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第264节

  “20万。”

  方明澈‘啧’了一声,账上只有二十多万,还有三分之一是王家的。而且公账还欠着二十万呢!

  但这样的机会难得,不买就错过了。

  “那就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旅行社借钱购买。买下来,我就让高翔去做抵押贷款。”

  市价二十万,估计能贷到十五万到十六万。剩下的四五万就算是过年的分红,再按比例分给王家就好。

  “好!”

  接下来具体操作,就等林嫣下午放学回来再商量了。回头把钱汇到上海,周日飞过去看看房子。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电话机离众人坐的堂屋不远,所以方明澈一出去,大家都看向他。

  方父道:“你又要买大房子了?多少钱?”

  方明澈比了个二,“我也是先借钱,然后房子到手再拿去抵押。”

  他暂时没有扩张、也没急着把钱还给银行。不就是在等上海有老洋楼出手么。

  方父想了想,二十万,肯定比这里还大!而且是楼房呢,房间应该比这边多。

  二伯也道:“那你的私人欠款又要飙升了?”

  方明澈点头,“这回如果不搞民宿,那大概能控制在三十万以内。不过具体要去看了才知道。”

  不搞民宿就不用买那么多进口家电嘛。不过三栋老洋楼,光是办公是用不到那么多的。给员工包住,住老洋楼未免未免太奢侈了。他宁可在附近另外租地方。

  方父想了想,“老子还没去过上海,这回跟你去看看。如果合适,咱们还是要搞民宿。那房子只是出租,可没有搞民宿来钱。好家电确实是可以用很多年的,慢慢就收回了。”

  “好的,到时候就我和你还有高翔去吧。”

  这样孩子就都放在家里,也都有人照顾。

  下午林嫣回来,二伯他们已经回去了。相熟的黑的师傅开车送回去,也不用担心。十几分钟后,他们抵达。嫂子就打了电话过来。

  得知方明澈要买老洋楼,林嫣也挺赞同。这种稀缺房源不可错过的缘故,方明澈已经和她讲过了。

  这么大笔的开支,内当家的思想工作是必须做通的。他只是没想到他爸会那么积极的要一道去看,还对开民宿很上心。

  方明华也知道了,他还在为买价值四五千的门面发愁。他兄弟又要在上海滩买老洋楼了。

  “到了他那里,买房子怎么就跟买大白菜一样了?”

  袁淑芬道:“明澈的负债好不容易降了六万八,这就又飙升上去了。回头有合适的门面,咱们也赶紧下手吧。咱们有地儿借钱,别错失了机会。大不了买到了,也学明澈再拿去银行抵押,尽快把私人的债还上。”

  她如今胆气真的足了很多。每天都有一百多碗的生意呢!

  方明华道:“那利息都好吓人!”

  自家兄弟借钱给他们买,原本可以不要利息。但是,老二自己都欠着银行钱,要给利息的。怎么能白用他的钱?

  他没学过政治经济学,并不知道通货膨胀下钱存银行吃定期利息都是要吃亏的。如今亲朋间借钱确实是不给利息的。

  但他知道方明澈自己在银行贷款要付利息。再转借给他,总不能让老二出这份利息。

  袁淑芬道:“做熟了的生意,房东中途毁约或者不续租了,岂不是又要从头来过?还是尽早买下门面为好。而且明澈是聪明人,他都在买房。咱们没他聪明,依葫芦画瓢还不会啊?”

第213章 买老洋楼

  方明澈周六就上午两节课,于是去上海的机票就定在周六下午。

  周五晚上,林嫣给他收拾了一套换洗衣服和一些要用到的东西。一个15寸的小箱子就搞定了。

  方明澈进来的时候,看到桌上趴着的《婚姻法》。便知道她之前在看这个。他拿起来翻了翻,是看的关于结婚后财产的归属的条令。

  如今的《婚姻法》,男女双方结婚四年,除车、房这样的大宗财产就都是夫妻共同财产了。不管是婚前财产还是婚后财产。结婚八年,车、房也变成夫妻共同财产。

  所以现在结婚,都是男方出房子,女方出装修和家具。

  阿嫣看这个,估计是想看看林怿和韩梅的夫妻共同财产是怎么界定的。应该不是想和自己离婚,考虑到时候家产怎么分。

  方明澈道:“林怿和韩梅是79年10月结的婚。如果韩梅真的有什么想法,肯定会在83年10月之前离婚。”

  要不然,她挣的钱就得分一半给林怿。

  林嫣点点头,是这样没错。现在是82年1月,他们结婚也两年多了。厂里同时结婚的年轻人,这会儿大多已经当了爸爸、妈妈。所以她妈才急得很。

  方明澈道:“对了,韩梅的工资是怎么个归属?”

  他以前懒得再理会这两口子的事,林嫣知道了便也没有在他面前多提。不过,韩梅月收入300,估计韩家、林家都在关注。

  两家一开始谈婚事的时候,就为了韩梅婚后收入起过龃龉。当时韩梅还没工作呢!连卖鸡蛋的活儿都没有。

  那时候甚至是为此大打出手,连他都被岳父喊去撑过场面。他还打过韩梅两个兄弟一顿。不过如今那俩兄弟包括韩梅父母再看到他,都是客客气气打招呼。

  没道理没为韩梅如今的高工资起过龃龉。就之前韩家都要求韩梅婚后每个月拿十块钱回家,说家里培养她上高中不容易。

  林嫣道:“肯定是闹过的啊。但我妈、我小姨给怼回去了,当时就连我舅都上场了。说那都是靠着林家的关系才挣到的。以前说好了十块钱一个月,就是十块钱一个月。”

  方明澈惊讶的道:“你舅对外,还有这么不怂的时候?”

  “那不是狐假虎威,借你的势么。”

  明澈说了这些事以后他不管了。但不妨碍林家人和林家亲戚跟人对上的时候拿他当靠山。舅舅就是因为明澈的缘故,才那么有底气的。

  林父之所以后来再闹腾都没有让女婿出面,就是因为他已经不用直接出面了。

  方明澈道:“后来呢?”

  “后来就照旧呗。但是韩家也说了,那钱就放在韩梅和林怿名下,我妈不能伸手。不然他们就要继续闹。据我所知是一个月存了240,两个人自己保管存折。”

  为什么是240,因为250不好听嘛。反正算上利息,一年不会少于3000。嗯,一开始没这么多。一开始韩梅工资也低。

  方明澈道:“这要是过了四年,倒的确是夫妻共同财产。林怿不会挺有底气,也是因为这个吧?他不认为韩梅会在83年10月之前和他离婚。而岳母有这个担心,所以才愈发想催逼韩梅生孩子。”

  林嫣道:“我现在要是插手,逼着韩梅回去生孩子,就成封建家庭的做派了。这对我们以后分配工作、把生意做大影响都不好。所以最根本也是最应该的解决办法,还是林怿能够上进。”

  方明澈点头,中国大陆和港澳台那种没有经过解放洗礼的地区不同。这些做派闹开了,很减分的!不管是从军、从政、从商,都要注意社会影响。

  林嫣道:“我当初就不该被我妈说动,让韩梅进旅行社。应该让她继续卖鸡蛋,过几年等我爸退休了,就让她去接我爸的班。不过如今说这个已经晚了。”

  方明澈心道:等你爸正常退休的时候,估计已经不能接班了。还有四年,接班这个制度就会全面取消。

  “你看《婚姻法》有什么用?咱俩又没准备离婚。”

  “我就了解一下。林怿怕是以为结了婚就什么都是对半开,觉得韩梅不会舍得。放心,我不会多嘴的。人家两个又没把离婚提上日程。我白眉赤眼的说这个做什么?”

  方明澈没再过问了。小舅子的事,就等停薪留职的红头文件出来了再说吧。

  第二天他被司机送去学校上课。第二节下课出了校门,司机已经回去把方父和行李箱载过来了,直奔机场。

  等下就在机场附近比较实惠的饭馆吃饭。他们如今把那一片的地皮子也是踩熟了的。

  肯定还是经济舱。商务舱贵那么多,他爸知道了会教训他的。

  方父这辈子肯定是头回坐飞机,他就跟着方明澈走。方明澈要走前头办值机等的手续,时不时回来看看他有没有跟上来。等上了飞机安顿好,才轻松下来。

  方父小声道:“以前哪能想到还有个大铁鸟能日行万里啊。”

  方明澈笑,“这话有些耳熟。我想起来了,丁汝昌大人头回坐轮船出国也是差不多的说辞。”

  他在电视剧《甲午海战》里看到的。

  “是很稀罕啊。你小的时候,我都是挑着你去县城的。”

  那会儿三毛钱一张车票,对农民来说也挺贵的。十公里而已嘛,一头挑其他东西,一头挑着小儿子,腿着就去了。

  方明澈不记得这茬了,“去干嘛?”

  “去开会。我年轻的时候也算是读过几年书的,一度被选为了咱们区上的人大代表。去开这种会是要算工分的,比下田轻松多了。你妈也下田去了,还要带着你哥。你们爷奶走得早,你在家没人看管,我就把你一起带去。反正你也不爱吵闹。也不稀奇啊,有些女同志还用背带背着奶娃娃呢。开会的时候把你们统一搁一地儿玩耍就好。”

  方明澈惊讶地道:“不发往返路费么?”

  “发啊。但自己腿着来回,不就赚了六毛钱么。那车票找两张去报销就是了。那会儿开了会还发餐券,去食堂吃饭。那食堂是公家开给干部的,有油水、分量足。一人份的,咱爷俩都够吃。你吃到肉,眼睛都亮晶晶的。”

  小儿子打小聪慧,他上哪都愿意带着。果不其然,小儿子长大比大儿子过得好多了。所以如今,他就更偏向过得差些的大儿子。

  畅畅如今被养得胖嘟嘟的。但明华、明澈小时候都是瘦筋筋的。那会儿农村真没什么吃的。

  方明澈没想到还有那样的往事,一时有些唏嘘。然后就听方父乐呵呵道:“如今老子倒是能跟着你坐飞机去大上海了。”

  方明澈道:“回头带您去看看上海外滩。”

  如今的浦东,还是烂泥渡。还要过几年才开发。能看的,就是浦西而已。

  方父听他说了便问道:“浦西,就是黄浦江以西么?”

  “是的。”

  这会儿周润发和赵雅芝的《上海滩》应该已经拍好了。不过他们不是实景拍的,就是香港无线的摄影棚。

  他去办好了买老洋楼的事,就要回来准备期末考试了。今年寒假不出国,准备去香港、澳门。

  他和阿嫣办商务签,两个未成年子女办手续跟着过去很容易。可惜内地如今还没有引进香港录像带的手续。想看还是只有通过明峰哥的渠道,从广州拿水货。

  方父问道:“台湾去不了?”

  方明澈摇头,“得等小蒋同意三通。他们如今还是‘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政策。总设计师为了通话,还特地让地方政府给他母亲毛福梅修整了坟山。”

  三通,得等到八六年了。

  就是香港、澳门,如今内地先过去也很难。他们一家主要是欧美日都去过了,而且如期回来了。所以比较好办到签证。而且,他这次过去是实打实的考察在香港和澳门开店的事。

  文化部和外交部都是开了绿灯的。他们海外的店都开得红红火火的,按月上交的外汇越来越多了。

  方明澈继续道:“南方过暖冬比较舒服。到时候您二老就跟我们一起南下,安顿在广州或者深圳都行。我们到时候从香港回来,大家就在南方过年。明峰哥他们一家也要去。”

  嗯,二老可以把康康、方芳一起带上。留下方健在面馆帮忙,到时候和父母一起坐火车。

  明发说等方健放寒假,他就要回老家了。虽然到时候他来首都才三个月,但是过年嘛,还是想回家的。又或者,哥嫂把面馆关了,都跟着他坐飞机。至于机票钱,他就一并出了。

  方父道:“明峰的房子交房了?”

  “要交房了!而且就是交了,他也还没时间来装修。这一次大家都住招待所好了。”

  方父摇头,“不成啊,总不能没人会去祭祖。”

  “清明再回去呗,爷奶不会见怪的。到时候春暖花开,日子也好过些。主要咱们那里没有机场,飞到成都再从成都坐长途客车或者坐火车到乐山,都太耽搁时间了。”

  飞机起飞了,方明澈留意他爸的情况,看没什么不适便放下心来。

  方父道:“畅畅都能坐飞机,我还能坐不了?”

  昨晚老太婆问他头回坐飞机怕不怕,他就是这么回答的。他真这么想的!不然头一次,肯定难免紧张。

  等到了上海,父子俩打车去旅行社。这边忙,没能派出人和车去接。

  出租车停下,副社长程长东迎出来,看到方父便道:“是方伯父吧?”

  他去首都被方明澈面试过,瞧着有些像。

  方父点头,“是小程?”

  “是,我是小程。”

  程长东边说边和下车的方明澈点点头,然后去后备箱准备帮忙拿行李。

  方明澈道:“没有行李箱,就待两天没带什么。”

  方父站门口看了看,这老洋楼可实打实是当初的资本家才住得起的。

首节上一节264/27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