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健旁边给他留了位置,他猫着腰进去。一看,哟,楚香帅!
别说,年轻时候的秋倌是真帅啊!哦,不只,他帅了一辈子。
上辈子70多了演《将夜》里的夫子都还是丰神俊朗的。甚至有不认得他的年轻人以为是年轻演员画的老年妆扮。
其他人包括方健都早已经投入的看起来了,也没人理会方明澈怎么才回来。
他们一群人在这边看了四集,十点半了才又骑车回去。
回去的路上,方健都还在兴奋:“闻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不胜心向往之。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取,君素雅达,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也!”
方明澈道:“别兴奋了!楚留香就算不当大侠,没有那么好的武功和轻功,他也是富商之子。”
这小子其实记性不错嘛。这还口口声声不是读书的料?
“啊?”
“啊什么啊?家里没银子,他拿什么来造那么一艘大船日常起居?”那就相当于是如今的豪华游艇了。
“没钱什么都不行么?”
“肯定啊。你是想当大侠,不是想当宵小吧?”
方健道:“我就想像他们一样,走进酒楼把一锭银子拍在桌上,‘小二,好酒好菜尽管上!’”
“哈哈!你去国营饭店试试啊。”
“我又不欠揍,我敢喊小二,人家要拿打人的。而且咱们家的钱和粮票都是奶奶保管着。”
怎么可能给他能喊人‘好酒好菜尽管上’的钱和粮票?在他们家,最不能被容忍的行为就是浪费粮食。
“幺爸”方健有些抱怨的喊道。
人家正做当大侠、行走江湖、不愁吃穿的美梦呢。一下子就给人点醒了。
“回去洗洗睡,梦里什么都有。谁还不想当楚香帅了?但人家除了是富商之子,一身本事也是勤学苦练来的。天上是不掉馅饼的,你记住这句话就行了。”
回到家,家里已经熄火了。叔侄俩直接在地坝的井台边打了水冲洗了一下,然后就各自进屋。
这个井台是用篱笆圈起来的,毕竟家里还有康康这样的小孩子。这样不至于直接就掉进去了。
下午的时候,颜颜还在这里学着怎么拿小桶把水打起来呢。
小丫头力气还挺大,学会后真的提了小半桶水起来。方明澈想了想,她可能是这一年半一直在对着沙包练拳练出来的。之前抱半个西瓜看着也不太吃力。
方明澈轻手轻脚回屋,先打开抽屉看了看。里头用报纸包着的葡萄干等吃食,已经都没有了。看来颜颜都拿出去跟家里人分享了。
第二天早起方明澈问她,她道:“都上交给奶奶了,家里的物资由奶奶保管。”
方明澈失笑,“那你奶奶肯定很高兴。”
小丫头把吃的交给老太太分配,那肯定能吃好久。不过好在都是吃着玩的,不会只顾着给主劳吃了。
颜颜笑了笑,“我私下通通都包了一份给姐姐,让她和大伯母分着吃。”
这次回来,是大伯母和姐姐在生活上处处照顾,她很拎得清的。
方明澈笑笑没说什么。
袁淑芬已经做好早饭了,在外头喊道:“明澈、颜颜,出来吃饭了”
今天大米厂的厂房全部腾出来了,也派了人去买机器设备。先买的二手的,村里派了懂机器的人去看。
下个月就要秋收了嘛,肯定得在那之前弄好。平时虽然也有生意,但生意最好的肯定是刚秋收那阵。这万万耽搁不得。
村里其实就在等方明澈和方明华各一千的投资。今天支部办公室外头的黑板上就把各家的投资都写下来了。
第一名肯定村支部,3000块。这是全体村民共有的。然后就是方明澈家,1300块;第三名是方明峰家,1000块。其他人家就是几十、一百的。
就这么凑够了15000块,以后要按这个投入分红的。至于在大米厂上班的人,工资肯定另算。
方明澈带着颜颜和康康过去凑热闹,支书告诉他,“前期先招十五个工人。我兼任厂长,会计、出纳直接用村里的。回头给他俩多一个也要多发十块钱。”
方明澈道:“用人上头,支书你说了算。我跟我哥、我爸都打了招呼,让他们不要插手。”
支书点头,这样要好办得多。不然谁都想来,钱多事少离家近啊。这股东家里也要安插人就麻烦了。
方明澈道:“不过我还是建议按照学历来招人,城里招工也有学历门槛的嘛。初中生以上最好!这样才能更有向学之风。”
支书点头,“读了书的,是要好用一些。另外,我打算拿你捐的钱去买一些图书以及教人种田、养鱼之类的书。人从书里精嘛!”
这一点方明澈很赞同,“完全可以。”
支书道:“要不,这事儿你去办吧。你和拖拉机手去新华书店挑书,挑好了运回来。”
“可以。你让拖拉机手空了来找我,我就在家里地坝。”
他要在地坝里教方健学骑自行车来着。
第170章 另类教育
方明澈回到家,直接开始教方健骑自行车。以方健的身高,对二八大杠肯定还是只有‘掏裆式’骑法,也就是在前面的三角框架内骑。
如果他二婶的二六圈女士车在这里,他能学得轻松不少。
方健吧,有点时候看起来很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数学,他都能合计考出一百分,丢分率50%。但对于他感兴趣的事物他就能学得很快。
昨天楚留香那句‘闻君有白玉美人’,其实就出现了两三回吧。他就给背下来了。如今学骑自行车也是一样,半个小时不到,他就能独立骑行了。
一旁的方芳、方舒颜、方康三个一直在看着,都不由觉得‘大哥好厉害!’
方健面对他们这种崇拜的眼神,也是找回了自信。他好像也不是那么笨啊!
“谢谢幺爸!”
方明澈看方芳也很想学的样子,但七岁的身高学骑二八大杠还是早了点。于是对她许诺道:“回头去了首都,用你二婶的女士车学。”
颜颜就又想起了她没能要到的小车车。那个小车车如果把后面两个辅助轮子卸掉,就很适合她的身高骑。
不过,她也没比姐姐矮多少。过两年应该也能用妈妈的自行车学骑车了。她再多等两年吧!
方明澈其实留意过颜颜想要的小车车,友谊商店里有卖的。但价格出乎他的意料,那可不是按轮子大小来定价的。反而因为销量小,生产工艺一样的复杂,比他想像得还略贵些。
他看看颜颜,如果这次把非遗产品卖去东京都事情顺利,就给你买一辆。反正也不需要花外汇。
方芳听了方明澈的话,看看高大的自行车,点点头,“嗯,好的。”
方明澈看向方健,“这是借的车,学会了就行了。下来吧”
这样一辆自行车对一个农村家庭,是不折不扣的大件。就单凭这一辆车,其实都可以当聘礼娶个正当好年华的黄花闺女了。
人家舍得借给他,是知道他有钱、赔得起。他掌着让方健骑,人家看到了不说什么。但要是方健自己在村里骑,一开始又不太稳当。那人家心头该多焦急?肯定是生怕他连人带车给摔了。
方健恋恋不舍的从车上下来。
方明澈摸摸他的脑袋,“其实你爷爷手头还有钱,家里真的需要就哄着他买吧。”
对家里他按月寄钱,但老头就是舍不得拿出来用。这回掏了300,是因为他也觉得大米加工厂应该能赚钱。哪个农户不得用上这些设备加工大米啊?
除了粮站的两台机器,十里八乡甚至更远的地方,也就他们这里有。加工一百斤收三块钱工钱,这是薄利多销啊!
但搁不住需要加工的大米多啊,一天加工个上千斤不成问题的。那良性循环下,以后就可以跷着脚坐等分红了。甚至,连集体土地修的厂房租金都是可以分红的。所以,方父才舍得掏了300块出来入股。
可买一辆二八大杠的自行车要180,还要搞一张自行车票。以他老人家去10公里外的县城都宁愿走路去的做派。肯定不觉得是生活必需品啊。
让他大孙子去磨磨,能改变老头子的消费观念也好。
方健道:“没戏吧,爷爷的钱看得可紧了。”指望幺爸还现实点。
但方明澈肯定不会让他如愿的,“那就看你的本事了。”
说话间,拖拉机手开着拖拉机过来方家,“九哥,可以走了么?”
方明澈点头,“走吧。你们四个要不要去?我去县城的新华书店替村里买书置办个阅览室。”
支书还算大方,批了200块钱。虽然是方明澈捐的,但他肯拿出来办阅览室开启民智也很不错了。他还说到时候要把这钱是方明澈捐助的,写在阅览室的墙上。
四个小孩肯定都想去。只是方芳有些犹豫,她还有活儿要干呢。
方明华扛着锄头正准备出去。看到这副场景,又看看颜颜。他兄弟的闺女过得比他闺女可要好太多了啊!
“去吧,都一起去看看。逛逛新华书店也是长见识的事。”
方芳露出笑容来,和兄弟、妹妹一起进去搬小凳子。
方明华看看方明澈,“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啊?”
唉,老二自从小时候展现出读书的天分,除了农忙时节实在忙得不行的时候,老头子都不舍得让他干活的。
听了自家大哥的话,方明澈道:“你家方健其实天分挺好的。学车学这么快,背录像里的台词背这么快。”
方明华把锄头放到地上,“那你这意思,他要是乐意读书应该也能行?”
“肯定行啊。爸说得没错,这世上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和众人差得多的就是科学家和傻子。”
研究结果也是这么说的,94%的人智商在正常范围,3%低于正常范围,还有3%高于正常范围。用十亿人口总量一算,九亿四千万人都是正常范围。
方明华道:“那敢情好,我还以为他真的是笨蛋呢。能读书就好、能读书就好。以后不用像我一样卖笨力气。”
方明澈看看他,“你先安心种田,这几年农民的收入还是要猛窜一头的。回头我帮你i想想办法。”
他都能给朱启明还有林怿的小舅子想办法,怎么不能关照自己亲大哥?
不过,他要想办法把老头、老太太弄去医疗条件更好的首都生活。这得靠他们的孙子、孙女。但老头子肯定惦记田里。总得让他看到自家分得的田亩产量大幅提高,收益翻番。
那就只好让大哥、大嫂在乡下再待些年头。过些年,那样的产量成了常态,再租给别人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90年代末期有一次机会得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户口。不过,年轻人有必要转城市户口,像他哥嫂到时候上了年纪就没必要了。
农村户口才能保留宅基地啊!而且,如今这个支书挺不错,比旁人早一步抓住了几回。没准让他搞得村民以后个个都能凭着户口分红。
方明华道:“你还能帮我农转非啊?”
方明澈道:“如果户口不和粮油这些物资供应挂钩,其实也没有太大价值。看国家这个趋势,会渐渐把掌控的资源下放。计划经济也会迎来转变的。”
至于买房,在2010年以前买都是不限购的。
方明华震惊,“不太可能吧?”农转非的名额对金贵啊!
“这只是我的揣测。”
这会儿四个孩子已经抬着凳子跑过去,互相帮忙爬到拖拉机后车厢安好凳子排排坐下了。还有村里人听说拖拉机要进城,也有几个抬着自家凳子过来。
嗯,这种不是免费搭车,要交一毛钱的。坐公交车三毛,自己村里的拖拉机一毛。就是方明澈想的,如今这位支书挺有经济头脑的。这从去年他用四块钱把拖拉机包给方明澈接新娘子就可以窥斑见豹了。
用支书的话说,‘挣点油钱啊!而且这拖拉机是集体的,人人有份。不收点油钱,没机会搭便车的人岂不是吃亏了?’
如今村民也挺习惯的,上了拖拉机就交钱。不过,方家去四个娃子啊?小娃娃是不收费的,但通常都是跟着大人。一个大人只能带一个小娃娃。
拖拉机手一边收钱一边道:“今天这趟是去县城新华书店买书办村民阅览室。用的是九哥捐的钱里的200块。”
大家想想方明澈捐的钱,立马不好意思计较他家几个孩子的车费了。
而且,“200块啊?那岂不是可以买三五百本书?”
方明澈看众人坐得差不多,就等他了,正走过来。听到这话道:“前期上限是200块,不是要一次性的全买回来。”
这也算是开启村民智慧的大好事,算是花得值!
支书和他讲,到时候方明澈家的人可以免费借阅。其他人在阅览室看也不要钱。但如果要借回家,给了押金之后,租金就两分钱一天。损坏或者弄丢,造价赔偿。
这是对本村人的待遇。外村的人嘛,给了押金借回去看三分钱一天。到阅览室看,一个月一块钱,人证一一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