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10~15天的中长期天气预报,凡是超过48小时的天气预报,都有玄学成分,所以1944年诺曼底登陆前,英国气象学家给出的两天后的天气预报,盟军最高层一直将信将疑,最后是勉强信了一次。
预测10~15天、准确率超过60%,真不是那么容易的啊……
……
步兵方阵过完,从雨中走近的就是今年阅兵的头号新秀——55式坦克。
就是不知道苏联T-55出来之后,怎么区分中国的55式、T-54B和T-55。
但是话说回来,T-55不就是加了三防装置的T-54B么,要不55式第二第三批次也把这给加上?
第一种国产坦克的出现让长安街两旁的观众一下喧嚣起来,坦克发明40年之后,中国终于走入了制造坦克的国家之列,而且起点真的很高——到目前为止,T-54B的综合性能应该还是世界坦克的顶尖水平。
55式之后是IS-2和IS-3的混合方阵,再然后是T-34-85,今年就不麻烦装备T-54-2的坦克四师出来阅兵了。
唐华:“许司令员,55式坦克量产之后,该扩充坦克师的数量了吧?”
“是准备组建坦克第五师了,”许光达说,“但是,装甲兵现在在考虑的是南方的装甲机械化部队的组建。”
唐华:“我也记得洛阳在仿制PT76两栖坦克吧,是不是还提出了一款轻型坦克的计划?”
刘鼐:“是的,四机局洛阳所在搞这两个项目。现在他们有个大胆的想法,仿制PT76的时候,顺便把它的主炮提升到85毫米,这样和轻型坦克的主炮就一样了。”
唐华:“这个想法很好。是不是会面临减重还是增加体积的困扰?”
徐光达:“海军陆战队那个两栖师的反映,PT-76的车长可以适度加长,不会对作战使用构成太大的影响。”
……
坦克之后是摩托化方队——这是阅兵的二号新秀,解放牌大卡车。每辆卡车后面载着两排战士,整整齐齐的方阵从天安门前经过。国产卡车的历史意义也不亚于坦克。
红旗-4、红旗-4增程版、鹰击-2的海军版和空军版……最后,三辆从苏联进口回来、自己改装的载重拖车拖着三个薄钢筒走过天安门。
“向我们开来的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东风-1型近程弹道导弹,飞行速度快、高度高,可从远距离对敌发起从天而降的打击。”
最后出场的一般是最厉害的……但这仨薄钢筒这么厉害?
算了算了,今年阅兵先就这样,1959年阅兵的时候视觉效果就好了,东风-2如果参加阅兵,应该是以裸弹拖曳方式出场的,到时候大家都能看见。
……
今天看阅兵的人里面,印尼总统苏加诺大概是最受震动的。
9月底他抵达中国访问,观摩中国国庆庆典是他行程安排的一部分。
印度尼西亚现在人口已达到8200万,去年参加亚非会议的国家,中国人口最多、其次是印度,第三就是印尼。苏加诺一直有个想法,中国、印度、印尼三国应该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三大支柱,这比纳赛尔提出的不结盟国家组织更有前途。
不过来中国之后,苏加诺又觉得原来的想法不太对。
“中国伪装成一个新兴独立国家,它其实不是。”苏加诺对随同他出访的外交部长阿卜杜勒加尼说。
阿卜杜勒加尼:“中国有很长的历史,而且他们的国家文化一直是延续的。”
苏加诺:“不是说这个。我们与埃及、印度在一起倡议不结盟国家运动,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结盟,众多新兴小国抱团,抗拒超级大国的挤压。而中国虽然表示对不结盟运动的支持,但中国没有表示自己也参加。其实中国应该是不会参加。”
“确实,中国与苏联现在是同盟状态。”
苏加诺:“看看今天他们国庆的阅兵式吧,中国在全面建设他们的武装力量,从坦克、火炮到军舰全都有。中国是在努力成为列强,而不是再多找几个兄弟国家抱团抗拒列强。”
……
国庆之后,10月的另一件大事是:诺贝尔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1956年五项诺贝尔基础奖项的得主:和平奖空缺;化学奖颁发给苏联谢苗诺夫和英国新舍伍德;文学奖颁发给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医学或生理学奖颁发给共同发明心脏导管术的2个美国人和1个德国人;物理学奖颁发给发明晶体管的威廉·肖克利、巴丁、布拉顿三人。
终于还是来了……
诺贝尔物理学奖很多人以为它主要是奖励偏理论性的前沿物理的最新成果,其实不是。诺贝尔本人就不是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他其实是个通晓物理、化学的发明家&工程师。
所以诺贝尔奖就不设数学奖,因为数学有大概率就是纯理论钻研,而诺贝尔本人就是个应用科学的达人,他觉得应用技术更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而不是他的女朋友被个数学家抢走了之类的鸡汤段子)
遵循诺贝尔的遗训,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甄选获奖者的时候,如果两个候选人的推荐值差不多,其实是更倾向颁发给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物理学家,对于纯理论研究的物理学家则要苛刻得多,除非是爆炸性的全球轰动的理论物理发现,否则委员会会压很长时间,看看你这个理论发现是不是正确。
总之,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与原来的时间线一样,发现晶体管效应的三人获奖了。
这次有所不同的是,苏联科学院对获奖结果表示了一些不满和遗憾。
因为苏联真的提名了唐华……(当然提名名单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还没有公布。)
“唐华的研究使晶体管日益成熟、并且扩展晶体管了类型和功能,同时唐华还是卓越的计算机设计师,在他的推动下计算机技术有了重大的发展,理应与威廉·肖克利等并列获得此奖项。”
苏联科学院发表了一个公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威廉·肖克利提出了晶体管的基本量子力学原理,并在实验室制成了小批量的晶体管,但那只是实验室样品。唐华对晶体管的结构进行了彻底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还制造出了晶体管计算机。毫不夸张地说,对于计算机的贡献,唐华比那三个人的贡献还大。”
列夫·朗道也写了一篇小文,发表的时候,他的文章跟在苏联科学院的官方公告后面。
“这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科学界的一种偏见。”
作为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亲自执笔,写了一篇文章发在人民日报,表示唐华完全有资格拿诺贝尔奖。
……
现在轮到唐华踌躇了。
自己是不是也得写一篇小文?
……当然不是自己给自己喊冤。
是写一篇小文发在苏联的院刊上,这是英文俄文双语、同步递送到英国美国的杂志。
还是说说晶体管的历史意义吧。肖克利、巴丁、布拉顿三人有资格、晶体管有资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首先要说的。
“首先,我还是要对威廉·肖克利先生等三人表示诚挚的祝贺。计算机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ENIAC开创了人类的一个新纪元,而晶体管使得计算机成为一种可广泛应用的、改变人们生活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