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第259节

  方明华道:“早知道让方芳上午请假了。”

  兄弟媳妇倒是在,但小侄儿还没吃饱呢。总不能让人家放下儿子不管来帮忙。至于方敏,骑着自行车送颜颜和康康上学去了,是两处不同的地方。

  明发也在帮着跑堂。至于另外五个,两个和方父一起上班去了,另外三个直奔火车站要去上海了。

  韩平和明成的老婆,也到旅行社干保洁去了。

  方母系上另一条围裙,去到水龙头那里洗碗。

  方明澈走过去道:“妈你开着水龙头用流动水洗,不要不舍得用水。这样洗一次就行,不用再拿清水清一遍。”

  那么多碗,如果用盆子装水洗,洗不了几个水就脏了。这跟家里人少、碗少可不一样。

  小偏院那么多人住着,不用他父母做这些活儿。他对借住的人就是这么说的,开着水龙头用流动水洗。开小一点就是了。

  方母还有点不舍得,方明澈压低声音道:“听我的,客人看着呢!做生意,节约这点洗碗水做什么?”

  “哦,好吧。”

  方母把水龙头开到三分之一,拿起丝瓜布开始洗了起来。

  早餐生意就饭点那一阵,很快就散了。上学的、上班的是第一拨,居家的第二拨,都散了。

  方明澈对坐下休息的方明华道:“起来啊,还不到休息的时候。赶紧把到处弄得干干净净的,脏兮兮的影响走过、路过的人的观感。那都是你的潜在客户!你这是打开门做生意。你当在家里啊?”

  方明华今早转得有点晕头转向的,确实是累了想歇歇。听到兄弟说‘潜在客户’才赶紧起来打扫。

  方明澈看畅畅吃好了,于是道:“好了,我们走了,三四节还有课呢。你们慢慢弄。今天开张生意,很多街坊邻居来照顾。接下来应该会清淡一阵。但只要口味、服务好,人气会慢慢好起来的。大哥你忙不过来,就再请一个人。这店里晚上可以铺一张床。如果从老家喊人,你安排人在这里值夜好了。”

  方明华摇头道:“我还是在这里请吧。从老家请来的人,肯定会跟你那里的待遇比较的。这首都其实没工作的人也不少。”

  方明澈和林嫣带着畅畅走了。畅畅给奶奶还有大伯、大伯母做拜拜。

  袁淑芬又开始包抄手了,四十碗卖得差不多了。可能起得晚的人陆续还要来吃的。

  三个人都点头或者抬手回应了一下。他们心头都清楚,开张生意能这么好,都是全托方明澈的福。甚至这个店要太太平平的开下去,其实也是要托庇于他。

  等把小儿子交给方敏,方明澈一看时间有些急了,便开车送林嫣去上课。

  林嫣小声道:“我想在腰腹已经没有赘肉了。什么时候才能开车去上学啊?”

  她腰腹有没有赘肉,方明澈自然清楚得很。

  女人从小到老,都是不想身上有赘肉的。嗯,正常的微胖不叫赘肉。秦华也是一听说喝可乐要长胖,立马就喝得少了。

  他笑道:“等上头明确说可以让一部分先富起来之后。”

  等着吧,还有两三年!平时开车没问题,但每天开车上学、放学,在当下确实有点夸张了。就他知道的,首都有个生意人的老娘因为家里条件好了、吃胖了。都有人在人家墙上画刘文彩的老婆讽刺人家。

  刘家是四川成都解放前的大地主,小斗出、大斗进。还开过大烟馆!当年是被作为地主老财的黑典型树立起来的。不过,刘家也有好的一面。解放前的SC省主席刘湘是刘文彩的侄儿。同时也是是抗日名将,率领350万川军出川抗日谁的就是他。

  但刘文彩的老婆吃鸭子只吃脚底板那根筋,是被宣传得人尽皆知的。据说每天为了她那盘脚板筋,要杀几十只鸭子。

  方明澈自己就是听着这样的宣传长大的。但他估计那几十只鸭子应该也是派了其他用场的。地主婆也不至于奢侈到那份上。但这并不妨碍她被宣传得骄奢淫逸。

  所以,被人在墙上画了这样的图,那家的老娘真的是颜面扫地,被说成是过得跟地主婆一样。

  因此,真的要等到总设计师明确说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他才敢让阿嫣开车上学、放学。不然,回头被人也这么搞一下,多少年都洗不掉这个形象。

  林嫣道:“我都大二了,大三就毕业了。再过些年头,哪还上学?”

  “你不读研啊?”

  林嫣诧异的看一眼方明澈,“大专够用了吧?”这都算高级知识分子了。

  “你后年毕业,肯定是分配去教高中。那多累啊!我的意见是到时候就去管管实验室什么的,混两年的工作经验然后再去考研。争取留在高校任教!”

  本科可以马上考研,大专要工作两年才可以。

  林嫣道:“我以前当知青的工作经验不算么?”

  方明澈想了想,“对哦,这我不太清楚。你去问问老师吧。”

  如果可以的话,那就省下两年的时间了。自然是在好不好。

第210章 知道好歹

  当天下午吃过晚饭,方明澈打了电话到老周家,喊他哥来接。

  方明华在电话里有点激动,“我们中午过后就打烊了。今天一共卖了98碗,赚了四块多。”

  要不是老二让他开张第一天打八折,他就能赚十块多了。不过没事,明天就恢复原价。

  中午之后来的客人就很少了。关键他们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之前熬的臊子、包的抄手都用得差不多了。一开始也没敢备太多货,怕卖不出去。

  而且,抄手准备新鲜的更好。

  方明澈道:“那不错啊,今天来照顾生意的邻居顶多买了三四十碗。相当于你们卖了有六十多碗。不过大哥,你得搞清楚盈利线是多少碗。卖过那个数量,才开始有盈利的。房租、水电、食材成本、你们两个的人工费,也要算进去。”

  他原本建议再打九折卖一周,扩大一下知名度。酒好也怕巷子深。但他大哥拒绝了。那之后的一些促销活动,他就没再提了。

  这会儿听到方明澈有些泼冷水的话,方明华和方明澈旁边听公放的方健兄妹都楞了楞。

  方明华回去说给袁淑芬和父母听了,“老二让我算一算每天的盈利线。”

  方父道:“是这个道理啊,你现在算的是原价卖的话,一碗面赚一毛一。但必须卖过盈利线才真的有得赚。卖不到就会亏损!而且,开张生意总是最好的。你又拒绝了开张前几天打折,那就要有心理准备,明天开始生意很可能就没这么好了。今天是店里一开始就很热闹,而且又打八折。国人嘛,有便宜占就都会很高兴。所以附近很多想吃或者想尝一尝的客人就直接进来了。明天没了那么多照顾生意的人,一开始会很冷清的。”

  他看长子、长媳面色有些不好,顿了顿又道:“当然,今天吃了觉得好的人也很可能再来。不过三毛一碗面,相对如今的平均收入,其实不便宜的。”

  袁淑芬道:“爸,我们的肉用得很实在啊。”

  方父中肯地道:“现在的人依然节约,大多数人不会舍得在一顿早饭上花费太多。更多是选择在家吃。就是想在外头吃的,如今鼓励个体户,像你们这样的面馆也不少的。敢租店面开馆子的,手艺都不会差。人家干嘛多走几步都要来你们这里吃呢?”

  前期正该养人气的时候,大儿子不舍得打折到两毛七、三毛六多卖几天,薄利多销。那很可能明天来的人就少了。

  与其守着摊子一天没太多碗的生意,真不如一开始少赚钱、多赚吆喝。

  要说他不听劝吧,让他开面馆他又听了。这听一半不听一半的,别说老二,他也懒得多说了。

  方明华和袁淑芬面面相觑,今天一开始生意就很好啊!

  方父没再说什么,不撞南墙不晓得回头。

  第二天,果然生意就清淡了许多。一上午连面带抄手就卖出了三十多碗。臊子还好可以放着明天用,干面条也是一样。但包出来的三十碗抄手还剩了十八碗的分量。

  这放久了,皮会干的。就是他们自己去下馆子,也不会想吃明显放了几个小时甚至可能过夜了的。

  如今小偏院除了他们一家四口,只另住了两个留在首都旅行社当司机的。他们已经在找房子准备搬出去了。这要拿回家自己煮来吃也是吃不完的。

  方明华眼看要到中午了,把放抄手的纱布合拢、小蒸笼盖上,直接往四合院那边去。那边有很多旅行社的员工,是包吃中饭和晚饭的。

  韩梅这个办公室主任兼管着后勤。她道:“方大哥,我只能给你算成本价,最多再加点人工费。不可能按你店里卖多少给算的。毕竟,我们专门请了做饭的大姐。想吃抄手、让她们包来吃就是了。我职责所在,要管控食材成本的。”

  方明华只好道:“好吧,就按你说的办。”

  这样,至少是不用亏这笔钱的。

  韩梅便叫了做饭的大姐过来,估了个数。然后把钱给了他。

  “方大哥,中午导游和司机是不回来吃的。不过,我们十多人今天两顿要解决掉十八份抄手应该没问题。但也不能经常吃是吧?”

  中午这顿看有几个人选择吃抄手。剩下的可以放进冰箱,这样比敞放着要放得久一点。

  方明华听懂了她的意思,今天收下。但明天未必大家还会想吃的,明天可别再送来了。

  “好的,我明白了。”

  中午方父、方母就选择的吃抄手,然后方明澈、林嫣、方敏、方健、方芳、颜颜、康康。这就解决掉了九碗。

  自己人都不吃,还指望别人帮忙么。

  方父道:“第二天就转内销了。”

  方明澈笑起来,“之前也不是出口啊。吃吧、吃吧,大嫂的抄手还是可以的。这肉确实给得实在。今天卖了多少啊?”

  方母之前拉着大儿子问了一下,这会儿便道:“说是加起来卖了三十多碗。”

  方明澈道:“那还可以啊。说明昨天的大多数客人对口味、食材、服务还是满意的。那老大算的盈利线是多少碗?”

  方父撇嘴,“他算,他都不太算得明白!老子拿着算盘帮他算的,不打折四十五碗。打折,六十碗。今天不算他们两口子的工钱,不赚不赔吧。”

  林嫣道:“那真的还可以了。难怪爸会替他们选择卖早餐,大嫂的手艺真的没得说。”

  康康也道:“我妈妈包的抄手,好吃。”

  畅畅看大家都在吃,坐在他的婴儿椅里也道:“我,吃”

  这婴儿椅是宋全去友谊商定观察人家卖的之后,自己回家动手,用竹子给他做的。老宋说这两年得方明澈帮衬很多,回馈一二。

  别说,真还挺好用的。要去哪,就那么一收就能拎着走。放下来坐着也稳妥。老宋是真的观察到位,把人家的精髓都学到了。

  林嫣便让方敏煮了两颗白味的,把周边的皮夹给他吃。

  畅畅指着夹剩下的中间那坨,“肉肉”

  林嫣道:“你小子还知道这是肉肉呢。妈,这能给他吃么?”

  方母看了看,“这应该跟肉糜差不多,给他少喂点吧。皮和肉分开喂,大个了怕噎着他。”

  方敏点头照做,“好的。”

  看小堂弟蠕动小嘴吃得香,方芳笑着问道:“畅畅,好不好吃?”

  畅畅点头,眉眼弯弯的笑起来。

  下午回去,方父对方明华道:“从明天开始,咱们院里的伙食费由你负责。你弟给我们二老提供住处,你负责伙食。这很公平吧?你那两个本家兄弟,已经找到一个出租的房间要搬出去了。方健他们三个也搬回来住。”

  说完小声道:“我还没说让你把房租算给老二呢。我们老两口住的不算,你们一家五口住了四间房。至少一个月要交十五块钱吧。按道理这钱是该给的,毕竟老二买这房也是花了钱的。8500呢,不便宜!还有三个孩子,第一年的高价费600明澈给掏了。难道第二年你们还指望他继续掏?”

  没点压力,做生意我行我素的。毕竟哪怕亏了,生活压力也不算太大。光想着往自己口袋里扒拉,不想着让点利吸引客人。做生意那么简单,光是做乘法啊?

  “爸,我们还没回本呢!”方明华道。

  “所以,我没让你们交房租啊。就是高价学费也是明年九月份的事了。或者,你俩觉得压力大,干脆买车票回去,把老的、小的丢给老二他们就好?”

  方明华道:“我们没这么不要脸!我们今天也卖了三十多碗出去,渐渐会好起来的。”

  方父道:“那可未必。这几条胡同没准什么时候又开出一家卖面条、抄手的了。你们现在有先发优势、淑芬手艺又好。现在该想的就是怎么让更多客人愿意来吃,然后把他们变成回头客。”

  他拿出算盘来算给他们看,不打折三十多碗保本,打折要五十碗才能保本。他现在根本不和他们俩算工钱了。

  但如果打折卖出去六十碗,那十碗是不是就是多赚的?

  “你们两个都是不吝啬劳力的人,宁可薄利多销。人家明发套圈,干嘛还给客人准备个安慰奖啊?不就是让客人心头舒服些,以后还愿意来么。你们卖面一个道理嘛。打个九折,那客人心头就会舒服许多。人家早上就是要下馆子,也可以有很多选择。那吃包子、馒头、稀饭、豆浆、油条还有首都的斗志之类的,是不是要比吃面条、抄手实惠些?”

  他掰开了、揉碎了的讲,终于说动这两口子明天开始打九折。

  方父的毛笔字写得好。让袁淑芬找了张红纸来铺开,帮他们写下‘开业大酬宾,一律九折’。

  第三天生意明显就好了许多,中午后一盘点,卖了六十六碗。多出来的两碗抄手自己煮来吃了。不算人工费,他们今天赚了两块多。

  方明华道:“唉,还不如明发去套圈呢。”

  袁淑芬道:“明澈没收他摊位租金,连礼都不让他送。咱们这不是付了铺面租金么。不过,大家吃了都说好吃,我也增加不少信心了。应该生意会越来越好的。我看前天明澈话没说完,我们今天去接三个孩子回来,顺道问问他。”

  小叔子如今很厉害,一般人他才不会轻易给出主意呢。但人家还没说完,孩子他爹就拒绝了打九折的建议。

  她今天去说点软和话,把后面的建议问出来。

  他们回去问方母,小叔子一家住华侨公寓哪里,怎么坐车。

  方母道:“我怕你们去了受刺激。先把明天的准备工作做了吧,那辣椒油是不是该弄了?”

首节上一节259/27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