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终于成为了第一大股东了,不容易啊!
而此前,洲英坭的英国人大股东,掌握的股票也不过是12.6%而已,林浩然已经掌握了12.9%的确值得庆贺。
“志学,你辛苦了!这个月,除了你应得的五千港元工资外,我还决定额外奖励你五千港元作为奖金,以表彰你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表现。继续加油,我相信你的努力定能换来更大的成就,未来我定会为你准备一份更加丰厚的回报!”林浩然满意地笑著说道。
等未来,通过九龙仓获取利益之后,林浩然也必定会额外奖励一笔奖金给苏志学,当然了,这是以后的事情。
“老板,非常感谢您的认可和鼓励,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苏志学满脸兴奋,但随即又恢复了几分冷静,“那么,关于青洲英坭的股票,我们是否还需要继续吸纳呢?”
林浩然微微一笑说道:“当然要继续,目前的12.9%虽然是一个不错的数据,但还远远不够,我的目标是掌握更多的控股权!”他的话语铿锵有力,毫不犹豫。
新书求追读,追读对新书很重要,谢谢支持~
第23章 制定新计划
林浩然审视著手头现有的股票,对过去一个月的资金流动进行了估算。
在这个月里,他不仅将个人的150万港元投资进了股市,还通过贷款筹集了5000万港元。
除了从中取出50万港元作为茶水费外,剩余的4950万港元已经全部存入与股票帐户绑定的银行帐户中。
因此,他对股市的总投入资金实际上是5100万港元。
具体来看,青洲英坭的股票在过去的近一个月里,他成功购入了645万股,随著股价平均升至4.96港元每股,这部分投资已耗费约3199万港元。
至于九龙仓的股票,尽管只是五天前才开始进行吸纳,但也已购入了38.79万股,每股平均成本为23.05港元,总计花费了约894万港元。
将这两支股票的投资额相加,截至目前总支出达到了约4093万港元。
这意味著,林浩然目前手头上实际可用的剩余资金大约为1007万港元。
这区区一千万港元的资金,按照他后续的宏伟计划来看,显然并不充裕。
毕竟,他的投资蓝图不仅限于继续增持青洲英坭的股票,还志在掌控更多九龙仓的股份。
考虑到后期需要依靠九龙仓的股票交易来赚取足够的差价,以偿还那笔庞大的贷款,这现有的资金量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因此,如何高效利用每一分钱,将是林浩然接下来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该如何再筹集一笔资金呢?
林浩然很快有了主意。
他的目光聚焦在了手中的青洲英坭股票上。
回想起之前与杨昌道的约定,他协议上承诺在收购到足够数量的股票后,会抵押价值约两千万港元的股票给裕民财务公司。
然而,那个协议中设定了一个半年的期限,意味著他还有充裕的时间来操作。
鉴于距离那个半年期限尚远,林浩然并不急于将手中的股票立即抵押给裕民财务公司。
相反,他看到了利用这些股票作为杠杆,进一步增加贷款额度,从而吸纳更多股票的机会。
根据原身对香江股市的了解,目前的香江股市,还没有后世那种依靠手中的持股便可以在股市中杠杆融资的模式。
这种模式,应该会在八十年代后期才会出现。
既然股市本身不提供直接的杠杆投资机会,林浩然决定自己创造杠杆效应。
他计划利用手中的股票作为抵押物,通过向金融机构或个人投资者融资,以获取更多的资金来扩大他的股票投资规模。
通过这种方式,他能够间接地实现杠杆投资的效果,即利用较少的自有资金控制更大规模的资产。
对别人来讲,这种策略伴随著一定的风险。
可了解过九龙仓增持战历史的林浩然,他知道这完全没有任何的风险。
在九龙仓这样的庞大市场中,他即将投入的几千万港元,不过是沧海一粟,难以撼动其稳固的市场地位与大局走向。
因此,他决定先不急于履行与裕民财务公司的约定,而是利用这段时间内的股价波动和潜在增长,最大化地利用手中的资源,为未来的股市布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九龙仓的股票即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根据实际情况出售,因此它们显然不适合作为抵押物来申请贷款。
基于这一实际情况,林浩然只能用洲英坭的股票来抵押了。
目前,他手头上的这些洲英坭的股票市值已超过三千万港元,凭借这些优质的股票作为担保,他预计能够轻松地从金融机构那里获得三千万港元以上的贷款。
一旦制定了这一策略,林浩然心中的顾虑便烟消云散。
他计划同时推进对九龙仓和洲英坭股票的投资计划,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他的财富增长。
林浩然非常有信心,通过精心布局和稳健操作,这两支股票他都能够取得理想的回报。
放下手中的笔记本,林浩然注意到苏志学仍未离去,便温和地说:“志学,你先回去吧,你儿子正处在康复的关键时期,家里多个人照应著,他也能更快恢复,早点回去,你们俩一起陪伴他,这样会更好。”
回想起两个星期前,苏志学的儿子进行了手术,并且手术过程非常顺利,紧接著便踏入了细致的康复旅程。
鉴于此,林浩然这段时间都非常理解,特意在每天下午四点股市收盘后,便劝他先行离开,以便他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家庭的照顾中。
反正既然他目前尚未正式成立公司,也尚未创建严格的公司规章制度,那么在管理上自然不必过于拘泥和死板。
“林总,那我先回去了,谢谢您。”苏志学带著感激之情向林浩然道别。
等苏志学离开之后,林浩然在办公室中思考了起来。
接下来,想要依靠手中的洲英坭股票来贷款,很明显肯定是不能从裕民财务公司那边进行了。
那么,从哪家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贷款好呢?
毫无疑问,目前整个香江最大的金融机构就是汇沣银行。
想要在香江立足,肯定是要与他们创建良好的关系。
而且,从汇沣银行获取贷款也会更为便捷,他们拥有更强的合作资源。
当然,他们的贷款守则会更加严谨和完善,像裕民财务公司那样,仅凭一千多万的价值抵押就贷出五千万港元的模式,在汇丰银行是不可能实现的。
此外,还存在另一个考量因素,那就是林浩然目前关注的股票洲英坭同样是一家英资企业。
如果他直接前往汇丰银行申请贷款以增持洲英坭股份,成为其大股东的行为有可能被泄露,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目前,林浩然尚未有公开自己已成为洲英坭大股东这一消息的打算,他选择保持低调,以避免引起市场过多的关注和不必要的波动,这样的策略有助于他更稳健地推进自己的投资计划,并在未来合适的时机再行公布。
不过,如果能亲自与汇丰银行的高层,特别是大班沈弼洽谈,或许可以不必过分担忧。
像沈弼这样级别的高层,通常会严守商业秘密,对于洲英坭这种规模不算大的企业,他们不太可能会为了此类消息而破坏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声誉。
只是不确定的是,这三千万港元的贷款,能否引起沈弼的注意呢?
感谢书友20220521060221066的打赏,
新书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
第24章 恒生银行
尽管林浩然是林万安的儿子,但林万安在商业界的地位或许都还不足以直接引起像沈弼这样的大佬级人物的特别关注,更不用说林浩然本人了。
所以,对林浩然来说,想与沈弼直接洽谈,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主动找上门,说不准就得吃个闭门羹。
如果他直接拿出他拥有的洲英坭股份,必定能被沈弼接见。
但这也间接地会导致他洲英坭大股东的身份被其他人知道。
此刻,林浩然也充分地明白,在商场上,个人的影响力与地位同样至关重要。
林浩然脑海中闪过包裕刚的名字。
他意识到,或许通过包裕刚这位人脉广泛的船王,自己能够有机会与沈弼会面。
毕竟,包裕刚之前对他印象颇佳,甚至还热情地邀请他到自己家中做客,这显示出他们之间良好的关系基础。
然而,这个想法在林浩然的脑海中盘旋片刻后,便被他自己否定了。
原因无他,他现在正紧盯著九龙仓的动向,试图从中获利。
这样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是在间接地从包船王的利益中“吸血”。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再通过包裕刚去寻求与沈弼的会面,无疑会增添一层复杂的人情纠葛。
林浩然非常清楚,商场上的人情往来往往伴随著利益交换,而他目前所追求的,是更为纯粹和直接的商业合作。
因此,在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放弃通过包裕刚引见沈弼的想法,转而寻找其他更为合适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经过一阵深思,林浩然很快便释然了。
他意识到,有洲英坭的股票作抵押,如今自己想要获取贷款并非难事,并不是非得依赖于汇沣银行这一途径。
既然有其他的选择同样可以达到目的,那么又何必在这件事情上过分纠结呢?
和汇沣银行打好交道是能让他在香江更好立足,甚至有利于他未来对某些英资企业的并购,可这事情也不需要那么著急。
此刻林浩然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自信。
他相信,只要自己在香江继续努力,不断积累经验和实力,终有一天能够在这片商业沃土上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创建起自己的影响力。
到那时,无论是与谁见面洽谈合作,都将变得轻而易举,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因此,林浩然决定放下心中的包袱,专注于眼前所面临的事情。
既然英资银行暂时不适合这笔贷款生意,林浩然把主意打到了华资银行上。
很快,林浩然便有了想法。
他决定将主意打在恒生银行身上,恒生银行在华资银行中属于实力雄厚的佼佼者。
尽管恒生银行在1965年的挤提浪潮中遭遇了严峻挑战,最终被汇丰银行收购,但其核心管理层尤其是董事长一职,始终由创始人何善恒先生稳坐。
沈弼先生或许暂时难以直接会面,但林浩然猜测,通过何善恒先生这条途径,他或许能间接达到自己的目的。
原因在于,家父林万安所创立的万安集团,与恒生银行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关系。
万安集团的资金运作,正是依托恒生银行这一坚实的金融平台得以顺畅进行。
凭借自己作为万安集团小公子的身份,林浩然相信,无论出于何种考量,何善恒先生都会顾及到与林家的深厚交情,以及万安集团对恒生银行的重要性,而给予他一次会面的机会。
毕竟,在商业世界中,人情与利益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著合作与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
想清楚接下来的行动后,林浩然先是将洲英坭的股票单据带上,然后果断地离开了办公室。
现在才下午的四点多钟,时间还早,正好去一趟恒生银行。
一上车,他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对主动坐到驾驶室的李卫国说道:“卫国,我们接下来去皇后大道中163至165号,我来指路,你来开车。”
李卫国和李卫东不久前刚通过驾照考试,仅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林浩然已经见识过李卫国的驾驶技术,颇为赞赏。
因此,他放心地将方向盘交给了李卫国,相信他能够胜任这次任务。
至于李卫东,他给人的感觉总带著几分憨厚与纯真。
在林浩然的心中,对于驾驶这样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精确操作的任务,他更倾向于让驾驶技术更为娴熟的李卫国来承担。
因此,在李卫东的开车技术尚未达到足够熟练之前,林浩然是坚决不会让他来驾驶的,毕竟,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好的,少爷。”李卫国应声后,启动了车辆,眼神专注地望向前方。
他知道,虽然自己在香江已经待了将近一个月,但对这座城市的街道布局仍不够熟悉。
而少爷,就像是一个活生生的导航仪,能够准确地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