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第57节

  “人家扛过枪、受过伤、跨过江,有这样的待遇是应当应份的。预祝你步步高升啊!”

  这年头能在这地儿住独栋小别墅的,应该都是这样身份的人。至少沾一样吧。

  王德显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他们家兄弟太多了,资源都得靠争取。

  他能进市政府工作已经是走了个捷径,还是拿着小方的功劳当的敲门砖。

  以后得一步一步的来了。

  “那就上下而求索。”

  方明澈看了一下里头的苏式小别墅。

  这谁能不羡慕啊?

  他如果今年考上大学,最好的结果其实就是能分配到市政府上班了。

  不像前两届考上的,说不定还能分去海子里。这两年缺大学生嘛!

  但是,这条路不太适合他。人贵有自知之明。

  王德显停下脚步,看了下他的眼神。有羡慕,但是很克制。

  然后问道:“你呢,对以后怎么规划的?”

  这样的聪明人,可千万别说对未来没有规划。

  这么说,就是把别人当傻子了。

  从前认得的人里,他也就觉得小方以后可能是个人物。

  方明澈道:“我今年应该能考上大学,但做生意搞钱的事也不想丢。至于将来,我倾向于继续留在高校。先深造拿学位,然后争取留校任教。做生意的事依然继续!具体做什么生意,到时候看社会发展。总的来说,就是一条儒商之路吧。”

  高校教师+生意人,这就是他给自己规划的道路。

  不会太忙、太累,社会地位还高。同时不断的搞钱,也算得名利双收了。

  王德显听他说得直白,点头道:“以后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条路相当不错。而且你这样,是把两头的好处都吃到了。对了,你说我现在要怎么学英语才好?”

  老爷子让他不要把英语丢了,将来能派大用场。他自己也这么觉得。

  但是如今工作真挺忙的。对怎么继续学英语,他有点苦恼。

  方明澈道:“英语对你肯定大有用处,以后招商引资是个发展的大方向。懂外语的话,你就可以直接调入相关部门受重用。这个肯定不能丢!你知道我也没有系统的学过外语。我只能跟你说说我如今的学习方法。没别的,我就一天背二十个单词。英文字典上有释义、有例句。这些都要背下来。今天记下来的,过两天还要再次记忆,一周后第三次记忆。就这么周而复始,再不断加入新单词。我如今大概有一千的词汇量了。刚看了一下,你找的这些报刊杂志,我连蒙带猜的大概意思能知道。”

  王德显想了想,是这个道理啊。学汉字不也是从认字、组词、造句开始的么。

  方明澈道:“另外,建议你请个英语系的学生或者老师给你当家教。没事也多去大学的英语角练练口语。如果有机会,多看看原声电影之类的。”

  所谓的内参电影,外头看不到。但老王应该是有门路的。

  从市政府大院回去,方明澈把车子骑去还给了古大爷。

  古大爷自从收到了儿子的信,如今精气神见好。

  他心情很好的道:“之光下个月初就能回来了。”

  “哦,是么,那可实在是太好了。”方明澈挺为老头子高兴的。

  第二天,他把700块拿给一早来家里的林嫣。

  林嫣如今早出晚归的,就来这边复习、带颜颜。有一辆属于自己的26圈女士自行车,确实是很方便。

  “阿嫣,我们去把钱存了,我再去摆摊。”

  林嫣挑眉,“哪来这么多钱?”

  截止四月底,他们家存折上有4300。

  如今五月过半,但生意受了摊位搬迁影响,净入只有300。

  姑父那里暂时也还没有别的消息。倒是没想到忽然来一笔横财!

  这是一下子就成了半个万元户了啊。

  离明澈说的存够8000块,就去团结湖小区买52平的楼房也不是太遥远了。

  甚至,可能暑假就能买到。

  当然,得人家有人卖才成。但8000块,他们真的是可以存够的。

  如今哪怕是内部分房子,要产权的话,双职工家庭也是要存很多年的啊。

  他们两口子居然半年就够了!

  林嫣心头成就感满满。

  “王德显付的部分尾款。”

  林嫣道:“真是没想到,你俩居然能处得还不错。”

  “银货两讫,他给的钱到位了。而且,真小人其实比伪君子真的好太多了。他,其实算那个阶层里对平头百姓还不错的人了。可能跟他是在胡同里长大的也有关系。不过,咱们也得努力积攒力量,有自保之力。不然以后遇上个高衙内那样的,就只有鱼死网破了。”

  钱存进去了,方明澈看了一下折子。阿嫣每笔都存的半年定期。

  她说如果要用,就取最近存进去的那笔。这样可以少损失利息。

  至于为什么是半年定期,而不是一年、三年,自然是因为他说的要买房的缘故了。

  林嫣笑道:“看到这上头的数字,真是安全感满满。”

  被爸爸抱着的颜颜也探头看了看。

  林嫣也不知道她看懂没有,对她做了个把嘴巴拉上拉链的动作。

  她对父母都没有全说,就是不想被母亲和林怿当成血包。

  他们虽然有所猜测,但也顶多猜他们夫妻身家上千,没敢猜这么多。

  走出银行,方明澈把颜颜放到她的小藤椅专座上。

  颜颜提醒道:“爸爸,儿童节!”

  她每天撕一张日历,越来越近了。

  方明澈点头,“好,那天找朱叔叔帮我们看一天摊子。咱们一家三口进故宫去逛逛。”

  他计划六月底回老家考试,考完等阿嫣去复婚。然后两口子再到首都大概是七月中下旬的事了。

  那中间的二十来天,就让朱大海帮他们出摊子。一天给他五块钱!

  六一节正好可以试一下。

  林嫣载着颜颜回家,方明澈就骑着三轮车往大栅栏那边去。

  到了赶紧开始烧水、冲茶晾上。

第79章 高考志愿

  五月了,该报参加高考的名兼填报高考志愿了。

  这天收摊回来、又吃过晚饭,方明澈往堂哥老板那里打电话。

  之前约定好了的,由堂哥带方父来接电话。这样比去邮电局排队方便多了。

  原本这件事他是打算托给大哥方明华的。但后来想了想,他大哥着实不靠谱。

  上辈子还曾经提过一次,外人都能冒名顶替去读书,几十年后才被发现。亲兄弟就更不容易被发现了。还说他读那么多书,自己不想去上大学,不如帮他考一个。

  方明澈担心托给他,自己六月底回去看到的准考证上是方明华的名字。到时候什么都晚了!

  还是劳动老头子跑一趟。

  自从小儿子去首都,已经过去足足三个月了。方父再大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

  听说是报名高考和填报志愿的事,他就跟着堂侄方明峰到了县城来接电话。

  老头子一辈子就认准了‘万班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分配正式工作,就可以农转非、吃商品粮。

  所以方明澈一意孤行把村小公办教师的工作辞了,他才那么生气。

  对农家子弟来说,那极可能是一辈子唯一逆天改命、吃公家饭的机会。

  还好,如今恢复高考了。还能试一下考大学。

  要不是为了这样的正经事,他才懒得跑这趟呢。还得搭上往返六毛钱的车费。六毛钱,对土里刨食的老农来说也来之不易。

  “爸,您和我妈身体都还好吧?”

  方父道:“我们能有什么不好?说正事,长途话费贵。”

  方明澈知道老头子的性子,便把自己的意图说了。

  “嗯,拿户口簿替你去学校复读班报名没问题。但你不是教数学的么,干啥要报中文系啊?”

  “我其实挺喜欢诗词歌赋的。但小学语文教学着实没什么意思,教数学简单些。而且,我当初何止是教数学啊。但凡没人教的科目,吴校长都推给我了。”

  正经中师出来的嘛,基本功肯定是过关的。

  村小缺老师缺得不行,又没有编制可以给人。这就导致不少科目没人教。

  音乐课他都代过两学期的。

  最初连风琴都没有,他拉手风琴给学生上课。

  方父看着自己记下来的,第一志愿是BJ师范大学的中文系,第二志愿是首都师范学院的中文系都接受调剂。

  他识字,当初跟着私塾老师学过几年。

  “你这志愿是不是有点高啊?别因为报高了没被选上,搞得今年又走不了啊。”

  小儿子这都第三年参加高考了,他还是有所了解的。

  方明澈道:“爸,首都的复读班,人家的资料和师资比咱们小地方好多了。我是按照上一次首都最好的复读班出的模拟题,我自己考的成绩确定的报考学校。老师也建议我这么报!你可千万别自作主张给我改了。”

  “你都没首都户口还能报复读班啊?”

  “我们大杂院就有高中老师。我让阿嫣去报名,然后和她合用的复习资料。那些试卷也是我做了,托邻居拿去请复读班的老师阅卷的。都是按照考的分数来的,人家老师平白无故能害我么?大家住一个院子里,老熟了。”

  方父对老师的话是比较信服的。当下点点头,“是这样就好。我也是担心你报高了,导致又白辛苦一年。那阿嫣呢?”

  “她第一志愿报首都师范学院的专科。”

  方父点点头,“那行,我就按老师说的这样报。你记得提点礼物去感谢人家,人家又给你阅卷,又给建议的。”

  “嗯,我知道的。”

  “那颜颜还好吧?”

  “她好着呢,挺适应的。回头我要是考上了,爸你想我们的话,就去支书那里开个探亲的介绍信,坐火车上京来看我们。我给你出路费!”

  方父道:“听说你在天安门广场摆茶摊,生意还可以?”

  “是啊,广场上每天两万人是有的。冬天喝了暖身子,夏天喝了解渴。这个生意就是薄利多销。哪怕后来很多人摆茶摊,比我们两个当村小老师还是要挣得多些。”

  “那行,就说到这里吧。”

  “爸,你记得亲自去啊。”

  “知道了。”

首节上一节57/27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