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尧不说话,看着唐华和后面他的一群学生就只是笑。
唐华:“赵老师,一起回来的以54、55届的学生为主,56届和以后的学生,大多还在各地工作岗位上呢。”
“太好了,真的太好了。”赵忠尧说,“不但是看着学生高兴。唐华、钱三强,现在有一个好消息,《激光技术全面解读》论文专题,在1月号的杂志刊登之后,各国学术界闹翻天了。”
第十一章,唐华都没料到的重大挫折
1960年5月,休斯实验室的工程师西奥多·梅曼制成世界第一台激光器——一台以红宝石为增益介质的固体激光器。
不过比较讽刺的是,当时休斯实验室管理层觉得激光并不重要,放弃申请专利,导致后来出现了一场贝尔实验室和休斯实验室的围绕激光器专利的持续二十年的官司。
不但专利没申请上,梅曼把自己发明激光器的过程写成论文,想投到《物理评论快报》(PRL),然而PRL的主编认为这又是一个民科,根本就没把文章送到汤斯或肖洛手里评审,拒掉了梅曼的文章。
遭受PRL退稿打击的梅曼只好退而求其次,看看把论文投到英国的杂志有没有可能水一篇。他把文章改短到只有1页(300多个单词),投到了Nature,这回顺利发表了。
以上是原历史位面的激光器的发明过程。
现在嘛……
论文唐华直接给出了全套,专利去年就过了流程。休斯实验室也不用因为没及时申请专利而后悔几十年了。
其实激光的原理性质的探索,唐华也在1951~1953年都陆续在论文里讲过,也就是把汤斯和肖洛的理论研究截了。
《激光技术全面解读》专题下面有5篇论文,唐华、赵忠尧、钱三强三人合出的。1959年12月中文版在《物理》期刊上刊登;1960年1月俄文版在苏联发表。
这标题看上去就不像是篇论文的样子,要按论文的套路,大概叫做《一种光的受激辐射放大仪器设计》或者《一种光的受激辐射震荡仪器设计》。
不过,好多年前唐华干过论文的第一版标题叫《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unication》,结集再版时改成《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unication》的事,所以……这很正常。
论文的正文也很不正经。
接着前几年激光原理的讨论,逐渐过渡进入到激光器技术和激光器设计,说到三能级系统和光抽运,这里赵忠尧还是用红宝石激光器做例子。
逐一介绍了抽运源、红宝石晶体的增益介质、法布里-珀罗式谐振腔,激光器的几大核心结构。
接下来应该是要用些篇幅说激光器的关键参数,好让看到论文的同僚可以在实验室里也能做出一个激光器,也就是科研实验复现。
“红宝石激光器的主要结构就是这样……”
“但是,手工制作一台激光器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我建议各位直接购买南京光学仪器厂生产的教学演示版红宝石激光器,功率有500毫瓦、1w、2w等三个版本。这种激光器可广泛用于教学、研究,同时它也是一种非常好用的实验室光源。”
“这样的激光器在哪里可以买到呢?当然是在广州举行的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年4月、10月各举行一次。从香港入境很方便,只需提前三到五天提交申请和个人资料,等待审核结果即可。”
论文集的最后一篇是《激光的用途与前景》,这篇是唐华执笔的。
“……激光的第三个应用方向是通信。激光的频率远高于常用的短波、超短波,损耗小,可极大地增加通信信道数量。”
“激光在用于通信时,当然不是在空气中传输,而是在玻璃纤维中。1952年我曾探讨过石英玻璃对光的衰减机理(唐华自己引用了自己的论文一次),在高纯度的石英玻璃中,激光传输的损耗率很低,只需要5~10公里设置一个接力站就可,这已与电缆通信系统的信号增强站密度相近。”
“中国第一条光纤通信线路,是3公里设置一个接力站,1958年起,由于光纤的损耗率不断降低,单模光纤接力站的密度放宽到8公里一个。”
“是的,中国和苏联已广泛使用光纤作为通信主干道,因为中国很缺乏铜资源……”
“我认为不应该出口光纤以及光纤通信系统,因为存在着一个叫做‘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的组织,以及美国、英国国内的稀奇古怪的出口管理法规。但为了让全世界人民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我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从1960年4月起,大家也可以在广交会上看到、买到光纤以及光纤通信系统。”
“……激光的第四个应用方向是工业应用。用大功率激光器,或者再加上聚焦设备,产生超高的光强,就可以用激光进行工业切割和焊接。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仔细观察C55计算机表面的logo,它就是用工业激光进行加工的。”
“超高的光强或许也可以用于军事,但我从未想过用激光杀人。如果有人在战场上将激光射进另一个人的胸膛,那就背离了我发明激光的初衷,应受到我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谴责。”
……
“傻子才信他发明激光是为了人类和平!”
理查德·赫尔姆斯,CIA的情报计划处副主任愤愤地说道。
苏联科学院和美国科学院的期刊交换是很快的,不到半个月,美国科学院、藤校全都在讨论激光器的事情。
由于论文专题到处都在疯狂暗示,1960年4月的广交会大概要成为英美大学教授今年的必去打卡景点了。
CIA过了半个月也终于反应过来,原来这纯学术纯理论的物理学刊物,这一期也有大料。
“唐华的计算机和他推动的导弹系统在朝鲜、台湾和最近刚刚结束的中印战争中杀死了无数的人,激光肯定也有广泛的军事应用,只是他有意隐藏了这一个方向的应用。”一名分析人员说。
“大功率激光肯定可以向武器系统发展。”另一名分析人员说。
“激光通信既是军事也是民用的技术,用它可以构建军事有线通信网络。”
“C55计算机使用了激光雕刻logo,这确实吗?”赫尔姆斯打断了分析人员的互相讨论,问了一个问题。
“我们一直疑惑C55计算机的表面logo的加工工艺,但这只是计算机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东西,所以没有深究。”
赫尔姆斯:“这就是说,1955年,不,1954年底,中国就在使用激光干这种事了。而我们却一直没有注意。”
“头儿,我们遗漏的情报还有它。”
说话的是对华公开情报分析组的组长,他手中举着一张人民日报。
公开情报分析,当然有很大一部分情报来源是搜集的中国公开发行的报纸。这个小组从组长到组员,个个精通中文,看中国报纸的时间长了,甚至都能用新华社的口吻写出一两篇通稿来。
赫尔姆斯接过这张人民日报,“2月2日的人民日报,它的报道我们遗漏了什么?”
组长:“不是它上面刊登的任何一篇报道。您看这里。”
在头版,人民日报四个大字的左下方,一个小小的文本框,里面有32个字:
人民日报,人民之报。激光照排,清晰明了。国内生活,国外大事,一报在手,全都知道。
“这张,这张,还有这张,”组长把一大堆人民日报送到赫尔姆斯手里,报头全都有这32个字。
“是从1960年1月1日开始出现这两行字的,一开始我们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今天开会,听你们说‘激光’,又看了论文的原句,终于明白了。”
1960年1月1日和1959年12月31日的报纸拿在一起比较,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激光照排的报纸就一个词:清晰。不是一般的清晰,对比(铅字印刷的)旧报纸,里面的汉字边缘锐利得像刻刀削出来的一样。
情报分析组看了好多年中国报纸,也都习惯了以前的清晰度,1960年1月1日的报纸拿到手里的时候还有一阵子不习惯。
“所以说,激光在中国已经是一种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应用技术了?”赫尔姆斯用不太确定的语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