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第93节

  估计是一直坐在旁边看着,自然而然学会一毛以内的加减法了。

  “我们家,一共二十四条腿。那舅舅房间,搁得下三十二条腿么?”

  林嫣道:“肯定搁不下啊,人家就没打算搬到林家用。这是准备在林家啃一口大的,把两个小的的彩礼一并解决啊。”

  除非是条件特别好的人家,不然都凑不齐三转一响、三十二条腿这种的。

  那有部分,也很拿得出手了。

  而且,韩家还要求韩梅每月拿钱回去呢。

  就是明峰哥说的,这完全是林怿能力范围以外的事。就是希望他回来逼父母,可能还有她这个姐姐。

  林嫣是绝不愿意做冤大头的。父亲也没有这个想法。他根本就不想和韩梅家做亲家。至于母亲,她如今也渐渐觉醒。关键她如今不管钱!

  还有,韩梅这段时间肯定找过别的下家了。那不没找着更好的的么。她妈一定会拿捏住这点的。

  那就拖着吧。反正他们林家的是儿子,拖得起。但前提就是林怿不该急的不能急。

  这一点她早就提醒过了。如果他还是犯了,那就只能是帮着韩家、以此来要挟父母了。那她更加不会管。这个态度她一直以来给的很清楚。

  林怿他凭什么要拿父母一生的积蓄、甚至可能还要举债去给韩家送彩礼啊?

  三转一响加三十二条腿,这要上千块的。对普通人家,这是多大的负担了。关键是一样都不带过来。

  过了两天,朱大海可能是中暑恢复了。他又准备去农村他舅舅家里住着收菜了。

  他觉得之前的思路其实没错,就是找的那两人太贪了。他预备这回按林嫣的方式操作,把菜批发给其他人。

  朱大海找上胡勇四个,胡勇道:“老朱啊,这得有个先来后到啊。而且,方老师和林老师这里每天都不曾断过供应。你那里,这回一断就是三天啊!等你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们可以考虑在你那里批发一点试试。”

  胡勇真的怀疑他这回还是有哪里没理顺。别又出事了!林老师那里,隔壁大杂院的人也在问能不能来进货呢。

  当然,如果朱大海那里理顺了,菜又比较便宜,还是可以在他那里批发。

  所以他对朱大海道:“要不你去隔壁问问,他们也在问林老师能不能供货呢。”

  朱大海对隔壁之前临时涨价的两个回城知青深恶痛绝。如果可能,他一点都不想去找隔壁大杂院的人。

  最后他还是找了,但是把那两个排除在外。他也说了规矩,概不退换货之类的。

  林嫣知道了有些着恼,“他这是一好,就来撬我的下家啊。他怎么就盯上我这个生意了呢?”

  亏得他还知道自己和小谢、崔嫂子关系好,撬不动。没有打那两家的主意。

  方明澈道:“一个生意,咱们可以做,他自然也可以做。但胡勇说得很明白,感觉他供货可能不太靠谱。不过好在他本钱不多,不能跟咱打价格战。好了,别管他了。早早晚晚会有人出来竞争的。”

  刘青峰和耿山也有点着恼,觉得朱大海太不是个东西了。

  方老师都和他们沟通过了。九月起刘青峰升做店长,提成利润的10%;耿山升副店长,提成5%。

  这个提成包括废品生意和菜生意,是所有其他收入之外、额外给的。如今让朱大海一搞,别搞得他们生意不好做啊。真不是个东西!

  方明澈道:“面对竞争最好的做法是,咱们把自己的分内事都做好。你们多关注着就是了!”

  朱大海那里,确实是隔壁大杂院有几个回城知青凑了钱,批发他每天早上载回来的菜。

  搞得胡勇他们四个生意都不那么好做了。只能扩大‘打游击’的范围。

  这也幸亏菜市场的资源不足,也无心垄断。而且,老百姓也肯掩护。不然他们这么大张旗鼓的卖,肯定要被逮到的。

  隔壁那两个搞得朱大海那天损失惨重的回城知青,又来找林嫣了。朱大海说了不会批发菜给他们。他们想做这个生意就只能来找林嫣供货。

  林嫣便答应了给他们供货。在之前的人手基础上增加了他俩。

  她也对胡勇四个说了,“我也不能要求你们非得在我这里批发。都是拿现钱买卖,肯定哪家的价廉物美就在哪家进货。但是,朱大海是早上供货,你们如果去他那里拿了货,就要提前给我说一声。不然我下午带那么多回来,鸡蛋还能放一放,蔬菜是不能放的。”

  胡勇点头,“林老师,我们如果用了朱大海的货,一定提前告诉你一声。”

  BJ郊区的农村,村支部倒是有电话拿出来当公用的。听说,五六千的安装费是先欠着的,逐年缴清。

  这样一来,如果他们当天上午打个电话,还是能通知到魏嫂子那里当天不收菜的。

  魏嫂子得到消息,在黑板上那么一写,农民就不会再拿过来了。拿过来也没法收,没下家。

  林嫣气得在家道:“朱大海他怎么不再中回暑啊?”

  方明澈听得好笑,“人家吃一堑长一智啊。”

  方明峰骑着方明澈的新车,接下来几天把首都的名胜古迹、还有各处自发形成的市场包括夜市都逛了一遍。

  到介绍信上的第十二天,他拎着箱子离开了。就跟着刘青峰去了废品站。他还没有完全想好要做什么,但心头已经有点数了。

  袁大妈知道后便也不过问了。只要不在她眼皮子底下黑着,藏在别的地方并不与她相干。

  八月底,方明澈把三轮车以外的、出摊的用品折价100卖给了手工艺品合作社。正式结束了他的大碗茶摊生意。

  至此,夫妻二人在首都的全部家当就是:小偏院东厢房、小花坛加半拉庭院,四辆车(两辆三轮车、两辆自行车)。还有给了半年租金的废品站,以及3000元的现金。

  林嫣拨拉着算盘珠子在那里算来算去,“还是要差一点才到一万。”

  方明澈道:“可以了,半年的功夫咱们挣了九千啊!”

  林嫣道:“比起你想买的整套的四合院的价格还差得远呢。”

  方明澈挑眉,“你怎么知道我想买整套四合院的?”

  “附近有人张贴卖房的告示,你都要过去看看。我还能看不出来啊?”

  方明澈点头,“想在好地段买一整套四合院,肯定便宜不了啊。就鲁迅先生,民国时第一流的作家,也得一年的稿费才买得起一套呢。”

  后世的人总是说如今的四合院便宜。那是脱离了此时的收入来看的。

  跟此时的平均收入比,这二环内整套的四合院一样是只有极少数有钱人才敢问津的。

  所谓一万块一套那种,起码在后世的四环外去了。那种除非是以前有钱人的别苑,不然买来也没什么意思。

  方明澈今天起不用出摊了,有点懒懒散散的不想动。

  林嫣过来推推他,“起来了。报名要跑三处,早点去也好早点回。把户籍落到学校,才好去把你自行车的钢印敲了。”

  如今自行车上户都要敲钢印。之前方明澈没有首都人的身份,他的自行车都落不了户。不然就只有落林嫣名下。

  方明澈道:“今天和明天一共两天报名时间呢。第一天肯定挤得很!”

  “第二天也未必就轻松啊。走啦,先把报名的手续办好,再说其他。”

  即将跨入大学生活,林嫣还是挺开心的。

  两个人正说着,颜颜背着她的背包进来了。

  “爸爸,太阳公公都晒屁屁了。你怎么还不起?”

  方明澈还躺着不想动呢。从二月份上京到如今,他真是一天都不得闲。

  看他还不动,林嫣笑着递了一个面盆和一根擀面杖给颜颜。示意她把盆盖在她爸头上,然后拿擀面杖去敲几下。那滋味会有多酸爽,只有挨过的人知道。

  颜颜不干,“不,我舍不得我爸被惊了耳朵。”

  方明澈听到这话便笑了。掀开被子,穿着长睡裤出去放水。

  “还是我姑娘心疼我啊!”

  正好遇上古之光从厕所里出来。

  要说这厕所,古大爷真的是花了大钱的。当初要用这个厕所说动方明澈买房子只是一方面。最关键还是为了方便当时不良于行的古之光上厕所。

  两人互相点点头,只当是打招呼了。

  古之光身为60年代凤毛麟角一般的大学生,骨子里自然是有他的傲气的。

  不过明澈到底是考上了北师大的人,这比当年他读的大学还好。他在明澈面前还是挺和气。

  之前古大爷一直给他说,方明澈这小子聪明、而且接地气,想的辙都很管用。他听说闹房租那回的事,也觉得生活中的智慧也很重要。

  “难得这么迟才看到你起来。”

  方明澈道:“昨天把摊子都转手了,今早就睡了个自然醒。回聊啊”

  等放了水出来,赶紧的打水洗脸、梳头,刷牙。

  然后坐下吃起了林嫣从胡同口买回来的豆浆、油条。

  颜颜坐在他旁边,把油条扯成一截一截的,然后用筷子摁进豆浆里泡着。

  方明澈道:“今天要和爸爸、妈妈一样去报名,是不是有点兴奋啊?”

  这会儿吃早饭,还背着背包呢。

  颜颜点头,“嗯。”

  这半年,她基本只能作为小跟班跟着爸爸去出摊、跟着妈妈去废品站。只有去读书,才是属于她个人的事业。

  “行,以后每天早出晚归,你就知道这么自由自在到处跑有多好了。”

  一家三口吃过,漱口。然后就先骑车去北师大,给方明澈报名。堂哥带来的那些证件、手续他临出发又检查了一遍,齐的。

  至于颜颜,大学报名两天,她读的育红班只有明天一天,就明天再去。

  路过一个修车的摊子。林嫣道:“明澈,要不你的横杠上也给颜颜准备一个小藤椅。省得下回她坐你的车,我又得担心她的脚钻进钢丝里去了。”

  方明澈看看自己的二八大杠。没有女儿的座椅,这还能是一辆泡妞神器。

  真的,如今大院子弟炸街,也就是骑这个车了。四个轮子的,少之又少。哪怕是在大学校园,有这么一辆车都会挺吃香的。

  但要是加上女儿的座椅,这就给他把已婚、已育的标签贴得牢牢的了。

  “行,加上吧。”

  他把自行车停放好,随手拉过一张长凳子坐下。颜颜过来挨着他一起坐。

  林嫣就去和师傅沟通上一把小藤椅的生意。对方很快点头,就开始捣鼓起来。十几分钟就能搞定!

  方明澈其实有些好笑,今天一起去报名还不放心啊?还非得给他的自行车加一张小藤椅才罢休。

  接下来颜颜就坐到爸爸的车上了。趁着方明澈还没有上车,她扭头道:“爸爸,我喜欢坐你的车。可以看世相!”

  坐妈妈的车是在后头,视野都被妈妈的背挡住了。

  “嗯,那你就坐爸爸的车吧。”

  两口子一路骑到了北师大,按照门口的指引一步一步的去完成报名的手续。

  还挺复杂,有几个公章要盖呢。粮油、户口关系也全部都转了。还要体检。关键是每一处都要排队。

  林嫣就带着戴遮阳帽的颜颜,一路帮方明澈排着另一处的队。这样可以给他节省些时间。

  来报名的大学生差不多都是自己来的,像他们这样一家三口一起出动的少见。

  去排队抽血的时候,有人问方明澈,“哥们,你那么早就结婚了啊?”

  方明澈点头,“嗯,满了20的法定婚龄就结了。”

  “你是知青吧?那娶的是村干部家的姑娘?”

  方明澈出了半年摊,晒得有些黑。跟寻常所谓的白面书生迥异。所以对方判断他当过知青。

  方明澈失笑,“不是,我本来就是农村的,算是回乡青年。我老婆才是知青,首都去我们村上的知青。”

  “那她考上大学了么?”

  方明澈点头,“考上了,首都师院。”

  “哦,那你们两口子真的是好。这样才不至于半道走散了。”

首节上一节93/27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