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一些,颜颜从少年宫回来了。自从林嫣放出些风声,准备另找一个相熟的黑的师傅专门负责接颜颜。贺师傅那里就没有再让颜颜在少年宫等过,都是到点就接回来了。
“颜颜,这是你敏姐,你俩没出五服的。以后敏姐就住我们家,专门负责照顾弟弟和你了。”
颜颜抬头看看方敏,“敏姐好!”
“颜颜,你好!”
方敏就这样在小偏院住下来了。也不需要她干太多的活儿,就打扫下卫生、带带方畅。
她日常打交道最多的除了方明澈一家,就是谢家姐妹了。谢娉和谢婷都要去夜校上课,不过她们的课是特地安排的轮着去。家里总要有一个人在。
方敏安顿好之后,就跟着她们姐妹一起去上课。当保姆等孩子入学就不需要了。有个夜校的文凭,过几年方敏不管是去外头另找工作还是进旅行社都要方便一些。
当然,如果她够厉害,通过夜校的学习考下了高中毕业生的同等学力证明,将来也有机会去考大学。
她来的第一天晚上,方明澈和林嫣就这么和她讲的。
方明澈直接道:“做人要有规划。你还小,那长辈就有义务替你规划。每天晚上那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自己抓紧。”
夜校上课的时间,他和阿嫣都放学回家了。大学晚上上课的时候是非常少的,大多是选修课。他家的情况,一早就没有选晚上上课的选修课。
“九叔、九婶,谢谢你们还为我考虑。我会珍惜学习的机会的!”
她来当保姆的,居然还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时间。而且,学费都是九叔给掏的。
方明澈道:“你喊我们一声叔婶,肯定要为你考虑的。”
谢家姐妹骑高翔的二八大杠,晚上他不用。方敏就骑方明澈那辆,他晚上也不用。
到十一月,又分红了一次。同时把老崔的5000块钱给还了,也是两家约好去银行转账。林嫣开车载着老崔去的。
崔老板道:“其实我也不急等着钱用。如果你们还需要,继续用就是了。”
林嫣道:“没事儿,身边还是多留些钱好。我们现在也缓过来了。”
银行年利息4%,私人利息10%。她肯定宁可借银行的钱啊!借私人的,那都是不得已。
把老崔送回家,林嫣左右看看又道:“其实你们这儿,也可以设法扩建一下啊。生意已经好得快坐不下了。”
崔老板道:“有人盯着呢,说我们请的人多了。还有,外头的地皮也不是我家的,是过的路。”
他的学徒、来帮忙的侄儿都被算成是他请的人了。而且,这段时间税务的人在催着赶紧去登记、办理营业执照,这方面也管得比较的严。
哼,那些去举报他的人,还不是看他赚到钱了心头不平衡。也不想想他们做餐饮的也挣的是辛苦钱呢!
“这路挺宽的,你给街道办交点租金,摆一排桌子应该没问题。至于请人的事,你们不是也在创汇么。”
崔老板苦笑,“上次就是拿这个说事儿,才没事的。不像你们旅行社,规模大,每月上交的外汇多。”
林嫣心道:你压根就没去银行兑换过外汇吧。又想享受创汇优待,又不去兑换外汇。那人家可不是有法子搞你么?
崔老板道:“上次被说了之后,我就按月去兑换一些了。”
对了,说到外汇,上次英子走他兑了50美元给老周。老周许诺的等英子带钱回来,要换回给自己。至少是要换回外汇券给自己。结果英子一分钱都没兑回来,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他问林嫣,“要不要一起去问老周换外汇?”
旅行社之前可是换了450美元给老周。
“他没有吧。你要去你去,我不好去的。之前借了老周的钱,又用了他家的电话。再说玲子还在我们那里上班呢。我怎么好去啊?”林嫣推脱道。
“哼,做不到的事瞎承诺。我拿着美元,在黑市可以换更多钱。或者我留着,以后肯定还要涨的。”
林嫣还了钱回来,方敏抱着方畅在小偏院里溜达。方敏做事让林嫣很满意,尤其是带方畅耐心极了。颜颜也说敏姐挺好的。
方明澈在正房东屋的写字台上写小论文。要算平时成绩30%的,他也不敢掉以轻心。
这会儿正因为坐久了出来走动。林嫣迎上前小声道:“我还老崔的钱,他鼓动我一起去找老周让他把外汇换回来。”
当初老周确实觉得自己能拿捏住英子,两个女儿从小到大都被他拿捏得死死的。哪晓得英子去美国了,一分钱都不往家里寄。玲子也开始讲起了条件,不再肯把收入的80%都上交他统一管理。
方明澈笑道:“确实是老周一早许诺过的。说只是暂时和我们换一下,等英子寄钱回来还换回来。老崔眼看着黑市的价格还在涨,心头不舒坦也是有的。”
方敏正好抱着方畅过来,听到九婶去银行居然是去换钱的,略有些惊讶。原来九叔、九婶真的还负债呢!
之前九婶也时不时就要去银行,让她留家里看好畅畅。她没想到今天居然是去还钱的。
嗯,找老家知根知底的人来带小儿子,林嫣从一开始就很放心出去办事。再怎么着,方敏不可能把方畅抱出去卖了。只要方畅愿意让她带就行。
方敏呢,挺感激九叔、九婶给她做的学习规划,带小朋友的时候尽心尽力的。所以才来了几天,方畅已经很肯亲近她了。
她觉得这个活儿挺好的,比起在家干农活真的不算累!她还能时不时推着小堂弟去天安门广场逛一逛呢。
这马上要进入隆冬了,九婶又带她置办了厚棉衣。让她可以穿得暖暖和和的。
平时给畅畅洗尿布、小衣服、小裤子,也是让她烧了热水,和冷水兑着用。比她冬天在自己家洗衣服,两手冻得更胡萝卜似的好多了。
方敏挺乐意在这里待着的。她把方畅放回婴儿车,然后抬手把晾着的、颜颜的舞鞋收了下来。
林嫣对方明澈道:“我看明年我开学了,让小敏就这么带着畅畅在家应该没问题。”
让方敏11月底就来,自然是为了做个过度。现在这个过度做得就挺好的。
第181章 还想超生
到11月15日,旅行社又分红了一次,方家又是2000进账。没到元旦还不用交个人所得税嘛,分多少到手就是多少。
负责发钱的林嫣道:“我看啊,干脆元旦之后就先不要分红了?”
她也考虑过要不崔老板那5000不急着还,先趁着还不用交个税当红利分了。但这么分开发放,税率并不比利率的差价高。就还是先还了崔老板。
方明澈道:“可以啊,到12月15号再分一次。咱家一共到手6000,王家到手3000。正好本钱连本带利都拿回去了。等老王再过来,我和他说说。”
王老爷子到手是2250,王德显扣除了垫付费用也有600多。只要不买房子、车子,这钱日常生活可以用得很滋润了。
看来,房子、车子始终是中国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件啊!
林嫣看看存折,很是开心。确实如明澈所言,旅行社的生意尤其是卖手工艺品的生意稳定之后,这上头的数字是越来越多的。
废品站折子上她已经都转移到私人存折了,也是趁着元旦之前。就那天刚拿到营业执照,她就全部转存了。
算上两个废品站过去一个月的利润,私人存折上这会儿两万多一点。其中两万存的三个月定期。虽然说现在想攒着买四合院,到时候一旦看上了说要用钱就要用钱。一旦取用,也是按活期算。
但具体什么时候能有一栋适合的四合院并不清楚,就还是先存定期。要是三个月里用不到,不存定期就损失利息了。以后啊,凑够5000整数,她就拿去存三个月定期。
这还只是私人存折。过去一个月没买什么大件,旅行社的折子上也终于有了30000。之前一度超过10万,那不是一次性买了三辆商务车、又拉了电话线,用得只剩万把块看家了么。
这30000多里,也有20000是自家的。这么一想,林嫣整个人都透出快乐来。他们家算上资产,已经迈入了十万元户了。
方明澈看着她笑笑,“暂时稳一稳,寒假的时候我要去上海,或者让玲子去纽约。内当家的,先别乐!”
林嫣听明白了,寒假不是去上海开旅行社的分社,就是要去美国再搞一个驻外办事处。
她道:“这么不断的开分设、新店,怕是前期一直会缺钱。万一中间有个什么闪失,搞不好就全葬送了。就不能小富即安么?”
按照现在的规模,分红后一年20多万净利润。他们是怎么都用不完的啊!就算是要替两个孩子攒出国自费留学的费用都够了。
方明澈道:“如果只想这样小富即安,我有必要和王家联手么?就开个英语辅导班慢慢做大,那钱也足够用的。赶上好时代,不想错过机会啊!另外,不管做什么生意,不形成大的规模都没有竞争力的。如果不是我们做大了,还能再摆出那个大碗茶摊么?我们现在不趁机立住脚,以后竞争大了更没有机会的。晚了,国旅完全恢复元气,或者其他私人的涉外旅行社也开起来,咱们可能就揽不游客了。至于你担心的问题,放心吧,不会的。政策不会再转向了!”
是,现在看起来他们揽客还有优势,有一些游客甚至在国外就签订了合约;有一些游客落地后看到他们的招牌也会主动走过来,听亲朋说起过。
但是这是因为他们暂时没有别的选择。自家算是趁着国有的旅行社没恢复、甚至旅游局都还没恢复,有个先发优势。但如果不趁机形成规模化,以后这个优势可就没了。
他这么细细一说,林嫣也很快明白过来。
“就是一旦踏上这条路,就要不停扩张嘛。不然以后跟庞然大物一样的国旅更没法竞争。”
“前期是这样的,现在还处在增量阶段。就是要不断的增加分社、分店,形成规模化。”
方明澈和王德显说12月分红后,暂时就不分了。
王德显道:“可以少分一点嘛,譬如一个月分几百。这样就不涉及到个税,也不影响旅行社扩张的计划。哦,我忘了,你还有两个废品站呢。”
“也行,影响不大。王爷爷的钱还是老往各地寄呢?”
王德显道:“是啊,烈士的抚恤金是一次性发放的。看着丰厚,但如今物价也开始上涨了。而且,烈士往往是一家的顶梁柱、主劳。”
王老爷子对于抚恤金怎么发放也没有决定权,只能力所能及的看顾自己的兵。尤其是烈属日子不好过的那种。只不过这样一来,经常搞得他自己紧巴巴的。至于王德显,显然也是觉得两口子的死工资不太够花。
方明澈想了想,好像要等到1984年播放《高山下的花环》,全国观众受到震撼,组织上才把烈士抚恤金的金额变成了原来的五倍。
如今,国库空虚啊!不空虚,那《个人所得税》法估计也不会这个时候出台。算了,他们都挣这么多钱了,也别尽想着避税的事。
“那行,明年一月份开始,咱们一个月至少拿1200出来分。”
这样王德显一个月就能领到100分红。相当于他们两口子收入翻倍了。
“好!”
方明澈提到寒假想去一趟上海,让他给找找关系。不是猛龙不过江,但强龙也难压地头蛇。地方保护主义如今可是很盛行的。而且,就光是有了熟人好办事这一点,也需要那边有关系。
王德显点头,“交给我吧,我回去问问。我们老爷子的老战友是散布各地的。当然,这种打码头的事肯定用不着老一辈的。我去和他们的孙辈联系,到时候找人接待你。”
王家的四成股份、三分之一的分红就来源于此,这是他的活儿。
这事儿敲定了,王德显又道:“开春后,我也要去上夜校了。我预备请家教给我补课。你看请什么样的人最合适?”
方明澈道:“那显然是请大一新生最划算啊。刚参加过高考,各科知识都掌握得挺牢靠。比请大学教授还要全面。而且,肯定比大学教授的课时费便宜。”
这是最高性价比的选择!当初他给王德芳介绍朱文娟当英语家教就是因为这个。
不过,朱文娟很快就怀孕了,孕期反应还有点大。所以,她没干多久,另外推荐了自己的室友去。王德芳今年高考时英语成绩补习得不错,已经顺利考进了军大。
王德显想了想,“你说得有道理。我干脆就在你们北师大请个高考成绩不错的。”
能考上北师大,成绩差不了。而且学师范的,更懂得怎么教学生。
“那我帮你寻摸一下。”方明澈大二了。但他在北师大认识的人多,怎么都能找到合适的。
不过,“你这是又有机会进步了?”
不然,不用急着弥补学历不足的短板啊。而且,王德显也是高中毕业,这个学历如今不差的。
王德显道:“三哥说,现在高中生还够用。但以后你们这几批大学生都毕业了,高中生就不够看了。他现在也是在军大学习,要拿文凭。我高考应该考不上,而且也没几年的时间去上学。就只能读夜校了。”
王德志在部队考军大,比王德芳参加高考考军大要容易许多。
“看这架势,你们王家第三代都在努力做大学生啊!”
“是啊!国家如今重视教育嘛。反正弄个大学文凭,怎么都不吃亏就是了。”
王德显和方明澈说完,回到秦家就让秦华拿半期考试的试卷出来看。
秦华期期艾艾地道:“哥,你难得回来,别花时间给我讲题了。我自己听老师订正答案就好。”
“谁要给你讲题啊?我看看你考得怎么样。怎么,不好意思拿出来啊?”
秦华搓搓手,“考得,不怎么样。”
王德显盯着她,“所以,八一节的时候才问我,你也去考文工团好不好?”
文工团对文化的要求肯定是要低一点的。
秦华讪讪地笑,“那你成绩也不怎么样啊。”
她哥也是她爸托关系才勉强读完了高中,高中生更好安排工作嘛。那不然她哥怎么逃过上山下乡的?还不就是因为混了个高中文凭,然后被她爸塞到手工艺品合作社去了。
王德显瞪她,“我现在就吃亏了。人家有大学文凭的,升迁都要快人一步。”
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都还没毕业。据说只差半年,会干脆和78年那一批一起毕业。但是,他单位里有跟古之光一样的幸运儿,取消高考前刚好读完大学那种。
这一次升迁,人家就凭这个硬条件力压众人。虽然王德显才升了副科不久,这一次本来就轮不到他。但升迁除了看工作成绩,学历也非常重要的印象可是让他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