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百倍返还 第269节

  傻柱哦了一声。

  他头脑简单也没有多想什么.

  而且丁秋楠说话的时候,表情也很自然,一般人听到了也不会胡思乱想。

  毕竟,她的性格从来都是内向,谁能想到这种性格的人,竟然会对感情那么执着?

  既然丁秋楠要在这边常住,傻柱也就没有拒绝她帮忙。

  有人打下手做起饭来速度就快多了,不到半个小时,晚饭就做了出来。

  吃晚饭的一共有6个人。

  除了李建东跟丁秋楠,还有傻住一家四口。

  傻柱一共做了6个菜,一个汤,吃饭的时候,陈雪茹也看到了丁秋楠,一番询问之后,才得知丁秋楠是来照顾李建东的。

  陈雪茹也是那种心思比较灵活的女人,看到丁念民跟李建东的长相,心里就有了一些猜测。

  不过,她并没有表现出来。

  毕竟,不管是李建东还是秦淮茹,都是她比较敬重的人,以及朋友。

  这种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再追究也没有什么用,反而还容易引起家庭矛盾,最聪明的办法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哪怕丁秋楠已经住了进来,但只要秦淮茹没意见,陈雪茹肯定也不会乱插手。

  吃完了饭,陈雪茹和丁秋楠一起把碗筷都收拾了,然后才带着孩子们离开李建东家。

  丁秋楠把人送出门外,关上门以后,随手把门拴上,回屋里陪孩子学习了一会儿,等丁念民做完作业,就给他打了水洗脚,简单洗漱后让他上床睡觉了。

  把孩子哄睡以后,丁秋楠就端着洗脚水来到李建东的房间。

  把洗脚盆放在地上,嘴里同时说道:“师父。我来帮您洗脚。”

  李建东有些尴尬地说:“秋楠,你自己先洗洗睡吧,我的脚自己洗就行。”

  然而,丁秋楠并没有再说话,只是蹲在李建东身前,伸出手抓住李建东的一只脚腕,把他的脚拉到自己面前脱掉了他的鞋和袜子。

  然后,把他的脚按进了水里,嘴里还问道:“这温度可以吗?”

  李建东只能回答,“还行,挺好的。”

  然后,丁秋楠就拿起他的另一只脚,同样把鞋袜脱掉以后,也塞进水里,接着便开始一点一点地给他洗起脚来。

  她的动作很轻柔,也很仔细。

  整整洗了10分钟,像是要把这些年错过的时光都补回来。

  接下来的几天。

  丁秋楠每天都会来给李建东洗脚,然后伺候他入睡,等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才早早起床,回到儿子的房间。

  就这么过了一个月。

  12月,下旬。

  一个消息突然传来,下乡劳动要开始了。

  有了上级领导的指示,地方上突然全都重视了起来,这些年一直不温不火地上山下乡,一瞬间就变成了排在第一位的重点工作。

  一时间,不少人都慌了。

  尤其是那些家里孩子比较多的。每家每户只能留一个孩子,多余的孩子只要到了年龄就必须离开。

  这让好多没有准备的人家,突然感觉天塌了一样。

  40号院里也是一样。

  当得知要全民下乡的时候,院里的住户们也都紧张起来。

  阎埠贵下班之后,直接骑着自行车来到街道,找到傻柱问道:“柱子,上山下乡是怎么回事,每一家都得派人去吗?”

  傻柱叹了口气。

  “三大爷,确实是这样的,这是上面领导的命令,谁家都不能例外,只要有工作的还是可以留在北城的,所以你们家只要解旷和解娣下乡就行了。”

  阎埠贵家里一共4个孩子。

  大儿子阎解成,二儿子阎解放,三儿子阎解旷,四姑娘阎解娣。

  其中,大儿子和二儿子已经参加工作,是可以留在北城的。

  但阎解放还没结婚,也没有跟阎埠贵分家,所以他自然就占据了,那唯一的一个可以留在家里的名额。

  至于剩下,还没有工作的三儿子和四姑娘,年龄正好在下乡范围之内,都是必须离开北城的。

  阎埠贵听到这话,顿时感觉大脑一阵的眩晕,手心手背都是肉,这4个孩子他哪一个,也不想让他们离开。

  毕竟之前那些上山下乡的人,是什么情况他们也都听说了。

  就算是去一些比较好的地方,那也是相当辛苦的。

  如果到一些比较野蛮的地区,就不光是辛苦的问题了。

  甚至还要受欺负。

  尤其是女孩子,去错了地方,那可真是灾难。

  可既然是全国性的总动员,自己一家不去也不太现实。

  “怎么办啊,这下可怎么好呀,不行,我得去找老刘他们商量一下,要是解旷和解娣去了不好的地方,他们这辈子可就完蛋了。”

  阎埠贵着急地自言自语。

  回到院里之后,就立即找到了其他人。

  跟阎埠贵一样,刘海中,何大清,许富贵,贾张氏,还有其他人也都听到了下乡的消息。

  毕竟,这次是从上面传下来的指示,传播速度那当然是特别的快,而知道这个消息后的他们,也都是跟阎埠贵一样的反应。

  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们离开

  其实,对于这次下乡,并不是所有人都很抵触。

  像那些家庭情况本来就不好的人家,恨不得早点让孩子们出去赚钱,没有工作的话,上山下乡也无所谓,总之能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好。

  然而40号院不一样。

  40号院的住户们生活条件都算是比较好的,尤其是刘海中这些人,每个月收入一百多块钱,根本就是花不了。

  他们家里不愁吃不愁穿,只想着四世同堂。

  有孩子们围在身边,那种日子多好啊。

  一旦孩子下了乡,吃点苦头倒不是什么大事,关键是去了以后就怕回不来呀,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前车之鉴。

  下乡去了偏远地区,那就真是鞭长莫及了,到时候再想让孩子们回来,那可就由不得他们.

  “老阎,这件事情咱们恐怕解决不了,还是先去问问李厂长吧,说不定他能有办法。”

  刘海中每次到关键时刻,就会想到李建东。

  反正只要是自己找不到办法的时候,找李建东就对了。

  阎埠贵也是一样的想法,他跟刘海中共事这么多年,两人一起在院里当大爷,可以说是最知道刘海中能力的人。

  连他阎埠贵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找刘海中基本上也是不可能解决的。

  所以,他之所以来找刘海中,其实还是想让他跟自己共进退,一起去找李建东,让李建东帮他们出谋划策。

  “老刘,那咱们现在就走吧,别待会晚了李厂长休息了,咱们再去打扰他就不好了。”

  阎埠贵有些急切地说道。

  刘海中也点了点头说:“你说的对,咱们现在就去找李厂长。”

  其实刘海中对于自己的三个儿子,并没有那么太在意,之前刘光奇四处去建水电站,也是常年不回家,他也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儿子。

  剩下的两个儿子刘光天和刘光福,更是一对小草包。

  刘海中本来就看不上他们,把他们送去外面历练一下更好。

  之所以要去找李建东,无非是想刷一下自己这个院里二大爷的存在感,让住户们知道他是能解决事情的.

  如果别的院的人都要去上山下乡,只有40号院的人不用去,那么传出去的话大家也都会羡慕40号院。

  到时候刘海中这个二大爷的名声,也将会被传出去,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人尊敬,这种感觉多好啊。

  刘海中当了这么多年的官儿,很多时候别人并不服他,尤其是在40号院里,比他有能耐的有很多,比他明事理的人也多,甚至比他官大的人也有两个。

  所以平时他说话经常有人跟他唱反调,这也让他十分的苦恼。

  如果这次能靠李建东帮忙。把院里的孩子们留下,大家肯定就会对他心服口服了吧。

  不得不说,刘海中想的很正确,他这边才刚跟阎埠贵走出门,院里的其他住户就围了过来。

  “老刘,上山下乡的事情你知道了吗?我家虎子才刚成年,下乡这种事情能不能不要让他去呀?”

  “是啊,二大爷,我家妮妮从小就没出过远门,你让她一下子去一些偏远地区,到时候没人照顾她可怎么办呀?”

  “二大爷,你是一个能办事儿的人,这次咱们院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你去找傻柱好好说说,让他给咱们院开一个特例行吗?”

  “大家都是一个院的,碰到事情理应互相照顾,这次大家就拜托你了,二大爷。”

  住户们你一言我一语,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们下乡。

171.第171章

  171.

  刘海中仰着头,一副牛逼轰轰的样子说道:

  “你们这些人,觉悟还是要提升啊,这是上面领导的意思,咱们作为先进大院,怎么能扯后腿呢?”

  “不过,话说回来,我作为咱们院的二大爷,既然你们都有这种需求,那我肯定会尽量帮你们,你们都回家等着听好消息吧。”

  刘海中这个草包,还没见过李建东,就开始打起了保票。

  住户们听到他这么自信,也都松了一口气。

  别看他平时看起来像个草包一样,没想到真用到他的时候,反而敢出头。

  阎埠贵在旁边拉了刘海中的胳膊,在他旁小声提醒,“老刘,咱们还是先走吧,等会儿时间就来不及了。”

  刘海中看了看手上的腕表,再看看天色马上就要黑了。

  于是,告别了院里人,骑上自行车就跟阎埠贵一起去找李建东。

  而此刻。

  李建东家里,傻柱也已经回来了。

  只是这次他回来后,没有第一时间去厨房做饭,而是来到后院找到李建东,说道:

  “师父,你听说了吗?现在街道要求强制下乡劳动,每家每户只能留一个劳动力,幸好师娘带着寻复他们提前离开了。”

  其实,他还有其他话没说完。

  李建东的孩子们确实离开北城去了香江,不用担心下乡劳动的事情。

  但,他家里还有两个孩子猴魁跟何晓。

首节上一节269/49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