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子点头,能早一日是一日。
“多谢方老师!”以这样的理由提前准备,是说得过去的,不会惹人疑猜。
方明澈道:“不过,你也要做好两手准备。毕竟,官方层面应该很容易就查到你的亲妹妹去美国探亲,滞留不归的事。这对你拿护照和签证有没有影响,不好说。”
玲子脸上一僵,这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因为自家人的缘故出不去,她肯定不能对旁人有任何的怨怼。
唯一好的一点就是如今旅行社正在高速发展的时期。哪怕一个萝卜一个坑,她之前的坑被人占了。她还能去别的坑!其实她留在国内,钱途应该也是相当不错的。
方明澈继续道:“你把我去美国的签证一起办了吧。暑假我过去看看。哦,我们一家人的都办了吧。我和我爱人的,最好办成长期有效的商务签证。”
这样,之后一段时间过去,就不用再临时办签证了。主要还是依托于他们是文化部下属单位这个名义。而且他们夫妻在银行的存款应该对办下签证也有帮助。至于颜颜姐弟,爸爸妈妈要过去,给他们办旅游签应该也方便。
方畅那小子到暑假的时候也十三四个月了,可以坐飞机。半岁以前因为耳膜受不住高空那个压力,才是真的不能坐。
之前王老爷子问他有没有备案,他说有。但如今这点人手,哪还有能派出去的大将啊?他只能自己利用暑假出去。
至于店开出来,交给什么人看着。到八月底还有有那么长时间,足够其他人手脱颖而出了。不行就在当地华侨、华人里找人。
“好的。”
这次从上海回来,办公室的事儿,玲子和韩梅并没有做交接。都知道玲子就是等着美国开店要出去。所以这几天,具体事务也是韩梅在负责。现在就依然是如此,韩梅主管行政事务,玲子主要忙活出国的事务。
等玲子出去了,方明澈打分机把韩梅叫了进来。
“你代职也是一个月了,还是能胜任工作的。4月1号起玲子卸任,你就正式担任办公室主任一职。”
也就是说从4月1号,办公室主任的那份提成就归韩梅拿了。玲子主要是奔波她自己和方明澈一家出国的手续,拿同等级别的基本工资。
韩梅喜动颜色,“好的。”
她入职才十个月,就能拿上300左右月入了。这由不得她不喜啊!
之前玲子从上海回来,她一度还有些忐忑。但姐夫没提让她们俩交接工作的事,她心头就基本稳了。但肯定不如现在得到准话了高兴啊。
方明澈道:“你的家事能解决好吧?不要影响工作。”
这段时间,听说为了要不要准备生孩子的事,岳母和小舅子跟韩梅闹得有点僵。这俩人就巴不得阿嫣那里能给韩梅施压,或者是给韩梅吃个定心丸。
方明澈对这类事件是有些不堪其扰的。林嫣也很是后悔之前管了娘家事。
韩梅听出了淡淡的警告,赶紧保证道:“方老师,我不会因为家事影响工作的。另外,也会自己解决好,不让家里人再去打扰.大姐。”
“行,出去吧。我们这个单位和国营以及集体的不同,没有接班一说,也不会入职不犯大错就保终身。我们是可上可下、可任可免的。”
“我知道了。”
韩梅当晚回去就说自己过几天就要升职、加薪了。
林母、林怿一时都没有说话。他们之前去找林嫣,确实是希望她能出面施压让韩梅把生孩子的事提上日程。但同时,他们也不希望韩梅在旅行社的前途受太大影响。
但林嫣没有答应,说她们办的不是福利机构。而且,为了好带队伍,也不可能偏私什么人。如果不满意,那就另谋高就吧。
林父道:“那你下个月起,就能拿到300一个月了?”还是有些不敢置信啊!
韩梅道:“是这样的,爸爸。妈,林怿,今天方老师跟我手,让我不要因为家里的事影响工作。你们私下不要再去找大姐了。你们那样找去,搞得公私不分的,对我的影响很坏!我刚升职,而且旅行社还处在高速发展中。我短期内真的不可能生孩子。我和林怿才23岁,过五年再说吧。总之我答应你们,我肯定会生的。”
看她吃了秤砣铁了心的样子,林家一家三口面面相觑,没有再说什么。
等方明澈和林嫣忙活完半期考试,方畅就进入到了十一个月。成天带着护膝、护腕在小偏院爬爬爬。要不是半月门和外头的大门被关起来了,他搞不好还要出门串门的。
嗯,他身上还戴了围裙,这样可以只换洗围裙和护膝、护腕。另外,为了方便他爬行,林嫣去买了旧地毯回来冲洗得干干净净的,铺在路上。
但臭小子随时都准备‘出轨’,就还是弄得身上脏兮兮的。
但总不可能把庭院里都铺上地毯。最后也只有由得他到处爬,停下来歇气的时候就给他换一套干净的装备。
这天方明澈骑着自行车放学回来,刚打开门小儿子就爬到他脚面上来了。然后拉着他的裤子慢慢站起来。
马上十一个月了,拉着东西也是能站得稳的了。
方明澈道:“哎呦,你这一身脏的哦。得,老子的裤子也被你抓脏了。”
晾衣服的绳子上,这小子的东西占了一半。和他们四个人加起来差不多了。
方畅站稳后,腾出一只手志向外头。他‘啊啊’叫着,口水都流出来了,滴到脖子上系的口水巾上。
“想出去啊?行,等爸爸换条裤子,顺便给你也换一身。咱们就过去大四合院让你可以爬爬爬好不好?”
方畅如今已经能听懂一些话了,他点头。
“你点头啊,点头就是答应了。好,进去换衣服”
四合院那边的硬装已经差不多完成了。他和林嫣说好的,等半期考完就过去看看。
之后吧,雷师傅的施工队会过来这边,帮他们把西屋拆了重建。那条横梁肯定就不要了,换新的。
西屋的摆设都是后来置办的,先搬到正房的客厅里来。
至于那横梁,方明澈倾向于直接砍了当柴烧。小偏院的厨房比较小,是后来砌的。只有蜂窝煤灶台。
但四合院那边有大灶,劈成柴用三轮车运过去烧。古家如果有想法,应该会出声。但他不觉得那爷俩会想保留这根大梁。
正好,赶在老头、老太太正式进京长住前把西屋重新修好,省得他们膈应。
老头、老太太五月中旬就会先一步进京。5月18号,方畅要抓周的嘛。出生到现在还没见过爷爷、奶奶呢。所以方明澈前段时间就和他们说,让他们别等暑假了,5月份就来。
至于那三兄妹,大不了到时候他让韩平或者方明成跑一趟。他自掏腰包出路费、工钱,让他们哪个回去接一下。顺带把二伯一家三口也接来。这样操作,明惠更省心。
说了一阵子,总算是把他们说动。预备把家里的事儿交托给兄嫂,提前进京来。
方敏在屋檐下给畅畅做新的口水巾。听说要过去大院子那边,就准备起身给方畅换衣服。
方明澈抱着儿子往里走,“没事,我给他换吧。对了,暑假前给你包路费回去玩十天半月的。到时候就和明惠一起带方健他们进京吧。”
对啊,他怎么把小敏给忘了?这丫头虽然才十六七岁,但当初就是自己一个人进京的。这再回去一趟,让她把人带来肯定没问题。这样好,这样就不用再安排人给韩平或者方明成代班了。
方敏听了点头,“好的啊。谢谢九叔”
方明澈很快把方畅抱进屋洗赶紧手。不然他还能继续拿脏水到处‘盖章’。他裤腿上这会儿就印着两只小手印。
然后再给他换了新的围裙、护膝、护腕。哦,还有‘头盔’。怕这小子摔了嘛,他太好动了。万一摔到后脑勺不得了。阿嫣就用棉布抱着泡沫做了个‘头盔’给他戴上。
“你就在床上待一会儿,爸爸换条裤子抱你出去。你妈和姐姐也快回来了。等她们回来,咱们就一起去四合院那边。”
一刻钟后,一家四口和方敏就一道过去了。还是颜颜骑迷你自行车载着弟弟。方畅坐得更稳当了,两只干净小手牢牢抓着姐姐的衣服下摆,左顾右盼的。
过去一看,两个多月,初步修复真的已经开完成了。不愧是专业的!
不过,主要也是因为之前住的人虽然私拉乱建、看起来乱糟糟的,但其实并没有破坏房子真正的结构。脑子有问题才会破坏自己住着的房子的承重和结构。
雷师傅道:“替换了一些做旧的木料,砖瓦也换了不少。垂脊兽有几个也是重新弄的。还有缺的或者不成套的家具,也给补齐了。”
就连用来做民宿的床,也都是比较古风的。
林嫣对方明澈道:“我看着浑然一体呢。”
这看着灰砖、红木,就是清朝大户人家的房子。比较素朴,没太花里胡哨的。这应该是房屋原主人的审美,也比较符合她的审美。她就喜欢雍正年间宫窑烧的瓷器,不太喜欢乾隆年间的。
“所以专业的事得交给专业的人嘛。”方明澈也挺满意的。
“剩下还有一些收尾的工作,按原定计划4月底完成没有问题。”
“辛苦了!”方明澈由衷地道。
雷师傅摆摆手,“方老师你信得过咱,让咱自由发挥。这其实不辛苦,我们从小就学的这些。我有个不情之请,在你们入住前能不能让我拍一些照片?”
这是要准备拍来广而告知的。要不是为了打个样,他这里估计也不能这样又快又好的弄完。
“可以。”
颜颜道:“我觉得这里好好哦,这莲花都要开了。”
荷花池自然也被弄好了。
方明澈道:“回头办民宿,但房间肯定不可能每天住满。到时候你想住,也可以来体验一下。”
回头留几个房间,只要不是要客满,就都空着。可以随时过来住一住。不然,花了十四万多弄的房子,自己反倒没机会享受。
颜颜猛点头,“好的。”
林嫣让方敏用三轮车把畅畅的两张爬爬毯弄过来了。这会儿铺到路上,“来吧,看你蠢蠢欲动的。”
一张爬完了,她和方敏就挪到前面去。这样就可以循环往复,一直使用。
而且,有妈妈在一旁,方畅也不敢‘出轨’,就一直在这上头爬着。这样可以尽可能的保证他身上是干净的。
但这个四合院对他来说,太大了!他只爬了一进院子就开始喘气儿了。于是改爬为坐,坐在爬爬毯上开始歇气。
方敏把给他背着的奶瓶、奶粉拿过来,进屋去找到开水兑了奶粉出来给他喝。
这个大院子,林嫣也很满意。之前过来看吧,要么就是有很多私拉乱建的违章建筑,要不就是还在修复中灰扑扑的。总之看起来都不怎么样。
但今天过来不一样,已经初步成型了。这么好、这么大一个院子,为它背上十万的债务也值得。
刚好十万!之前贷下来的款,还了旅行社三万,还剩七万。但那是要付给原房主的尾款,再八个月就要付清。目前明澈没动那七万,就在银行存的活期。
虽然她觉得这样平白损失了利息,而他们欠着十万的利息可是不少。但这钱随时可能用,就还是这样好些。
接下来工程队的一部分人继续留下收尾,另一部分人就去了小偏院那边拆正房西屋。
拆之前,方明澈还是和古大爷说了一声。到那天,他们父子过来看。朱文娟也抱着古文乐一起。
古文乐两个月了,抱的时候还必须托着脖颈。他看着眼前的动静傻乐呵。
那大梁古家父子没说什么,方明澈就照原计划喊方明成和韩平帮着劈成了柴。这一段历史,在方家就算是彻底翻篇了。
而老家的方父、方母也在开始把家里的事交托出去。方母看着自己房前屋后种的菜,养的鸡鸭鹅等,还有猪圈里的猪很有些舍不得。如今已经不管你养多少只了,没人再来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她就都养了不少。
袁淑芬笑道:“妈,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养着。”反正平时也是她和方芳在割各种草回来喂。
方母随口‘嗯’了一声。
方父也把田里的事逐渐放手给长子。
五一之后,他们就准备要出发了。全村都知道他们是去首都享福的,话里话外十分的羡慕。
方父都只是笑笑,“其实我们庄稼人,还是有些离不开土地。不过,他们两个都要读大学,确实管不了五个孩子。那我们就得去帮忙看管着。”
“是啊,明华和淑芬也是好福气啊。三个孩子都要去首都读书了。听说方桐读的是高价,一年择校费200呢。那你们家这三个,一年600。这到读完大学,得多少钱啊?”
方父道:“明澈说首都的教育水平要好得多。站在高一点的地方往上爬,总是比从低处要爬得高些。这也算他没有白去首都奋斗一场。”
等回到家,方父就把自己手工记的两本账本拿了出来。一本是包产到户之前的,一本是之后的。
然后叫上老太婆和大儿子、大儿媳开家庭会议。三个孙儿、孙女也被叫来旁观。
方健看样子已经比去年成熟了不少。他也刚半期考试结束,这回数学和语文都上了80分。这个成绩考初中是不成问题了。
学校里的老师都说男娃儿都这样,以前调皮捣蛋,如今长醒了。有些醒得晚的,要到初中了。
也有人说他幺爸读书那么厉害,他肯定不可能差了啊。
方健对这些评价不是很在意。他就觉得爷爷说得对,就没有不是那块料的说法。
为了能去首都读书,他这两学期是真的很认真的在学习。遇上不懂的去办公室问老师,他们也都很尽责的给答疑。这才有了这么大的进步。
幺爸电话里说这个发展还不错。但到了首都别说他,就是方芳的成绩都可能泯然众人矣。因为大城市尤其是首都、上海的小学生真的是比他们俩的见识广得多。
别说别人了,就自家小堂妹颜颜,已经去过东京、去过上海了。她还会说简单的英语和日语。这确实是没法比的。
可能也就方康,以前从来没有上过学。去了也是从育红班大班读起,反而能最快融入。不过也没事,他和方芳毕竟只是小学生。尤其方芳才小学二年级。他也只是小学四年级,明年升毕业班五年级。慢也慢不了太多,还有追赶的余地。
至于方芳,她最初的想法就是不想读完二年级就回家干活了。天天过割猪草、烧火的日子。过个十来年,再被父母嫁出去,继续到另一个家里去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