟相隔太远,没事不怎么联络。
但他不会忘记这份情谊,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
拿到张康任在加州的住址,林子轩带着林晓玲前往加州看望张康任。
他以前就知道张康任患有心脏病,一直在进行药物治疗,随着年纪渐增,身体大不如前,减少了社会活动,大多数时间都在家里养病。
张康任对林子轩的到来颇为惊喜。
当初他帮助林子轩是想借助林子轩的官司改善华人在美国的处境,可以说怀着私心。
如今林子轩的名声越来越大,被美国的主流媒体报道,成为了华人的骄傲。
在美国的华人社区,知道林子轩的华人比知道国内那些军阀头目的华人要多许多,他们认为林子轩代表着中国。
张康任想象不到林子轩以后会达到的高度。
正如《时代周刊》所说的那样,这位中国的文学家还太年轻,未来有着远大的前途。
他请求林子轩和生活在美国的华人见见面,说一些鼓励的话。
就像是那篇写给黑人的《我有一个梦想》那样,可以鼓舞美国华人继续抗争,争取自身在美国的生存权益。
不仅是为了这一代的华人,也是为了他们的子孙后代。
没有人想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个被歧视的环境中,无法入籍,成为二等公民,所以就算知道希望渺茫,他们也要坚持下去。
张康任永远忘不了那个清晨,他们六个人轮流念着《我有一个梦想》,声音在房间内回荡。慷慨激昂。
那一刻,他感觉自己离梦想是那么的接近,似乎触手可及。
然而,几年过去了。华人在美国的地位还是没有改善,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林子轩被美国主流媒体报道的事情让美国华人倍受鼓舞,不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美国,无法理解华人的心情。
林子轩答应下来,这是他无法拒绝的请求。
他记得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需要中国作为盟友,在中国的争取下,美国政府废除了《排华法案》。
虽然在美国社会对于华人的歧视仍然普遍存在,华人很难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可总算是让华人看到了希望。
不过,那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
此时,中国还处在军阀混战时期,段祺睿政府承认以前和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五卅惨案的谈判迟迟没有结果。
这便是弱国无外交的最好证明。
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更好的保障海外华人的权益。
在此之前。林子轩能做的不多,只能用言语安慰和鼓舞海外的华人。
张康任在美国华人中颇有影响力,他和林子轩来到纽约,在纽约的中国城,召集了生活在纽约的华人代表。
他们有商业精英,但从事的大多是社会底层的商业活动,也有帮派成员和劳工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