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海。
赫鲁晓夫在国内几个城市跑了11天,旅游体验基本满意。回到北京和主席、总理再唠唠。
虽然在美国转一圈觉得美国高层对苏联敌意还是很大,但赫鲁晓夫并没有打算改变他的东西缓和战略。对于今年5月中美达成和解,赫鲁晓夫说这简直太棒了,美国和中国的敌对关系解除,社会主义阵营的和平建设时期就全面开始了。
“不管和美国是不是和解,我们都要搞建设,”主席说,“过去几年,美国在全世界扣押中国的货物和轮船,我们不也是照样在发展么。”
赫鲁晓夫:“那毕竟是一种敌对态势,而且这几年里总共有9艘货船被美国扣押,其中3艘还是苏联货船,你们损失了货物,我们的船员和船也被影响了正常的工作。”
总理:“除此之外,还造成了我们的海运成本上升和运输时间加长的困难。但这种损失只能尽量避免,没有办法完全消除。”
“和美国保持这种平静的状态还是很重要的,”赫鲁晓夫转回自己想说的内容,“你们应当也注意到,从1958年底到现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苏联、美国和英国都没有进行核试验。这种和平的姿态释放出了一种善意,也为取消核武器迈出了第一步。”
总理微笑不语。
主席:“核试验这个事情,暂时停掉是没有多大影响的,这是试验嘛,试验已经通过了,就不用反复做,照着图纸制造核武器就行了。”
“我知道你们前几年获得了我们转让的设施,可能也在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说,“但如果东西方的形势维持现在的态势,你们的核武器研制可以暂缓一下。”
主席也不搭话了,招招手,让工作人员把烟盒和打火机拿过来。
赫鲁晓夫现在也只能真诚建议中国暂缓原子弹的研制。第一,原子弹的研制核心团队都是中国人;第二,苏联没有给中国送大批量的手把手级别的技术资料;第三,1954年和1956年的协议转让的核设施全都交付而且运行起来了,苏联也管不着了。
唐华以个人名义开趴,请苏联核专家帮“批改作业”,赫鲁晓夫知道一点点信息,但也没有太详细的报告,苏联部长会议里面那么多国防工业机构,具体是哪位领导默许的,现在甚至都没法查清楚。
主席点上烟抽了一口,这才说道:“取消核武器的前提,是世界的主要国家都拥有了核武器,否则取消核武器是谈不成的。以前苏联没有核武器,美国说过取消核武器的话吗?没说过。现在苏联有了核武器,而且有了氢弹,美国这才愿意和苏联谈这个事。”
“但核武器也不是苏联与美国之间的事。美国有,可中国没有核武器,那美国就不可能放弃这个威胁中国的工具。取消核武器这种想法,在现在还是不大可行的。”
……
新德里。
艾森豪威尔派出的美印贸易代表团特地飞到印度,与尼赫鲁以及印度高层洽谈。国务卿赫脱与尼赫鲁握手时满脸笑容,就像跟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重逢一样。
不是请印度总理访问美国,而是美国派国务卿带队去印度。没别的理由,就是印度给的钱太多了。
尼赫鲁一挥手,就是6500万美元的军贸订单。
在1940年代后期,美国杜鲁门政府曾经拉拢过印度,印度也做出过一些表示,比如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印度在联合国支持美国提出的谴责朝鲜的议案。但后来尼赫鲁渐渐走向不结盟政策,要当新兴国家领袖,就与美国保持了距离。
但是即使在苏联和印度贴在一起之后,美国和印度的关系一直未完全冷却。
“美国拟向印度出售150辆M47‘巴顿’式坦克,与此前秘密援助的30辆一样,”赫脱说,“M47是M46的改进型,现在美国陆军装备的主力也是这种坦克。”
“80门榴弹炮、400辆装甲车、1000辆卡车和200辆吉普车。这些装备和坦克一样,都从美国在欧洲的军械库中提出来运往印度,抵达港口就可以使用。”
“战斗机方面,贵国有两种选择,”赫脱继续说,“一种是美国空军装备的F-104星式战斗机,一种是美国海军的F8‘十字军战士’战斗机,F8可以改为陆基版。两种飞机都是优秀的超音速战斗机,都能对当前中国装备的米格-15和米格-17形成绝对的压倒优势。”
“如果印度下订单的话,哪种飞机能够最快速度到货?”印度国防部长克里什那·梅农说。
“那当然是F-104,它不需要改装,只需要给工厂下订单,一年之后你们就可以拥有它。而F8需要做一些小小的修改。”
“那真是个不错的消息,”梅农虽然觉得一年的时间有点来不及,但管他那么多,先答应下来再说,“不知道贵国有没有意向帮助印度建立一个F-104战斗机的组装生产厂?”
赫脱眨眨眼,印度为什么提出这种要求?
“组装生产线的核心问题,”赫脱说,“其实你们不妨从全盘的经济性做考虑,在印度组装生产F-104战斗机,不仅交货的速度会慢上好几年,而且实际上制造成本会比购买我们的更高……”
……
坦克、大炮、车辆,空军的战斗机和攻击机,印度和美国的洽谈就是疯狂买买买。
战斗机和攻击机还要培训飞行员,这方面美国也热情洋溢地表示没问题,印度选送飞行员苗子,到美国训练两年,交回来就是经过系统化训练、技能点满的熟练飞行员了。
“此外,我还向贵国传达一个信息,”赫脱对尼赫鲁说,“艾森豪威尔总统希望在11月或12月访问印度,就建立更亲密的美印关系而举行多方面的高层次的商谈。其中还包括美国向印度提供10亿美元的发展贷款事宜。”
第239章,公路通了
赫脱访问印度的消息很快引起了苏联的反应。
葛罗米柯找到印度驻苏联大使做了一次长谈,语重心长地提醒印度,美国现在是头号资本主义国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头子,在全球到处伸手,推行他的艾森豪威尔主义或者说新殖民主义,你们如果和美国太近,以后是要吃亏的啊。
对苏联外交部长语重心长的提醒,印度的回应是:没有呀,我们只是和美国发展正常的国与国关系,印度不会倒向美国,我们还是坚持不结盟运动的原则,绝对不会和美国结成军事同盟。
这话说得确实没错,尼赫鲁与赫脱称兄道弟,吃了美国军援又从美国大肆采购,但尼赫鲁确实否决了和美国签订什么共同防御协定的事。
葛罗米柯也没话说了。印度的这个态度正好踩在了葛罗米柯以及赫鲁晓夫的底线上:你印度最起码最起码,可不能和美国结盟。只要印度不和美国结盟,那其他都有得谈。
现在印度就很坦率地说,我保证不和美国结盟。苏联还能说什么呢?
接着葛罗米柯谈到了中印关系的问题,印度驻苏联大使态度很坚决,而且口风很紧,除了新德里交代他的立场和官方语言,一个字都不多说。
……
“苏联的态度对印度是一种牵制,苏联保持与印度的密切关系,对印度的大规模工业援助也没有变化,但强烈反对印度动用武力,因此印度的领导人就不得不考虑,动武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但是现在美国人走了过来,这会大大增强印度自己的信心。”
为了这次总参情报部加国防部一起召开的中印边境情报会议,唐华从8月就开始搜集各方面的情报和信息,材料也准备了很厚的一叠。
这可不是穿越者背历史走向就能预测出来的事。因为平叛战斗进展超出预期,中国和印度提前接触、发生冲突,整个历史走向就有点乱了。
国内搞南亚研究的人很少,北大有两个教授,一个研究南亚文学,一个研究佛教印度教历史。最后唐华发现,能靠得住的还是外交部和总参情报部。
“今年3到4月份,印度国内媒体的报道,显示出印度对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和引导,希望民众不要过分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藏南的冲突上。这可以认为是尼赫鲁政府在后面进行管控的结果。但从5月份开始,印度舆论的引导控制减弱,最后完全消失。”
“不再控制和引导舆论,这是尼赫鲁政府态度转变的一个信号。”
“从5月到8月,印度舆论开始比较自由地谈论藏南与中国的冲突。8月20日之后,再次发生变化,印度舆论又受到了另一股神秘力量的引导,开始反常地密集地聚焦到藏南。”
唐华翻开报告,拿出一张8月21日的报纸,“《印度时报》找到了一名据说是2月份在德让宗服役的士兵,他自述在2月底遭到中国军队的攻击,部队溃散之后无处安身,沿途乞讨回到德里,在德里接受了印度时报记者的采访。”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新闻挖掘报道,”唐华说,“因为,这个故事是编的。”
“在德让宗的战斗回忆与我方的战报记录风马牛不相及;离开德让宗的方式是假的,他是被我们送回去的,还给了路费;沿途乞讨可能是真的。他对战斗的虚假描述,很显然,是刻意在制造对中国的仇恨。”
“然后是印度议会两院的开会记录。其中涉及中国、尤其是藏南地区的发言和听证会梳理下来,会发现从3月份开始,印度议会对边界问题就进行过很多次辩论。其中尼赫鲁从苏联回国后,印度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不承认莫斯科会谈的结果,要求尼赫鲁与我们再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