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 第378节

然而,许广评还在船上就给鲁讯写信:“临行之预约时间,我或者不能守住,要反抗的。”

而鲁讯刚到厦门,行李刚刚卸下来,马上就“觉得太闲,有些无聊,倒望从速开学,而且合同的年限早满”。

可见两人相互之间流露出多么炽热的恋情与难耐的情怀。

最搞笑的是这时候出现了一位第三者,此人叫做高长宏。

高长宏出身山西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家里有一位缠脚的妻子,还有了孩子。

他来到北平,,创办了《狂飙》杂志,是一位文学激进分子。

鲁讯与高长宏交往甚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两人会面不下一百次,就在这段时间,高长宏暗暗地爱上了许广评。

只是,鲁讯和许广评在一起的残酷事实让高长宏痛苦不堪。

他在《狂飙》上写了一首诗,在诗里他以太阳自居,以月亮比喻许广评,而咒骂鲁讯是黑夜,黑夜强行占有了月亮。

鲁讯是个小气的人,号称一个都不放过。

他在《故事新编》的《奔月》中,写了善射的后羿打猎回来后,遭到了徒弟逢蒙暗算的故事,显然是在影射高长宏对他的攻击。

这就是文人,情敌之间的战斗都是用诗歌和小说这种高大上的方式。

☆、第三百四十章 一场电影行业的战争

日本人在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后终于得到了《甲午风云》的剧本。

他们认真的研究了剧本,发现其中的确有丑化日本人的剧情,但程度控制的很恰当。

只是日本人在作战时胆怯慌乱,或者凶狠残暴的段落,这在战争电影中很常见,没办法根据这一点来阻止电影的拍摄。

何况,这场战争日本最终取得了胜利,剧本中不乏有展现日本官兵勇往直前的片段。

作为一部中国人拍摄的电影,能做到这种程度真没什么可挑剔的。

这么说来,林子轩这次并不是和日本作对,是他们太多疑了。

但有了《津门大侠霍元甲》的前车之鉴,日本人对林子轩的狡猾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没有掉以轻心,而是继续研究剧本。

他们察觉到这部电影和《津门大侠霍元甲》一样,都是爱国主义影片。

整部电影把邓世昌塑造成为一个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观众想到邓世昌这个人就会联想到爱国,和霍元甲一样。

一旦这部电影放映,邓世昌就会成为一个爱国符号,一种爱国精神。

若是这类的电影再多一些,唤起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对日本将极为不利。

在上海虹口区,东方通讯社的总部,一群日本情报人员针对这件事出谋划策。

有人提议咱们可以丑化邓世昌,中国人说他是民族英雄,咱们就找历史资料来证明邓世昌不是英雄,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总会有缺点。

就算真的没有缺点,咱们也能栽赃他。毁掉他的英雄形象。

还有人说这场战争是咱们日本赢了,咱们海军也有自己的英雄,不如宣传咱们的英雄。

更有人提议咱们也拍摄一部电影。从日本的角度看待中日战争,丑化中国人。

这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日本人把各种意见提交了上去。等待上级的命令。

对于东方通讯社的建议,日本情报部门觉得在中国展开大力宣传的时机到了。

从晚清到民国,上海一直是日本势力潜伏中国的最大据点。

日本的东亚同文会在上海设立了东亚同文书院,并成立支那研究所,以此为掩护,进行中国情报收集调查,并编纂《支那年鉴》。

这个所谓的东亚同文书院就是一所间谍学校,创办人中岛真雄本身就是一名大间谍。

在对中国的宣传上。日本一向是不遗余力。

日本人以民间人士的身份在上海创办多家报纸。

可以说,上海是日系报纸在中国的发源地,也是日系报纸最多的地区。

比如在上海影响较大的有《亚东时报》、《同文沪报》和《上海新报》等。

中岛真雄不仅自己在上海及其它城市投资报纸,他的很多学生大部分也进入了各地的报馆中,充当主编、编辑和记者。

除了报纸上的宣传,这些年,日本在中国做了不少的工作。

比如在东北支持张座霖,在中国各地建立日本人聚居区,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

他们对中国的社会名流采用各种拉拢手段,争取这些人的支持。

随着电影的发展。日本人意识到光是报纸还不够,电影和广播都是非常好的宣传手段。

然而,和中国电影一样。日本的电影行业并不发达,无法和欧美等国家相比。

日本最早的正式影院是1903年建立的东京浅草的电气馆。

最早的制片厂是1908年由吉泽商行在东京目黑创建。

直到1920年,日本松竹电影公司成立,采用了好莱坞的制片方式,建立了以导演为中心的拍片制度,日本电影才逐渐进入正轨。

在林子轩的影响下,现在的中国电影已经远远超过了日本电影。

不少日本商人甚至会把中国电影带回日本放映,影响到日本电影行业的发展。

日本情报部门觉得东方通讯社的提议很好,拍摄一部反映日本海军在中日战争中英勇作战的电影。有利于宣传日本的正面形象。

但这部电影不能由日本的电影公司来拍摄,那样容易引起中国观众的反感。

日本可以暗中支持中国的电影公司拍摄。

他们经过仔细甄选。找到了和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是死对头的天一电影公司,也就是张时川和邵醉嗡的电影公司。

首节上一节378/4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