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艺考状元开始 第943节

  严格的来说,目前文艺市场,基本上还都处在崇洋媚外的时代。

  最封建的圈子,其实就是华夏的娱乐圈。

  森严的等级地位、演员导演的咖位、排外的圈层、外加各种酒桌文化……

  “打破圈层!”

  “只能从外到内!”

第684章 【110】史上最年轻三大电影节评审!

  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名单:

  贾章柯《三峡好人》

  蔡铭亮《黑眼圈》

  杜琪锋《放逐》

  ……

  陈愈坐在飞机上,正翻看着这一届威尼斯的提名,哪怕他对电影节很多的获奖电影有些遗忘,但看到《三峡好人》还是很清楚。

  这一届的威尼斯,其实并没有任何悬念。

  贾科长一战封神,凭借《三峡好人》跻身国内得奖大师行列,获得了最终的威尼斯金狮。

  这也是华夏第六座金狮,第四个获得金狮的华夏导演,内地第二人。

  老谋子拿了2座金狮,陈愈去年拿了1座,但他不是导演,所以贾章柯算是第二个。

  其余的两座,都是宝岛导演获得。

  候孝贤和上面再次获得提名的蔡铭亮。

  严格意义上来说,威尼斯金狮应该是华夏得的最多的,这都是多亏了老马。

  而柏林目前是五座金熊,包括老谋子、谢飞还有李桉的两座,今年王权安《图雅的婚事》,年前又拿了一座。

  最少的就是戛纳。

  整个华人圈子,包括香江宝岛在内,就诗人恺歌一人获得。

  也正是因为这稀缺的含金量,所以诗人怎么造,他地位都摆在那,实在是这座金棕榈确实价值千金。

  而这些年随着全球电影事业的发展,三大国际电影的地位,也慢慢从并列,变得戛纳独占一头,把柏林和威尼斯渐渐比了下去。

  全球目前公认的第一电影节,绝对非戛纳莫属。

  当然,事实上华夏原本是有两座金棕榈的,张一谋也差点完成三大电影节最大奖的大满贯。

  当年老谋子的《一个都不能少》,其实是内定的金棕榈,不过主办方嫌里面国旗、国歌镜头政治味太浓,被怀疑有政治宣传的嫌疑。

  戛纳让张一谋删掉这个镜头,就可以获奖。

  但老谋子还是挺刚的,直接弃赛,把《一个都不能少》送到威尼斯送审,还给戛纳主办方写了封决裂的怒斥信。

  至此后张一谋就再也没去过戛纳,而《一个都不能少》最终获得了威尼斯金狮。

  那一届戛纳,原本老谋子有两部送审。

  原本是双保险,还有一部《我的父亲母亲》,基本上拿大奖稳的。

  这一部最后也送到了柏林,获得了评审团大奖!

  不得不说,国师虽然有很多被人诟病的地方,但大是大非至少是站得住的;这也是为什么他地位和风评,一直比陈恺歌等人高一头的原因。

  虽然同样拍了很多烂片,但一直以来拍电影的理念永远挺创新。

  很多的导演未来都是在吃老本,有的甚至都不再有市场。

  例如冯晓刚。

  这一次威尼斯冯晓刚也来了,《夜宴》没有入围主竞赛,但威尼斯非竞赛展览,华宜显然也是花了大价钱。

  飞机上一路跟马克穆勒聊着,陈愈还凑空看了下他写的那本《电的影子》!

  不得不说,这老马对华夏电影确实是爱的深沉。

  这书的附录,就是《华夏电影1905-2005》,以其精美的装潢设计和丰富的内容,为庆贺华夏电影走过百年历史,而编印的一册图书!

  这一次,老马又带了很多去威尼斯,送人的同时,也摆放在显眼的位置,让各国记者和专业人士翻阅拿取。

  这本书,绝对不是一个老外随便糊弄人的,里面除了有详尽的华夏百年优秀电影作品的介绍和专家影评外,还有许多难得一见的早期华夏电影彩色海报和剧照插图。

  为外国人了解华夏电影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难得的材料。

  “过去欧洲出版的关于华夏电影的书封面不太好看,我就设计了这一个可以吸引很多人目光的封面,表现了艺术和电影的关系!”

  “这本书真的写了华夏电影100年,从无声电影一直到现在最新的东西,印刷了有5000多本,这在电影类图书一般印制一两千册的意大利,已经算很多了!”

  “我希望欧洲所有搞电影的人,都要看一看,华夏电影确实和其他国家的电影,有一种本质内涵的不同!”

  老马临下飞机之际,跟陈愈聊着他这一本书。

  二十多小时的转机和盘旋,他们终于到达了威尼斯,一路很是颠簸。

  幸好,总算是到了。

  “我们先去酒店,倒完时差后,我带你去见一下这一次评审团的主席和成员!”

  “凯瑟琳德纳芙知道吗?”

  老马说了一个挺陌生的名字,一旁的刘一菲却点了点头:“我知道,法国著名的女演员,欧洲影坛第一夫人,我听我爸说起过她!”

  “对,就是她,这一届的评审团主席!”

  “威尼斯影后!”

  陈愈当然是第一次听到这名字,老马其实已经把这一届的评审团成员都告诉了他。

  除了凯瑟琳德纳芙和他之外,评审还有5个人。

  韩国著名导演朴赞郁,《老男孩》在内的复仇三部曲非常出名,让他享誉欧洲。

  美国著名导演卡梅伦克罗,成名作就是阿汤哥饰演的《甜心先生》,阿汤哥也是靠了他,才拿到了这辈子唯一的一次奥斯卡影帝入围。

  还有三个名气就很一般了,而且都是欧洲本土的演员和导演。

  “呼……终于到了!”

  刘一菲双手一伸躺在床上,整个人都累坏了。

  “我澡也不想洗了!”

  陈愈压根没管刘一菲的嫌弃,就想上床睡觉,却被刘一菲直接推进了卧室。

  接下来的几天,陈愈算是明白了评审的痛苦。

  酒会、宴会、聚会,是他这几天的主题。

  马克穆勒给陈愈介绍了很多欧洲电影圈的重磅人士;如果放在之前,哪怕是陈愈没得威斯尼影帝前,这些人最多只是恭维一声,差不多就是一个点头之交。

  但现在,陈愈的地位,三大电影节大满贯影帝的实力,外加他评审的身份,这些名流人士,就完全对待他不一样了。

  用老马的话来说,陈愈已经打通了内部,算是自己人。

  威尼斯官方的人士,陈愈也认识了不少,欧洲的选片人、北美的选片人,艺术总监……有老马这个华夏通在,陈愈这几天基本上已经把欧洲的圈子都认识了个遍。

  还有一个聚会,那就是全球知名的一些导演和制片人,共同点都是获得过欧洲三大的奖项,这算是能参加这个聚会的门槛。

  这些人,其实也很重要。

  上面欧洲电影圈和威尼斯官方,这是奖项的推见,也就是如果参奖,你认识这些人之后,只要影片没什么大问题,入围基本上问题不大。

  但如果要获奖,那就得认识现在宴会上的这些导演、制片人等等,因为每一届的评审团,都是出自这些人之中。

  所以很多时候,像贾科长这些,为什么每次电影都能获得主竞赛提名。

  明明电影其实也很一般,很多新人拍的比他更好,但他就是能入围。

  人脉!

  这就是他在欧洲三大电影节的人脉。

  而今陈愈显然也都见识到了,到时候稍微打个招呼,实在不行公关一下,只要不是最终的大奖,其他奖项那都是可以商量的。

  娱乐是个圈,欧洲、老美等等其实都一样,利益、人脉之上。

  这就是人情世故,其实华夏人才是这方面的老祖宗。

  不过,有一点陈愈感觉非常奇怪。

  这一次的聚会,他没有见过冯晓刚这些人,倒不是他们没门槛,当然确实没门槛冯晓刚三大电影节啥奖都没捞到。

  事实上是一个鄙视链。

  这些名流、上层,非常鄙视商业片导演,哪怕卡车司机卡梅隆在他们眼里,估计都不够格。

  这一点,跟华夏金鸡的很多老顽固评审简直如出一辙。

  他们同样看不上商业片、喜剧片、科幻片,文艺片才是他们所看重的,哪怕这部电影没票房,上映都没上映,但就是能获奖。

  脸都不要了。

  但却是跟欧洲这帮老家伙学的。

  更离谱的是,参加这些聚会宴会,都有不少的女演员和女模特,不知道是她们主动想参加,还是被动,反正面对一个个导演热情的不行,其中有几个陈愈还挺熟悉。

  是欧洲和北美二三线的演员,之前在好莱坞拍戏时看新闻看到过。

  “世风日下啊!”

  “这被腐蚀的圈层……”

  陈愈忍不住跟刘一菲吐槽着,刘一菲一开始还跟他打趣,是不是后悔带她来了。

  被陈愈晚上狠狠的打了屁股冲击了几下,就彻底老实。

  “这就是所谓的上流社会,国内娱乐圈比起来,大巫见小巫!”

  “谁都没好到哪里去……”

  陈愈回到酒店还在那吐槽,其实他是很不习惯,但入乡随俗,哪怕见不惯你也不能说。

  得亏他带了刘一菲,不然你不带个模特或者女演员走,人家都以为你不屑跟他们混。

  这圈子就是腐蚀的这么快。

  陈愈反而像是个另类。

  幸好抽空他给刘一菲过了个19岁的生日,两人不由得想起了第一次在威尼斯,也是陈愈跟她一起过的。

  一晃已经携手第四年。

  感情依旧稳固而浓烈,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任何的变质。

  相反,现在更是利益捆绑的密不可分。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两个人在这个圈子,全世界都是属于少有的。

  “好在,明天就是开幕式了!”

首节上一节943/10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