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653节

上个月两发火箭一成一败,9月份美国继续。

先发射的是美国海军的雷神-DM18,上个月那一枚升空92秒就解体,今天的这枚运气比较好,成功地钻出了大气层,飞行了1800公里掉到大西洋里。

雷神-DM18在连续失败三次之后终于有了一次成功,美国海军大受鼓舞,以雷神-DM18为基础的“先锋”运载火箭总算看到了一丝曙光。

9月24日。

还是在卡纳维拉尔角,这回上发射架的是一个大家伙,美国空军的洲际导弹原型弹——阿特拉斯。

阿特拉斯A在6月份打过一发,炸了。

美国现在的策略很明确,为了抢时间,就先用雷神-先锋-先锋TV3这条道路打个卫星上天再说,阿特拉斯A这种大家伙就先靠后吧。所以6月失败之后整整等了3个月,美国空军才又做了一枚新导弹拉出来试射。

点火发射后,这枚阿特拉斯A顺利升空,在天上1000多米的时候按计划时间转向,继续向斜上飞行。飞着,飞着,它发动机的火灭了。

第二枚阿特拉斯原型弹失败,原因:燃料泵系统故障。

……

北京。

“苏共中央授权我通知中国的同志:苏联的第一枚人造卫星已在发射场准备就绪,从9月26日起处于随时可升空的状态。这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件大事,如果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那么在宣传和舆论方面会有一些需要协调的地方……”

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与陈毅会面,主要说的就是这一件事。

“今天已经是25号了,也就是说,明天你们的人造卫星就可以上天了?这个速度很快嘛,看来我们要准备祝贺词了。”陈老总说。

尤金:“所谓的随时可升空的状态,指的是卫星、运载火箭已经就位,但是,什么时候发射要取决于发射场附近地区的天气。大雨大雪、雷电、强风等等恶劣气象,运载火箭是不能发射的,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发射卫星,成功率最高。”

陈老总:“苏联的同志在航天方面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进度。我们也有航天计划,但是发射卫星的时间会比较晚。”

尤金:“你们公开宣布航天计划之后,把一些近年的进展通报我方,我们才知道你们不仅有了去年展示的近程弹道导弹,而且中程弹道导弹也已经试射成功,这让我们国防科研部门也大为惊讶,导弹方面的研制你们的进度都很快。”

陈老总:“这种用运载火箭发射的人造卫星,成功率能达到多少?”

尤金:“运载火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型设备,不能指望它有近乎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实际上,确切地说,航天部门给出的成功率数字是50到60%。在每一次发射之前,都应该做好两手的准备,成功了就庆祝,失败了就安抚情绪、寻找原因,提高下一次的成功率。”

……

天津火箭厂。

两枚东风-2试验弹通过了所有的出厂检测程序,整体拉出车间。虽然东风-2的起飞重量40吨出头,但那大部分是液体燃料的重量,导弹本身的结构重量只有五六吨。

直通天津火箭厂的铁路小支线,已经有两节车皮进了火箭厂,而且停在了大工棚里,导弹壳子由工棚顶的吊车吊起来,装在平板车皮上固定好。

刚出厂的导弹当然没有弹头/载荷,导弹这时候是一个长17米的白色圆柱体。为掩人耳目,天津火箭厂的工人在车皮上继续忙碌,给导弹裹上写着“永利公司天津化肥厂”的墨绿色帆布,然后用绳子绑得严严实实。

“钱,这两枚该叫导弹还是火箭?”

汉斯·休塔特问钱学森。

“这是运载火箭。长征-1运载火箭的前两级。”钱学森踌躇了一下,长征-1的首次发射是应该从这两枚弹开始,还是从发射前进一号开始。

这两枚导弹,主要是做载荷运送试验,前两级负责把一个重量和形状都模拟长征-1第三级的东西送上太空,再顺便测试测试整流罩脱离、二三级脱离机构是否正常。

长征-1的第三级则单独用减重的DF-1/TK-3探空火箭做试验。

如果两个试验都成功,那么三级组合起来,就是一枚完整状态的长征-1。

“火箭厂对产品做了综合可靠性评估,钱。”

汉斯·休塔特说:

“通过所有工艺的程序性抽检,以及火箭组装工艺标准、误差率的检查,我们现在基本可以认定,火箭的整体可靠度大于80%。

第161章,苏联先得一分

哈萨克斯坦西南部,拜科努尔发射场。

1955年6月在这片半荒漠半草原地区建起来的大型火箭/导弹发射场,在进行导弹试射时的代号是国家第五号导弹试验场,后来改为主要发射运载火箭,才起了个新名字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

9月25日下午,R-7洲际导弹/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谢尔盖·科罗廖夫亲临发射场,亲眼看着这一枚R-7(8K71PS)运载火箭在车间把四个助推器绑好,再用平板车运出车间,运到发射架上竖立起来。

“人造卫星一号”在车间已被安装到火箭尖端,再盖上整流罩。火箭在发射场起竖,用几根固定臂稳住,加注燃料就可以发射了。

不过,现在还不能加注燃料,因为气象局提供的气象预报显示,发射条件可能不太好。

“克孜勒奥尔达气象中心发来的气象情报,9月26日中午,发射场有5到6级大风,9月27日凌晨风力可能会加强到6~7级,鉴于这种气象条件,我们至少应该等到9月28日再进行发射。”

负责与气象部门联络的发射中心参谋告诉科罗廖夫。

科罗廖夫最近几个月都很忙,是那种忙到经常通宵奋战的程度。昨天下午到拜科努尔之后,他总算睡了一个完整的觉,但脸色还是青青的。听参谋介绍完情况,科罗廖夫说道:

“那我们就9月27日傍晚再看气象预报,决定是否加注燃料。”

参谋:“希望我们不会因为恶劣天气而在太空竞赛中被美国抢先。”

“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科罗廖夫说,“美国人的动态我们一直都在跟踪,即使人造卫星一号因气象原因推迟一周都不会有问题,甚至人造卫星一号发射失败,我们第二枚火箭也能赶在美国人首次发射卫星之前升空。”

……

北京。

唐华从哈尔滨返回,前进一号卫星的样机还在房山的542反应堆里烤着呢。

在反应堆里吃辐射的卫星还有线缆连出来,用仪器检测里面的主要部件工作是否正常。到目前为止,卫星的核心部分输入输出响应都是正常的,防辐射措施看起来做的不错。

但前进一号现在还不能取出来,样机要按规定的程序,在反应堆里烤够30天,也就是10月2日取出。

9月底还有一个踏实的真正的好消息:包钢一号高炉投产了。

“9月22日,包钢一号高炉点火,9月23日晚炼出第一炉铁水,随后进入氧气转炉炼钢,至1957年9月25日,轧钢机已出第一批钢轨。”

“从铁矿石到钢轨的整个生产链条运转正常有序,冶炼所耗物料合乎规范,不超出预计成本;现场操作人员数合乎符合钢铁工业局制定的条例,不超编、无闲人。”

包钢1954年开工建设,工期3年零两个月,和武钢的建设周期差不多。

其实包钢的建设进度比武钢更快,工程协调更好,毕竟中国已经有了建设第一座现代化钢铁厂的经验了。至于还是花了三年时间才投产,是因为工程需要在包头附近建设第二座铁矿供应中心——白云鄂博的含稀土铁矿在冶炼的时候分离稀土和铁比较麻烦,冶炼成本高。

首节上一节653/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