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辰很清楚自己将来一旦贴上了商人标签,那么即便企业做得再大再成功,也不会得到外国民众的认同。
不被认同,就会有被抵制的风险。
想想后世李嘉城多牛逼,多厉害,可他在英国置产的时候,还不是被英国民众各种抵制。
不管是政府邀请也好,还是政府已经允许也罢,在那些民主国家,一旦民众反对,势必会使外来商人无功而返。
而李嘉城给外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商人,是首富,是富豪。
穷人与富人天然站在对立面,一个富人想要获得普通民众的认可,简直不要太难。
有了这个第一印象,在任何一个民主国家,民众对他们都不会感冒,一旦有人稍微引导一下,势必会群起而攻之。
特别是后世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件小事情都有可能被无限放大,一旦发生外国企业收购本国企业,势必会引起轰动,甚至引起连带效应。
所以,杨辰想在一开始时,就把自己给人的第一印象竖立起来。
只要这个第一印象竖立好了,那么以后人们在想起他的时候,就会第一时间想起自己听过杨辰的歌,听过杨辰的钢琴曲。
音乐无国界,只要能够触动人心,那么听过他歌的那些人,就不会对他有太大的抵触心理。
一旦以后杨辰到了那个国家,做点什么生意,他的那些歌迷,恐怕会自觉的给他买单。
就好像后世那些明星,没事总喜欢搞点副业,开一些餐馆什么的,不管好不好吃,民众都会因为是那个明星开的店,进入体验一下。
杨辰就是想通过音乐,进而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同时也为自己将来赚外国人钱的时候,让他们欢喜鼓舞的替他数钱。
当他的公司受到抵制的时候,歌迷自发的站出来护犊子,后世的脑残粉是怎么来的,就是毫无理由,毫无对错的支持自己喜欢的明星得来的。
只要将来那个地方有喜欢杨辰的歌迷,那么杨辰就会在那里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那怕受到抵触,也会有人替他说话,替他辩解。
两首好听易学的钢琴曲演奏结束,杨辰已然获得的底下一众富豪名流的认可。
但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
雨的印记和天空之城两首钢琴曲虽然很能打动人心,流传出去后,也不会有人否认杨辰在音乐上的才华。
但凭借着两首钢琴曲,还没办法确立他在音乐界的地位,更不能体现他的钢琴技术。
李斯特为什么能够被人一直记住,难道是因为他的才华?我想不全是这个原因。
我觉得这里面或多或少,跟他创作的音乐,一般人很难弹奏出来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33章 演奏结束
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却能够做到。
这样一来,也就间接的把两个人的距离,给拉开了。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做不到这点,那么李斯特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别人高不可攀,不可攀登,人人追逐的对象。
黄金和钻石两个不能吃,不能用的东西,为什么会受到世人的追捧和痴迷?
难道仅仅只是单纯的觉得好看?
很明显不是
它们之所以存在价值,乃是人们赋予它们和数量稀少的缘故。
任何一样东西,只要能够做到‘少’这一点,就显得尤为珍贵。
想想后世那些奢侈品公司,没事动不动就来一次限量版销售,动不动就给自家东西冠上全球独一无二的头衔。
这些说明了什么?
只要是你没有的,但又想要得到的东西,不论它是好是坏,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而李斯特能够在音乐界一直被人吹捧,一直被人记住,无非就是他做到了别人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
想想世界最难的十大钢琴曲,李斯特一个人就霸占了五首,这里先不管他的曲子到底排在第几位,反正到了那个级别,不论是第一也好,第十也罢,一般人都很难完美的弹奏出来。
只要别人做不到,那么就会有人膜拜他,就会有人以他为目标,为偶像,努力追赶。
而在膜拜追赶得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也就将他的名字记住了。
咱们在转头看看雨的印记和天空之城,两首曲子在后世确实很火,不少人也都听过。
可你硬要问两首音乐的作者是谁,那么我想十个人里面,恐怕连一个也回答不上作者是谁。
互联网时代,一般人只听歌,只听好听的歌,钢琴曲虽然也有一部分人听,但轻音乐毕竟没办法像流行音乐那样让普通人记住歌手的名字。
而钢琴家平日里又极其的低调,很多钢琴家甚至不在电视上露脸,以至于很多听过他们弹奏的人,基本上不知道原作是谁。
头顶的灯光,在杨辰的示意下,光线逐渐弱了下来。
同一时间,整个贵宾厅内的灯光,也随之暗了下来。
这时候,随着杨辰两首钢琴曲一出,贵宾厅内的富豪名流们早已没心思继续用餐,一个个都期待着杨辰最后的表演。
李斯特的鬼火,因为前身对它的痴迷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所以,杨辰根本不用带曲谱,凭着前身强大的记忆力和毅力,鬼火的曲谱早已一点不拉的刻印在脑子里。
鬼火的难点不在于他的速度有多快,而在于里面高难的双音技术,让人有时候弹着弹着手指忍不住抽搐。
李斯特十二超技当中,鬼火算是最难的一首,拉赫玛尼诺夫曾经说过它是最难的练习曲。
不仅弹奏的技术刁钻不说,还必须弹得轻灵有趣,才能获得人们的信服。
单论双音技巧的配合,鬼火堪称钢琴界的珠穆朗玛峰,即使在二十世纪钢琴大师犹如过江之鲫的年代,也很少有钢琴家敢于挑战演奏。
随着鬼火一出,在场一众精通音律的名流富豪们,这一刻算是真正打心里认可了杨辰在音乐上的才华。
很多人心中甚至已经联想到了今夜过后,一颗新星将在这里冉冉升起,而他们这些亲眼见证这一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