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衡山名宿开始笑傲武侠 第35节

  那些官员们则紧紧盯着,以防有什么纰漏。

  欧藏华打量了一番有些不满的邹守益、王道,突然开口称赞道:“谦之兄、纯甫兄,二位猿背蜂腰、健硕英俊、孔武有力,端是一副好身板啊!”

  嗯?!

  邹守益、王道一愣,扭头看去,只见欧藏华站得笔直,六块腹肌、筋信骨强、精神抖擞,也有一副好身材,丝毫不在意被人打量。

  二人不禁挺直腰板,既然身材这么好,畏畏缩缩反而不够大气,不如亮出来让大家见识一下。

  另外七人听到这话,也互相打量起来,发现大家都不是虚弱不能自理之人,所以为何要不配合呢?

  搜查军们又检查了耳后和头发,发现这一组是最配合的,大概是觉得他们太过坦荡,反而没跟其他组那样连鼻孔都检查,只确认两个鼻孔都通透,就让他们过去了。

  就在他们穿衣服的时候,下一批检查的举人之中就有人耍小聪明,他编织考蓝的竹条是双层的,被搜查军发现后,直接从队伍里拖了出去。

  此人不仅要在贡院门口枷号三日,之后礼部会剥夺他们的举人功名,终身不得再入考场。

  可谓斯文扫地!

  一千多人如此细致的检查,所耗时间自然多。等到全部搜检完毕的时候,已经是夕阳西下。

  考生们分批进入考场,贡院大门缓缓关闭。在接下来的九天里,大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打开,没有特例。

  明朝天顺七年,京城贡院内起火,监察御史都没有开门,于是造成烧死参试举子九十余人,烧伤者无数的惨祸。

  即便有这样的惨祸,也没有哪位大臣提议特例之时可开大门。

  因为所有人都很清楚,有了特例就会有人钻空子。

  所有的流程走完,欧藏华提着考蓝和被褥跨进贡院内部。

  一条宽阔的青石板通道,正对着全贡院最高的建筑明远楼。

  这楼是整个贡院的中心,巡考和监考用的。

  考试时,负责考场纪律的官员都会爬到这座楼上去,居高临下俯瞰,整个考场将一览无余。

  东西两排形如长卷、状似猪栏的考棚,每一排都有号舍七十间。

  每排考棚都用千字文编了号,在临街一面的粉墙上,张贴了七十个考生的名字。考生们找到自己的名字,就可以按照名字编号,转到专属‘猪圈’,接下来的九天时间,都得在这个小小的考棚里度过了。

  欧藏华与邹守益、王道相互道别,然后通过粉墙找到了自己的考棚。

  运气还算不错,没有分配到五谷轮回之所周边。

  这地方三年没人用过,考军们也就提前几天囫囵吞枣般扫一扫,所以整体干净不到哪去。

  放下行李后,欧藏华找出了曲非烟准备的抹布,认认真真的打扫了起来,然后再铺上被褥,简单的休息之所就这么腾出来了。

  欧藏华坐在里面,默默运行起衡山内功来,等到号军敲响梆子,他才拿出煮饭锅,往里倒了一些米,交给号军,让其帮忙煮米饭.

第54章 会试

  二月初九,一觉醒来的欧藏华看了看外面,天微微阴沉,不算好天气。

  他拿出煮饭锅,请号军帮他煮一份粥,再将被切块糕点拿了出来。

  等粥被端回来后,欧藏华直接将糕点放进粥里。

  如此一来,粥也有了甜味,糕点也得到了加热。

  吃过早餐后,欧藏华将文房四宝拿出来摆好,又将卷袋摊开,做好了万全准备。

  随着一个个考生起来,即便大家没开口说话,各种起床、拿东西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寂静吵闹’的感觉。

  巳时一到,锣声响起,这代表会试第一场正式开始。

  第一题:经义篇水火金木土谷惟修

  欧藏华微微一笑,这套题不难,出自《尚书大禹谟》。

  唐初十八学士之一的孔颖达就解释过,水能灌溉、火能烹饪、金能断割、木能兴作、土能生殖、谷能养育,此乃六府循环之道,是天地自然养育万物生灵的规律。

  题不就破了么?

  可是这跟政事好像没什么联系啊!

  别急,因为《尚书大禹谟》这篇古文之中,‘水火金木土谷,惟修’的前一句便是‘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这样就能联系上了,圣人之德便是通过处理好政务,把水、火、金、木、土、谷这些事物妥善安排好不出乱子,可称之为‘惟修’。

  当然,如果只是这么回答,显示不出欧藏华解元的逼格,得再添加的内容才行。

  他想了想,搞个立于不败之地的主题,那就是‘仁政’。

  别管哪个时代,‘仁政’都是儒家永不放弃的追求。

  遇事不决上‘仁政’,总归不会扣分就是。

  因此在最后的大结处,可以引用一下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缩减缩减,总结总结。

  一篇上好的经义论策就此出炉。

  从头到尾检查一遍,没啥问题后,便可以抄录到考卷上了。

  事实上,明太祖对孟子的一些思想持有保留态度,曾经下令修订《孟子》一书,删除了书中一些他认为“有问题”的内容。

  但这并没有影响孟子的地位,因为明朝科举必考科目《四书》之中,就有《孟子》。

  欧藏华一看,心中了然,这道题取自《论语泰伯》中,孔子称赞尧的名段。

  大概是说尧这个人太伟大了,人民找不出词来形容对他的赞美,他的功绩也太卓越了。

  此外,这篇《论语泰伯》还有一个思想是‘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言下之意,就是说尧是依照“天道”来治理天下的。

  而“天道”可以视为自然规律,也可以看作人类社会规律。

  尧能够把握这种规律,自然而然把它运用到天下治理上,造就了上下同心、万民同德、社会和谐的太平盛世。

  再延伸一下,也有告诫领导的意思。

  优秀的领导人应该怎么做?

  应该效法天地,博爱众人而不干涉百姓生活,让百姓各得其所、安居乐业。

  而君子要以身作则,替天行道,领悟天道,并致力于做符合天道的事情。

  所以破题除了歌颂一下古之圣贤的教化之功外,还要表达自己对‘仁道修睦,天下为公’的认可。

  接着表扬一下国朝君主英明神武,相信老大会以尧为榜样,做一个优秀的领导人。

  最后,一定要表示自己励志辅佐君王、为朝廷鞠躬尽瘁、为百姓尽心尽力的决心。

  要是觉得当朝皇帝实在没啥优点夸不下口,就表扬一下他祖宗,老大实在当不了圣贤,模仿一下仁宗孝宗也是可以的嘛!

  毕竟像司马家那样类人群星闪耀的也不多。

  在稿纸上写写画画,最后读了一篇,没发现什么问题,就可以抄录到考卷上了。

  旁晚时分,这时候就能看到人生百态,有的人还在坚持,有的人在纠结,有的人跟欧藏华一样,胸有成竹。

  欧藏华中午只吃了一点糕点和曲非烟准备的熟肉干,还不敢吃太饱,免得答题的时候想如厕。

  所以现在还挺饿得,他又翻出自己的煮饭锅,将腊肉和咸菜搅拌在里面,交给号军,让其帮忙焖一锅热饭。

  晚上,当欧藏华躺下的时候,有人点着蜡烛还在奋斗,也能隐隐听到风中传来的压抑的哭声。

  看来第一场就有人没发挥好啊!

  欧藏华叹了口气,换了个方向继续睡觉。

  时间一晃即逝,二月初十早上,欧藏华用水漱了漱口,随意搓了搓脸,让自己精神一些。

  请号军帮忙熬个粥,再将考棚边挂着的如厕牌取下。

  片刻后,就在两名号军的陪同下,欧藏华穿过考棚来到五谷轮回之所,首先就看到分在这个‘黄金地段’的几位仁兄。

  看得出来,他们过得很艰难。

  一个两个脸色发绿,看到欧藏华时,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实在不行,就三年之后再来吧!

  痛快的释放后,回到自己的小猪棚里,粥也端过来了。

  就这环境,别指望一份粥能熬多久,熟了就成。

  会试第一场,欧藏华写了三篇四书文、四篇五经文。

  当二月十一号,监考官来收卷的时候,很多考生还在奋笔疾书,然后在监考官的催促下,一脸绝望的交上了考卷。

  欧藏华对此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坐在这个考场里的人,就算没考过,也能一辈子衣食无忧,同情他们还不如把时间节约出来锻炼身体。

  于是他站了起来,在狭小的空间里做了一套拉伸运动,听着身上骨头里传出的声音,真是又治愈又解压。

  这一晚,风中凄惨的哭声好像多了不少。

  二月十二号早上,第二场考试继续。

  这一次考的是论、诏诰表、判语。

  ‘论’可以简单理解为议论文,虽然出题也是从四书五经中摘取,但并无规定得用八股文来答,可以自由发挥,属于追分题。

  ‘诏诰表’就是诏、诰、表三合一的称呼,简单来说就是写公文,要求举人模仿上位者的言行,写出相应的诏、诰、表,一般以汉表、唐诰、宋表为蓝本。

  ‘判语’可以理解为自己对下级递呈上来的文件所下的批语,主要考察的是举子对《大明律》等法律条文的熟悉度。

  所以会试第二场,考得就是举人的业务能力。

  呃男主在书里表现得有轻松,我就在电脑前有多头秃

第55章 你带了水果么?

  考卷发了下来,欧藏华打开一看,不禁微微皱眉。

  题目之一是《拟唐赐苏烈玺书》

  苏烈,即苏定方,初唐名将。

  所谓的玺书,就是皇帝诏书的专称,即皇帝颁发的诏令或命令。

  玺书中比较出名的是明初大学士宋濂所写的《拟汉赐卫青玺书》,或许可以参考一下。

  但苏定方的情况跟卫青不同,苏定方虽然是隋末唐初就开始崭露头角,但唐太宗时期并没有受到重视。

  他是在唐高宗时期,熬走了李靖、李、程知节等初唐猛人之后,才被重用。

首节上一节35/281下一节尾节目录