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如果按最先1920片的构架,芯片、电路板之间的间距比现在2880片要疏松得多,散热压力可能没这么大。”
李强:“哎,还不是想尽量冲击极限运算速度嘛。竺老开始说亿次能做中长期天气预报,等正式开会的时候就说不行,3.3亿次起步。我们干脆就直接做到6.4亿次每秒的运算速度,竺老要是再增加要求,超算也能扛住。”
“真的能扛住吗?那太好了。李局长、唐部长,竺老打电话来了,说他下面的几个小伙子又调整了一次算法,中长期天气预报24小时运算出结果的话,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最好再快一点,4到5亿次每秒才行。”
涂长旺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超算厅的。
涂局长和国家气象局的工作组1957年12月就赖在(进驻)上海计算机所不走了,竺可桢和叶笃正倒是主要在北京活动,但他俩以及研究所是隔三差五和涂长旺联系,掌握超算制造的进展,如果超算快完工了,就马上飞到上海。
涂长旺补上的这一句话,让李强脑壳都痛了:“唉……”
唐华:“涂局长,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只是和计算机算力和算法精确度有关,还和天气参数测量的精度有关,我们第一次运算的区域,气象站硬件都足够好了吧?”
涂长旺:“几大测量仪都是当前能拿到的精度最好性能最稳定的货,每个气象站都架设了有线通信,另外还有对讲机作为备用。做预报的区域是华北和华东的部分地区,确切地说,黄河-淮河流域。”
唐华:“看来我们的工作节点刚好,超算投入使用的日期刚好卡在3月,这样你们的天气预报系统就可以在梅雨季节到来之前开始工作。”
李强:“另外还得说一句,我们只管把计算机搞出来,准不准可不负责啊。”
……
北京。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
中长期天气预报的算法又做了一次调整,不是青年程序员们收拾前任的屎山,而是叶笃正最近完成了一项研究:东亚环流的季节变化,这一变化的理论和数值代入中国区域的天气预报之后,计算量会有所增加。
“涡旋运动,东亚环流,大气能量频散传播,大气运动的闭合方程组,东亚季风理论,竺老,我们手头的理论就这么多了,拿来做中长期天气预报,我总感觉还是有些不够。”叶笃正对竺可桢说。
“现在我们其实还是在动力气象学的三大经典理论框架之内,你我提出的都是修补公式,”竺可桢说,“希望以后能够有新的理论出现吧。”
……
《东亚环流的季节变化》是1957年底发表的,叶笃正的这篇论文提交IGY之后,在国际气象学界引起极大关注。
这篇论文很长,叶笃正不但写了自己对东亚环流的研究,还把之前气象学的几个理论联立起来,用了小三分之一的篇幅阐述天气预报与理论公式的关系。
“叶先生的这篇文章,对东亚环流的季节变化规律有很好的总结,但文章的最后两节所阐述的方案令人迷惑。”气象学家吉野正敏在国际地球物理年峰会上说。
叶笃正邮寄发表的文章人手一份,不过因为是在讲东亚独有的一种大气现象,欧洲和美国的气象学家对此研究不多,日本气象界倒是很感兴趣。
杰弗里·泰勒:“叶在试图把箭射上月球。”
吉野正敏:“这正是我感到疑惑的地方。在当前已知的气象理论和流体力学的框架下,叶先生兴致勃勃地谈起了远期气象预报,而这我们在三十年前就尝试过,证明以现有的理论是不可能做到的。”
杰弗里·泰勒:“实现气象预报需要提出一种全新的动力气象理论,这种理论必须是革命性的和颠覆性的,将过去的流体力学公式大大简化甚至能够获得一部分解析解。现在这种理论并没有出现,我们还处在一片混沌之中,艾萨克·牛顿先生对此也无能为力。”
吉野正敏:“我们只能期待五月份叶笃正先生亲自来哥本哈根,在学术峰会上辩论与交流。我们也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他真的发现了全新的动力气象理论、而论文发表时他还在做最后的核验。”
第173章,违章建筑与广告牌
1958年2月20日,电子信息工业局北京计算中心。
北京计算中心的大型机又被国家气象局霸占了,而且一占就是20天。2月20日大年初三,运算终于接近尾声。
“我们终于算出来了2月16日的天气预报!”
叶笃正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既是自嘲也是欣慰。毕竟用的不是超算,20天算出来结果,而且还是缩小区域的天气预报,也很正常。
为什么要算这种毫无作用的中长期天气预报?
因为想验证添加了东亚环流季节变化参数之后的程序准确度有没有提高。
长长的输出结果显示在屏幕上,为了方便看结果,叶笃正干脆把计算结果打印了出来,再拿出一张华北地区的地图,用铅笔一个点一个点地标记,不紧不慢地绘制一张计算机算出来四天前的气象地图。
“完成,我看看和实际结果差多少,小张,把16号的天气图拿来。”
张培昌把三天前就准备好了的2月16日的天气图从包里掏出来。叶笃手拿两张巨大的密密麻麻标记着参数和符号的地图,一时也眼花缭乱。他干脆就重新拿起笔,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比对,比对完成后,在计算机运算得出的结果图上打勾或者叉。
张培昌:“叶老师,好像对的区域比上一次多了。”
叶笃正小声地用嘴念数字计数,全部统计完毕之后说:“172个区域对了109个,63.37%。是超过了我们当初提出的60%的目标,但是我感觉用来防灾减灾,可能还差点儿意思。”
……
上海。
2月17日,除夕那天,没有落成典礼,没有庆祝仪式,第一台新架构超级计算机“天河-1”完工了。没有仪式一是因为这是年三十,二是整个上海有资格知晓和接触天河一号的信息的人就没几个。
完工之后是烤机……不对,是检测和试运行,大概要持续5到7天。
试运行就常规操作即可,如果发现有什么地方虚焊、过热之类的,是由安装小组来排除故障。大年初三这天,唐华和李强坐上吉普,从上海去往嘉兴。
“老李,你在雷达和电子战方面造诣的确是世界顶尖,”唐华说,“苏联同志那边搞的东西不如你,而且我也能比较靠谱地说,美国人现在搞的东西也不如我们这个。”
李强:“被逼出来的。70赫兹,亏你想得出来。”
唐华:“我敢想你敢做,这不就做出来了吗。哦对了,去年工程院学部委员增选,你竟然连增选登记表都不填,这太不应该了。要知道虽然你没填,可是有四五个学部委员提名你进入增选名单,其中还包括我。”
李强:“去年初的时候,307雷达样机是做出来了,可还没装舰,所以不适合拿这个评学部委员。我是电子信息工业局的局长,不能拿其他人的标准随大流一起就进工程院。”
“好了,现在在试验舰上307雷达已经全科目完成了,111舰和112舰在船台已经把307雷达装上去了,现在又做出个……极长波对潜通信系统……,你再不进工程院,工程院都不自在了。”
……
唐华和李强去嘉兴是视察极长波对潜通信系统的原理样机。
也就是俗称的“长波台”。
长波是个很笼统的称呼,“波长很长”的电磁波其实还要细分:长波(低频)、超长波(甚低频)、极长波(极低频)。也有的标准细分成四个频段的。
极长波的波长1000~100000公里(3赫兹到300赫兹),这低到什么程度,就是拿一根铁尺或硬塑料尺子,左手按在桌沿伸出半截,右手使劲弹一下尺子的末端,尺子震荡的频率就属于极低频/极长波范畴。
如果拿细铜丝在尺子上绕圈,接上电池,然后再弹尺子,恭喜,你现在发出的不是(3~300赫兹的)声波,而是极长波电磁波。
但千万不能多弹,弹的次数太多,把那啥的密码给蒙对了,一会儿上网看新闻,华盛顿没了。
……不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