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676节

“因为这艘船现在是空的,没装什么货物,所以它红色的船底就露出一小条在水面上了。”唐华说。

这是首航,“建设”号基本空船状态出行,出长江口在大海里转一圈就回。如果在海上没有跑散架,回来再次出海的时候就稍微装点货物。如果依旧一切正常,船体载货状态下行驶没有什么异常的变形,那就过渡到满载状态出行,最后交船。

随着“建设”号完工,200米船坞里面,又一艘姊妹船开工了。

现在中国货轮、载有运往中国港口货物的外国货轮,在中国海空力量保护不到的地方随时可能被美国海军扣下来,船和货物拍卖“抵债”,因此中国的货轮都是在海岸线港口之间的近距离摆渡工具,按理说专用的近海货轮更适合。

“建设”号或者说1956型货轮是大航程、适航性很好的船型,略有些浪费。但是国务院和航运公司都表示,从未来的预期着想,远洋货轮是得造,美国的海上封锁又不能永久持续下去。

……

江南造船厂。

“1956型货轮,国家计划建造4艘,这是第一批。”

船舶工业局局长程旺在江南造船厂讲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2、3、4号船从今以后会保持六个月开工一艘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建造,4号船出船坞之后,200米大坞进行一段时间的技术改造,然后建造军船。军船的资料现在还不能下发给你们,但总之到时候我们对船坞进行改造的时候,就会略为有些信息可以披露。”

江南造船厂的厂长、书记、各分厂厂长点头表示明白了。

“1958年,你们江南厂,还有沪东中华,另外一项任务是各抽调10名骨干人员前往大连,为的是将大连造船厂改造成为具备建造58型驱逐舰的能力。大连造船厂是苏联经营过的,硬件条件很好,熟练工也很多,欠缺的只是驱逐舰的建造经验,毕竟他们没有建造过56型驱逐舰,你们抽调的同志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提高水平。”

“那么,抽调去大连的同志,工作完成之后会回到我们厂吗?”一名分厂厂长提问。

程旺:“只是借调,不是永久调动。大连厂必须自己形成一支人才队伍,这是船舶工业局也是机工部的要求。”

……

上海计算机所。

“高邮湖!高邮湖气流出现了!”

3月3日下午,新一轮气象信息汇总传递到上海,经过分析研判之后,一支规模很小、风速也不快的气团从高邮湖上空生成,向着东偏南的方向移动。

但这个分支气团让国家气象局驻扎在上海的这队人马疯了。

涂长旺打开黄淮地图,用笔在高邮湖那里重重地画上了一支箭头。虽然用了很大的力握笔保持平直,箭头还是画得有点颤巍巍的。

“竺老,你的直觉是对的。高邮湖气流的出现,让我们……让2.26气象预报的准确度从60%提高到了80%。”

第176章,我没空去开会,你们过来吧

天气预报上报纸之后,国家气象局、计算机所的这十天过得是很煎熬的。

演算出来的黄淮地区10~15天天气预报,大部分地区无甚稀奇,要么是晴天要么是多云,没有降雨,只有风力强弱和方向的不同,说实话当地的老百姓可能对这个都不太感兴趣,唯独这提前到来的春季降雨是很明显的无法回避的天象。

因此天气预报中不能不提到这场雨到底下还是不下,但没想到的是计算机算出的结果与叶笃正的经验有很大不同,争论之下是以抽牌比大小的方式决定的。

“涂局长,我们不是后来每48小时演算一次天气预报么,难道2月28日和3月2日算出来的结果还是处于混沌状态,3月3日的气象观测数据才给了决定性的证据?”

唐华十分好奇,眼前涂长旺、叶笃正、竺可桢看样子都是好几天没睡好的样子,黑眼圈都很重。

涂长旺:“2月28日第二次黄淮中长期天气预报运算的结果,上面这场春雨到来的时间反而被推迟了36小时。这个结果一算出来,我们都惊了。”

唐华:“还会发生这样的事?”

叶笃正:“这就是气象学……”

涂长旺:“3月2日我们进行了第三次运算,春雨到来的时间又往回提前了12个小时,也就是说,比2月26日运算结果还是推迟了24小时。”

竺可桢:“现在我们意识到了,3月3日的高邮湖气团是个很邪门的现象,它对未来7天天气几乎是决定性的。但是高邮湖的气象数据不够详细。主要是没有在湖中心设立气象观测浮标。而根据湖边的两个气象站的数据来推算,结果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涂长旺:“我已经让气象局工程队在高邮湖里增设一个全自动气象浮标了。看来以后这种大面积湖泊,湖中水域都要搞浮标。”

……

天河一号每次运算需要全功率开机21小时左右,运算结果从1天后到第15天。2月27日起,国家气象局就每天都查验各地天气是否和天河一号的运算结果相符。

27日和28日的结果非常振奋人心,比以前手算+计算机有限辅助准确一些,但这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10天后的准确率会下降到多少,才是关键的考核点。

3月3日下午,气象观测数据把之前很不乐观的形势一下子逆转了,竺可桢当即就推断,2月26日运算出的26日~3月13日中长期预报有可能是对的。

3月4日,根据3月3日的气象观测数据做的第四次运算结果出来,这回淮河两岸及淮南地区3月10日的天气预报又回到了2月26日预报时的状态。当然,此时已经不是10~15天的中长期天气预报了,3月4日的结果一直推算到了3月19日,3月10日只是整个时间段的中间点。

——不过,7天的中期天气预报在现在几乎也是空白。

“涂局长,你们气象局诸位打算一直等到3月13日,第一次中长期天气预报的结果全部印证或者证伪?”唐华问。

涂长旺:“对。”

……

上海闵行重型机器厂。

“现在,我们可以说成为了第六个能够自行制造万吨水压机的国家。”

沈鸿及重型机器局的同志在闵行重型机器厂与唐华开现场会。

万吨水压机,即使在西方的工业化国家中,也是只有少数国家可以生产的超大型工业设备。1950年时,能制造万吨水压机的只有四个国家:英国、美国、西德、捷克斯洛伐克。1951年,苏联才跨入自制万吨水压机的行列。

——没错,苏联是战后在捷克的帮助下,才把本国自制的水压机从8000吨升级到12000吨的。

在自制万吨水压机之前,中国已经购买了2台捷克的12000吨水压机,一台在上海,一台在富拉尔基。但是这东西既贵,又不好运输,未来中国机械加工的需求又很大,粗略估计,到二五结束时,国内可能总共需要4~5台12000吨水压机和至少5台6000~8000吨水压机。

1956年,沈鸿打报告提出研制中国自己的水压机,很快这就作为重工业部重型机器局的重点项目进入了研制流程。

……

众人眼前的水压机不是那台国产货,是从捷克进口的那台。十几米高的水压机在特制的高大厂房里,像一个大铁人,炽热的钢锭送进去,在巨大的压力下,高强度合金钢锭居然像橡皮泥一样,咯吱咯吱地就压瘪下去了。

接着钢锭换个方向,翻来覆去轧,顺利地完成了拔长、镦粗、切断等操作工序,一根长长的蒸汽轮机主轴就这么诞生了。

唐华:“大连那边,希望能尽早解决剩下的一些设计缺陷,调整完毕之后,大连机就会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沈鸿:“D区形变超标的问题,我已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趁着这次到上海开会和交流的机会,我想再看一眼捷克的万吨水压机,看看从中是否能找到启发。”

唐华:“你的水压机液压通路结构和捷克的这台可不太一样。”

首节上一节676/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