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那皮孩子也知道闯了祸,立马就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抽壹著:“支书爷爷,我再也不敢了。
你不要告诉我爹和娘,不然他们肯定饶不了我。”
这回知道求饶了,刚干什么去?
第322章 牛车陷沟渠
有了周平那皮孩子的保证之后,老支书才勉强答应,不将这件事情告诉周平的父母知道。否则,那小子少不了一顿毒打。
这年头,可没有不能打孩子的说法,更没有那种法律。
老支书再次强调:“要是再被我发现,我一定要告诉你们的父母,到时候后果你们知道。”
孩子们听到老支书的警告后,也知道事情严重性,所以都连忙点头表示知道老支书看到这一幕,满意点了点头。
砍树的工作还在有序的进行当中,妇女们看到有树倒了下来,随即拉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进行清理,在倒下的地方,清理太危险,所以要拉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一个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距离目标50树木,还有十棵左右。
而且清理工作还在有序进行当中,大家辛苦了一个上午,看到时间差不多,
也就把带来的干粮给大家分发。
大家拿到干粮后,也顾不上什么形象,直接坐在地上,吃起干粮,要是口渴的话,就倒一点水来喝。
经过一个小时的吃东西和休整,大家的干劲又回来。
村民们继续开始砍伐树木,不过这次并不用全部人都砍树,而是分一半的人手,将清理好的树木运回村里去。
现在国家正处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初期阶段,交通和机械化水平相对落后。
伐木后的木材主要通过人力和畜力运输下山。人力运输主要是工人肩扛或抬运,这种方式虽然成本较低,但效率较低,适用于短距离和小规模运输。
畜力运输则利用马、牛等动物拉运木材,这种方式在山区较为常见,能够承载较重的木材,但速度较慢。
随著技术的进步,简易机械的应用逐渐提高了运输效率,但仍然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些运输方式的选择和改进,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地理环境的挑战。
还有一种是要靠天影响,那就是水力运输水力运输是一种利用自然水流进行木材运输的方式。工匠会在林场附近找寻合适的小山涧,开挖下山沟渠,利用雨水和沟渠将木材滑下山。
木料到达山下后,再通过河流运往目的地。这种方式在雨季尤为有效,能够节省人力,但受天气影响较大。
周旭强他带领著一部分人往村里走去,将村里的牛车都拉过来,将木材运输回去,不然单靠人力搬运的话,估计要更加慢。
一根木材没有三个人,根本就抬不起来,一根起码有几百斤,有一些重的,
甚至达到上千斤,也不奇怪。
很快将村里的牛车都拉了过来,周家庄的牛车也不多,只有3辆而已。
一辆牛车大概能拉1000公斤左右的货物,也就是2000斤,一辆牛车大概能拉三四根杉木左右。
三辆就是九到十二根的样子,再加上人力运输的话,一次就能运输二十根杉木左右。
周旭强带领著一群人将杉木给搬上牛车上。
不一会就装好车,由于赶车的人,并不用男人,妇女甚至是一些年纪大一点的孩子也能做得到。
为了效率最大化,男人全部都负责搬运木材,大家对于这个安排都算是合理。
就算是周旭强说他负责赶牛车,大家都不会有意见,谁叫别人有一个侄子叫周益民,村里能吃上饱饭和有钱修建水库,都是依靠周益民的帮忙。
而且周旭强也没有偷懒,众人就更加没有理由挑刺。
众人就开始干活,周常负责其中一辆牛车,他平时也是经常赶牛车,他才十五岁,不过由于之前长期吃不饱,人看起来弱不禁风的样子。
不过干起活来也是一把好手,本来他也想搬运木材,不过让周旭强给拒绝,
等你再长大几岁,就算你不说,我也会叫,不过你现在还是负责赶车就行。
周常听到后,也明白周旭强其中的意思,也就没有继续抢著要搬运木材,以他现在的身体,估计搬不了多久,就要停下来休息,这会拖累到搬运木材的进度。
很快周旭强一行人就开始出发,由于回村的路,比较安全,所以大队长和老支书,并没有安排治安队的人在沿路护送。
没有办法周家庄的枪就只有那几杆,想训练多一点治安队队员都是没有办法。
没有那么多枪,人多有什么用,现在已经不是冷兵器时代,而是进入了热兵器的时代,有一句老话,就是功夫再高也怕菜刀,就更别说是比刀更强的枪了。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路程,周田赶的牛车,一个不注意,就陷入了旁边一个沟渠当中。
周田抽了几鞭牛,想让牛发力,将陷入沟渠当中的轮子拉出去,不过牛车上拉著这么多木材,根本就脱离不了沟渠周旭强看到前面怎么停下来,便说道:“大家先停下来一下,我去前面看一下。”
其他人听到周旭强的话后,便将木材慢慢放在地上,正好趁这个机会休息一下。
周旭强就连忙走上前查看,不一会就看见周田驱赶的牛车陷入沟渠当中。
他也知道现在不是责怪的时候,是喊人帮忙将牛车从沟渠当中拉出来。
“这样不行的,先把车上的木料搬下车。”周旭强立马出声。
没有办法,他只能是叫人过来帮忙,首先将牛车上的木材都搬下来,然后再将牛车给推出沟渠。
“周田,接下来要注意一点。”周旭强叮嘱道。
还好,老支书和大队长不在,否则肯定会被骂得狗血淋头。牛是村里很重要的资产,平时抽几下都心疼。
周田连忙回答:“旭强叔,你放心,接下来我一定会注意的。’
要是换做是别人带队的话,一顿臭骂肯定是少不了。现在没有被骂,悬著的心也放下。
不过这种错误要是再犯的话,肯定会被骂,还会被村里的人说闲话,连赶个牛车都不会,就不要在那里占著茅坑不拉屎。
周旭强组织大家继续赶路,接下来顺利了不少,并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第323章 碳化处理
在周旭强他们将第一批木料运输回村里的时候,老支书他们已经将50棵杉木给砍伐完成,正在修枝。
大队长和治安队在最外围警戒,不知道是不是前段时间来了一个野猪大扫荡的原因,今天砍伐树木发出来巨大的动静,也没有吸引来什么大的野兽。
快结束了,才有一只傻孢子,冲过来自投罗网,估计是想过来看热闹,谁知道把自己给送走了。
傻孢子直接被大队长一枪给带走,干净利落。
老支书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今晚加餐的食材不就有了吗?
众人齐心协力下,很快就将所有的木料都处理好,等周旭强他们来到,就能一次性将剩下的木材都运回村里去。
下午接近五点钟的时候,村民们终于将50棵杉木都运送回到村里。
“今天大家都辛苦,你们大队长打到一只傻狗子,刚好可以给大家加餐。”
老支书拍了拍手将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
周家庄的村民们听到老支书的话后,都颇为激动,又有肉吃了。
民以食为天,辛苦工作一天,能有好吃的来弥补一天的辛劳,也是一个不错的体验。
傻孢子很早就被送到村食堂,食堂的人正在解剖狗子,能吃的都不会放过。
很快饭堂就传出浓浓的肉香,村民们闻到之后,不禁咽了咽口水。
“又吃上肉,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啊!”一个村民高兴道。
另外一个村民也不禁开口:“没错,有肉吃,累点也没关系。”
“我们村算好的,你不知道,我媳妇娘家那边,那叫一个惨。”
别说肉了,能有粗粮吃,已经烧高香了。听说,秋收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要知道,现在距离过年都还有一段时间呀!
他们至少都要等到明年夏收。
这么长时间,可谓煎熬。
“是呀!我们村能吃饱,甚至吃好,全靠益民。”很快,大家又扯上周益民了。
吃饱和吃好其实是两个概念。
现在周家庄的伙食,放眼在全国的农村,也算是不错的,隔三差五就能吃上肉,就算是城里人,也没有多少人能比得上。
大队长和老支书看见这一幕,相互高兴得交换一下眼神,对于蒸蒸日上的周家庄,两人是最欣慰。
两人慢里斯条走著去饭堂,跟其他村民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经过一晚的休息,村民们又满血复活。
今天的任务就是将昨天运送回来的杉木做成电线杆,从水库一直到村里,每隔50米就要弄一个电线杆,来支撑电线带来的应力。
这可是一个大工程,要知道每一根电线杆的埋设深度一般为其杆长的1/6或1/10但最浅不得小于1.5米,如果是作为变压器变台的电杆,最浅不得小于2米。
电杆的埋设深度需要根据电杆的材料、高度、承力和当地的土质情况而定。
对于15米以下的电杆,埋深可以按杆长的1/6计算,但最少不得小于1.5米。
如果电杆设有稳定拉线,跨越电杆和承力杆的埋深可以适当减少,但在土质松软的地区,如果没有固定措施,埋深应酌情增加。
周益民今天也起了一个大早,他在后世看到的电线杆基本都是水泥做成。
来到水库的时候,已经看到村民们在挖坑,只见一群人拿著锄头和铁锹,围著坑洞在挖,不一会就挖出一个深大概在一米左右的深坑。
看到坑洞已经挖好,其他人就想把电线杆给立下去,然后将土回填一下,就完成第一个电线杆。
忽然,周益民看出声阻止:“大家先停一下。”
众人听到这个话,本来是有点不高兴,毕竟正在干活,忽然跑出个指手画脚的人。然而,他们发现是益民,瞬间将情绪压下去。
能让村民们这般,整个村也就只有周益民和老支书等少数几个人了。
老支书也是不解,问道:“益民,你是有什么想法吗?”
他知道周益民见多识广,既然周益民出声,肯定是有不一样的想法。
“这个坑挖得不够深,起码要达到1米5左右的深度,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深度。”周益民开口说道。
众人听到后,只能默默将电线杆给移走,准备继续加深这个坑,毕竟周益民都已经发话。
本来老支书还想说一下,不过没有想到村民们这次反应比他还要快,他都还没有说,就已经行动,对于这样,老支书非常的满意。
“益民,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吗?”老支书问道。
这种活,他们没干过呀!并不熟悉,所以最好还是问清楚。
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最好现在就能纠正,不然等到工程完成,再返工的话,那工程量可就大了。
周益民思索一番后,说道:“首先是埋在地下那一部分,要进行碳化处理,
这样才能延长木材的使用时间。”
村民们就好像是学生一样,在周益民一旁仔细听讲,生怕那里听漏一样。
“益民,还有别的吗?”
周益民补充:“还有就是在安装的时候,电线杆的倾斜率要一样,和方向也要正确。”
老支书大声跟周围的村民们说道:“益民的话,你们都听到了吧?”
“听到。”村民大声回答。
大家按照周益民的话去做,分成几组,加快速度。
老支书小声跟周益民开口:“益民,电线杆是解决了,但电线呢?那东西不太好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