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教他的武穆遗书,加上郭靖自身的军事经验,都不涉及水军。
这刘整是宋末有名的水军将领,且看是否能与他交好,从他那里习得水军战术。
“刘将军,此战甚为关键,需要你我配合默契,方可击退大敌。这几日,在下可否在你旗舰之上,共同探讨未来如何对敌?”
刘整见对方态度诚恳,不像军中那些战将,一旦立有大功,便难免骄横跋扈,心下颇有好感。
“孟公告诉过在下,这水上作战之事,由刘某掌控,上了陆地,如何配合作战,却要听从邵将军的,好生讨论一番也是好的,避免到了襄阳后出现误会。”
接下来一段时间,利州军搭乘水师战舰,一路沿长江东去,过山峡,至荆州,再入江陵,而后转向汉水北上,直入襄阳。
此时襄阳城内,郭靖从城头巡视一圈下来,鼓励了一番城头戍守的士卒,又与襄阳城守吕文德交流了一番接下来的作战方案,才回到居所。
黄蓉似将临盆,这几日常觉腹痛,行动不便。
“靖哥哥,今日又击退了一次蒙古军的进攻,你常身先士卒,没有受伤吧?”黄蓉强忍身上的疼痛,还是十分关心郭靖的安危。
郭靖坐在床边,握着黄蓉的手。
“蒙古军攻城虽然激烈,但襄阳城内上下一体,吕将军亦是善守之辈,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黄蓉脸色苍白,“兵凶战危,极易发生意外。那吕文德的确有本事,不过却是个任用私人乡党,排挤外姓的人物。
若没有靖哥哥你在此内外协调,弥补人心,这襄阳一地,不服他吕文德的将领,恐怕便有不少已经投了蒙古去。”
“唉,时事艰难,不相忍为谋,又能如何呢?蓉儿你好生将养,这几日怕要临盆,我可能顾不上来。”
这时郭芙闯了进来,“爹、娘,杨过和他那个姑姑来了!”
第134章 城下鏖战
杨过和小龙女站在院子之外,见郭芙已经进去通报,两人对视一眼。
杨过眼神坚定,甚至带着某种仇恨在其中。
而小龙女轻微摇头,充满担心之意。
“过儿,他终究是你郭伯父,你真要……”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况且只有取了郭靖性命,你我才能永远在一起,否则只有十八日可活,却如何能够。”
小龙女不再言语,握着杨过的手,点了点头。
“过儿!你来了,真是太好了!”
院子里传来郭靖爽朗的笑声,将杨过二人迎了进去。
……
且不论杨过这边在襄阳城中,经历了何等的天人交战,民族大义,天下苍生,与他个人情仇混杂到一块,如颠如狂,难以抉择。
忽必烈等了一日,未见杨过刺杀成功的消息传出,不欲久等,尽遣大军攻伐乡野,屠戮百姓。
而后驱民于襄阳城外,直逼襄阳城而去,期间自然派了蒙古士兵混杂百姓之中,一旦襄阳城开,则会立马涌出,抢占城门,为后方大军攻城争取时间。
吕文德居于城墙之上,已经让过最前面的千余百姓入城,而后凝目看向后队,只见当中潜伏了不少蒙古奸细,当即下令关闭城门,弓弩手准备!
城下百姓扶老携幼,正要涌入,忽见城门正在关闭,而后方被蒙古精兵铁骑追赶屠戮,便纷纷哭叫道:“大帅请开城门,不要放箭!我等皆是大宋百姓!”
城内守卒亦多是本地人,乡野之外,谁没几个亲戚。
纵然士兵们持弓带弩,却都是面露犹疑之色,最后看向吕文德。
吕文德见百姓开始冲击城门,这样下去城门将无法关闭,而后方蒙古骑兵趁势冲入,必将大祸临头!
于是高声下令,“冲击城门者,尽数射杀!敢听令不尊者,以违反军令处置,督战队何在?!”
吕家军的督战队纷纷手持大刀跟上,守于城垛之旁的士卒知晓吕文德军令严格,不敢抗令,当即射箭。
城门之下登时一片惨嚎之声,箭雨密集,造成的杀伤自然极大,竟生生在城门之前造就一片死地。
后方的百姓见状,惊恐之极,往后方胡乱奔跑而去。
混乱之中,儿呼娘,父寻子,夫妇奔散,骨肉分离!
而后方蒙古骑兵见状,便是挥舞马刀而上,刀光舞处,血如雨下,马蹄踏过,骨肉成泥。
硬是强逼着百姓返身攻城,百姓宛如置身血肉磨坊当中,前后皆是死地,绝望不已。
见到这宛如地狱般的场景,杨过站在城头,牙关紧咬,双拳紧握,眼中含泪,气愤难当。
郭靖叫道:“停止放箭!下面皆是我大宋百姓!”
安抚使吕文德扫了眼郭靖,冷言下令,“守城要紧,若是城破,城内百姓要比这凄惨百倍!放箭!勿停!”
“使不得!莫错杀了好人!吕安抚,请容郭某出城接应百姓,断后退敌!”
“郭靖!我知你是个英雄,可如此一来,你极有可能深陷重围,吕某却未必救得了你!”
“只望大帅给郭某这个机会!也给百姓一条生路!”
说着,郭靖便回头招呼武林群雄和丐帮中人,自城门奔出,掩护百姓入城,与百姓当中夹杂的蒙古奸细,以及后方追杀而来的蒙古精兵作战。
杨过发自本能的想随郭靖一同出城作战,却被郭靖以昨夜练功走火入魔为由劝回了城上。
郭靖率领的义军击毙百姓当中的奸细,又接连击退两波蒙古骑兵。
但蒙古骑兵数量众多,一波既退,很快便又有下一波带着箭雨杀奔而来。
众好汉纵然武功出色,却也当不住毫无停歇的反复冲杀。
不过此时,却也因郭靖等人的浴血奋战,令百姓不是逃回城内,便是四散而去,成功逃离蒙古铁骑的屠戮。
一声号角长鸣,左右两侧各有两千蒙古骑兵冲来,将郭靖这一群武林好汉困在中间,难以突破。
而后朱子柳和大小武以及郭芙,分别率领一队人马冲出城外救援,却没想到忽必烈早已埋伏好了四队人马,一同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