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第128节

  方明澈道:“都是穷则思变啊!”

  “谁说不是呢?”

  过了没几天,方明澈在家接到方父的电话,从邮电局打来的。

  “明澈,你元旦寄回来的100块我已经收到了。”

  上次六月底回去,方明澈把3-6月的40块钱补上了。后来7-12月的也邮寄或者托明峰哥带了回去。元旦肯定要表示一下,就寄了100。

  他现在虽然个人和旅行社都有不少债务在外头,按月给高利息(林嫣这个内当家兼旅行社出纳在负责给)。但其实进账也不少的。

  12月初买下小偏院正房时,林嫣说家里有5000。这个钱主要是废品站挣的。12月,废品站又挣了2000,这里变成了7000。

  至于旅行社,至今还没有分过红,方明澈也没有额外拿工资。只是分红的时候有几个点是做为他经营、管理的辛苦费。没分红也就都在账上。所以,其实旅行社账上有钱。因为租车这些花销都是花的之前借的钱。

  开业六七周,旅行社净入其实有将近一万五了。但是,要买车嘛,就攒着没动。他不敢给老家寄多了钱,引得别人说他成了大户。但自己如今手头比较松动,还是可以表示一下的。

  所以这会儿听他爸说钱收到了,方明澈直接道:“爸,这100是给你们用的。你不要再拿去存定期了。”

  钱存在银行,其实对于改善生活没什么帮助,就是增加安全感而已。

  方父听他这么说便道:“废品站还挺赚钱?”

  “还可以。除了收废品,同一批人手还在帮忙收菜,下班就捎带进城了。所以,我这里还比较松动,你安心用就是了。不用太节省!”

  方父听他这么说,肯定是老怀堪慰啊。然后忍不住又道:“你这个生意,跟之前一样,也是政府支持的吧?”

  “嗯,就用了四个人。除了一个做饭的大姐,另外三个都是回城知青和退伍兵。解决他们的就业,自然是政府支持的。”夏大叔算编外的。

  如今,废品站那里已经二十多号拾荒者在搭伙吃饭了。人多,摊薄了成本。而且收了一两毛钱,让拾荒者也吃得抬头挺胸的。有菜、有蛋还有少许肉,也算荤素搭配、均衡饮食了。

  这些人在废品站搭伙,废品自然是送到他们这里。搭伙的资格就是这么来的。

  方父道:“那就好。支书不是之前就说分田么。大家伙伸长脖子一直等啊等啊,年底省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农村经济政策使生产队逐步富裕起来的意见》出台才明确了。”

  农民能不伸长脖子等分田么?每次集体劳动,总是有人摸鱼。这个风气如今是越来越坏了。像方父这样老实巴交种田的农民,其实是很不喜欢这样的行为的。听说了小岗村包产到户之后获得大丰收,他就一直盼着能分田单干。

  方明澈道:“分了?”

  看来SC省搞改革,没自己6月回去那次认为的那么落后。尤其是马同学说的78年1月,广汉就在搞包产到组了。

  “前几天就分了,这不都有红头文件了么。”

  “那爸,你跟我妈要不年后就跟着明峰哥上京吧。我这里事情多,阿嫣又怀孕了。我走开着实不是太放心。”

  方父果然道:“那刚分到田,这不得撸起袖子好好干啊?你老子才50岁,还不到养老的时候呢。明峰春节后进京,这不刚好错过春耕和春播么。”

  方明澈心道:得,老同志还很有干劲呢!

  他道:“这件事我和我哥去商量。我给他贴一些钱,去请人吧。包产到户,农村可以腾出很多剩余劳动力。你们来看看,待一段时间再回去就是了。阿嫣怀孕,总不能就叫我丈母娘管吧?”

  他很想老头子不要再像上辈子那么操劳。包产到户了,让他哥农忙时雇佣本村的剩余劳动力一起干活就是。如今手头松动,方明澈就想尽早把老头子弄到大医院检查一下身体。有病治病,没病也知道一下哪些地方该注意。别又搞得跟上辈子一样,子欲养而亲不待!

  他这话说了,方父在那边犹豫了一下。儿媳妇怀孕了,也确实不好不管不问的。老二生意和学业又都很忙。

  “要不,让你妈跟着明峰进京?本来儿媳妇怀孕,我这老公公也帮不了什么啊。”

  方父还是惦记他的春耕、春播。

  “爸,正好年后明峰哥要上京,多难得的机会。不然你农忙之后,自己来?”

  方父道:“我一辈子就在田里打转,没出过远门呢。”

  “您就那么信不过我哥啊?他都二十七八了。春耕和春播他没问题的。要不,你再想想?”

  那边沉默了一下,“那回来怎么办呢?回来方便么?”

  方明澈道:“我在政府的招商引资办公室有熟人,能帮你们开到买卧铺往返的介绍信。这次明峰哥回去,我会帮他开介绍信买卧铺票。到时候直接上车,一路坐或者睡到市区才下车。到了市区,你肯定就没问题了啊。”

  “卧铺,不用、不用。我们买硬座就可以了。嗯,到了市区我确实回得去了。”

  卧铺是硬座价格的两倍呢,他听明峰说起过的。

  方明澈一阵无语,“你先来了再说吧。”

  他到时候给买了卧铺票,给送上火车。等到要开了再下车。就不信老头子能无师自通,跟硬座的人换票吃个差价。他只会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的位置上,玩不出这些花样。

  方明澈想到这里不由想了下自己是随了谁。他爸、他妈都没那么多想法吧。哦,他妈想法还挺多,还准备给他和阿嫣的套子扎洞呢。

  “好了,还有没有其他事?”

  “你明天让我哥这个时间过来接我电话。”

  方父道:“我回去和他说就是了,莫浪费电话费了。也不用你再贴钱,你寄回来的够多了。”

  方明华对此倒是大为赞同,谁这个年纪还想成天被老爹指手画脚的啊?春耕而已嘛,又不是没干过。田分到自己名下,他肯定更舍得干。

  老头子肯留些钱是最好的。他能起早贪黑一个人干完就一个人干完,那钱就他赚了。如果会误农时,那就按老二说的请人。

  “去啊,你们去首都看看。那可是首都啊!这么好的机会不要错过,别人想去还去不了呢。何况还是跟着明峰去,一路上我和老二都要放心许多。”

  首都,确实对老一辈有莫大的吸引力。人家库尔班大叔还准备骑着毛驴进京见毛主席呢!

  方母也是想去的,听起来她家老二如今在首都混得更好了。她要去首都看看。也看看怀孕的小儿媳,确实得表达一下关怀才行。说起来,他们还没见过首都的亲家呢。

  袁淑芬也道:“爸、妈,你们去吧,家里不还有我么。田里的活我也能帮忙的。”

  众口一辞,而且确实不用很费事的去跟生产队长请假了。最后方父才决定年后跟着方明峰一起上京。

  这个消息经由方明华和袁淑芬的口,很快传了出去。引得方明峰他爸都忍不住来问,“老七,你们两口子真要去首都了?”

  其实不用问也知道是真的。这两口子还能跟方桐上回一样,是被忽悠了啊?

  方父点头,“明澈和明华都让我们去。那就,去看看吧。反正来回不就六天么,真要明华搞不定,我还能回来。”

  “你都去了,你就多待一阵嘛。不然花那么多路费不划算。”

  倒也是啊!

  敲定这件事,方明澈就把注意力放到期末考试上来了。他这会儿已经又去走访了那三个在日本打黑工的人的家里。

  会日语的人应该还有一些,但肯到他这里来干活的,主要目标还是要放在这些人身上。不过,可能在素质方面跟邱姐、宁安安这样读了不少书的有差距。

  还好邱老师给了他一个惊喜:邱老师在开始自学日语了。他得闲还坐着贺师傅的车跑去大学日语系练口语这些。

  嗯,贺师傅如今也跟旅行社的编外人员一样。车子经常被旅行社征用。王德显不方便开着军用吉普出来、一起跟团练口语的时候,他俩就包贺师傅的车去。

  贺师傅也乐得接旅行社的单,方便他回家准点吃饭。

  方明澈问林嫣,“不行咱们休学一年就是。生了孩子大不了再读一个大一。”

  “这学期没问题。再坚持半个多月也就考完了。”

  “行吧,有任何问题你随时吱声。”

  第二天下午,有客人到了。

  是魏友领进来的,他已经来这边带薪学英语了,同时也给玲子分担一些办公室的杂务。省得街坊邻居看到玲子都要调侃她是光杆司令。而且,方明澈也不知道玲子什么时候会不会突然说要走。

  方明澈还安排了魏友学开车。技多不压身嘛!要是开车的技术过硬,回头四五月增加的那辆车就让他去开。

  方明澈看了一下眼前烫卷发的女人,“陈知青?”

  这是村里的女知青队长。当初离了婚他送林嫣去集体宿舍,还拜托过人家照顾林嫣。

  陈知青一个很坚定的回城派。去了十年,一直就没跟当地人处对象。只默默的学会了如何把农活越做越好。

  她去村里比阿嫣还早两年呢。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让她在去年这个时候等到了无条件回城的机会。

  对这样的坚定派,方明澈还是很佩服的。

  他笑道:“陈知青,快快快,里头坐。阿嫣马上就下课回来了。”

第142章 有进步了

  陈知青看了看正房正在工作状态的办公室,跟着方明澈在东厢房摆八仙桌的小厅里坐下。

  这小厅其实是在卧室,用一件旧屏风隔出来的一点空间。可以在八仙桌旁坐着吃饭,也可以用来待客。

  没法子,这小偏院本来就不是太正规的院子。自然也没有正正规规的大客厅。

  但当下真的够用了。如今家家户户居住面积都不大,好些人家连这都没有。住都不够一家子住,哪还会设置这种功能厅?

  就连方明澈曾经想买的团结湖小区52平米的套房,也是没有客厅、饭厅的。只有两个房间加厨房、厕所。

  所以这个小偏院也只能是个过渡。还得再买正规的四合院收拾好了,住着才舒服。

  陈知青道:“早就听说我们回京的那一拨知青,林嫣算是混得最好的。今天一见,果真如此啊。听说这个小院子都是你们家的了。不过,你们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把办公室摆在明面上?”

  当然,大家背后其实也嘀咕,都是方明澈混得好,林嫣算是借光。这种说法当初在乡下就有了。嫉妒林嫣一个外人在村小教书嘛,那可比下田干活轻松多了。

  要说林嫣学历比众知青都高也就算了,但她也只是个初中毕业生。他们一群知青里,高中生都是有的。初中生更是不乏其人。

  但是,人家是两口子啊!林嫣借她男人的光再正常没有了。

  方明澈道:“我们旅行社涉外的,主要是招待外宾和华侨。每月能去中国银行兑换一些外汇。所以各方面都是给开绿灯的。”

  他们这是事实上提前享受创汇企业的待遇了。上辈子的创汇企业,也可以留下一部分外币自用的,审计上不会追查去向。水至清则无鱼嘛,上头也不会管得太严苛。只要能按月去兑换外币就行。

  他一边说一边进里面拿了两个橘子出来,放在桌上示意陈知青吃。

  阿嫣喜欢吃这个橘子,所以他又托崔嫂子买了些。

  陈知青听了他的话立即就明白了。他们现在开着的涉外旅行社,正是国家当前最需要的行当!而且,方明澈敢涉足这样的行当,背后肯定是有人的。

  那就怪不得敢大喇喇的把这么多人摆在面上了。她只看到了三个人,但两个房间里还有几张空着的办公桌。

  她说了下来意,“我来给林嫣和你送喜帖的。”

  回城知青,大多在乡下待了十年八年的了。如今有的,不过是青春的尾巴而已。回城之后,安顿下来肯定就必须完成这终生大事了。

  方明澈也知道,这年头可是不兴什么单身贵族的说法。不结婚就视你如怪物,周围的人都会给你做思想工作。直到你处对象、结婚为止。

  哦,即便是后世,也是把‘剩女’这样带有侮辱性质的词,扣在没有结婚的女性身上。

  倒是古大爷之前说的‘错过了花期的女同志’这个说法还带些文雅,没有贬损之意。老头估计当年受的是绅士教育,还挺尊敬女性的。

  他道:“我听阿嫣说,陈知青你是进了化肥厂?”

  “是的,我妈提前退休给我腾出来的工位。在乡下的时候,城里几次招工都没轮上。高考我也考了两次,也都落榜。幸亏啊,就在我都要绝望之际,有了无条件回城的政策。”说到最后,陈知青脸上露出些庆幸的笑容来。

  那十年能通过招工回城的,关系都非常硬。至于前两界高考,不到4%的录取率,没考上太正常了。那会儿在乡下,年纪也渐渐大了,是真的充满了无力感。幸好,回来了!

  方明澈想想她的经历也是有些唏嘘。18岁到28岁,人生最好的年华啊!

  “要不怎么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苦难已经过去了,以后好好过日子就是。那你爱人是哪个单位的?你吃橘子啊,不要客气。”

  陈知青这时节看到黄橙橙的橘子,自然是稀罕的。看他招呼的诚心,于是道:“切开来吃吧。林嫣上学没回来,那颜颜呢?”

  她肯定不可能说切开她和方明澈分着吃。林嫣不在,那就只能找颜颜一起分享了。

  “她在胡同里玩儿呢,喊不回来。不用管她,你吃就好。真的,不要客气!”

  陈知青这才拿起来剥,这皮还挺好剥。

  “我爱人是肉联厂的,也是回城接班的知青。我们是中学四年的同学。上次单位安排联谊,凑巧遇上的。”

  这些回城知青,除了工作是老大难,婚姻问题也同样。很多厂子的工会、妇联,就组织工人去参加几个厂子的联谊,多个渠道认识同龄人。

  两个都是有正式工作的,这也算门当户对了。嗯,这样的联谊是不会叫没正式工作的去的。所以之前胡勇他们这样的无业游民,都找不到对象。

  方明澈笑,“那这姻缘线牵得还有点厂。哪天啊?”

首节上一节128/27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