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擎天一柱,一连串通过,让沈粥很是舒心的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回到办公室的沈粥,悠哉的坐在独属于他一个人的老板椅上,眯着眼睛,心里盘算了好一会儿,才直立起身子,拿起桌上的电话筒。
“喂,我是沈粥。”
等了一会儿,电话另一头传来杨辰的声音,“沈先生,今天怎么有空给我打电话,是不是我那件事成了?”
沈粥大笑道:“杨生料事如神,没错,那件事成了,我已经说服了董事局,杨生你看什么时候有时间过来华人行一趟。”
杨辰:“既然这样,我现在就有时间。”
“现在吗?”沈粥看了一下墙上的时钟,随即开口道:“那行吧,你需要多久能到?”
……
与杨辰说完话,沈粥又给自己的秘书打了个电话,让她准备好恒生银行的详细资料。
恒生作为汇丰全权控股的银行,自然没有什么可以瞒住汇丰的,接下来与杨辰谈判,这些东西自然用的到。
虽然他知道不可能以溢价的方式将恒生卖给杨辰,但也绝对不可能像和记那样低价出售。
杨辰在李超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杨辰不差钱,完全有足够的资金收购恒生银行的股份。
而李超人则不一样,李超人当时旗下也就只有一家价值几个亿的长实,他就算想溢价出售和记也不太可能。
至于将和记卖给别人,老实说,香江有实力的华资大佬,可远远没有李超人好控制。
而且,‘锦上添花跟雪中送炭’,该如何选择,沈粥心里跟明镜似的,根本不需要考虑。
第521章 东方文化
作为一名银行家,沈粥他现在不缺金钱和地位,以他汇丰银行大班王的身份,每年光是汇丰银行给他的利润分红,就足够他下半辈子养老了。
他现在要的是名声,大大滴名声。
这名声还不能是空的、虚的,而是要实打实的。
前面汇丰银行各任大班王,他们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大家自然是争相巴结。
可一旦他们离开这个位置后,就什么都不是了,只能拿着钱回去养老。
世人,都讲究功成名就。
受到东方文化的熏陶,沈粥对于自己的名声很在乎,而这个名声,他不希望只是依靠自己头上汇丰银行大班王头衔得来。
他要提升自己的个人名声,让他‘沈粥’这个名字,深入人心。
作为汇丰银行的大班王,沈粥除了自身能力强悍外,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眼光。
有些东西,时过境迁,很快就会消失不见,就跟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一个道理。
当官的,看的是功绩。
而银行家,则看他们扶持起来的人。
一般情况下,银行家们不会去刻意扶持一个人,毕竟银行从来不做亏本买卖,利益最大化,才是银行的宗旨。
但沈粥偏偏不走寻常路,他在帮银行赚钱的同时,还不忘挑挑拣拣,扶持那些有能力、有野心、有实力、有潜力的资本家。
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沈粥虽然是西方人,但是他半生都生活在东方,对于东方人那套细水流长,也是学了个十足。
一时的眼前利益,他看不上眼,因为一时的利益,做完一次,可能就没了。
做生意讲究的是长远利益,当一名银行家同样不能只顾着眼前利益,源远流长才是硬道理。
沈粥后世之所以有名,原因就一个,那就是他低价把和记出售给李超人,让李超人得以蛇吞象,从此华丽转身。
而李超人在成功入驻和记之后,也与汇丰开启了长远的合作关系,让汇丰获得了丰厚的报酬。
吞下和记,是李超人崛起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沈粥的支持,李超人就不是李超人,他依旧还是那位人们所熟知的塑料花大王。
至于华人首富的位置,也不一定由他问鼎,没有和记,单靠房地产,香江几位房地产大佬,绝对能够将李超人压制的死死地。
前面帮助包船王弃船靠岸,中间又助李超人入驻和记,做事不能虎头蛇尾,沈粥最后又把杨辰给惦记了起来。
人生三部曲,他沈粥的也准备扶持三个人。
别看杨辰现在旗下公司实力比之李超人人等人毫不逊色,但杨辰旗下公司偏偏没有一家上市的,这无形中让人们忽略了他的真正实力。
相比起银行,零售和传媒等行业,根本不值一提。
资本社会,银行才是真正的金融巨头。金融老大哥。
在香江这地界上,四大洋行整体实力最强的,要属怡和集团。
不同于汇丰单纯的在银行上发展,怡和还有一家香江房地产龙头‘置地’,两家公司旗下又控制住着诸多上市公司。
可以说,在实力和影响力上,怡和一点不输汇丰银行,甚至还尤胜一头。
但为什么汇丰名头会更响呢?
原因很简单
汇丰掌握了香江本地的发钞权,还有就是香江近半的资金储备,都由汇丰控制。
怡和再有钱,难道还能跟汇丰银行总资产比较?
银行真正的实力,不在于它市值值多少,而在于它的总资产,整体的储备资金。
一家企业赚再多钱,都没办法跟银行相比较,因为银行旗下有千千万万家企业在帮它们赚钱,所有企业赚的钱,也都是放在它们那存着,你拿什么跟银行斗?
低调是好事情,太低调就不行了,这会让人小看三分。
虽然香江媒体一直在报道杨辰身价多少多少,可那些报道都没有得到据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