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第254节

  一共安排了三张圆桌,七荤四素一汤。还是那句话,做都做了何妨做得漂亮些?反正就这一顿接风宴,之后就自己做了。

  回头明峰哥估计也要找个机会,喊到他那边去搓一顿。

  估计真的是三天都没吃好,而且肚子里本来就没什么油水。最后所有菜吃得干干净净的,还加了几个。就连原本在京的人的这两桌人剩下的菜也都端过去吃了。米饭更是吃完了三个大甑子蒸的!

  崔嫂子看得咋舌,幸好之前问了一下林嫣做多少米饭合适。要是不问一下,多半米饭要不够吃的。

  林嫣把帐结了。如今没在这里包餐了,就吃一次结算一次。还好,三桌加起来150块。大家明显都吃得很满意。

  吃了晚饭,大家一起到天安门广场逛了逛。这会儿都关门了,就看了看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天安门。

  再走回来,方明澈一家四口还有方敏同那三兄妹,就准备回华侨公寓了。

  方明澈道:“明天让明成带着你们到处玩玩,门票都算我的。我们两口子和孩子都要上课,就不多陪你们了。”

  明成本来就是旅行社的司机,对旅游景点再熟悉不过了。就让他开着这小货车去,妇孺坐前头,男的就在车厢里。还是抬几根凳子上去就好。

  “好的、好的。”大家对方明澈的招待确实还挺满意的,吃住都相当的巴适。尤其林嫣也表现得特别周到、大方。

  方明澈私下对方父道:“要是觉得人多了吵吵,你们就带着我哥嫂住四合院那边去。这时节应该有空房间才是。”

  方父道:“算了,回头他们也说要去看的话,不好拒绝。就这么住吧!也没比隔壁还挤。”

  方明澈他们去胡同里开车。这儿还停着两台拖拉机,刘青峰和耿山从两个废品站开回来的。

  之前方明澈不是要专门给旅行社买车么。

  但林嫣说菜摊子那边三台拖拉机用着挺好。她征求了刘青峰和耿山的意见,他们也觉得废品站用拖拉机就够了。

  当初买小货车,主要是为了废品站和旅行社都能用。如今这小货车就归旅行社用了。每天早上,方明澈或者林嫣会开去四合院那边。下午要用,再去开。

  拖拉机3000一辆,小货车新的将近两万了。所以如今,他们两个当站长的就开这个通勤。十多分钟就到了,比骑自行车快得多。管它好看不好看呢,实用为原则。冬天开着一路吹风,那就多穿些、裹严实点。

  所以如今方明澈除了旅行车的十辆商务车(又各添了一辆),就拖拉机最多。

  不过菜摊子的三辆没开回来,那早上五点多就要运菜进城,搁在乡下了。朱大海他们五个外加请的轮着一人一周。

  方明澈他们八个人开着车回去。林嫣的自行车也搁在后面,让方健和方芳给她扶着些,省得磕碰到了。

  华侨公寓这边是最大户型220平,四个房间还有书房、健身房、舞蹈室。方芳就和颜颜睡一个房间,方健和方康睡空着的客房。

  两边住进不少人,林嫣托崔嫂子在黑市弄了很多票,置办了秋天的铺盖、垫褥和床单、被套等。

  至于冬天的,先不忙。如果不待客,自家人是够用的。

  如果到时候还有人住着不走,她也是不会管的。来找工作暂时落脚没问题,没有住那么久的道理。

  这会儿还早,方芳换了舞蹈服进舞蹈室去开着收录机自己练习,让颜颜帮她看着纠正动作。她基础比较差,但勤能补拙。

  如今的人都瘦,康康其实只算是后世正常小孩的程度。但在众人看来已经算很胖的了。

  方芳浑身瘦筋筋的。还没有开始发育,前后看着都是平的。哪怕穿紧身的舞蹈服,也是看不到一丝赘肉。

  颜颜换了长衣、长裤的格子睡衣。一边看着姐姐的动作,一边也在边上压腿。

  “姐,你这个动作没到位。”她过来示范了一下。

  外头康康喊道:“二姐,电视剧开始了。”

  方芳道:“你出去看吧,我再练会儿。”

  虽然学跳舞是幺妈安排的,但她现在也喜欢上了。而且,她也很希望长大后像舞蹈老师的体态那么好。

  林嫣之前买了一组沙发,自家人不多都坐不满。这会儿侄儿、侄女住过来,看电视的时候终于是坐满了。

  方敏削了一盘水果,让大家用叉子叉来吃。方芳没出来,又给她送了一份小的进去。

  她问道:“方芳,这个跳舞是不是也得从小练起啊?”

  原本只有颜颜和桐桐去练,她也没什么想法。这会儿看方芳也在练舞,她也升起几分想法。也许她这个年龄也还能练呢。她也才十六七岁嘛。

  方芳点头,“老师是这样说的。不过你现在要练应该也不是完全不行吧。我教你几个基本动作,你先试试。”

  过了一会儿,方敏一脸沮丧的出去。那些动作看颜颜和方芳做起来简单,对她还是有点难度的。

  方明澈和方健坐在一处,他往嘴里丢了一颗葡萄干。咽下去后道:“慢慢来嘛,就是韧带还没有拉开。你又不是老胳膊、老腿的了。再说你不是也在习武么,那对舒筋活络也有帮助的。”

  那舞蹈室其实更多是被作为练功房在使用。下面铺了软垫,不要动得太厉害吵不到楼下的人。

  林嫣瞅了瞅还在伸手拿吃的的康康,想了下他晚上吃了多少。赶紧道:“康康你晚饭吃了不少。这会儿少吃点的,回头又该肚肚痛了。”

  其他人还好,就康康和畅畅需要时常盯着。

  康康前些天还半夜闹过一回肚子疼,搞得明澈半夜和方健一起把他往诊所送。结果就是吃多了,不消化。

  还好方健如今比较靠谱,有个当哥哥的样子了。第二天下午大人不在家,是他领着康康去打针,然后再领回来。

  当时林嫣吓了一跳。跟着公婆那么久都没事,过来没住两天就出状况。而且哥嫂马上就要来了,万一康康是出了大问题怎么办?

  好在只是嘴馋吃多了。婆婆不像她,家里搁了那么多零嘴。

  这会儿康康只好‘哦’了一声,把食盒放到旁边去。眼不见为净!要不然他总是忍不住动嘴。

  结果正好放在了颜颜跟前,颜颜赶紧端到爸爸那边去。别诱惑她,她的自制力也不太好!每次舞蹈课前过秤,她都是老师的重点关注对象。

  等到九点,两集电视剧放完,方敏就张罗着让孩子们去洗漱。

  这屋里有两个盥洗室、两个厕所。外头一个,还有一个在主卧。外头的就四个孩子排队使用。

  把他们都打发上床了,方敏再把地板都拖干净,然后自己也洗洗睡。

  至于畅畅,他回来没多久就上床睡了。

  他们看完第二集电视剧就睡了,小偏院那边可不是。

  方明华两口子很快感受到电视机在房间里的不方便。一个个要看到晚上说再见才舍得走啊。坐了三天火车跟不累似的。那平时估计更是要看到这个时候。

  方父笑道:“那你抱出来放到中间吃饭那屋吧。”

  如今电视稀罕,都这样。

  之前的八仙桌搬过来正房了。估计要把折叠的桌板都翻出来,弄成大圆桌才坐得下。

  方明华点头,“我明天早上就抱出来。天线没问题吧?”

  万一天线没这么长就麻烦了。

  “没有问题。之前是我嫌离得近了有点吵,西屋原本没住人。后来韩平和明成住着,他们两个也是要看到‘再见’的。自然不会嫌晚。你们看的时候小声点就行。”

  他们二老才50出头,还没到会耳背的年纪。

  方家人那么多,今晚韩平和明成都没有出来看电视。小别胜新婚呢,还看什么电视啊?

  隔壁的邻居也没有过来看。估计有人少看了两集连续剧会心欠欠的。电视机搬出来,坐的人能多些。明晚应该就又来了。

  接下来三天,明成就算是出公差。他开车带着方明华两口子、来打工的六个人,以及他的老婆、孩子,韩平的老婆、孩子游览首都的各处景点。

  方明澈的旧相机借给他们用,胶卷买了一卷新的36张。平均一人3张!

  怎么安排这些人,方明澈和明峰哥也商量过。如果他们自己做生意,那就适量借些本钱给他们。

  如果想打工,就再说。明峰哥那里已经请了四个人,主要他们两口子也都在忙活。那七个雇工就还有三个名额。但这些人恐怕不会想去收破烂。

  但方明澈只收会开车、学语言快的。至少要是讲普通话流利的。他肯定是择优录用。

  开车可以教,学得快的先去考驾照。普通话自己跟着收音机、电视里头练习。

  哪怕留在首都吃住不花钱。但既然出来了,肯定是想多挣钱的。而且,他们估计也没那么厚脸皮一直白吃白住。

  1982年1月24号过年,离现在还有三个月。肯定得尽快上岗,过年才能有百来块钱傍身。大家来首都的路费单边都是30块钱,肯定不光是为了来耍的。

  三天游玩之后,就让明成在附近那个小学借场地教他们开车。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到时候凭自己的水平被挑选,怪不得别人。

  开不了车,如果长得好、嘴巴会说,也能去大栅栏或者西单看柜台。哦,对了,如果想去上海,倒是也可以安排。但前提是有这个资质。

  什么都不行,回头就去打杂吧。倒也不至于让人白跑一趟,但那个收入差距就大了。不过有一条,安排了工作就自己找地方搬出去住。

  过了几天是周日,方明澈便又过来了。

  他私下问父母,方母道:“倒是都挺机灵的。眼里有活儿,什么都在帮着做。没给我们添什么麻烦,还省了不少事儿。我看学车,也个个都很认真。你大哥学得也是格外认真。你准备安排他做什么啊?”

  她最关心的自然是自家大儿子、大儿媳的生计了。倒是不担心,既然小儿子把人喊来了,亲哥嫂肯定是要安排好的。不然三个侄儿、侄女就得他一直贴补了。

  方明澈道:“我没准备安排大哥、大嫂做什么。是爸说的,让他们来做小餐饮生意。大不了回头本钱我借给他们。”

  亲兄弟,还是不要一个是老板,一个是雇工了。

  袁淑芬从旁边走过来,忍不住问道:“老二,让我们去做什么生意啊?”

  她这几天也在琢磨,小叔子这里有什么活儿适合他们两口子干的。

  方明澈言简意赅地道:“问爸。”

  方父正想开口,看到其他人也闻讯过来,便等人都走到跟前才道:“我这几个月到处寻摸,我一开始觉得你俩去火车站附近开个小车摊卖面条、抄手挺不错的。反正淑芬你做的面食还可以。那个本钱要不了多少,应该跟明澈当初摆大碗茶摊差不多。”

第207章 苦口婆心

  在场的人听到方父的话都有些愣愣的。他们完全没想到,方父不但没让方明澈把哥嫂收到自己的旅行社吃松活,反而提议方明华和袁淑芬去火车站摆车摊卖面条、抄手。说起来,那活儿可是不那么体面呢。而且,为什么是一开始?

  ‘七上八下’的理论哪怕他们也都听说过。雇佣七个人算请帮手,雇佣八个人就是剥削。明澈的其他产业都是刚好顶格七个人,不能再加人了。再加上一个那性质就变了。

  这一点,之前明成已经都和他们说了。而且,废品站和那个菜摊子,他们其实也不想去。

  但是,明澈还开了个旅行社。另外,还搭着旅行社开了个手工艺品专卖店。店都开到国外去了!他们一家四口七八月还去了美国、英国、法国。之前寒假方明澈还带着颜颜去了日本。

  当时他们都听得一愣一愣的。出国,原以为是离他们好遥远的事啊。没想到身边就有人去过几个国家了。

  明成也提醒了他们,跟家里通信就不要说这么多了。提一提明澈把买的小院子让给父母、哥嫂一家住,自己都是在外头另外租的一套房就好。

  还有,他买了个大院子不假,但为此负债18万呢。七叔都在一个劲儿帮着想辙,就想多用那大院子赚些钱。

  众人一听就知道了,不可露富!就算旁人都知道明澈肯定挣大钱了,他也不想完全暴露。而且,他欠18万的事应该也是真的。

  当时这个数真是听得他们直抽抽。天文数字啊!

  他们在老家最敢想也就想到他现在是万元户,或者有几万了。但真没敢想到十万以上去!

  肯定有十万了!听说旅行社一辆商务车就要三万五呢。哪怕是和人合伙的,他也有十万以上了。至于欠的债,那和大院子抵消了。

  方明华和袁淑芬对视一样,这老二也太敢欠债了。不过,人家这样的境况也都对他们儿女很好,就没有什么他们能置喙的余地了。而且,老头子都说他看得不如明澈远,什么都不管了。

  明澈当初看似胡闹的卖了铁饭碗,但结果是他在首都得到更好的学习资料、进而考上大学。生意更是做得风生水起的。这都有房又有车了!这简直是三级跳,一跃成为人上人了!

  哪怕还欠着债,但银行如果不调查清楚你的底细,晓得你还得起,轻易能贷这么多款给你?

  众人得知方明澈其他产业都顶格招了七个人。也不由得庆幸旅行社和手工艺品专卖店都是为国创汇,赚外国人或者华侨的钱。外汇是国家当下最急需,能创汇的都是功臣!银行宣传的到位,他们穷乡僻壤都晓得这个事。

  为国创汇的企业有特权,不会因为七个、八个的问题被举报。举报了也不会被打成资本家!

  明澈那两个产业,雇工都有七十个了!

  大家咋舌之余,也不由感慨他脑子是真灵光。也纷纷默认他是要把自己等人安排进这两个创汇企业。所以,不管是学开车还是练习普通话都是很认真的。

  当时明成还笑呢,“你们有一个算一个,两年多以前哪个没笑话过他脑子进水了?”

  众人讪讪地,纷纷辩解,“你自己还不是一样。再说了,如果我们能像明澈一样看到两年多以后个体户合法化了,肯定就不会那么说了。那会儿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但有几个敢信啊?而且,他当年不是进京备考么。他自己说的,首都的教育水平、师资力量比我们小地方强多了,所以他才能考上北师大。”

  怎么,这会儿听方父的意思,听明澈的意思,没打算这么安排他们啊?

  而且,连方明华两口子,都要让他们自己出去摆摊设点。

  方明澈道:“摆摊设点怎么了?我也是从摆大碗茶摊起家的,我现在还在收破烂呢。我其实是觉得自己做生意在当下是最好的。只要找准了赛道、踏实肯干,以后想在首都有所发展应该不难。更何况,我还先来站稳了脚跟,让你们来了有落脚的地方。你们要做生意,300以内的本钱都可以找我借。一人一次机会啊!这创业条件多好!我亲哥、亲嫂,我爸和我都是安排他们自己创业。你们自己好好想想,是要做生意,还是给我打工?给我打工,也是要择优录用的。不会因为你们是我同乡、同族有额外的优待。不然,我队伍不好带!”

首节上一节254/27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